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芯片级激光雷达比硬币还小,出自MIT和DARPA之手

发布者:InspiredDreamer最新更新时间:2016-08-10 来源: 机器之心关键字:智能汽车  激光雷达  零部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系统没有活动式零件,而且能以低成本进行大规生产并用于汽车。

在MIT的光子微系统组(Photonic Microsystems Group),本文作者正在开发一种片上激光雷达(lidar-on-a-chip)系统,它比一角硬币还小,没有活动式零件,而且能以低成本进行大规模生产,可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和机器人。

    激光探测与测距,或者说是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基于激光的感知技术。它类似于雷达(radar),但是分辨率更高,因为光的波长大约比无线电的波长小10万倍。这对机器人很重要:因为雷达不能精确地反映细微的特征,只装备了雷达模块的机器人很难捕捉复杂的物体。目前,Lidar主要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也用于绘制陆地和海洋的地图以及无人机。对于几乎所有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在商业或工业环境中自动化操作的机器人而言,Lidar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Lidar系统测量3D空间中每个像素到发射器间的距离和方向,这能通过传感器创造出真实世界完整的3D模型。操作Lidar系统的基本方法是发射一束光,然后测量光在物体表面反射而返回来的信号。Lidar模块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所需的时间提供了一种直接测量Lidar系统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手段。关于物体的额外的信息,比如它的速率或材料成分,也可以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信号中的某些特性而得以确定,这些特性包括诱导多普勒频移(induced Doppler shift)。最后,通过操控发射出去的光,可以测量出环境中许多不同的点,从而创建出完整的3D模型。

Velodyne HDL-64 lidar

    Velodyne HDL-64 lidar镶嵌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这个设备使用了能机械地四处旋转的激光器/接收器模块,这种方法限制了系统的扫描率,同时增加了扫描范围、复杂性和成本。

    大多数Lidar系统——比如你通常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看到的Lidar系统——使用离散的自由空间光学组件,比如激光器,透镜和外部服务器。为了找到一个有用的观察视野,激光器/接收器机械地四处旋转,通常还会上下振动。这种机械装置限制了Lidar系统的扫描率,同时增加了扫描的范围和复杂性,导致人们担心其长期可靠性,尤其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高端 Lidar系统价位在一千美元到七万美元之间,这会限制它们在成本最小化领域内的应用。

    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等应用领域过度依赖Lidar,而且昂贵的Lidar模块是阻碍其应用于商业产品的主要因素。我们在MIT的光子微系统组中的工作是尝试将这些大型的、昂贵的、机械的Lidar系统融合在一个微芯片上,实现在商业化CMOS生产车间里的大规模生产

    我们使用300毫米的晶片生产Lidar芯片,让潜在的生产成本大约为每个芯片10美元,每年单位生产量可达到百万台。这些片上设备用非机械化的光束进行操控,在速度上比当前机械的Lidar 系统所能达到的速度快一千倍,而且允许更快的图象扫描速率。这对精确追踪微小的高速运动的物体是有用的,这些物体只在 Lidar 的视野中短暂出现,对于高速前行的无人机避开障碍物而言至关重要。

2016 年 5 月份,MIT 的原型 Lidar 芯片在 DARPA 的五角大楼演示日上的展示

    在 MIT ,我们的此项工作首先从 300 毫米硅光子( silicon photonics )的发展入手的。硅光子学是一种使用横截面为几百纳米的硅波导管去创建「光用电线」的芯片技术,其特性类似于光学纤维,但是它们的尺寸更小。然后将这些波导管融合进芯片上的光子线路。将电子与硅光子类比,这就像将分离的电器元件(比如铜导线和电阻器)融合进带有铜线路以及纳米晶体管的微芯片里。

    微电子技术,特别是CMOS 技术,已经支持大量生产更小的复式电子电路,并且在电子工业中,硅光子有代替微电子的潜能。硅光子能利用商业 CMOS 生产车间技术,这也是开发电脑硅基微处理器的技术,能够以级低的成本进行量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几个 CMOS 生产车间已经研发出独立的硅光子制造工艺。通过该制造工艺,波导管损耗和光学隔离等基本问题得到解决,并且现在该技术支持构建复式光子系统。

一幅 MIT 固态 Lidar 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该设备使用热移向器,通过激光传输来加热波导管,改变了通过它们的光的速度与相位。硅上的刻凹痕作为天线,将光散布到空闲空间,并且相长干涉会代替镜头聚集光束。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对电子工业的硅光子扩展与集成感兴趣,并在 2011 年启动为光电多相集成(E-PHI)项目。该项目的两个重要成果是第一个大规模光学相控阵和第一个广角可操纵光束阵。这些设备证明了商业 CMOS 生产车间能像几十年来制造电子相控阵一样,生产实用的光学相控阵。电子相控阵已经被用于非机械射电波束控制的雷达应用,并且光学相控阵被看作是小型,低成本的固态 Lidar 的极佳解决方案。

    我们的设备是一块带有可控传输与接收相控阵,及片上锗光电探测器的 0.5 mm x 6 mm 硅光子集成电路板。激光本身并不是这些特别的集成电路板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及其他团队已经证明了片上激光在未来能被集成到其中。为了操控激光束探测穿过 Lidar 整个视野的物体,每个天线的相位必须可控。在这个设备的迭代中,热移向器直接通过激光传输加热波导管。硅的折射指数取决于它的温度,决定了穿过它的光的速度与相位的变化量。随着激光穿过波导管,它遭遇了一个刻蚀在硅上的,作为天线的刻凹痕,将光从波导管中散播到空闲空间。每个天线都有它自己的发射图样,在 所有发射图样相长干涉的地方,一道聚焦光束就产生了,该过程不需要镜头。

光学显微图象下的 MIT 固态 Lidar,一块带有可控传输与接收相控阵,及片上锗光电探测器的 0.5 mm x 6 mm 硅光子集成电路板。

    受天线之间间隔的限制,现在光束的操控范围约为 51°。减小间隔是一个难题,因为间隔也受到限制,太小的硅波导管没法适当地拘束光束,虽然我们的技术应该能支持将近 100°的操控范围。即使受操控范围限制,也可以通过在媒介上放置多个 Lidar 感应器获得 360°的图象。

    我们的 Lidar 的探测方法基于相干法,而不是直接测量飞行时间,这样系统就只能对那些由设备传播出的光束做出反应。这减小了太阳光的影响,大大减小了 Lidar 系统中的噪声系数,使其成为物美价廉的光电探测器而不是昂贵的雪崩光电探测器或很难集成在硅光电平台上的光电倍增管。

    现在,我们的片上 Lidar 系统可以探测到长达两米内的物体,我们希望在一年内能将范围扩大到 10 米。最小范围差不多是 5 厘米。我们展示了厘米级的纵向分辨率,并期望在 2 米的距离有 3 厘米的横向分辨率。片上 Lidar 技术的发展路径很清晰,它能达到 100 米的范围,并有可能更远。

    使用其他材料制作集成电路板(比如氮化硅),可能会将输出功率提高 2 到 3 个数量级。我们的制造工艺包括加入了硅的氮化硅层,两者系统都可利用。另外,一个更大的相控阵将降低光束的衍射,以增加范围和横向分辨率。这里的难题是所 能制造的硅波导管及天线的统一度和精确度,制造工艺很可能在未来因平板印刷术而改善。虽然我们承诺可以为 Lidar 应用造出范围非常大的相控阵,但以现有的技术,到底能造多大仍然是不明确的,而且这很可能成为未来该技术在范围上的限制因素。

    DARPA 最近启动了一个后续项目,叫做模块化的光学孔径构建块(MOABB),该项目专注于在即将到来的几年里扩展该硅光电 Lidar 的工作。虽然 MOABB 项目不是我们学术研究小组的一部分,但我们计划在 E-PHI 项目结束后,将我们的相控阵工作扩展至空闲空间交流,以支持多个内部传输速度大于 40Gb/s 的光子晶片。我们也在利用像 Li-Fi 和全息摄影这样可以被人眼所见的应用来开发可见光相控阵。

    我们相信商业的片上 Lidar 解决方案将在近几年出现。低成本的,低调的 Lidar 系统会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和机器人。那时一辆车或一个机器人能安装多个价格低廉的 Lidar 模块。由于高分辨率,低形状系数和低成本,这些片上 Lidar 系统甚至能安装在机器人的手指上,使其看到自己抓的是什么。这些技术的发展能改变 Lidar 系统设备的操作方式,带来许多我们想都没想过的 Lidar 系统的应用方式,这可能会改变 Lidar 系统的格局。

    作者简介:

    Christopher V. Poulton 是一个 PhD 博士生,他研究光学相控阵、Lidar 应用、自由空间通信、以及许多由 Michael Watts 教授领导的 MIT 光子微系统小组的项目。

    Michael R. Watts 教授是电子研究实验室的一位主要研究者,MIT 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的成员。他现在是 MIT DARPA E-PHI 和 DODOS 项目的主要研究者,最近被任命为 AIM Photonics 的首席技术官。

关键字:智能汽车  激光雷达  零部件 引用地址:这款芯片级激光雷达比硬币还小,出自MIT和DARPA之手

上一篇:智能汽车环境感测的三种主流传感器解析
下一篇:姿势贴 | 这些自动驾驶传感器,你真正了解的有多少?(上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7-25 19:19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突出重围
工业机器人成本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 60%以上。我国企业在各核心部件均建立起相关企业,部分核心配件国产化程度较高,但国内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 。 伺服电机市场格局 新安装的机器人中,有 71%的零部件皆来自国外,国产化率不足 30%。其中,在上游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中,国产化率分别约为 30%、22%、35%。国产化率相对较低 ,国内产品在精度、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依旧存在很大成长空间。 控制器市场格局 另外,此前国内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例如国内购买精密减速器的成本占生产成本的 30
[机器人]
高性能激光雷达 (LiDAR) 将消除自动驾驶汽车障碍
由比尔盖茨资助的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激光雷达 (LiDAR) 系统的初创公司Lumotive宣布,推出一种突破性光束控制技术,该技术将为新兴的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大大提高激光雷达 (LiDAR) 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同时降低其成本。最初面向机器人出租车市场的Lumotive专利系统采用液晶超表面 (LCM™) 和硅制造技术,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制造效率,同时提供前所未有的探测距离、分辨率和帧速率。 “Lumotive的解决方案非常适合寻求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汽车感知解决方案的汽车制造商和一级经销商,”Lumotiv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William Colleran博士表示,“我们的激光雷达 (LiDAR) 传感器极大地受益于光
[嵌入式]
自动驾驶的光影大戏
十九世纪末日本海军的兴起,如同吃了伟哥一般,前后不过50年。凭借着灭北洋、败沙俄的劲儿,走上了单挑美国的赌场,不可否认,日本海军的训练及其兵员素质的确是世界一流的,但在太平洋战场上,他们迷信人眼,用所谓的”猫眼” PK 雷达,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1942年,在瓜岛海战时,美军新研发的雷达刚搬上军舰,受当时的雷达操控技术和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日本海军的”猫眼”和美海军的雷达基本不相上下;到了1944年夏天,在被美国人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大赛”的菲律宾海战中,美海军已能在200公里外率先发现日军航母和飞机。终于,日本海军拼光了最后的资本。 威利斯•李将军,美国海军的传奇人物,此人视力相当好,他原来是一名射击运动员,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
[汽车电子]
比亚迪智能网联系统或将成为功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分水岭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空前的变革,电动化已成定局,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各国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已经陆续发布。2017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由2011年的0.03%上升至2.69%,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电动化为汽车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机械车只能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就像算盘上产生不了互联网,这种机械车很难产生智能化。电动车以电为驱动,有电机、电控等,这是产生智能化汽车的基础。随着电动车和通信5G的普及,将给汽车智能化发展创造突破性的条件。   比亚迪 汽车产品规划及新技术研究院院长进行分享   DiLink智能网联系统  或将成为功能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分水岭 在手机行业,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实
[嵌入式]
英特尔聘“顶级安全人才”消除智能汽车威胁
    为了降低未来车辆和司机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前英特尔宣布成立“汽车安全评估委员会(Automotive Security Review Board,简称ASRB)”。 英特尔表示,ASRB将汇聚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安全人才”,特别是物理系统安全方面人才。 这个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将持续不断地进行车辆安全测试和评估,得出的最佳实践建议和设计建议能让汽车制造商获益,这将为司机和乘客在汽车中的安全提供保障。 如今汽车早已不再是一种承载人们从A点到B的“物理设备”,摄像头、传感器、支持联网的娱乐内容仪表盘、电脑控制的维护和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智能功能能够提高驾驶体验,让车况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但是在
[汽车电子]
国内争抢分食车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大蛋糕
雷达通过发射声波或者电磁波对目标物体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物体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大小、方位等信息。雷达最先应用于军事中,后来逐渐民用化。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雷达开始出现在汽车上,主要用于测距、测速等功能。汽车雷达可分为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不同雷达的原理不尽相同,性能特点也各有优势,可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 (1)超声波雷达 超声波雷达是利用传感器内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 40KHz的超声波,再由接收探头接收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根据超声波反射接收的时间差计算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超声波雷达成本较低,探测距离近精度高,且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因此常用于泊车系统中。 自动泊车功能离不
[汽车电子]
国内争抢分食车载摄像头和<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大蛋糕
打造一颗激光雷达需要几步?| 行家说
声明:本文不是官方文档,亦不是某种形式的断言或结论,本文仅仅是技术讨论性质的文章,无论是否用了确定性的语气,作者都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亦不明示或暗示此文章不是在胡说八道。(事实上,作者过去常常胡说八道并乐此不彼)。因此,所有因采用本文章涉及的方法、数据或其他任何信息,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生命和财产损失,作者、撰写团队和平台概不负责。 想完成一颗激光雷达需要分几步? 1. 搭建一套体积足够小的脉冲式激光测距系统; 2. 重复搭建测距系统,并根据特定规则将它们进行空间排列; 3. 增加一套电机带动测距系统进行 360°旋转; 4. 增加一套控制和通信模块,确保系统稳定工作并与外部实现通信。
[汽车电子]
打造一颗<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需要几步?| 行家说
贞光科技 | 智能汽车芯片梳理
汽车芯片生命周期更长,需要维持10年以上,使用场景对功能安全要求更高,车载SOC稀缺性一直会在。 商业模式:①人力外包公司——帮客户提供,可替代性强,容易受客户制衡,基本没办法享受项目复用额外收益。②产品方案公司——可替代性低,比其他厂商更懂某类型IP。③IP公司——商业模式最好,利润最高,比如英伟达、高通,收取开发授权费(比如高通8155几十万美元)、技术支持费(一般方案商支持)、版税费(根据出货量出钱),技术支持费对成本摊薄效果不明显。 一、智能座舱芯片(单寡头)分布式向集中式,同一个SOC通过虚拟化支持丰富的应用,一芯多屏有优势。 座舱的玩家:传统瑞萨、NXP、德州仪器。 高通高通1985年成立,在车方面主要集中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