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

发布者:Howard_Sun最新更新时间:2020-11-19 来源: 盖世汽车关键字:华为  Inside  自动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造整车,华为差得还太远了”。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直言。


因被曝欲将汽车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加之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频频为汽车业务“站台”,给华为汽车BU业务方向从to B转向to C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近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华为的否认也是一如既往地干脆。


王军认为,对于一辆整车,无论车辆的布置,还是制造以及工艺,都非常复杂,要造这样一辆车,华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理想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表示。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刚刚于10月30日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给予汽车行业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加持,实现Huawei Inside。


像Intel Inside一样,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


Intel Inside,指的是在计算机领域,Intel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一种品牌认知——一台好的电脑就应该用Intel公司所生产的处理器,以至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都倾向于含有Intel处理器的产品,许多电脑品牌则因为采用了英特尔的中央处理机而大受欢迎。


在汽车领域,华为也有这样一个“Inside梦”,即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采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


自动驾驶,华为,华为造车,华为HI,华为智能汽车

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华为


为此,华为将过去数年在汽车领域积累的全栈智能解决方案悉数注入了HI品牌,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30+智能化部件。同时,HI品牌还从算力和操作系统层面规划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三大操作系统。涵盖了几乎一辆智能电动汽车的所有关键部件。


“如果把这些技术放到一辆电动车上,我们所瞄准的增量部件大概会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则是电池,以及下车体、上车身、座椅内饰等传统部件,这些是我们不会涉及的。”谈及业务整合后HI品牌的发展方向,王军指出。即便如此,这个市场的前景依旧十分诱人。


在采访中,王军给出了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所以这个市场足够大,从市场角度,我们看到的全是机会。”王军表示。


自动驾驶,华为,华为造车,华为HI,华为智能汽车

华为三大操作系统, 图片来源:华为


那么,华为计划如何将这块“蛋糕”吃进嘴里呢?据王军介绍主要商业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 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模式十分多样化,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其中,只有搭载华为全套HI解决方案的车型才会打上HI 品牌标识。”王军指出。这意味着,HI LOGO除了代表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其实也是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象征,以及在品牌及技术方面的承诺。


“最快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基于HI模式和车厂合作的车就会陆续上市,届时大家可以见到有HI LOGO的车。” 谈及目前HI模式的市场化进展,王军透露。“此外,我们的三电系统从今年开始也已经逐步上车了,明年会有更多的零部件陆续上市,比如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服务还有传感器产品,都已经蓄势待发。”


立足软件、算法和生态,构建HI技术底座


在汽车领域,把一个零部件供应商的品牌LOGO作为“核心要素”印上汽车,这在过去是很多企业想都不敢想的,但华为不仅想了,而且还做了。不得不说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其“野心”丝毫不亚于造车。因此,很多人很好奇华为的信心底座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次采访及同期举办的“汽车媒体走进华为”活动中,华为通过对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全面展示,再一次做了诠释:核心还是华为过去在ICT领域的积累。在华为看来,智能汽车是ICT行业与汽车行业融合的产物,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每个业务的底层逻辑其实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且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加速,基于ICT的硬件和软件将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发挥更大价值,这正是华为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根本原因。


比如华为在智能电动领域的充电、供电、电控以及电池管理等解决方案,其实就是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原华为网络能源产品线)在汽车领域的延伸。毫米波雷达源自无线产品线,因为5G的毫米波和毫米波雷达技术同源。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智能汽车主要的交互中心,未来的控制中心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Pad,这与华为在手机和电脑领域的积累也是完全吻合。


自动驾驶,华为,华为造车,华为HI,华为智能汽车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右)和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左)


至于ICT的技术底座之上,王军认为华为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软件、算法和生态,特别是软件,是华为现阶段投入的重点。因为在华为看来,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就是一个平台,只要硬件平台打造好之后,就能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软件快速迭代不断增加功能和特性,提供更好驾驶体验,解决在开车过程中“不用动脑、不用动手”的问题。


“软件方面,目前我们团队规模已达四千人,这还不包括2012实验室里的软件人员,在那里我们从事AOS、VOS等研发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我们现阶段大部分的投入都在软件方面。”王军表示。软件背后的算法领域,华为基于过去在无线领域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也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包括融合算法、感知算法等多个类型,可以满足智能汽车的多样化需求。而生态,更是华为的核心能力所在,在该领域目前华为已经为汽车行业开发了AOS、 VOS、HOS等多个操作系统,其中HOS-A,据王军透露更是华为单独为车机开发的,旨在填补车机OS领域的空白。


不过,如同优势明显,华为面临的挑战亦不容忽视。特别是安全,由于华为此前并没有汽车行业的积累,对于在安全方面如何构建能力,从而使产品真正达到车规级要求,王军坦言华为的经验还是十分欠缺的。据悉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华为智能汽车BU成立不过一年半,但走弯路却走了快两年,期间不乏车企的质疑。


“还有盈利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不赚钱是最核心的。那么对于华为,按照汽车产业投资规律,我们预计华为新业务实现盈亏平衡平均周期需要八年。”王军表示。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况且一旦将来市场成熟,华为如何实现从增量到增值的切换也是个问题。


不做低等级自动驾驶,以终为始推进技术落地


在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自动驾驶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目前围绕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和“眼睛”,华为均已进行了相关的布局,并针对中国用户、道路和交通环境优化设计,开发了适合于中国私家车主日常用车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DS。


在该解决方案中,华为专门开发了算力强劲的自动驾驶中央超算ADCSC,并自研机器自我学习算法,使能多路传感器高性能处理,让自动驾驶系统每时每刻都在自我学习、自我进化,越开越聪明。根据华为的规划,ADS将可覆盖复杂城区、城市环路、高速、泊车等多个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私家车主每日通勤提供连续体验,解决每位车主日常从家到办公室、办公室到家的高频应用场景。


自动驾驶,华为,华为造车,华为HI,华为智能汽车

华为ADS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华为


“整体来看,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希望基于单车智能路线,面向乘用车市场在可泛化的市区场景中解决广大用户每日通勤途中的连续性问题。”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ADS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和首席架构师苏箐表示。


在苏箐看来,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虽然路线众多,但真正适合中国驾驶场景的却少之又少,即使是目前走在行业前列的特斯拉,考虑更多的其实也是高速场景,而在国内比较高频的城区通勤场景基本不能用。“更别说Waymo的Robotaxi,系统虽然比较高阶,但ODD却严重受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凤凰城出不来”。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苏箐认为如果想让自动驾驶发展更快,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技术等级和法规等级脱钩和解耦,至少未来五年内,自动驾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技术问题,而非做伦理选择,否则导致的后果是:在推一个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系统时,企业为了不承担法律风险,会刻意把系统的ODD限制在非常小的区域,这样的系统对用户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比较推崇的一种技术路线是在功能上面尽量向L4靠拢,能够帮助解决每日通勤的问题,但在法规上面,就是一个L2的系统,很长时间需要驾驶员或者安全员承担这个法律责任,这样才可以让整个行业循环起来,不然没有人愿意买单。” 苏箐表示。从这一点上来讲,如果有企业和华为在思维上有点像的话,苏箐指出肯定是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谈及华为的自动驾驶战略选择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明确指出华为不做低等级的智能驾驶,而是宁愿多加几个激光雷达,再配合毫米波雷达、视觉计算,融合起来走向自动驾驶,来解决中国路况场景的问题。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技术构建上必须足够扎实,从底层的计算系统到算法栈再到数据平台能够具备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全栈流程,甚至包括一部分地图系统,以保证系统快速迭代。并至少保持10倍投入的队伍来支撑未来15年持续迭代,只有这样才可能活下来,甚至脱颖而出。” 苏箐表示。


在他看来,这也是华为无线和手机产品线成功的经验,自动驾驶也需要这样才能成功,一开始几百人,然后数千人,然后需要上万人,持续投入十几年。华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据悉,今年华为的目标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目前研发团队正全力打造这样一个自动驾驶系统。最快2022年初,用户就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到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


关键字:华为  Inside  自动驾驶 引用地址: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

上一篇:大佬深入剖析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如何?
下一篇:新思科技联合Samsung Foundry发布车载系统参考流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3 20:26

Huawei Inside首款智能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正式开启批量交付
7月,Huawei Inside首款豪华智能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在位于江苏镇江的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正式开启批量交付。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运营官王军为首批车主递交爱车钥匙。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魏志刚等共同见证。 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表示:“极狐已经在智能汽车的世纪留下辙痕,阿尔法S·HI版是天生的‘老司机’,它还是自进化、自成长、自适应的智慧生物。它出厂时是格式化的商品,交付后将逐步带上客户的个性化标签。” 全流程体验式交付 首批车主见证硬核品质 蓝谷麦格纳高端智造基地是极狐阿尔法S·HI版的诞生地,首批车主与媒体们走进工厂,见证了极狐阿尔法S·HI版的全生产流
[嵌入式]
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
“造整车,华为差得还太远了”。日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直言。 因被曝欲将汽车业务划归消费者业务,加之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频频为汽车业务“站台”,给华为汽车BU业务方向从to B转向to C增添了诸多想象空间,近日关于“华为造车”的言论再度甚嚣尘上。华为的否认也是一如既往地干脆。 王军认为,对于一辆整车,无论车辆的布置,还是制造以及工艺,都非常复杂,要造这样一辆车,华为的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理想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王军表示。更具体一点,就是通过刚刚于10月30日发布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给予汽车行业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加持,实现Huawei Inside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HI</font>的野心:不是“<font color='red'>华为</font>牌汽车”,而是<font color='red'>Inside</font>每一辆车
英特尔转型进行时 “Intel inside自动驾驶汽车何时到来
   英特尔 在电脑芯片领域的地位无人能及,无论其制造工艺还是市场份额都令人惊叹。可以这么说,只要提及电脑,很难避开 英特尔 这个名字。但是,除了能够确保这个星球上每台电脑都运行的更快以外,该公司在业务多元化方面却表现的相当糟糕。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它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英特尔 自动驾驶 测试车辆   过去英特尔走了很多弯路:推出移动业务太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可穿戴业务,而且出于离奇考虑将OnCue流媒体视频业务出售给Verizon(实际上是科再奇打算将精力集中到智能手机和平板业务上),等等。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兴起,这家芯片制造商打算再次进入这一领域,并以一家
[汽车电子]
紫光展锐携手中移物联推出首款China Mobile Inside 4G eSIM SoC芯片
5月25日,中移物联在广州正式发布智能物联China Mobile Inside计划,并与紫光展锐进行了合作签约,双方将携手推出国内首款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4G eSIM SoC芯片— C417M-S、C417M-D。 中移物联与紫光展锐签约仪式 万物互联的时代,面对复杂的使用场景,传统的SIM卡已无法满足设备小型化、稳定高效、远程配置等要求,全新的eSIM技术应势而生,为用户带来了更低价、更便捷、更安全的通信体验。 紫光展锐作为国内芯片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积极推进eSIM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落地。此次紫光展锐与中移物联合作研发的4G eSIM SoC芯片C417M-S、C417M-D配置高性能的应用处理器及成熟
[半导体设计/制造]
华为首发!L3自动驾驶终于来了
10月17日消息,今日开幕的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L3级自动驾驶预计最快明年实现商用,建议加快相关标准的立法。 他透露,华为ADS 4.0将于2025年推出高速L3级自动驾驶商用及城区L3级自动驾驶试点。 智选车合作方面,华为与江淮合作智选车品牌——尊界首款车型将于今年广州车展发布,并计划于2025年春天正式上市。 此外,余承东还表示,2024年乘用车移动联网5G渗透率仅有10.7%,汽车网联化严重滞后于5G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议加快5G上车,其具有重大战略价值。 前不久,余承东和马东对话时表示,我们坚持激光雷达,是因为激光雷达的安全性。只
[汽车电子]
比亚迪将在其越野电动汽车中采用华为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电动汽车(EV)领导者比亚迪已与华为达成协议,将在其越野电动车型方程豹中引入华为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豹8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将成为方程豹系列中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车型,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Source:Getty Images 分析观点深度解析 此次合作符合比亚迪专注于扩展腾势、方程豹和仰望等高端品牌的战略举措,以提高其盈利能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这些高端品牌仅占比亚迪总销量的5%。此次合作突显了比亚迪在增强其智能驾驶能力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因为比亚迪的竞争在传统上依赖于电池等关键部件的内部生产。今年早些时候,比亚迪宣布计划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约
[嵌入式]
比亚迪将在其越野电动汽车中采用<font color='red'>华为</font>的高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系统
华为ADS3.0自动驾驶系统:迈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
导语: 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ADS 3.0自动驾驶系统。ADS 3.0是华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它在架构、功能、性能等方面都实现了全面升级,代表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 一、全新架构,更强扩展性 ADS 3.0采用了全新的分布式架构,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节点,能够根据需求灵活扩展算力,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自动驾驶需求。 传统自动驾驶系统通常采用集中式架构,将所有计算任务都集中在一个计算平台上。这种架构虽然能够提供强大的算力,但扩展性较差,难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计算需求。 ADS 3.0采用分布式架构,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节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华为</font>ADS3.0<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系统:迈向更智能、更安全的未来
华为余承东:2026年ADS 4.0将实现高速L3自动驾驶商用
9月1日,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余承东在演讲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半场中,关键是智能化。 余承东透露,2025年将实现车位到车位,高速L3(自动驾驶级别)试点,而到了2026年,ADS 4.0版本能实现高速L3商用。 他表示,通过端到端的仿生大脑,新一代智能车云的决策会更类人,有极强的AI能力去应对道路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余承东这次在演讲中没有使用“遥遥领先”一词,但多次用了“行业领先”“革命性体验突破”“行业第一梯队的第一名”等说法。 ADS即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vanced Driving System)。8月上市的享界S9首发了ADS 3.0版本,拥有全新架构、安全再进阶、全场景贯
[汽车电子]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