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将近,无人驾驶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者:TranquilMind最新更新时间:2017-11-27 关键字: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  人工智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个新兴产业是如何革命旧产业的呢?

  曾经,电灯革命了煤油,汽车革命了马车,纺织机器革命了手工业。这些过程,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电灯刚发明的时候,电的危害性被无限放大;汽车刚上路的时候,时速不足两英里远慢于马车;纺织机器刚诞生的时候,其效率也是极其低下。

  但,旧产业被革命的原因也很简单,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产出。正如汽车在某个时间点,速度超越马车的那一刻,历史被改写,人们再也不愿在路上看到马粪了。

  无人驾驶的未来,必然亦是如此。

  无人驾驶的第一关:伦理和法规

  在讨论无人驾驶的现状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个问题:无人驾驶的安全性究竟怎样?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2015年发布报告,指出每年有约1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年所有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九成以上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因为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会伴随有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

  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结果:多数是肇事方和受害方双败;部分肇事司机推卸责任(也有可能赔不起);此外马路上存在专业“碰瓷”的。同样,肇事者也能以碰瓷为借口,找法律条文的漏洞,试图转移和隐藏资产。

  以上种种,都是传统驾驶导致的悲剧。

  而无人驾驶的出现,有可能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英国专家接受《镜报》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比人类开车更安全。

  英国专家称:在未来,日渐完善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驾驶上会比人类更精确。人工智能没有喜怒哀乐,不会像人一样受到情绪的干扰和影响,人工智能不会疲劳驾驶,也不会在开车时走神,更不会酒驾。因此,最多再过25年,配备了完善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系统将彻底取代人类司机。

  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地平线CEO余凯也曾指出,国内的交通有三大问题:第一是堵车严重,第二是司机普遍缺乏规则意识,第三是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居全球首位。

  由此,我们最终的结论是:未来,为了减少成千上万的交通事故,人类将被禁止开车。

  因此,无人驾驶飞速发展之余,当务之急是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

  国内这种法规尚未出台,因此那些跃跃欲试的巨头们发明出来的无人汽车,还不被允许上路。国外环境亦是如此。不过在今年的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公布了一项新规定:将允许无人驾驶汽车在该州东部的公路进行试验。据报道,该规定将于2018年生效,届时将取缔现行“所有汽车需人为操控驾驶”的规定,今后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时,仅需被远程监控即可。

  破冰之日即将到来。

  无人驾驶第二关:L4何时到来

  图片来自:亿欧智库

  美国对于无人驾驶其实有两套标准,这两套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以其中之一的标准为例,目前全球无人驾驶的技术已经达到L3等级。

  显然,无人驾驶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技术,当你在马路、高速上前进的时候,看到旁边一辆造型奇特,车顶上有一个突起的摄像头,或者更多奇怪的零件,那么你可能就看到了正在上路测试的无人汽车。

  图片来自:sciencecentral

  由上图所示,涉及无人驾驶的软硬件技术多达14个(无独有偶,DIY时代,电脑硬件也是14个)。因此,围绕着14个产品,汽车行业将重新洗牌,诞生许多的新生企业。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16日发布研究报告称,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投资的最前沿。在过去三年,全球对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投入超过800亿美元。

  报告称,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不仅包括机器学习技术,还包括传感器和导航技术、自适应地图测绘技术、车对车通讯技术等。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全球范围内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投资、合伙、并购等160多项商业行为,涉及总金额高达800亿美元。

  国际上最领先的无疑是特斯拉和谷歌,以及福特、奥迪(与高通合作)、梅赛德斯、英伟达(与特斯拉和沃尔沃合作)、苹果、英特尔(153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计算机视觉公司Mobileye)、微软等众多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也纷纷投入重金,以期在该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此外,还有许多创新公司也纷纷参与其中,并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016年3月,通用汽车公司收购位于旧金山的 Cruise Automation 公司。这家成立于 2013 年的初创公司主要从事的就是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

  2016年,优步宣布投入3亿美元,与沃尔沃公司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在2021年上市销售。另外,优步6.8亿美金收购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无人驾驶卡车初创企业奥托公司。

  2017年1月美国CES展会上,英伟达宣布与奔驰合作,计划在明年向市场推出英伟达的AI智能汽车。此外,英伟达还在和奥迪等厂商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

  2017年2月,福特宣布,未来五年向Argo AI公司投资10亿美元,以早日实现4级自动驾驶。

  2017年8月,特斯拉正在开发跑长途的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卡车,这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的原型车已快要完成。这些卡车将会以“车队”的形式运行,后面的卡车会自动跟着领头的卡车行进。

  太平洋彼岸的另一个巨头–谷歌显然走得更激进。

  早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1月,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就已经开始路测。今年 4 月底,Waymo 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部署了 500 辆这样的无人车,并向当地居民开放了乘车申请。

  如果预约成功,无人车会开到乘客家,然后载着乘客去市内的目的地,而且无需支付费用。为了保证行程安全,每一辆无人车都有至少一位工程师驾车跟随,从而处理突发的紧急状况。

  今年6月,Waymo在一份声明中说,“Waymo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让人们利用我们的汽车完成各种任务,例如上班、下班回家等。”

  和Waymo一样,巨头科技公司苹果也加入到无人驾驶这场“革命”中来。就在 Waymo 跟 Avis 达成合作的几乎同时,苹果租赁了一小批自己改装的无人车给最大的租车公司 Hertz,用来测试自动驾驶技术。

  再说说国内的现状吧。

  四个月前,百度CEO李彦宏坐上了自家研发的无人汽车,奔驰在北京五环。他坐在一辆红色的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上,驾驶员全程没碰过一次方向盘。李彦宏声称还因此收到了罚单。耳朵君其实还颇有兴致地想了解一下:这个罚单是开给我们的李总呢,还是无法署名肇事者?毕竟,颜值在线的CEO大可吐槽,这车又不是我驾驶的,凭什么要罚我啊?亦或者,车上坐了几个人的时候,你的罚单应该给谁啊?这种哲学问题估计会让交警脑路陷入死循环。

  但无论如何,百度这次事件获得空前的宣传效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百度股价飙升,创历史新高,一度站上90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在近日的百度2017世界大会上,李彦宏甚至声称,2018年阿波罗无人汽车将会上路(只会在封闭的环境中行驶)。

  除了上面所讲的百度,投入无人驾驶技术的传统车企包括,上汽,东风、比亚迪、沃尔沃、大众、一汽、长安、吉利、奇瑞、北汽等;研究无人驾驶货运卡车的有北京的图森未来(已经获得英伟达领投,到C轮);研究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四维图新;由腾讯和百度领投,融资额度高达6亿美元的蔚来汽车;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地平线机器人。

  最先落地应用的,或许是无人驾驶公交车。

  今年7月,湖南株洲就已经试行了无人驾驶公交,可以自动识别周边车辆、行人等路况,并及时作出相应反应,其最高时速达到了40公里/小时,成为了全球首款城市智能驾驶客车。

  9月18日,在深圳市交委举行的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仪式上,巴士集团董事长余钢向公众透露了将与华为公司等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将在今年10月底的深圳南科大等地实验两条无人驾驶线。

  emm,我们再也不怕马路女杀手了。


关键字: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汽车  人工智能 引用地址:2018将近,无人驾驶离我们有多远?

上一篇:苹果科学家披露无人驾驶研究成果 可协助探测3D物体
下一篇:苹果曝光自驾车细节:利用激光识别骑行者与行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20:19

英特尔: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依然不放心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5日上午消息,英特尔想要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发力,截止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宣布了多个合作计划,其中就包括了与宝马的合作。然而现在横在英特尔面前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技术,而是人们对无人驾驶汽车安全性的担心。   英特尔首席系统架构师Jack Weast发布了该公司的一些内部研究成功,其中就提到了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些顾虑。具体来说,就是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产生了信任方面的顾虑。   英特尔向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毫无经验的人展开了一次调查问卷,Weast透露:“我们邀请这些人乘坐了无人驾驶汽车,并且向他们询问反馈。”之后英特尔对这些人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和研究。   测试中许多参与者都表示,在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18年科技发展展望:人工智能或将渗透至任意领域
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些越来越火的技术概念屡次被科技界大佬谈及。而关于明年全球科技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也一直都是业界人士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日前,美国信息技术研究与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报告。Gartner公司高管合伙人龚培元近日接受中国网科技记者采访时,针对该报告进行了详谈,并就中国企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做出了解答。 AI不再虚幻 自动驾驶汽车将成智能物件发展最快领域 人工智能基础、智能应用与分析以及智能物件被选为智能领域2018年最具发展潜力的三项技术。龚培元表示,2018年AI将不再是虚幻的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将渗透至几乎任意领
[机器人]
每周硬科技领域投融资汇总(6.3-6.9) 人工智能领域占比46%
本周硬科技领域投融资事件共41起,人工智能领域发生18起融资和1起收购事件,占比46%;区块链领域发生10起投融资和1起收购事件,占比27%;3R(VR/AR/MR)发生4起,光电芯片为3起投融资和1起收购事件,分别占比10%;物联网和新能源为2起,分别为5%,新能源领域为1起,占比2%。 相比于上周,本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在数量上有所减少,而上周没有投融资事件发生的3R(VR/AR/MR)在本周再次有了成绩。另外,作为今年的大热门,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在数量上整体呈现稳定。其余领域相较于以往也是保持平稳。 在本周投融资中,有两起事件尤为受到关注,一起是蚂蚁金服完成C轮140亿美元融资,这之后,其将在近一两年
[机器人]
浅析自动驾驶汽车盲点监测系统
想必开车的各位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车辆在路面行驶的过程中,会遇到需要变道、转弯、驶入或驶出停车位的需求,由于车辆本身存在盲区的缘故,仅通过两侧后视镜,很难准确查看后方道路情况,如果盲区内有车辆或行人存在,就会导致剐蹭事故出现,很多的交通事故都是因为车辆的盲区的存在,驾驶员获得了错误的道路信息导致的。 所谓盲区,就是驾驶员在驾驶座位上无法通过后视镜查看到的道路位置,盲区无法直接通过调整后视镜进行消除,在大雨天气、大雾天气、夜间光线昏暗的场景,更是增加了驾驶员的判断难度,导致驾驶员难以通过后视镜准确判断后方车辆的位置,此时如果进行变道、转弯等操作,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灰色区域为盲区 为了提升驾驶员行车安全,补偿驾驶员在
[嵌入式]
浅析<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盲点监测系统
魏少军:AI芯片发展太热,大部分创业公司会成为先烈
3月9日,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主任、微电子所长魏少军在参加活动演讲中表示,现在AI芯片发展太热,杀手级应用还没出现。目前大部分的AI芯片创业者都会成为“先烈”。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专访ROOBO产品副总裁陈忆:小孩子的需求好把控
CES Asia展会ROOBO展台   2017无疑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崛起的一年。从最初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到能够识别命令的机器人,再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甚至是击败了各国顶尖围棋选手的AlphaGo,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加速成长,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然而,提到人工智能,你也许会有些懵圈,因为这个品类太大,大到你一提起它,虽然能想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但是真正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太少。更何况,我们时刻处于《终结者》、《变形金刚》这类科幻大片的教育之中,一提起“人工智能”就会迫不及待往里套。   在亚洲CES展会期间(CES Asia亚洲消费类电子展),我听到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人工
[手机便携]
人工智能未来如何 智能电话机器人影响行业发展
自从2018年开始,小编就听过很多人在谈论人工智能。小编也是刚刚了解人工智能不久,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论下人工智能会有前景吗?听过很多传言,说未来失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机器人 及AI会替代掉一半以上的员工,研究指出将有更多工作随之催生。 机器人、AI取代人类在职场上的位置,往往是一般民众对自动化技术最现实的担忧:不过,近期一份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在取代基友工作的时间,会创造更多新工作,为社会增加就职机会。而更多的AI技术也是在尝试中。机器人、 无人机 、无人车等AI技术,将取代部分人力职缺,该公司估计,20年内越有20%的工作将自动化,所有领域都会受到影响,但是随着技术的更新,新的工作职位也会应运而生。 在智能时代,小编觉得更多的AI技
[嵌入式]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
在科技之光的照耀下,大模型从云端的殿堂飘然而至终端的舞台。这一历史性的跨越,不仅赋予了数据处理以迅捷之翼,更将智能体验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终端上的大模型以灵动的姿态,即时捕捉并回应着每一个细微的需求,将AI的触角延伸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近日,在EEVIA主办的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暨百家媒体论坛上,安谋科技产品总监鲍敏祺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端侧AI应用芯机遇,NPU加速终端算力升级》。他深入剖析了端侧AI发展的广阔前景,并详细介绍了安谋科技自研NPU的最新进展。 端侧AI正在崛起 AIGC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提升是端侧AI迎来的最大机遇。鲍敏祺表示,从近期头部大厂的发布中都可以看出,端侧A
[网络通信]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font color='red'>AI</font>新时代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