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VS燃料电池 谁是电动汽车动力源

发布者:幸福的人生最新更新时间:2016-09-12 来源: 动力电池网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新能源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上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展开了第一轮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和产业化浪潮。当时,欧美日这三大汽车生产集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分歧,比如美国主推“氢经济”(氢能和燃料电池),日本则是把产业化重点放在自然吸气技术和HEV,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战略研究方向。

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车企则强调传统内燃机的优化和技术革新(例如高效柴油引擎和机械涡轮增压技术),但同时也投入相当多资源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事 实上,西方主流汽车生产商当时都不认为锂电纯电动汽车具有可行性。因此,在小布什总统当政的8年时间里,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在西方尤其是美 国达到了巅峰状态。

欧美之所以一开始就选择燃料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燃料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上 相对于二次电池具有绝对优势,就工况特性而言燃料电池比二次电池更加适合用作汽车主动力源。而当时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才刚刚开始研究而已,性能并不理想而 远未达到实际装车条件。

另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一直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顶端而谋取高额利润,它们认为二次电池产业是一个低附加值行业是亚洲人的事情,欧美本质上是不屑于发展这种利 润率较低的实体经济的。长期不重视,造成了欧洲和北美缺乏规模化的锂电企业,锂电产业链也一直没能建立起来,而欧美在燃料电池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地位。

另外,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而言,氢能和燃料电池对相关工业整体水平的带动和提升的确要比锂离子电池产业高一个档次。那么,欧美当初选择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而不是锂离子电池,也是合乎逻辑的。

欧美的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和产业化都是在各大汽车公司的主导下进行的,在全球第一轮燃料电池汽车开发热潮中,各大汽车公司的情况并不一样。

通用汽车(GM)是全球第一轮“氢经济”浪潮的领头羊,GM很早就有电动汽车研发经验,全球首辆燃料电池汽车Chevrolet Electrovan(AFC-EV)就是GM在1966年首先制造出来的。

跟国际上其它主流车企不一样的是,GM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一直是坚持自主研发,当时并没有选择与其它车企或者燃料电池公司合作开发。GM在燃料电池催化剂、MEA以及电堆系统的基础研究方面都有相当的积累,在FC-EV整车方面的实力则与Toyota不相上下。

Daimler-Benz、Ford、Toyota、VW和Honda则是基于加拿大Ballard公司燃料电池电堆(Mark900)开发了自己的第一 代FC-EV,通过各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项目验证了第一代技术。其中Daimler-Benz和Ford还参股Ballard 18% 和20%的股份。

韩国现代(Hyundai)则是选择与美国UTC公司合作,采用UTC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代FC-EV。第一代FC-EV技术主要特征是燃料电池功率的密度可以满足汽车动力要求,寿命在2000~3000小时范围,但同时成本也非常高。

然而,当时EU和DOE的规划轻视了诸多技术、产品和市场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技术进展、基础设施、市场培育过程等问题估计比较乐观,当这些问题遇到障碍时,客观上影响到政府及产业界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预期。

于是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美国政府在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战略方向就从氢能和燃料电池转向了锂离子电池,这也就是当前的第二轮电动汽车产业化热潮,只不过动力系统的技术路线从燃料电池转换到了锂离子电池。

伴随着2008年锂离子电动汽车的兴起,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政府资金投入与第一阶段相比明显减小。比如DOE这几年就削减了燃料电池技术在汽车领域的研发项目资助,仅保留了燃料电池在固定式发电领域及商用叉车项目资助。

在FC-EV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欧美汽车公司虽然仍然保留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项目,但大多削减了研发预算。只有日本车企一直在坚持,最终日本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跟HEV电动汽车一样,再次引领国际技术前沿。

总的来说,近几年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开发出自己的燃料电池电堆技术,并且大幅提高了功率密度,使用寿命也都达到5000小时的产业化基本要求,并且燃料电池汽车成本大幅下降。

如果我们了解过去15年欧美在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上的转变,就会对当今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过去欧美主流汽车厂家一直把电动汽车 的重心放在FC-EV上,而锂电产业链在欧洲和北美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欧美汽车公司自然也不可能在锂电技术上有多少认识和积累。

而日本的情况则决然不同,由于在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产业链上同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一直是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于是,我们就看到当前的全球EV的基本战略格局:

美国:当前国际上只有Tesla在大张旗鼓地搞LIB-EV(其实Tesla只是个startup,跟这些国际汽车大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Tesla在 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方面都没有任何技术积累(它的创新点在BMS),它完全是迫于技术和成本的现实问题而不得不选择锂离子电池,而且是一条剑走偏锋的 18650技术路线。

GM过去一直专注于FC-EV,在PEMFC催化剂、MEA和电堆方面都上有很强的技术积累。GM在1996-1999年还生产过北美第一款量产型纯电动车EV1(铅酸电池车),不过后来以失败告终。

2008年以后,迫于DOE的政策引导,GM也搞了Volt混合电动车装点门面,并且涉足小型锂电纯电动车,但GM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半吊子”水平并没有 对日系电动车构成多少威胁。不过GM并没有放弃FC-EV,新一代Hydrogen 4据称将于今年年底上市。至于美国另外两大车企Ford和克莱斯勒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似乎早已经被大家所遗忘。

欧洲:德国是欧洲汽车工业的领头羊,欧洲诸多车企也只有VW、BMW和Daimler-Benz三家能够独立在电动汽车方面展开研发和生产,而这三家车企早期走的都是燃料电池路线,而这与德国强大的燃料电池产业基础是直接相关的。

VW(大众)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商,VW现阶段的战略重点是PHEV,已经有数款PHEV车型问市。

VW在燃料电池方面主要是与加拿大Ballard公司合作,去年VW在洛杉矶车展上展示了燃料电池版的Audi A7、Golf以及Passat,这三款车型均采用VW与Ballard合作开发的第四代100 KW级PEMFC电池组,VW目前正在发展第五代燃料电池系统,定位是高端车系。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到目前为止VW仅仅有e-up(微型车) 和e-Golf(小型车)两款锂电纯电动汽车规划而尚未有实际量产,定位明显在低端市场。

BMW在过去20年里对各种新能源技术都有广泛的试验。氢能方面主要是燃料电池和氢气内燃机。在纯电动车方面,BMW装车试验了铅酸、Na-S、ZEBRA、镍氢和锂离子几乎所有类型的二次电池,积累了丰富的测试经验。

但BMW对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和技术储备,所以我们看到BMW目前在i系列电动汽车上是三驾马车,i3是锂电纯电动车而i5和i8都是 PHEV。之前BMW曾经将一辆245HP的宝马5系车改造成FC-EV(燃料电池是与Toyota合作开发),后来证实BMW已经暂缓其FC-EV商业 化进程。BMW是双面下注的典型代表,潜台词则是因为在锂电和FC方面都不掌握关键技术心里完全没底。

Daimler-Benz之前走的是FC-EV路线,还收购了Ballard的燃料电池汽车业务,使其成为PEMFC零件开发公司。数年前 Daimler-Benz也开始专注于PHEV,最近还“宣称”要推出一款跟Tesla Model S 相抗衡的纯电动汽车。

为了获得锂电相关技术,Daimler-Benz后来联合Evonic成立了 Li-Tec公司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后来控股),不过由于缺乏技术以及成本高昂等原因,Li-Tec一直没有市场而导致经营难以为继而破产。

日韩:由于日本同时在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产业链上同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一直都是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不过日本几大车企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Nissan 在PEMFC和二次电池上都有相当的技术储备,但不及Toyota强。Nissan和NEC合资成立的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Nissan控股51%)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 Leaf纯电动车自2010年投产以来,截至2015年十月底在全球已经累积销售超过18万辆。

Leaf纯电动车只是小型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级轿车。即便是2016年即将量产的新版Leaf,按照美国EPA标准续航里程也不到200 Km。Nissan在FC-EV上同样可圈可点,其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已确定在2015年年底上市。目前Nissan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战略是以锂电纯 电动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车为辅。

Toyota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电动汽车领头羊,在HEV领域无人能及,截止到2015年七月底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售量已经超过800万辆。Prius是全球第一种大规模量产的HEV车型,在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此外,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也以混动见长。而反观其它欧美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拿不出任何一款车型可与之匹敌,丰田在HEV领域的霸主地位可见一斑。Toyota是全球主流汽车厂商中唯一对二次电池(锂电和镍氢)和燃料电池都有非常深入研究的公司。

Toyota 与Panasonic合资的镍氢电池厂Primearth Energy,Toyota控股80.5%。Toyota自身完全有技术能力生产锂离子电池,但Toyota并没有与其它日本锂电公司建立合资公司。丰田 深知二次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是什么、燃料电池的长处在哪里,而不是玩一些虚无缥缈概念。于是,我就看到Toyota在HEV和FC-EV 两方面的战略布局,而对LIB-EV不屑一顾。

而本田(Honda)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发展战略与Toyota非常相似,也是着眼于HEV和FC-EV两方面,这主要是得益于Honda在锂电和燃料电池 两方面都有相当的技术积累。 Honda与汤浅合资成立的Blue Energy (Honda 控股49%)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而燃料电池技术则是与GM合作研发的,本田的新一代FC-EV FCV Clarity已经确定将在2016年量产。

韩国现代(Hyundai)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是跟Toyota比较相似,现代2007以后与GM共同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加上之前与美国UTC的合作, 现代汽车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颇有进展。去年在洛杉矶车展上正式推出了ix35 FC-EV, 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现代在混动领域也没闲着,HEV版伊兰特已经确定今年上市。

其实,这些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战略布局,还可以从他们跟电池汽车的关联上管中窥豹。从HEV到PHEV再发展到EV,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比重越来越大,特斯拉Model S的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就已经接近整车成本的60%。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对于任何有志于在锂电纯电动车汽车上有所作为的国际主流车企,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让这个最为关键的部 件被外人掌控的。那么,国际主流汽车企跟电池企业的关联,就是破解这些主流汽车厂家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战略布局的钥匙。

关键字: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新能源 引用地址:锂离子电池VS燃料电池 谁是电动汽车动力源

上一篇:三星要做电动汽车电池行业领导者
下一篇:对比德日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19:39

新能源车充电国标 8月有望出台修订版
    近日,在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全国汽车信息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双新处处长许心超透露,“目前,充电国标的修订工作已基本完成,开始征求意见,有望在今年8月正式发布。”    许心超坦言,虽然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充电桩正在加速建设,但在充电接口方面,“车车不一致,车和桩不一致”的问题依然很突出,也就是说各个企业建设的充电桩并不具备兼容性。“随着新充电国标的出台,这一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消息人士表示,“修订之后的充电国标将在充电的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实现突破,这将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充电难的问题,最终达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的。”    实际上,一直以来各项利好政策的出台都是推动新能
[汽车电子]
基于英飞凌TC223S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
应用场景:纯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变得复杂起来。纯电动汽车的三电架构,整个高压系统零部件都冷却或加热的需求,零部件工作的舒适温度有所区别。电机回路方面的热管理保护,主要是散热,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DCDC、充电机等零部件;电池方面的热管理保护,则有加热跟冷却的需求。所以,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控制,需要区分回路,根据零部件的性能特性来进行分类控制。一般情况下,会把电机回路跟电池回路区分开来。根据各个器件的冷热需求,这样就构成了整车的热管理系统:电机冷却系统、电池冷却系统、电池加热系统,电池热平衡系统等。 市场优势: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趋于多样化和电气化,复杂性更高,带来新增市场机会。复杂的热系统及高精度要求,带来热管理系统部件
[嵌入式]
基于英飞凌TC223S之<font color='red'>新能源</font>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
PCIM Asia 2018汇聚全球知名参展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区亮相
PCIM Asia 国际研讨会2018聚焦电力电子技术系统之发展及趋势 PCIM Asia - 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是中国领先的电力电子、智能运动、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管理展览会暨研讨会。新一届展会将于6月26至28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并继续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国际展览公司和德国美赛高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为隆重其事,主办方于3月15日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届展会亮点,并邀请到大中国区三菱电机半导体技术总监宋高升先生讲解行业现况。   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承华先生表示:“多年来,PCIM Asia一直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个绝佳平台,让他们向国内畅旺的电力电子市场展示最新
[嵌入式]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熔断器特性测试
随着人们对汽车安全、环保、节能及舒适性要求的提高,汽车上电子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各类新型连接器,熔断器不断推出,熔断能力也不断增强。目前新能源汽车上用于动力电池部分的熔断器多为螺栓式保险丝,通断能力可达500A,典型的有SF30和SF51两种。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采用艾德克斯大功率电源和大功率电子负载配合测试熔断器的熔断时间。 熔断器作为在异常情况下(过载电流通过时)使电路永久断开的部件,对车身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熔断器的熔断时间指标是必测的项目之一。在ISO8820-5_2007 及ISO8820-1_2005的道路车辆熔断器国标中,对熔断器的参数定义及测试指标做了详细的说明。 完整的保险丝相关测试包含导通压
[嵌入式]
用于<font color='red'>新能源</font>汽车动力电池的熔断器特性测试
江苏省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意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计划到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30万辆,形成1至2家年产量超过1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形成2至3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此外,江苏省还提出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逐步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到2021年,新增1至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5年,新增5至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1至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至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
[嵌入式]
江苏省发布<font color='red'>新能源</font>汽车发展意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中车电动“闯入”新能源货车领域,中新汽能否借势起飞
据了解,2017上年,我国多个城市相继推出了扶持 新能源物流车 发展的相关政策,使该产业迎来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从而吸引了不少企业纷纷投身其中。而就在近日,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中新汽 )与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电动 )达成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在国家的大力推广下,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变已成大势所趋,而近年来,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电商物流得以飞快增长,尤其在节能环保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电动物流车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业已实现连续6年增长率超过50%,日均8000万个包裹,快递量达312.8亿件,而绿色物流概念的提出,让新
[嵌入式]
NanoGraf研全球能量密度最高锂电池 将电动汽车运行时间延长28%
据外媒报道,为了更好地实现电动化未来,当地时间6月10日,先进电池材料公司NanoGraf表示,已经生产出全球能量密度最高的18650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与由传统电池化学成分制成的电池相比,运行时间可延长28%。 NanoGraf电池(图片来源:NanoGraf) 在美国国防部以及其他机构的支持下,NanoGraf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兼工程师团队发布了一款硅阳极电池,能量密度达800 Wh/L,能够为消费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士兵作战时使用的装备等提供极大的好处。 NanoGraf公司总裁Kurt (Chip) Breitenkamp博士表示:“这是电池行业的一次突破。现在,电池能量密度已经趋于稳定,在过去10年内只增长了
[汽车电子]
NanoGraf研全球能量密度最高锂电池 将电动汽车运行时间延长28%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N9305语音芯片方案
交通领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汽车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欣欣向荣,也在亚洲不断发展。以电能为动力驱动的电动汽车已经成为都市居民上下班的代步工具 , 因其对环境影响小 、 不受限行限号出行限制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越来越重视,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汽车行业也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不断进行创新,力争打造出环保型汽车,新能源电动车也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的开场环节,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表示“汽车电动化和绿色交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低排放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会为陆路交通提供最大的减碳潜力。 汽车电动化应该从供需两侧双管齐下。在供给侧,需要越来越多的绿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