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艾维巴蒂,又到了我们 ZEALER 汽车组的时间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车载交互系统已经是每款车型必备的配置,当然还是有的车型是例外的,比如丰田 86、斯巴鲁 BRZ。
谈到智能车载交互系统,似乎现在触摸大屏更抢人眼球,各大车厂都在向特斯拉学习。而且各大车企都确定了智能数字化的趋势,智能车载交互系统也成为了车企宣传的重要配置。
向特斯拉学习的大屏车载交互系统
不过我们回到 20 年前,当时的车机系统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位,开车时乘客的消遣基本就是听听广播、听听磁带……毕竟当时的车辆也没有准备同驾驶员交流太多信息。
没有太多电子的年代,1979 年奔驰 S 级(W126)中控台按键已经很多
如果开过 90 年代的豪华车,你就会对车厢内那些密密麻麻的按键感到恐惧。没看说明书就能熟练操作这些复杂的操作,说明你可能是一位天才。
的确是这样,当时的豪华车电子系统这么多,车内的按键也在不断增加,中控台基本被不同的实体按键所占领,别说盲操作了,看着操作都手舞足蹈。如果没有整合归类成一个车机系统,或许你的驾驶舱真变成飞机舱那样复杂了。如何让车辆和驾驶员进行便捷交流和沟通成为那年代摆在车企面前的难题。
智能车机交互系统鼻祖 - iDrive
2002 款宝马 7 系第一次引入 iDrvie
这个东西最早是宝马想出来的,1999 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这个概念,最先搭载在第四代的宝马 7 系(E65)上面。宝马找了“不靠谱”的微软共同合作开发了 iDrive(智能驾驶控制系统 intelligent-Drive system)基于美国风河公司 VxWorks 嵌入式操作系统制作而来,而导航电脑则是基于车载 WindowsCE。在那个年代,地图包还是通过光盘读取的,地图更新极不方便。
为什么说不靠谱?想像一下你电脑的 windows 每天要打多少漏洞补丁就知道。让人抓狂的是旋钮旁边没有快捷按键,旋钮作用类似于电脑鼠标,通过推拉,旋转和下按等动作,控制着多级菜单以及 8 个主菜单下数百个功能选择。
第一代 iDrive 没有实体快捷按键
如果说 BMW E65 的外观造型设计有争议,那么宝马创新性的 iDrive 就是一边倒的批评。第一代 iDrive 复杂的层级菜单,对于普通人来说非常不友好。
第一代的iDrive完全就是Windows下拉菜单的模样,感受到功能躲着你的赶脚吗
由于当年宝马 E65 的取消了很多实体的按键,很多简单控制你都得在 iDrive 的最底层菜单里才能找到这功能。用过 windows 就知道,iDrive 有着令人抓狂的下拉菜单,如果你想用一项功能,你就先猜测它隐藏在哪个目录下面,如果运气不好你猜错了,就必须退回到根目录重新开始。
理解“以人为本”的车载交互系统
奥迪在 2000 年推出的 Avantissimo 概念车 A8 雏形,第一次出现了 MMI 系统
2002 款的奥迪 A8,第一代的 MMI 保留一些快捷按键,操作上比 iDrive 人性化
2002 年推出的 MMI 虽然晚于宝马 iDrive,但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和操作逻辑一经问世便树立了行业的标杆,也真正意义上将这类车载交互系统向世界普及了。奥迪 MMI 虽然比 iDrive 问世要晚,但在操作界面上较人性化,像空调、音响这些最常用的功能最能用最传统的按键去控制。
宝马 iDrive2.0 就吸取“教训”,增加快捷键,让消费者更快上手
第三代 iDrive 在 2012 年推出,新系统最为出彩的无疑是主频高达 1.3GHz 的 CPU 以及独立 3D 显示芯片,用以支持各种高速复杂的运算。新增直径 45 毫米且带触摸板功能的全新 iDrive 按钮,支持手写输入是一个不错的手写板。虽然系统功能并没有增加,但已经开始简化 UI 界面,简化层级菜单,一切都为了让驾驶者更轻松简单的使用这套系统。
2014 款宝马 5 系,第三代 iDrive 引入了手写板
不过手写板的设计最早是在 2010 年的奥迪 A8L 上已经出现
在 2015 年之前,奥迪 MMI、宝马 iDrive 和奔驰 COMAND 系统都有着相似的控制逻辑——旋钮配合按键控制,中控台的屏幕只能看不能摸,三家提出这一观点的共识是为了降低对于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
最好的形式就是用控制器而不是触摸,因为在驾驶过程中,如果使用触摸进行指令输入会使人眼长时间离开路面,并且触摸的精度并不会做到 100% 准确,因此增加了误操作的几率,而控制器就更精准而且在熟悉之后能够实现绝大多数功能的“盲操作”。
但随着移动端的爆发,人们的交互方式已经完全改变,第四代 iDrive 就是抓住了这个契机,成为 ABB 中首家加入触屏操作的系统。
iDrive4.0 新增触屏系统,还增加了手势控制系统,为未来交互方式布局
触摸屏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使得中控台的大量按键得以简化,操作起来非常流畅且智能化,车载交互系统也因此有了绝佳的显示界面。可以说触摸屏为如今的汽车多媒体发展提供了土壤,也因此被称为除 PC、pad、手机以外的“第四块屏幕”。
层出不穷的车载交互系统
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心存疑惑~讲了 BBA 里的宝马 iDrive、奥迪 MMI,为什么就没说说奔驰 Command?其实是因为“历史”上的奔驰 Command 对比同时期的 iDrive 和 MMI 都相对保守,并没有太多亮眼突破的表现。不过呢,这两年奔驰就不一样了,在 2018 年 CES 上发布全新人机交互系统 MBUX(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简直是放了大招一样,无论性能和界面都拥有向前两者匹敌的姿态,甚至有超越之势。
全方位触屏体验,触摸屏、中控触摸板、方向盘感应触摸板,搭配智能语音助手,使交互体验更加便捷,帮助驾驶者集中注意力,提升驾驶安全
在 2018 广州车展上首度亮相的奔驰 A - class 就成为了首部搭载奔驰全新 MBUX 人机交互系统的车型
除了传统豪华品牌 BBA 在车机系统和人机交互方面做得足够优秀之外,其他车企近两年不逊风骚,轮番带来了各类拥有全新智能网联和全新交互方式的车机系统。
以智能语音交互、以及智能网联一系列黑科技为主的自主品牌的车机系统,如今也强势崛起
自主品牌车载交互系统以语音控制为交互形式减少车主在驾驶时手动操作车机的频次,提高行车安全。当车主想听歌、打电话、导航、查询天气时,均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车机,相应的车机也会以语音播报的方式与车主对话,就像随车有一位全能管家一样随时候命。不过嘛,语音识别准确率有时还是不太稳定,大多数车主还是更喜欢直接按钮操作,大部分的语音交互控制还是宣传的噱头,实际用的情况大家就见仁见智吧 ~
以特斯拉为首的大屏触控交互方式,特斯拉 Model S 把所有控制都集成到中控屏幕上
在如今技术爆炸的时代,如何化繁为简,的确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从车载交互系统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各大车企对于汽车科技的执着,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在的的确确造福着我们的生活。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车载交互机系统已经改变了我们同车辆交流的方式,至于未来我们该如何同车辆进行交流,就需要我们打开脑洞了。
上一篇:亚马逊的汽车“野心”
下一篇:特斯拉公布Dojo项目 有望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 与基于微处理器的 5V 电压频率转换器系统的接口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LT1184CS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Aimtec 的 AM3G-4805DH30Z 的参考设计
- 适用于汽车应用的 LT3973IMSE-3.3 3.3V 降压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LT1910 的典型应用 - 受保护的高侧 MOSFET 驱动器
- 用于可调电流源的 LT1764AEQ-1.8 LDO 稳压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D5353 的参考设计
- AM2G-0524DZ ±24V 2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的 RT7231GQW 的参考设计
-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 LT3477EFE 5.5V SEPI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