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欧日韩 氢能和燃料电池政策对比

发布者:beup001最新更新时间:2019-06-04 关键字:氢能  燃料电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氢燃料电池汽车从1990年至今,已经发展了近30年。日本、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燃料电池的发展过程中,投入了巨资研究燃料电池技术,强力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并制定补贴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抢占行业制高点。


从各国的产业政策可以看出,在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上,大家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日本的思路则更倾向于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从而引领国际标准,在国际的竞争中取得先机。美国、韩国注重建设氢燃料汽车电池产业的基础设施,如建设运输路线、建设加氢站;而欧洲则更重视氢能源技术的发展,如氢能基本战略涵盖了氢能研发基础,以及储运技术等。



日本:氢能被确立为国家能源发展方向


日本是全球发展燃料电池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最积极的国家。由于国土资源的限制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日本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能源独立是其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起先日本希望借助核能达成这一愿景,但是福岛核电站事故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能源战略,氢能作为其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最具潜能的能源形式,被日本确立为国家能源的发展方向。



2013年,日本政府推出的《日本再复兴战略》,把发展氢能源提升为国策,并启动加氢站建设的前期工作。


2014年,在第四期《能源基本计划》中,日本政府将氢能源定位为与电力和热能并列的核心二次能源,并提出建设“氢能社会”的愿景。


2014年,在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对外公布的《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中,详细描述了氢能源研发推广的三大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战略目标:2025年前,快速扩大氢能的使用范围2020年中期-2030年底,全面引入氢发电和建立大规模氢能供应系统;从2040年开始,确立零排放的供氢系统。


2017年,日本政府发布了“氢能源基本战略”,要在2030年实现氢燃料发电商业化,发电成本每千瓦时低于17日元,形成每年30万吨氢燃料供给能力;2050年氢燃料发电成本将降低到与液化天然气同等水平,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18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第五期《能源基本计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及2050年的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未来发展方向是压缩核电发展,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度,举政府之力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日本政府在氢能发展上也给予极大的资金扶持,在研发方面,仅2010年-2015年间,日本政府就向日本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投入资金高达529.8亿日元。2017 年日本经产省对燃料电池研发补贴共计129 亿日元,包括燃料电池、加氢站、氢能供应链3 个方向。


应用推广层面,日本对购买燃料电池车的消费者提供丰厚的购车补贴,售价670万日元/辆的丰田MIRAI,补贴202万日元/辆;售价709万日元/辆的ClarityFuelCell,补贴208万日元/辆。


2017年全年,日本政府为氢能和燃料电池提供的资金总额超过390亿日元补贴,2018年日本在该领域的财政预算也高达300亿日元。就目前而言,日本对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支持力度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


美国:引导能源体系向氢能经济过渡



美国对氢能源的关注要追溯到1973年的石油能源危机时期。在1973年石油危机时期,美国成立了国际氢能源组织。由于美国的能源自给项目失败,美国国家能源研究和开发组织从1970年开始赞助氢能源的研究。


2005年,美国出台《能源政策法》,将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有关项目及其财政经费权额度明确写入法中。迄今,美国形成了较完整的推进氢能发展的国家法律、政策和科研计划体系,以引导能源体系向氢能经济过渡。



2012年,美国国会在能源修订会议上重新修订了氢燃料电池政策方案,包括多项税收抵免,以及HFV以及储氢、制氢以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奖励政策。以加州为例各地州政府也有类似政策不断出台。


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能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行动计划》的出台表明,美国发展氢经济已从政策的评估、制定阶段开始进入了以技术研发、示范为起点的系统化实施阶段。


2015年底,美国能源局向国会提交了《2015年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发展报告》,肯定了未来氢能市场的发展潜力,大力投资发展先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


美国政府通过颁布政策法规,提供大量科研基金促进各研发机构和企业对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而各大汽车企业则侧重于对集成技术的开发。政府还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经济补贴和税收减免,间接促进企业加大开发力度,推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除了联邦政府以外,各州政府也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措施,并开展大规模的示范运行。如2106年,佛罗里达州能源法规定:在一定期限内,氢动力车及其所用材料、加氢站建设的年度营业税上限为200万美元。2016年,加州的《新能源汽车补偿方案》中,根据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燃料电池汽车,有5000美元-6500美元的补贴。


据统计,美国仅2016年内就有10个州颁布相关政策,支持燃料电池产品逐步投入市场,包括氢燃料电池汽车税收减免,在工厂、居民区等地安装部署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等。


韩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投资



韩国政府为了应对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能效和降低能源消耗量,要从能耗大的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韩国一直将氢能发展看做其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将氢能经济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并列为韩国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投资领域。


2008年,韩国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其中对燃料电池研发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6.38亿元人民币。


2010年,韩国又实施“百万绿色家庭”项目,推广家用燃料电池系统,计划在2020年前安装10万套1kW的燃料电池系统,安装补贴在2010年-2011年之前达到80%。同年,韩国还公布了一项斥资380亿美元的“绿色新政”项目,其中许多计划都与燃料电池和氢能项目相关。


2012年,韩国政府实施“绿色氢城市示范”项目,计划在2012年到2018年间投入总额达到877亿韩元建设绿色氢城市。主要投资内容为氢气的生产和管理,燃料电池的生产等。


2018年,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宣布:韩国政府和国内相关企业决定未来5年投资2.6万亿韩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生态系统的发展、增加加氢站的数量,以帮助氢燃料电池汽车早日实现普及。


同年,韩国政府还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生态战略路线图》,提出了尽快布局包括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氢能源在内的产业生态系统,还把健全完善氢经济相关的法律制度、创造多样的氢能商业模式、提前实现氢经济时代的内容编入国家能源规划。


2019年,韩国提出了“活用氢能源经济路线图”,旨在发展氢能源相关新兴产业,确保技术优势,同时推动环保事业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以清洁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发电,力求在2030年时,韩国氢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均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在韩国得到了车辆购置补贴、税费减免以及高速公路费、公营停车场停车费减免的激励。购买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时,中央政府补贴2250万韩元,地方政府根据情况补助1000万韩元至1250万韩元,最多减免720万韩元的税费。


欧盟: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欧盟把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技术发展成为能源领域的一项战略高新技术,使欧盟在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及新型能源市场的建立,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能源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帮助欧盟实现其2020年的减排目标。


2007年1月,欧盟的“第6科研框架计划(2002-2006)(FP6)”,已对氢能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各支持经费1.257亿欧元和1.539亿欧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3月欧盟又发布了计划,拟于2007年-2015年间投入74亿欧元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实施计划。


2008年,欧盟出台了燃料电池与氢联合行动计划项目(FCH-JU),在2008年至2013年至少斥资9.4亿欧元用于燃料电池和氢能的研究和发展。


该计划2010年追加投资7亿元,截至2011年,FCH-JU运营基本正常,运营项目多达44个,涉及250位合作伙伴。


2011年底欧盟又正式启动大规模车辆示范项目“H2movesScandinavi”和欧洲城市清洁氢能项目(CHIC),包含欧盟12个成员国,9家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和接近1000套微型CHP系统,投资5300万欧元,至少持续3年。


2013年,欧盟宣布在2014年-2020年启动Horizon2020计划,预计将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投入220亿欧元的预算。同年出台CPT项目,计划投入1.23亿欧元建设77个加氢站,针对15个已建有加氢站的成员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互联互通。


2016 年欧盟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指令》等政策文件均提出将氢能作为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推进的《燃料电池和氢能实施计划》的实施周期是2014年~2020 年,主要目标是,到2020 年将氢能和燃料电池应用在固定式能源供应和交通方面。


2019年2月12日,燃料电池和氢能联合组织(FCH JU)在发布的“ 欧洲氢能路线图”,该路线图根据17个欧洲主要工业参与者的意见制定,将为大约4200万辆大型汽车、170万辆卡车、25万辆公共汽车和超5500辆列车提供燃料。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又一条技术路径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之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 年)》《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国家级规划都明确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战略性地位,纷纷将发展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列为重点任务,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我国的相关政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我国接连颁布了一系列燃料电池汽车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另一方面是积极参与氢能源的建设,在投资方面加大力度。



2001年9月,《863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国家拨款8.8亿,确定了电动汽车矩阵式研发体系,包含对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


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中加入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相关内容。


2009年2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在试点城市对燃料电池乘用车和客车分别给予25万/辆和60万/辆的财政补贴。


201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船税。


2014年6月,《能源发展战略行动(2014年-2020年)》,国家正式将“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2014年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符合国家技术标准且日加氢能力不少于200公斤的新建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每个站奖励400万元。


2015年4月,《关于2016年-2020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燃料电池乘用车,燃料电池轻型客车货车,燃料电池大中型客车、重中型货车分别给予每辆20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补助(2017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退坡,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不变)。


2016年10月,《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剖析了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明确了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在近期(2016年-2020年)、中期(2020年-2030年)和远期(2030年-205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首次提出了发展路线图,并就加快发展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8年2月,《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也给出了具体补贴:乘用车最高20万元,轻型客车、货车最高30万元,大中型客车、中重型物流车最高50万元。


2019年3月,《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车辆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关键字:氢能  燃料电池 引用地址:中美欧日韩 氢能和燃料电池政策对比

上一篇:TriEye开发短波红外摄像头 提高ADAS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下一篇:从ADAS到自动驾驶,离人类真正放开方向盘还有多远?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8 07:13

戴姆勒燃料电池车25年发展史一览,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1994年,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 AG)推出了当时全新的电动汽车代表——带有电力驱动和燃料电池组的NECAR研究车,为后NECAR系列其他车辆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这些后续的燃料电池车型显然包括最新款的梅赛德斯-奔驰GLC F-Cell,事实上,GLC F-Cell已经将最新技术融入到混合动力版中,保证车辆混合氢消耗量仅0.34kg/百km,混合二氧化碳排放量0克/km,混合电消耗量13.7kW时/百km等多种优越性能。 从NECAR1首次亮相,到梅赛德斯-奔驰GLC F-Cell在2017年9月的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IAA)上的推出,这期间戴姆勒的燃料电池车开发已经走过了将近25年的时间,产品性能也不
[嵌入式]
日本开发新储材料 用于燃料电池
    几名日本科学家近期研发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基于铝氢化合物的新型储氢材料,可用于氢燃料电池车。相关研究报告已在AIP(美国物理学会)期刊APL Materials上进行了发表。他们利用10吉帕斯卡的压强和800℃环境下将氢原子与Al2Cu铜铝化合物结合,创造一种叫做Al2CuHx的间隙性氢化物。     业界普遍认为,例如镁氢化物、铝氢化物、硼氢化物这类具有较高氢原子含量的轻量化间隙性化合物是氢燃料电池车中的理想储氢材料。不过,到目前为止,上述材料中尚没有一个成功应用于燃料电池车的成功案例。     以铝为主要原料的氢化物方面,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制造出了络合铝氢化物,但一直没有出现兼具储氢和放氢两大功能的材料。另一方
[汽车电子]
燃料电池车异军突起 福特获600万美元研究拨款
美国能源部批准了一笔600万美元的资金,供福特汽车公司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用于加快氢燃料电池科技(hydrogen fuel cell technology)的开发速度。 美国D-Dearborn代表Debbie Dingell于本周四共同宣布通过该笔拨款。Dingell在声明中称:“福特汽车公司有助于引领美国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使美国的车辆变得更为清洁、安全和省油。本公告将有助于加速美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革新,确保密歇根州和美国走在未来汽车和卡车研发工作的前端。” 福特汽车公司在新闻稿内称:“美国能源部能选中我们负责该项目的研发,我们公司对此深表荣幸。
[汽车电子]
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
WP.29为移动电动化做出贡献 WP.29为评估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安全和环境性能制定了具有技术要求的法规。这些法规鼓励行业销售这些技术,要求的协调为制造商提供了稳定性和可见性,并且由于规模经济,这些技术以较低的价格提供。- WP.29解决了这些特定技术固有的安全风险,例如电击或火灾或爆炸,例如在发生碰撞时,电动汽车电池或储存在燃料电池汽车中的氢气。 为此,以下是一些相关法规: 联合国第94号条例(正面碰撞保护) 联合国第95号条例(横向碰撞保护) 联合国第100号法规(电气安全) 联合国GTR第20号(电动汽车安全(EVS)) 联合国第136号法规(电动2和3轮车) 联合
[嵌入式]
世界首个新型空气燃料电池在英国问世
      世界上第一个新型空气燃料电池在英国揭开神秘面纱,这种电池的储电能力是传统电池的10倍。   科学家表示,如今,革命性“STAIR”(即“圣安德鲁斯空气”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燃料电池为新一代的电动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的推广使用铺平了道路。新型电池使用传统方式充电,不过,在充电或“放电”时,电池里一个网孔状敞开部分会吸入周围空气中的氧气。   吸入的氧气与电池里的多孔状碳质元件发生反应,产生更多的能量,这样一来,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可以帮助不断给电池“充电”。“STAIR”电池利用多孔碳和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替代传统的化学构成——锂钴氧化物,所以,重量比当前使用的电池更轻。   另外,在使用新型电池时,空气的流动还
[汽车电子]
构建可伸缩的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亚洲与澳大利亚2004年用作能源的石油已达1.65万亿升。该调查还显示,自1990年起,石油的需求量每年都在上升,致使这种已近枯竭的自然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替代能源,有望用于解决能源紧张的问题。 太空旅行是最早采用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早在1960年初,通用电子公司制造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就曾为NASA的Gemini和阿波罗太空舱的电力系统提供能源。从那时开始,燃料电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其应用如今已遍及从笔记本电脑和MP3播放器到混合动力汽车甚至建筑物等各个领域。随着燃料电池的应用不断增多,设计工程师不但需要了解这种技术的原理,还应熟悉燃料电池堆(cell stack)的可靠性
[测试测量]
构建可伸缩的<font color='red'>燃料电池</font>测试系统
燃料电池VS锂电池,谁将统治未来汽车动力源?
    几个月前,特斯拉CEO“给力哥”Elon·Musk在德国接受外媒采访时将燃料电池(Fuel Cell)称为“傻瓜电池”(Fool Cell),并表示:“他们非常愚蠢,就算从理论上实现燃料电池的最佳性能,也无法同今天的锂离子电池抗衡。”他还指出锂离子电池还有很大潜力没有发掘。     而另外一方面,通用汽车和丰田等多家车企巨头各自同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开发燃料电池协议,计划未来数年内推出燃料电池车投入实用。早在2011年丰田就在东京车展上就亮相了FCV-R氢燃料电池概念车,今年东京车展则将展出量产型号。丰田公司同宝马签署协议在四个领域进行合作,其中就包括燃料电池。     除了丰田,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宣布将联合开发下一代
[汽车电子]
马勒展示全新燃料电池卡车系统,引领运输行业绿色革命
近日,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马勒集团在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以推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道路运输量将比2019年增长超过40%,商用车辆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马勒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兼CEO Arnd Franz在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马勒致力于塑造可持续的交通运输,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在本次博览会上,马勒展示了其在燃料电池卡车系统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一整套涵盖燃料电池外围设备、热管理系统和重载卡车电桥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此外,还推出了节能蒸发冷却装置以及高性能仿生冷却风扇等创新产品,旨在满足对性能要求严格的燃料电池和纯电卡车的需求。这
[汽车电子]
马勒展示全新<font color='red'>燃料电池</font>卡车系统,引领运输行业绿色革命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