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和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英飞凌”)今日宣布成立合资企业,为中国充满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制造功率模块。上汽集团持股51%,英飞凌持股49%。合资公司命名为“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生产基地位于英飞凌无锡工厂扩建项目内,计划在2018下半年开始批量生产。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开业仪式
“通过提供先进的半导体解决方案,英飞凌在全球主要电动汽车市场均占据领先地位。其中包括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且增长最快的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汽车市场。” 在无锡举办的新合资企业开幕仪式上, 英飞凌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公司业务运营的Jochen Hanebeck先生表示:“英飞凌与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联袂携手,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们的市场地位、扩充产能,从而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同时,凭借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需求量身定制的产品,我们将共同拓展更多业务,并且更加快速地服务中国的电动汽车客户。”
英飞凌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公司业务运营的Jochen Hanebeck先生致辞
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表示:“对此次合作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有信心。英飞凌在汽车功率模块领域声誉卓著,相信英飞凌先进的功率模块解决方案将与我们在电动汽车整车和系统领域专业技术完美融合。电动汽车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极高的便利性和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还能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双方以合资公司的成立为基石,各施所长不断创新,携手并进共创发展新蓝图。“
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先生致辞
上汽集团与英飞凌的该合资公司将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提供功率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境内新能源产业链的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此外,英飞凌还将继续独立服务于其它市场。合资公司主要为中国市场生产汽车级框架式IGBT模块 ——HybridPACKTM。2006年,英飞凌推出HybridPACKTM家族中的第一代汽车级框架式IGBT模块,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中。该产品家族的灵活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客户优化系统设计、提高性价比、并缩短产品研发和投产时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中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量为79.4万辆。据市场调研公司IHS Markit *最新预测:至2020年,中国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量将达到200万辆,2024年将达到430万辆——约占全球预期总需求量的45%。
* 2018年2月,IHS Markit Alternative Propulsion 预测
以上是关于汽车电子测试测量中-英飞凌科技携手上汽集团在华成立功率半导体合资企业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英飞凌 电动汽车
引用地址:
英飞凌科技携手上汽集团在华成立功率半导体合资企业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4 20:31
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5大优势抢先看
据外媒报道,你对 电动汽车 的认识可能要改变了。 特斯拉 售价3.5万美元的 Model 3 电动汽车终于下线,首次亮相了。这款汽车属于特斯拉CEO和联合创始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这个电池驱动的汽车里,有五个你绝对不想错过的特色。 1. 无人驾驶 功能 去年,特斯拉在它当前的汽车中推出了自动驾驶仪Autopilot。这个硬件包括8个摄像头、1个雷达、1套环绕车身的超声波感应器和1台搭载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2的电脑。现在,每辆Model 3都会配置Autopilot硬件。此外,特斯拉还就某个名为“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向预定Model 3的客户额外收了3000美元。这个功能的详细情况尚未对外披露,
[嵌入式]
英飞凌OPTIGA™ Trust M Express安全芯片与CIRRENT™ Cloud ID服务珠联璧合
英飞凌OPTIGA™ Trust M Express安全芯片与CIRRENT™ Cloud ID服务珠联璧合,轻松安全地将物联网设备大规模接入云端 【2022年6月21日,德国慕尼黑讯】在物联网系统中,信任机制是设备与云服务之间进行各种交互的基石。因此,必须为每台设备提供唯一的可信身份标识,以便在设备连接入网时进行安全身份认证。与此同时,为成千上万台设备提供安全ID,对OEM厂商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帮助OEM厂商应对这些挑战,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将OPTIGA™ Trust M Express安全芯片与CIRRENT™ Cloud ID服务相结合 ,推出了一款高端安全解决方案,为物联网设备大规模接入云端提供硬件信任锚。
[物联网]
福特2020年之前向电动汽车投资110亿美元
北京时间1月15日上午消息,本周日, 福特 董事长比尔· 福特 (Bill Ford)在底特律汽车展上告诉记者,在 电动汽车 领域, 福特 准备大幅增加开支,2022年之前达到110亿美元。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之前福特曾表示2020年之前将向 电动汽车 投资45亿美元,这些资金会用来生产纯 电动汽车 和插电式混动汽车。 比尔·福特称:“我们全力以赴,我们正在努力将自己的主流汽车、标志性汽车转化为电动汽车。” 虽然美国消费者青睐传统皮卡和SUV,不过汽车制造商却在争先恐后推出电动汽车,竞争渐渐升温。通用汽车宣布,2030年之前准备增加20款新电池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通用汽车CEO玛丽
[汽车电子]
特斯拉、宁德时代和LG或将在印尼建电池厂
据美国电动汽车新闻网站Electrek报道,印尼官员透露说,特斯拉、宁德时代(CATL)和LG考虑在印尼建设电池厂。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尼海事统筹部长卢胡特·潘查伊坦(Luhut Binsar Pandjaitan)最近表示,有几家公司考虑在苏拉维西岛中部的摩罗瓦里工业园区(Morowali Industrial Park)建设电池厂,特斯拉是参与者之一。 宁德时代和LG都会进驻,特斯拉也可能参与,只是不知道它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几家企业会组成财团,对项目进行管理。 宁德时代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它最为积极,LG与特斯拉也会参与此项目。几家企业组成财团,准备在印尼建设超大汽车电池厂。 潘查伊坦还表示,项目的细节有待
[嵌入式]
电动汽车行业的地方保护,不能留!
汽车产业包括新兴的电动汽车一直很受各级政府关注,这与其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带动作用大有关。为发展电动汽车,地方政府出钱、出地、给市场,打造配套环境,全方位招商引资,一方面确实在扶持本地产业、支持本地企业、市场推广等方面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更加严重的地方保护,破坏了全国统一市场,不利于形成全国和全球性大品牌,区域分割更加严重,产业小而散的情况更加突出,企业和政府相互被绑架,产业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破除地方保护迫在眉睫。 地方保护的做法有要求在本地设立法人单位和建立工厂、以超国标的指标或特定的技术要求设立准入门槛、对外地企业在本地拿补贴设置障碍、要求采购本地零部件企业产品、设立地方目录和地方标准等。要破除这些地方保护,
[嵌入式]
Triphibian™:革新电动汽车热管理领域的压力传感器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大幅减少碳排放。在新的立法和政策框架下,汽车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以欧洲绿色协议下的“Fit for 55”倡议为例,该倡议提议修改法律法规,以降低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在2030年之前,将排放量水平比2021年减少55%。而最终目标是到2035年将新车和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这一倡议的实施意味着从2035年起将禁止使用内燃机驱动的新车,从而加速纯电动汽车(BEV)的普及。 然而,解决从燃料开采到车辆驾驶全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需要更多的解决措施来应对。尽管各国正在加紧部署更环保的能源,但在短期内它们还无法提供足够的能源来推动新型电动汽车的发展。此外,许多国家的电
[嵌入式]
未来电动汽车这样充电:共享充电桩和区块链技术助力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积极的建设像天然气充气站一样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像BP公司就正在与电动汽车厂商谈判,希望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充电地点。但是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改造路灯以及现有的街道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街道和居民用电为电动汽车充电。而这也是P2P的魅力,相当于电动汽车领域的Airbnb。 而现在在加州就有了一项新倡议,凸显了P2P汽车充电方式的优势。一家大型充电桩制造商eMotorWerk开始与MotionWerk合作,开始为普通用户提供家用充电桩设备,并且能够用来为电动汽车充电。而使用者可以在地图上查看可用充电桩的地点,还可以进行评论打分。这台系统使用了eMotorWerks的双向JuiceNet软件平台,可
[嵌入式]
扩大储能需求响应规模!山西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试点方案印发
近日,山西能源局印发《“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建设方案》,以扩大需求侧(储能)响应系统规模,提升新能源消纳及需求响应能力。 市场主体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充电站/电动汽车等。试点阶段,遴选1~2户具备条件的企业作为负荷聚合商,通过价格引导聚集电动汽车负荷资源参与市场,探索“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模式。文件还指出需求侧响应结算次序高于电能量和辅助服务等市场化交易。 试点初期,本着将红利最大限度传导至终端用户的考虑,对公交、物流、环卫为主的公益服务行业场站以不低于70%红利传导至运营商;对出租、网约为主的社会运营性质场站以不低于60%红利传导至用户。本方案自2020年10月18日起施行,11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