Nura耳机,一款能够适配你听觉的耳机
编者按:在HAX的第八期团队里,有不少很有意思的产品,团队的成员也格外耐心和热情地解答着我的问题,而产品背后的故事,也散发着鲜活的魅力。
这是HAX-8产品的其中一篇产品报道,关于一款能适配听力的耳机。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然而你可能没有想到,当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时,传入我们每个人耳朵里的“旋律”,其实也有着微妙的区别。
同样的一首歌,因为经过了耳朵的“二次加工”,实际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如何让声音在被我们听到之时,能最大程度地减小耳朵带来的影响呢?
创始人Kyle Slater出身于澳大利亚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受到熏陶的他,对音乐和听觉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
18个月前,Kyle 打算买一副耳机。在选购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如果耳机厂商对我的听觉一无所知,那他们怎么能知道我适合什么样的耳机呢?”
于是Kyle找到了耳鼻喉医生兼听觉科学家Luke Campbell博士,向他咨询。Luke说,“经过讨论后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可能我们真的可以设计出一种耳机,让它自动适配耳朵。”
两人商量后,决定开始一起设计Nura耳机。
基于Kyle的音乐背景,他负责声学和电子工程方面的研究;而Luke则负责软件、声音科学及数字信号转化的工作。后来,他们又招募了COO Dragan Petrovic及工程师Wilson Shao,一位澳籍华裔。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就像我们的脸和声线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听觉都是不同的。”CTO Luke Campbell这样说道。
“我们在Nura耳机中加入了特别的传感器,能够判断你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力好坏。随后,我们会对之后播放的所有音乐进行调整,让它们都能和你的耳朵完美适配。这样一来,不管每个人的听觉条件如何,他们都会收获一个完整丰富的听觉体验。”
Nura采用的核心技术其实并不算首创:耳声发射,即OAE(otoacoustic emission)。声音传入耳朵后引起耳蜗基底膜振动,外毛细胞会发生收缩,经过听骨链和鼓膜的传导,向外耳道传播振动波。OAE一般用于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不过,Nura是第一款将OAE技术应用于耳机层面的产品。
耳机原理的演示图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仔细看Nura,你会发现它采用了“头戴+入耳”的首创设计。入耳耳机用于播放高音和人声;而外面的耳罩则是低音炮的天下。“这种隔离的好处是,能让这两个部分‘各司其职’,让听觉呈现最完美的状态。”Luke如是说。
而其中最大的难点亦在于此。为了将不同频率的声音分开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人耳测试,以确保每个人的听感舒适。
人的听觉差异其实很大
“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在这上面,但我们感到很开心,毕竟我们找到了能让每个人都喜欢的设计。”
如果你想知道大家用完耳机后是怎么想的,可以看看这个视频感受一下。
在产品原型诞生的时候,团队就计划着上众筹平台了。他们了解到几个在众筹上表现不错的耳机项目Revols和kokoon。前者是60秒成型的定制耳机,而后者是辅助睡眠的无线蓝牙耳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HAX的项目。“我们感到非常惊奇,赶紧搜了下HAX是何方神圣(笑)。于是我们便决定申请HAX第八期项目,并成功进驻深圳。”Kyle 说道。
几乎每个HAX团队的成员都会提到深圳的“快”,Nura团队的成员也不例外。
“在澳大利亚花4周时间才能做好的东西,在深圳一周就能搞定”,Luke表示,他已经爱上了深圳,“3-4个月孵化一款产品,不在深圳怎么可能做到?”
Nura在制作的时候,也并不是单打独斗,他们也和许多厂商建立了联系,让Nura成为一款真正“全球化”的产品。比如工业设计出自香港公司;英国的Float公关公司为他们进行了宣传;加拿大的Detraform协助他们进行图案设计;而你在文章中所看到的炫酷动画和视频,则出自美国的Vladimir Petkovic,Vuk Nikolic,Antony Bui和澳大利亚的Blank tape。
而Luke也聊起了中国对他的“深刻影响”,有次和朋友吃饭,他用筷子夹起水果吃起来,而他面对着朋友惊异的目光,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更有趣的是,同在中国的这位朋友花了10秒钟时间,才想到实际上应该用什么工具。
就在HAX 美国Demo Day的前一天,Nura已经在Kickstarter上开启了众筹,早鸟价179美金,零售价399美金。在众筹的第一天,Nura就已经获得了超10万美金的好成绩,而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5万。
乔布斯曾说过,“投资音乐产业并不具投机性。”50亿美金的高端耳机市场每年正以15%的速度增长,而这正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耳机行业的原因。未来的9个月,Nura团队的工作优先级自然放在了出货上。“随着后期用户数据的收集,相信会有更多令人期待的可能性。”Luke博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