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11个月,中国市场售出的新车达795万辆,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3.2%。iSuppli公司预测,今年汽车销量可能创下880万辆的历史新高纪录,年增长率达21.9%。在2006年,中国的消费者总共购买了722万辆汽车,年增长为26.4%。
在所售新车中,预计2007年乘用车销量将达630万辆,增幅为20.7%。数年来的这种大幅增长,显示出全国消费者已形成成熟稳定而旺盛的购买力。同时,商用车销售也已完全扭转了2005年的颓势。iSuppli公司预计,2007年商用汽车销量总体会增长25.4%,可达到250万辆。
尽管2008年中国政府将把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但宏观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受到根本改变。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诸多利好消息,例如向好的经济大环境,人口红利,股市财富效应的释放,奥运相关的固定投资拉动的消费增长,我们相信2008年的汽车市场还会保持不低于18%的增长率。
汽车整车市场特别是乘用车市场的强劲表现,促使iSuppli公司提高了对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预测。我们预计2007年汽车电子OEM厂商的营业收入也将创新高达到115亿美元,年增长28.3%。相关半导体器件消耗量到2011年将超过42亿美元,从2005年开始计算年复合增长率为19%。
近年来,中国市场引入了多种汽车电子设备。但是,最流行的应用仍然是车载信息娱乐。iSuppli公司预测,在2006年基础上增长近30%以后,2007年汽车信息娱乐设备销售额将突破76亿美元,约占全部汽车电子应用的66%。
根据iSuppli公司的研究,今年全球汽车信息娱乐产品销售额将达到36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就占据了21%以上。从2006年到2011年,全球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只有8.5%,而相应的中国市场会以19.2%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11年将总体销售额增长到141亿美元。
车载娱乐产品的迅速扩张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激发了购买欲望。而销量的提升促使设备开发厂商追加研发和投资迅速推出下一代产品。良好的市场反馈与循环使得车载娱乐产品成为最重要的成熟汽车电子应用之一。iSuppli公司预测,2007年娱乐设备销售额将达到48亿美元,约占总体汽车电子的41.2%。这个数字有望在2011年上升到78亿美元,保持2006年至2011年间15.7%的复合年增长率。
具体而言,车载CD播放器仍然最为畅销,预计2007年出货量将达到2950万台,比2006年增长36.8%。但是,消费者的兴趣将逐渐被车载DVD播放器所吸引。预计今年车载DVD播放器的出货量将达到520万台,比2006年增长52.1%。
车载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是最有前途的汽车电子应用之一,预计2007年出货量将达到410万部,比2006年大增68.2%。随着市场认知度和公众接受率日益提高,车载GPS导航系统将在未来三年内促进另一波中国汽车电子信息娱乐市场的增长。基于同样的应用,新一代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ITS)”也有望在2008年8月举行奥运会之前在北京面市。
预计汽车通讯技术(Telematics)设备的年销售额2007年将达到29亿美元,约占总体汽车电子销售额的24.9%。iSuppli公司相信,该数字2011年将上升到63亿美元,2006-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4%。
从市场划分的角度来看,OEM订单将占中国汽车信息娱乐系统今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余订单来自售后市场。同期国内市场将消费汽车信息娱乐设备产量的35%,其余65%销往国外。出口业务仍然主导市场,但其比重将逐渐下降。
国内市场追求时尚外观,营销渠道费用不菲,而且有可能存在退货或积压。国外市场以实用为导向,质量要求高,但售价和利润空间也较高。由于国内厂商很难控制全球性的销售渠道,它们经常热衷于向国际品牌提供OEM服务。稳定的制造合同确保了订单,而且产品退回的情况较少,但这些制造商也会因运输费用而损失部分利润。
不过,今年美元快速贬值已经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强劲增长。许多以出口为主的厂商开始改变重点,并把产能转向国内市场,以实现自己的增长目标。这样一些“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国内市场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竞争加剧。
防锁死刹车系统(ABS)是最早出现在国内市场的汽车电子应用之一。这使得现在许多国内企业都有能力设计成熟的ABS产品。预计2007年ABS产量将接近500万个。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在未来几年很有可能成为新的流行汽车电子应用。2007年国内TPMS市场约为8200万美元,但如果中国政府象美国那样立法强制TPMS的使用,该市场短期内快速启动后至少可以达到8.6亿美元规模。该应用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介质兼容性、传感器可靠性、功耗管理与RF设计等方面。
2007年的中国汽车电子设备市场欣欣向荣,相关半导体消费量也迅猛增长。预计全年车载信息娱乐市场所耗的半导体消费额可达21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3.3%。预计2011年将上升到41亿美元,2006-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半导体领跑中国汽车信息娱乐市场。
我们预计2007年车载娱乐相关的半导体销售额将从2006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15亿美元,约占全部汽车电子设备半导体销售总量的55%。全年增长率接近30.4%。
在这一年,娱乐、通讯技术、动力总成以及安全和控制仍然是汽车电子的主要应用。预计这四项主要应用将占全部汽车电子半导体销售额的95.8%。
2007年在国内支付的汽车半导体销售额会达到8.9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0%。持有12.2%的市场份额,意法半导体仍维持住汽车电子半导体供应商中的领先地位。飞思卡尔、英飞凌、日电和恩智浦半导体等其它主要厂商,均达到了高于36%的年增长率。
当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国际汽车制造商转移到国内制造的项目。而且有相当部分的所谓“自主开发”项目仍是以“抄板”为主,也就是说成熟且成功的设计会在略为改动之后就迅速沿用至新的车型中。因此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半导体供应商排名与组成较为稳定,基本与其国际市场表现一致。
中国市场上的汽车电子设备提供商还是以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国际品牌为主。这些厂商依靠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汽车整车厂良好历史关系,伴随着整车厂全球产业布局的步伐将他们的优势复制到国内来。汽车电子严格的认证,较高的技术要球,以及车厂关系,形成了很高的行业准入壁垒和较高的产业集中度。
2006年,以德国博世(Bosch)和美国德尔福(Delphi)为代表的国际汽车电子设备商在中国10大设备商中占据9席。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国内注册的汽车电子行业,外资控制的企业高达90%,远高于其全部轿车零部件市场的80%和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
但是,国际大厂们从未停止巩固自己的地位。例如,2006年在中国市场中排名第5的德国大陆(Continental)集团于2006年4月收购了当年排名第8的美国摩托罗拉汽车电子(Motorola Automotive Electronics)公司。2007年7月,它又收购了西门子威迪欧(Siemens VDO),后者2006年在中国市场排名第6。
国际大厂中以美国公司李尔(Lear)、天合(TRW)和江森(Johnson)等为代表的中国市场后进者,将逐步发力,以合资、收购等方法加快国内扩张布局并促使中国市场竞争加剧。iSuppli公司预测,未来两年,大规模的收购合并概率较小但小规模的收购可能性还会增加。中国本土的独立汽车电子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内汽车电子供应商目前普遍位于供应链的底层。虽然中国本土汽车电子厂商整体上还远远落后,但还是有一些优秀的脱颖而出者。数年来的技术积累和有效的成本控制,使它们成为享誉国际的品牌,甚至融入到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全球采购供应链中。
成立于1993年的深圳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SAE)就是其中的代表。数年来该公司一直位居中国10大汽车电子厂商之列。该公司拥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300名设计工程师。2007年营业收入达2.98亿美元,占据了国内汽车音响市场25%的份额。14年来航盛的复合年增长率高于40%。中远期发展,航盛计划在2010年以前营业收入达到13亿美元,销量达到1000万台。
对于汽车厂商特别是中国的自主品牌们来说,08年将是充满更多挑战的一年。尽管整体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调整的产业政策,紧缩的宏观经济,略显过剩的产能和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考验着经营者们的智慧和决心。不过,只要更好更及时地解读市场变化,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们仍然可以分享中国市场的繁荣。
上一篇:环保要求升级,电喷将是跨国企业天下?
下一篇:UHF和DSRC——让路车间通信更高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