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再神秘的车联网,在2012年还鲜有人提及的话题,如今已经大有普及之势。但围绕车联网的生态链建设与技术路线所引发的思考与百家争鸣远没有停歇,大概有几种技术流派在市场上非常的活跃,前装主要以宝马互联驾驶、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上汽InkaNet为代表,后装市场则是一票的OBD后装同质化竞争。
而对于用户而言,最方便的一定是买到新车直接预置车联网,并能很好地跟整车功能集成,而对于联网过程中所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主流厂商则产生了不同技术流派,一个流派是以宝马、上汽等为代表的,通过内置SIM卡,车辆实时接入移动互联网;另一流派则是试图充分利用手机的运算能力与互联网接入能力来实现向车内的延展,也就是车里任何操作都依托手机流量实现。
对于这两种技术方向,想必是各说各的理,但从笔者角度来看,更看好前一个流派,因为这赋予了汽车厂商更大的自由度以及更能充分利用车载系统的集成化功能,使整车驾驶体验得到极大地丰富。带着很多疑问,笔者采访了宝马互联驾驶产品经理Stefan Grillneder先生,希望能从设计者口中得到一些启发。
宝马互联驾驶产品经理Stefan Grillneder
如何权衡车机与手机的协同利用?
新一代iDrive和宝马互联驾驶实际上是整合式的用户体验,从使用者角度来看互联驾驶更多还是集中在娱乐化功能,刷微博、音乐播放、天气预报等等,而从近几个月刚刚通过互联驾驶在线更新推送的高德停车场、高德加油站、全国空气质量等几大应用,明显是想要在车里取代手机的节奏啊!
Stefan Grillneder这样理解关于智能手机和车辆系统的结合——宝马互联驾驶发布的功能主要还是源于对客户使用习惯的研究,研究发现车主在车内使用智能手机更多是使用手机上娱乐功能,如社交媒体及音乐,如果将这类功能集成在对注意力分散更小的车载系统上,驾驶体验可以更加专注。而在手机端,宝马则力推车辆远程控制驾驶辅助系统APP“远程助理”。
手机端的作用,在宝马的设计理念中,更多要体现在非驾驶状态,即更多是离车状态,因此在手机APP上最实用的功能莫过于“Last Mile离车导航”功能,离车导航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应用,有时我们的目的地需要离开车辆步行或搭乘一段公共交通,离车导航功能通过智能手机与车载导航数据的同步,可以提供用户离开车辆后的导航信息。
离车导航对于续航里程有限的电动车上,则有一些特殊功能,它能够实现i3电动车车主路程规划功能,在出行之前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规划路程,将充电桩、地铁等公交系统综合考虑,及可以保证够迅速抵达目的地,同时也实现低碳出行。
未来升级:互联驾驶商店
互联网思维在汽车领域思想碰撞的一个火花就是“免费”,比如说利用服务产生的导流利润分成来实现盈利,这样等于可以让车联网服务变成免费提供。
由于品牌定位的关系,成为宝马互联驾驶的用户有较高的门槛,所以这类用户并不会像低端品牌那样对服务费率特别敏感,而会对车联网服务的水准和丰富性有着更高的期待。基于此,宝马并没有打算用互联网的免费模式,而是以固定的服务费率来提供专属服务。以目前来看,还处在市场推广期的宝马互联驾驶在国内实行3年免费的策略,3年之后如何收费,还在进一步商议之中,不过免费是几乎不可能。宝马在互联驾驶服务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支付给移动数据服务供应商,宝马并不从这里面得到额外的收入,其实就相当于利润下放给下游服务商。
宝马互联驾驶商店概念图
Stefan Grillneder还透露,宝马目前在开发一个互联驾驶商店(ConnectedDrive Store),在这里用户可以在线灵活定制所需要互联驾驶功能,包括内容、服务时限等。
其实目前的互联驾驶服务当中,就已经能够在驾车过程中通过旅程咨询服务直接预定机票酒店之类的服务。而在未来更新中,宝马还试图引入更多可能性,例如在导航途经的路线上,会有依据用户喜好设置所弹出的兴趣点提示,如奥特莱斯或者高尔夫球场等,并且利用互联驾驶服务可以直接获得专属的折扣率,对于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来讲是双赢,而对于宝马来讲,将这一生态系统建设得更加丰满、完善,是最核心的利益。
小结:
前不久车云菌试驾了宝马电动车i3,对宝马提出的将i3打造成智能移动终端的思路非常赞同。细想起来,其实目前我们看得到的互联驾驶在宝马车上的应用,只是在践行互联驾驶生态圈庞大计划的一部分,终极形态嘛,也许就会朝着Apple AppStore的路子去走,逐步让车联网功能成为智能化的驾驶助手。而驾驶者的手机在驾驶时尽量少使用,当离开车时,手机则成了延续这一互联体验的最佳载体。
上一篇:汽车模块化,变革还是陷阱?
下一篇:腾讯、百度进军车联网
- NCP170AXV300GEVB:超低 IQ 150mA CMOS LDO 稳压器评估板
- STR-10-16V-BLDC-MDK-GEVB:600W、10-16V 电机开发板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A80BC0WT 的参考设计
- OM7859: BGA3015演示板,1 GHz 15 dB增益宽带放大器应用
- MC34071ADR2G 基本同相放大器典型应用
- LTM4601EV 演示板,多相器高密度电源模块
- LTC2915、5V、-10% 容限电源监视器
- ZXTR2005K 100V输入、5V 50Ma稳压晶体管的典型应用
- XCEL-NOIX4SE5000BL-GEVK:X-Celerator XGS 5000 颜色开发套件
- 基于SR1HARU的输入/输出不同电压域中SR1xxxU器件的典型应用电路
- PC产业驶入创新超车道,英特尔蓉城撬动AI新引擎
- 与产业聚力共赢,英特尔举行新质生产力技术生态大会
- “新”享5G-A万兆网络前沿体验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亮相第二届链博会
- 英飞凌推出符合ASIL-D标准的新型汽车制动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三相栅极驱动器 IC
- 南芯科技推出80V升降压转换器,持续深耕工业储能市场
- 法雷奥与罗姆联合开发新一代功率电子领域
- 贸泽电子开售能为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提供可扩展性能的 英飞凌HybridPACK Drive G2模块
- 德州仪器新型 MCU 可实现边缘 AI 和先进的实时控制, 提高系统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 瑞萨推出高性能四核应用处理器, 增强工业以太网与多轴电机控制解决方案阵容
- 研华全新模块化电脑SOM-6833助力5G路测设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