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年汽车产销量突破1800万辆,中国终于登上了世界汽车第一大国的宝座。
在鲜花和掌声之后,有一个声音在问我们,中国何时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强国,一字之差,却让所有看热闹的人闭上了嘴巴。
德国,人口8100万,国土面积不足中国的4%,2010年汽车产量590万辆,全球排名第四位。此外,2010年德国品牌在海外的汽车产量超过570万辆。在过去六年中,德国汽车电子零配件市场的增幅均超过整车市场,是谁超越了奔驰、宝马和大众?
他们是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
他们来自世界汽车的强国,德国。
一般来说,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靠的是高附加值,在过去20年中,这些高附加值更多的依赖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来实现,电子设备在整车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激增至40%以上,部分车型甚至可达60%。现在,汽车上各类电控系统已经成为市场汽车的主要差异化标志之一,不论是自动防抱死(ABS) 、制动力分配装置( EBD )、驱动防滑系统(ASR)还是电子稳定程序(ESP),这些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70%来自汽车电子产品,汽车产业的升级大多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升级换代。
我们要赶超德国,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强国,必须要从做大做强中国的汽车电子市场开始。
根据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主要行驶性能的相关性,可简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汽车作为载体的,与车辆行驶性能无关的车载电子产品;另外一类则是汽车自身的电子控制系统,简称“车控电子”,包括:电子燃油喷射系统、ABS等。两者相比之下,车控电子的技术更复杂、更尖端、更关键。
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验证周期长,特别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车控电子产品更需要长时间的磨合验证,不能像车身外观那样可以通过参照模仿短期进入生产体系,也不可能像许多车载电子设备那样,直接由消费电子类产品移植到汽车上,如果要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漫长的验证准入周期,这是一条极其艰难而寂寞的道路。但我们知道,汽车电子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大方向,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要格外重视车载电子和车控电子领域的发展,尤其要关注车控电子中的动力总成和安全控制领域,这是业内已经公认的未来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在电子消费类产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对于车载电子领域,我们有可能将电子消费类产品领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化优势转嫁到车载电子市场中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供应。对于车控电子领域,特别是在电控系统(ECU)软硬件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汽车电子零配件中,国内企业尚不能正面与外资企业抗争。有鉴于此,我们针对车载电子和车控电子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和市场竞争形势,必须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在车载电子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优势复制,全面竞争”冲击战略;在车控电子领域,我们可以选择“重点突破,步步为营”的稳健的发展思路。
发展车载电子产业,可以保持我国汽车电子产品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的规模优势,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国内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生存的基础保证。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将继续稳定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我国汽车市场、汽车电子市场的规模和应用层次会进一步提高,汽车电子产品市场将全方位增长。只要保持规模优势,低成本优势,国内车载电子企业将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中国在电子产品制造领域的优势,结合国内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资源, 选择合理的产品定位,可以在汽车音响、倒车雷达、车载导航、车载防盗系统等车载电子领域占有一部分可观的市场份额, 这些产品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而且非常有利于突出国内企业的优势, 即使在国际市场上,国内企业仍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车控电子领域,应该重点发展汽车电控系统(ECU)的嵌入式软件和芯片。ECU的嵌入式软件和电子芯片是整个汽车的核心,承载了汽车产业80%的技术革新,也是汽车电子发展的主流技术方向。作为国内企业,如果我们目前不能单独生产关键领域的ECU,我们可以尝试从特定领域(如车身电子领域),以单项技术进行突破(嵌入式软件、芯片,甚至传感器),尽快实现产业化,形成国际化的竞争力和供给力。因此,国内企业可以考虑先做精,再逐步做强做大,即以单一产品突破,切入汽车产业链,在产业链中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根据地,而后树立自主品牌。以此作为我国车控电子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有利于汇集产业内的相关资源,进行技术积累,循序渐进,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产业投资风险。正所谓 “重点突破,步步为营”的发展思路。
事实上,从车身电子着手已经成为国内企业进入车控电子市场的共识。国内一些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在车身网络控制解决方案开发和产业化方面都已有所斩获,部分软件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等国。随着车身电子功能的增加,企业已经不可能提前设计出一种完全满足客户要求的车身网络系统,因而需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来灵活应对。这一发展趋势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可充分挖掘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当然此举需要有以下几个先决条件:第一,企业要注意规模设计,达到整车厂的要求。第二,量力而行,高标准要求,做到专业化。第三,立足国内自主汽车市场,逐步进军合资企业和国际汽车市场。
上一篇:运动控制引领汽车发展新方向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传利好 机构热炒锂电池概念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TAS5825BMO
- 带有使能复位和看门狗的 NCV8141 5V、500mA 线性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OM7867: BGA3015演示板,40 MHz至1006 MHz推挽放大器应用
- ADP121CB-1.5-EVALZ,基于 ADP121 线性稳压器的评估板
- OP184FS-REEL7 3V 单电源、50Hz 至 60Hz 有源陷波滤波器和假接地的典型应用
- STC8G1K08最小系统板
- 【训练营】HarmonyPupper
- NCV33163 2.5 A、升压/降压/反相开关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MC34072VDR2G 低压快速数模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TWR-S08RN60: 8位汽车塔式模块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