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着各种嘲笑汽车技术发展缓慢的段子,但不可否认地是,目前的汽车技术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
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方向有三个:一是动力系统电驱动化,也就是说各类电动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等等;二是,电控部件的智能化,目前电控技术已经很成熟,车载中央控制器功能已经很强大,正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可以帮助驾驶者处理突发、复杂的路面;三是,车载信息化,随着移动技术发展,车内联网已经变得很轻松,因此类似于APP应用、SIRI语音指令等就变成了可能,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将车载信息系统与智能交通系统的互联,进而实现人车互联、车车互联、车路互联的综合网络。届时,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驾驶习惯。在蛇年,预计仍将会有数以百计的新车型问世,技术发展的方向已经很明晰。正因此,在关注了一年汽车产业发展之后,在这个蛇年的春节,我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微观的技术方向,毕竟真正推动产业进步的,还得靠技术。营销方面,同样如此。微营销、网上售车以及深层次的明星效应等,都成为车企营销负责人必须正视的课题。
蛇年,车坛的产品、技术和营销的style不会像“鸟叔”那般出位,但管中窥豹,这些渐进性的进步将会让我们未来的汽车充满期待。
洋名星代言
请明星为汽车产品代言,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在2013年,如果还在邀请港台、大陆明星做代言人,那就太不够档次了。
刚过新年,就传出来国际影视巨星布拉德·皮特成为即将国产上市的凯迪拉克全新豪华轿车XTS的代言人,而据悉,目前仍有一些车企在与好莱坞其他一线巨星商谈,不日就将有结果。若加之此前两年的乔治·克鲁尼、科比、梅西、费德勒等,已经有一连串的顶级巨星开始在中国汽车市场淘金了。
2013年开先河的上海通用,显然是看重了布拉德·皮特的巨大品牌号召力。事实上,签约的消息在凯迪拉克的官方微博上被转发了39万次,创了其官方微博转发之最。2012年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为3万辆,距离一线豪华品牌奥迪、宝马甚至VOLVO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代言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品牌认知的问题。目前,凯迪拉克需要在品牌和产品竞争力上同时突破。
这不是上海通用第一次聘请“洋明星”做代言人了。别克品牌曾经邀请过大名鼎鼎的飞人乔丹,不过,聘请洋明星做代言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2009年的温特沃什·米勒与雪佛兰科鲁兹。
上海通用选择了当年著名美剧《越狱》的主角米勒作为雪佛兰科鲁兹中国地区的官方代言人,配合《越狱》风格的广告片,加上大幅连环画似的广告海报,使得得鲁兹一上市就拥有超高关注度。显然上海通用的这招“借势”收效显著,成功赢得了目标受众群的关注和认可。除了成功烘托、树立品牌形象外,科鲁兹的销量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并且这种畅销一直持续至今。
在中国市场最重视洋明星代言的莫过于奔驰,奔驰中国曾经聘请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与E级亲密接触、网球天王费德勒驾驭奔驰新M级越野车,这些明星的面孔与奔驰车被更精致化的广告融合在了一起,确实对品牌起到了推广作用。2011年,由奔驰中国市场营销副总裁毛京波一手主导的全新SLK级敞篷跑车电视广告受到时尚之都意大利的追捧,其中范冰冰和罗斯博格的共同演出将中西方明星的交融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前,奔驰中国还邀请过NBA巨星科比代言smart,提出“城市大不同”的创意也被奔驰总部运用到全球其他市场。
或许奔驰中国这种中西合璧的营销方式也影响了VOLVO。2012年下半年,VOLVO借助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在NBA刮起的旋风,聘请其担任VOLVO S60的代言人。由于“林疯狂”在NBA的表现出众,拥有强大的感召力和众多的男女粉丝,VOLVO汽车也“沾光”吸引了不少眼球。
然而,每个代言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通过明星代言赢得了消费者的人气,有的却留下了许多遗憾与无奈。
此前,一汽马自达睿翼高价聘请2008年奥运会的“八金王”菲尔普斯做形象代言,最终落得个血本无归。奇瑞汽车在2010年宣布与梅西签约,首款代言的车型是瑞麒G5。该合约为期两年,奇瑞此间可以在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智利使用梅西的个人形象。奇瑞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传其支付给梅西的代言费用高达500万欧元,想必奇瑞的领导层会为这次的冲动后悔。
明星代言人能对汽车销量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在汽车卖出去之前谁也不知道。2013年,还会有更多的洋明星和中国本土的明星代言汽车,不过影响到底是正是负,最终还要销售数据说了算。
6速成基础
如果你购买的新车自动挡还是5速的话,你就OUT了。曾几何时一度是高档车的标志自动挡,现如今在自主品牌都已经几乎成为标配。如果,在过去两年普遍的5速自动挡,在这个蛇年或许就只是还凑合的配置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吉利已经开始6速自动变速器的普及运动,去年吉利已经在其全球鹰GX7/GC7、帝豪EC8和英伦SC7这四款车型搭载了收购澳大利亚DSI后在湘潭工厂投产的DSI6AT变速器。比亚迪也在其G6车型配置了“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6速双离合变速箱”,长安汽车也在其即将上市的睿骋上搭载了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广汽传祺的GA5也搭载了6AT,长城哈弗H7也将搭载6AT。另外,有消息称奇瑞汽车自主研发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实现投产。而在山东,潍柴正在投资一项8速自动变速器的开发。
过去数年,动力总成一直被视为国内自主品牌的短板,特别是自动变速器方面,自主品牌只能研制专利已经开放、燃油经济性较差的4AT或者5AT,更高端的自动变速器研发、生产方面,自主品牌在核心零部件研发领域发展的瓶颈迟迟未得到突破。
据统计,仅汽车变速器一项,中国每年的进口额就在千亿元左右,且还在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而中国轿车自动变速器配备率将达到50%以上,预计2015年有望超过1500亿元。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所采用的自动变速箱基本都来自跨国零部件企业,主要包括爱信精机、捷特科、采埃孚等国外品牌。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国产自动挡乘用车中,80%搭载的是进口自动变速器,而剩下的20%也主要来自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
另外,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等原因,自主品牌只能研制专利已经开放、燃油经济性较差的4AT或者5AT,更高端的自动变速器研发、生产,成为自主品牌在核心零部件研发领域发展的短板和缺憾。
目前吉利在湘潭工厂投产的DSI 6AT成本已降至1万多元,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向记者表示,“成本下降能够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实惠,也是吉利未来三年的增长点”。
目前国内自主汽车企业都已经启动并部分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的研发,将会打破垄断,同时有效降低成本。吉利则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器公司,在消化吸收后完成了6AT的国产化。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纷纷开始打破国际垄断掌握6AT技术,在不断量产化过程拉低了制造成本,并逐步推动6AT成为中坚配置。
当自主品牌们都逐渐开始让6AT成为主流配置的时候,合资车企、外资企业还能坐视吗?
在大众普及6速和7速双离合变速器的同时,东风标致408、上海通用别克凯越、雪佛兰爱唯欧等小车都搭载了6AT。而高端跑车上看到的8AT也开始在高端乘用车上搭载应用,在美国,福特和通用正在进行9速、10速变速器的研发,并且有望在年内亮相。
身宽体要轻
一辆车有多重?这或许是很多开车人都不甚了解的。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车越重,越安全。中国人最简单的判断汽车用料足不足的手法就是,车门关上的声音越厚重,这车质量越好。但实际上,这一观念正在过去的几年间发生快速的改变,如今,如何让车变得更轻已经成为全球车企老总布置给设计总监的主要任务。
一个小女孩儿能轻松地拿起一扇轿车车门,这是宝马在德国莱比锡的工厂中最显眼的宣传图。这家工厂负责生产即将于2013年面世的全球首款以碳纤维塑料为车身材料的量产电动汽车。2012年,这款电动车i8出现在了《碟中谍4》中,除了前卫造型,其碳纤维的超轻车身成为专业看客们探讨的热点。
碳纤维,目前全球最轻但也最昂贵的车身材料。宝马的碳纤维原料来自遥远的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Moses Lake),从粉末状材料到最终像布一样的成品,中间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联动。除了轻,在受到外力猛烈冲撞后,碳纤维做的车盖会迅猛反弹,表面丝毫未损。
据悉,车身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它的优势很简单: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更好的加速性能,以及更短的制动距离。
而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轻量化也开始应用到家用汽车领域。研究显示,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重上。若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众多跨国车企在十年前就已开始斥巨资研发新型轻量化材料。在汽车过去的百年历史中,钢铁凭借其价格便宜、工艺成熟的优势,成为使用最多的材料。而如今,除了碳纤维,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等材料都成为试验对象。
与宝马的高端化不同,通用汽车就务实地将对其开发的材料瞄准了“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镁生产国,而通用负责新材料研究的前瞻技术科研中心就在上海。
2012年5月,通用中国宣布,已成功完成首次镁合金低压铸造试验,所试制出的镁合金材质的零部件比同设计的铝合金零部件轻30%,而最传统的钢制部件质量更是镁制部件质量的4.3倍。
不过,更多的车企仍在逐渐普及的铝合金材料路线上前进。更有看点的是,豪车们现在已经开始互相较量谁的“减肥”效果更好了。
最早推出全铝车身的是捷豹,广州车展上首次亮相的全新捷豹XJ车型让很多记者绕其三圈也没找到一个焊点和焊缝。这台全铝车身刚度比传统钢制车身提高了60%,而重量却减少了40%。2012年,全新一代路虎揽胜也引入了全铝承载式车身轻量化技术,车身减轻420公斤,也即原车重的39%。
将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新一代奥迪Q7车型将会由60%的钢和40%的轻量化材料例如铝构成,预计也降减重200公斤左右。奔驰去年底亮相中国的F125氢动力概念跑车则借助碳纤维、铝合金以及塑料的“联合”,在车身轻量化上做到了极致。而除了碳纤维,宝马也亮相了车身仅重1150公斤的宝马M3赛车版,同时宣布,将在国产X1上也使用轻量化技术。
至于中国本土车企,则更多地通过制造技术的改进来有限地减轻重量。不过,1月31日,多家跨国树脂供应商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及北汽福田在河北沧州共同组建了一个国际汽车轻量化技术联盟(亚洲),旨在提高自主品牌汽车中的塑料含量,借此提高汽车燃油效率。
无“T”也澎湃
如果说涡轮增压技术是降龙十八掌的话,那么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便是太极,看起来不再华丽却有着自己的套路。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推广自己的涡轮增压技术,大众在中国兴起的“TSI+DSG”黄金组合雄霸中国市场成为标杆的同时,让“T”(涡轮增压技术)成为好车的符号。涡轮增压以小排量大输出而著称,涡轮启动时提供的充沛动力又赋予了涡轮增压车型在低转速下的澎湃动力,节油20%以上。因此,涡轮增压车型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2013年,将会有本田、马自达等车企为自然吸气发动机正名。其中,本田将会在年内引入“EARTH DREAMS TECHNOLOGY”的新动力总成系统,宣布要在3年内实现同级别车能耗最低。而马自达也将其“SKYACTIV”技术装载至年内上市的全新马自达6上,并计划在2015年前,在中国销售的近80%的马自达车型采用该技术。这些企业将会对以大众为代表的带“T”发起冲击。
这是一场日系技术与欧美技术的对抗。日系车普遍不愿意采用涡轮增压,而大众、通用、福特、奔驰和宝马等巨头都在大规模应用涡轮增压技术。就技术而言,涡轮增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降龙十八掌一样,虽然威力巨大,但自身也有其弱点。启动滞后,以及维修保养费高是其最大缺陷。而这正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强项,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输出的连续性和低廉维修保养费用,性能稳定特点都是涡轮增压发动机无法做到的。
在宣传中,日系车也在重点宣传稳定性。2011年底,广汽丰田搭载“5AR-FE双VVT-i发动机”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全新动力总成的第七代凯美瑞,节油效果提高了24%,将百公里油耗从9.5L降到7.8L,超过涡轮增压的水平(传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节油率是20%),与此同时,输出动力增加了12千瓦(至135千瓦),提升10%。而第九代本田思域提供了1.8L/2.0L的动力装置,1.8L发动机最大功率104千瓦,最大扭矩174牛米。而2.0L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为114千瓦和190牛米。
另外,本田的F20C自然吸气发动机,堪称自然吸气界的T。当发动机在5500rpm以下时,F20C不过是一台普通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当达到5500rpm左右的VTEC工作转速后,高角度凸轮会突然启动,使得发动机的进气量达到5500转之前的2.5倍,堪比涡轮增压。
虽然,同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在功率上稍逊于T,但自然吸气的稳定性却是T所不能及的。这个蛇年,日系车一方面在加大混动的攻势,另一方面再度升级后自然吸气发动机还会发起新的宣传攻势,因为这是日系混动技术所依赖的发动机基础。
安全更主动
今年1月,号称史上最严交规开始落地。虽然“闯黄灯”问题一时成为驾驶者和社会舆论的热点争议,但从交规从严处罚的精神来说,整体实施效果值得肯定。从国内驾驶者最容易忽视的安全带问题进行处罚,交管部门需要纠正的不仅仅是驾驶陋习,还有对车内外人员的生命权的尊重。
国内部分驾驶者“偷懒”思维,正是主动安全技术专家希望攻克的难题,即如何在安全带等被动安全装置不起作用的前提下,有效保障车内驾驶者、乘客或者车外行人以及其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做到防患于未然。
现实中,这需要依赖主动安全技术取得突破,并且将其大规模运用到汽车上。目前在量产新车中大规模应用的是刹车防抱死系统ABS和防止行驶中车辆侧滑的车辆稳定控制程序ESP,而在不远的将来更多集信息采集和智能控制于一体的主动安全技术,也将陆续大规模应用于量产车型。
2013年,将会有更多车型提升安全装备的等级。而消费者的关注点也将从“拥有几个安全气囊”升级为“车道偏移”、“自适应巡航”等主动安全技术。例如,加装车辆防追尾系统和主动式车道保持系统的自适应巡航装置,在严重拥堵的城市路况下的自动跟车系统,车辆并线时预知风险并提醒驾车者的侧向辅助装置,有雷达和探头帮助车内人员安全驻车和安全出车的装置,以及根据车速和逆向行驶车辆自行调整灯光远近的灯光管理系统。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在车辆上搭载数量多得足以让人眼花缭乱的传感器和一个强大的中央数据处理器,让车辆可以在让司机有足够时间采取预防措施之前,预判危险的发生甚至在紧急状态下提前处理,以便更好地保护车内外人员的安全。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部分高档车品牌已经搭载了上述部分主动安全技术,但大规模普及应用仍受制于研发的突破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在国产合资品牌车型中,ESP这样的主动安全配置仍未完全普及,自主品牌车型搭载该技术的车型更是寥寥无几。
但一个可以预知的规律是,随着越来越多驾车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将投入到研发主动安全技术的队伍中来,尤其是在品牌和技术两个层面均面临突围的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是追赶世界领先技术的严峻挑战。
以一汽、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为例,作为国内第一个将ESP装置安装到量产车型上的自主品牌,奇瑞就打破了只有合资品牌中高端车型才搭载该技术的惯例,而吉利和比亚迪则分别在车胎监测的BMPS和车辆遥控驾驶等领域谋求突破,一汽即将上市的红旗H7豪华轿车更是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搭载了夜视系统。
但与高档品牌差异依然很大。以奥迪在2011年底“奥迪科技日”展示的预防追尾系统Audi presense为例,这套系统利用ACC(自适应巡航)雷达和摄像头对前方进行监测,一旦预判到可能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即便在车辆高速巡航阶段都会提前预警,然后通过点刹制造振动,此时驾驶者仍有机会做出避让动作。
与Audi presense工作原理类似,沃尔沃汽车则开发了Human Safety防碰撞系统,作用同样是预防车辆在紧急状态下追尾。试想一下,如果未来能将车辆碰撞扼杀在摇篮里,安全带是不是到时就真的可以“安全退休”了呢?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是突破霾伏的关键
下一篇:戴姆勒、福特、日产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
- LTM4622EV 3.3Vin、1.5V 和 1.2V 输出、2.5A 设计的典型应用电路,具有输出一致跟踪功能
- AMSR-7812-NZ 7.5W DC-DC 开关稳压器的典型应用
- 模型用磁控灯
- 使用 ON Semiconductor 的 ML4812 的参考设计
- LT3481EDD 演示板、800kHz/2MHz 降压稳压器
- LT3990EMSE-3.3 3.3V 降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NXP Semiconductors 的 MK30X256 的参考设计
- LT3091MPFE 简单电缆压降补偿的典型应用
- STC8H8K64U开发板
- DC2268A-G,用于 LTM4631EV 双降压模块稳压器的演示板,5.5V = VIN = 16V,Vout1 = 3.3V @ 13A,Vout2 = 1.5V @ 13A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