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云计算
“云”可以理解为一个计算群体,其中有超级计算机,有普通计算机,这个计算群体可以提供计算服务。云计算可以实现成百上千台计算机计算,计算由统一的管理中心进行管控。“云”能够存放各种IT资源(如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并对外提供统一入口,用户不需要关心存放模式、路径等具体细节。
作为硬件环境的“资源池”,“云”主要为业务应用提供软硬件资源环境,是对混合资源(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物理资源和虚拟机、容器等虚拟资源)的标准化封装,按需进行弹性调度,实现为业务应用提供“多合一”的系统运行环境。
云计算基本特征包括:基于虚拟化技术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实现动态、可伸缩的扩展。按需求提供资源,通过网络提供、面向海量信息处理,形态灵活,聚散自如,降低了用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
云计算的层次
云计算自下而上分为三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称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称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称SaaS)。实现其中一层或几层都是云计算的体现。
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为大数据提供了弹性可拓展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资源,大数据是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以营销大数据平台为例,如今用电数据的来源从传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逐步过渡到用户侧物联网系统,数据量大幅提升,需要更多的存储资源。与此同时,由于开发了新的数据挖掘工具,需要更多的分析计算能力。按照过去的思路,这时需要扩充存储设备,或者增加机器,但如果将大数据平台部署在云上,存储资源和计算节点增加的时候,大数据平台的用户完全感觉不到物理设备的变化。
根据《大数据白皮书(2019年)》,大数据基础设施向云上迁移是一个重要趋势。各大云厂商均开始提供各类大数据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纷纷构建自己的云上数据产品。大规模可扩展的数据库服务也纷纷上云,为PB级的数据集提供分布式数据库服务。早期的云化产品大部分是对已有大数据产品的云化改造,现在,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产品从设计之初就遵循了云原生的概念进行开发,生于云长于云,更适合云上生态。
云平台的应用
云平台是对IT资源进行统一、虚拟化管理的基础性平台,为企业IT架构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化软件资源。云平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虚拟计算机,可以按需对外提供计算能力。云计算是云平台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的统称。
3月27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8.0云平台和数据中台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统一云管”成功对接,标志着国网天津电力新一代云平台建成。
云平台和数据中台升级至8.0版本,与升级前相比,云平台增加了关系数据库服务和文档数据库组件,实现了组件能力增强,运维成本降低,可用性与易用性提高的效果。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的统一存放和归集,使数据分析更加高效,提升业务数据处理效率。云平台和数据中台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虚拟化、平台服务化、数据服务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IT建设方式,克服了传统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扩容难、资源利用率不高等弊端。
云平台有哪些核心“武器”?
下一步,国网天津电力将深入推进应用上云,开展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急抢修平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11套业务系统的云化部署,涉及578万个设备的高频度数据采集和2820个系统模型的落地应用。
【专访】
围绕国网天津电力云平台和数据中台建设,近日,本报记者对国网天津信通公司数据管理中心主任冯涛进行了专访。
《亮报》:云平台和数据中台在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主要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冯涛:当前企业的数字化手段和进程正经历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大规模和大范围应用阶段的发展。2019年,国网天津信通公司在国家电网的统一技术路线指导下,开始了云平台和数据中台建设项目。
在云平台的统一管理下,企业应用系统在建设时,只需在资源虚拟化的云平台上划拨所需的资源,就可以快速搭建出项目所需的IT基础设施。在应用建设过程中也无需安装所需的数据库、应用中间件、负载均衡等软件,通过申请即开即用的云服务来满足项目的要求。在云环境下,传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上线等割裂的过程也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基于微服务架构,通过“DevOps”开发运维一体化管理流程,实现了应用的快速迭代开发。
数据中台是在云平台提供的计算和存储服务的基础上搭建,提供数据集中存储、共享、分析服务的平台。借助云平台的基础服务能力,数据中台可以为企业数据的接入、存储、模型转换、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提供基础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批量计算、实时计算、内存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多种高阶数据分析应用。
总而言之,云平台为企业IT架构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化软件资源,数据中台是在云服务的基础上搭建的高阶数据服务平台,是云平台支撑下的一个平台型服务。
内容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潘冬冬、侯丹、杨菁、谢林枫对本文有贡献。
上一篇:国家电网全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篇: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