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五巨头发力智能驾驶,想玩车,入场券10亿美元起

发布者:明理厚德最新更新时间:2021-01-22 来源: 汽车之心关键字:智能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全球市值 10 大公司中的 5 家,市值超 2 万亿美金的苹果,超 1 万亿美金的微软、亚马逊和谷歌,以及超 6000 亿美金的阿里巴巴,全部重注智能汽车与无人驾驶赛道。

 

 

有意思的是,这几家公司的所有人,盖茨、贝佐斯、佩奇,加上新晋的马斯克,以及中国的马云,悉数是「首富」之列。

 

这一轮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的浪潮,几乎同时起步于 2014 年前后,在经过近 7 年的发展后,智能汽车进入规模上量的阶段,而无人驾驶车辆也即将迈入商业运营。

 

当下看来,这个赛道的入场券,至少是 10 亿美元起步。

 

全球最富裕的企业家们,已经成为新一轮变革的支持者甚至主导者。

 

新老巨头们,正从各自的领域出发,以巨大的商业势能推动出行领域的大变革。

 

百亿美元为 Robotaxi 开道

微软云端淘金

 

 

最新的消息是,昨夜今晨,微软和通用汽车以及其无人驾驶子公司 Cruise Automation 达成合作。

 

Cruise 将在其马上进入大规模部署的 Robotaxi 车队中使用微软的云计算平台 Azure。

 

微软还联合通用汽车、本田汽车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向 Cruise  注资 20 亿美元,后者的投后估值将达到 300 亿美元。

 

300 亿美元估值比 Cruise 上一轮 190 亿美元,提高了超过一半,这一估值在全球范围内目前仅次于 Waymo。

 

加上此前通用、本田、软银愿景基金、T.Rowe Price 等机构的下注,Cruise 累计融资额已经超过 92 亿美元。

 

近百亿美元资金持续支持下的 Cruise,正在商业化上大幅加速。

 

2020 年 1 月,Cruise 推出了一款完全无人驾驶车型 Cruise Origin,取消掉了方向盘、制动踏板,这款车型计划在通用的底特律工厂投产。

 

到 12 月,Cruise 宣布车辆总测试里程超过 200 万英里。

 

最新消息显示,Cruise 正将第一辆测试车运往日本,并将在今年内在日本与本田合作开启测试。

 

 

同时,在另一条线上,Cruise 今年将 Delta(达美航空)的前高管 Gil West 招至麾下,Gil West 的新职位是 Curise 首任 COO。

 

Cruise 的联合创始人、总裁兼 CTO Kyle Vogt 在推特上解释了这一任命:

 

「大型 Robotaxi 车队的运营与航空公司的航线运营有很大的之处。

 

航线运营需要大量的地面基础设施,无人车队则需要充电、清洁、维修等保养;同样需要建立分布在各地的维保基地(类似机场),需要协调大量的外部供应商。

 

同时,Robotaxi 要实现同等规格的营收数字,其在车队数量上要比航空公司的飞机数(以达美为例)大 200 - 500 倍,这意味着更巨大的基础设施挑战。」

 

Gil West 的加入正是帮助 Cruise 建立这样基础设施的运营能力。

 

随着 Cruise Origin 的量产,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Cruise 的车队也将迈入规模化多地部署阶段。

 

无人驾驶车辆上路后带来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其中一个来自业界的说法是,「一个 2000 辆车的 L4/L5 级车队,一天所产生的数据,相当于 2015 年整个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数据。」

 

 

这次微软买票上车,将首先为云服务 Azure 在无人驾驶领域抢下一席之地。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微软 Azure 曾推出过一个针对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的扶持计划。

 

这个计划将提供给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价值 12 万美元的免费 Azure 积分,特定的初创公司将与微软的自动驾驶基础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工程师、项目经理一起合作,探索共同发展的业务机遇。

 

目前,微软 Azure 为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云服务,宝马、福特、雷诺-日产、丰田和沃尔沃等,均已宣布将使用微软智能云技术。

 

Rivian 250 亿美元,Zoox 10 亿美元

万亿亚马逊赌万亿新赛道

 

亚马逊在汽车领域最大的三次出手:

 

一次是 Rivian,美国电动车/电动皮卡领域的百亿独角兽,特斯拉最强有力的挑战者(如果不是之一的话);

第二次是收购 Zoox,无人驾驶领域曾经最神秘的独角兽,Zoox 要为未来的出行重新定义汽车形态;

第三次是投资 Aurora,由 Waymo 前 CTO 创立的百亿美元独角兽,Aurora 新近并购了 Uber ATG 部门。

 

其实早在 2016 年,亚马逊内部成立了一个前瞻性的无人驾驶技术团队。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这支早期团队只有 10 几名员工,计划开发无人驾驶的叉车和卡车等用于运输货物。

 

同年,亚马逊低调收购了一家无人配送小车公司 Dispatch,以 Dispatch 团队为基础,亚马逊在西雅图建立了专门的软硬件实验室来开发无人配送技术。

 

除自研外,2019 年 2 月,亚马逊参投了硅谷自动驾驶公司 Aurora Innovation 5.3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

 

后来到 2020 年 12 月,Aurora 并购 Uber ATG,估值达到 100 亿美元。

 

2020 年 6 月,亚马逊再次出手,收购神秘独角兽公司 Zoox。

 

收购发生时,Zoox 有一支接近千人级别的团队在同时开发 L4 级无人驾驶系统,以及为无人驾驶从头设计一辆汽车。

 

 

有人称这个模式是「Tesla + Waymo」。

 

在被收购前,Zoox 融资近 10 亿美元,据外媒报道,亚马逊的收购价格大约为 12 亿美元左右。

 

除了无人驾驶,亚马逊还重金进入电动车整车领域。

 

2019 年 2 月,亚马逊领投了美国造车新势力 Rivian 总额为 7 亿美元的一轮融资,而后又参与了另一轮 13 亿美元的融资。

 

 

Rivian 曾在 2018 年 11 月的洛杉矶车展上推出了两款纯电车型:R1T 皮卡和 R1S SUV。

 

这家公司被视为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其计划在 2021 年也就是今年交付电动皮卡车型。

 

亚马逊投资 Rivian 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未来要采用 Rivian 的车型组建物流配送车队。

 

已经确定的信息是亚马逊将向 Rivian 采购 10 万辆电动货车。

 

据透露,第一批亚马逊定制的 Rivian 车型将于 2021 年底投产,所有交付工作将于 2024 年完成。

 

今年 4 月,Rivian 对外透露将为亚马逊专门设计和制造一款全新的电动厢式车用于物流配送,亚马逊的 10 万台采购单应该就包含这款厢式车了。

 

与微软投资Cruise宣布几乎同时,Rivian 获得一笔由 T.Rowe Price 领投的新一轮 26.5 亿美元的融资,自 2019 年初以来,该公司已筹集到 80 亿美元资金。

 

据一位熟悉 Rivian 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这家公司最新的投资估值为 276 亿美元。

 

智能电动车和无人驾驶都是万亿美金赛道,万亿市值的亚马逊要再造一个「亚马逊」。

 

无人驾驶一把梭

Waymo 年烧 10 亿美元,无人匹敌

 

谷歌进入汽车领域,始于 2007 年。

 

当时谷歌把一代宗师,堪称自动驾驶领域祖师爷的 Sebastian Thrun 招过去,Thrun 在公司内部成立了谷歌的探月计划「Google X」。

 

Google X 孵化了谷歌无人车项目,也就是后来的 Waymo。

 

Google 内部从 2013 年开始设计了一款用于小批量测试的自动驾驶小车:萤火虫。

 

 

萤火虫车从 2015 年前后开始上路测试,到 2017 年退役。

 

这款小车帮助 Google 完成了完全无人驾驶系统从传感器布置、计算单元集成到人机交互设计等的一系列探索,Google 无人车项目也在这个阶段独立拆分成为 Waymo。

 

萤火虫车退役后,Waymo 的测试车辆过渡到准前装的 Chrysler Pacifica minivan,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捷龙,并开始规模化部署和测试运营。

 

 

当前,Waymo 大概有 800 辆级别的自动驾驶车,1000 人以上的团队,目前主要运营区域为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

 

国内一家顶级的风投机构,给 Waymo 做过一个测算:

 

1000 人团队的构成,其中大头是软件工程、硬件工程、车队管理、支持和远程协助,整个团队的年薪开支约 5 亿美元以上;

800 辆规模的车队,单车的采购+改装成本约 35 万美元,一次性支出在 2.8 亿美元级别;

加上公司的运营成本,Waymo 的年开支妥妥在 10 亿美元级别。

 

以上还不包含巨额的期权支出。

 

Google 是全球最早重注自动驾驶赛道的公司,持续投入时间最长,目前也是公认的技术最好,估值最高。

 

但 Waymo 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

 

看看资本市场的反应:

 

2017 年 5 月,摩根斯坦利对 Waymo 的估值是 700 亿美元;

2018 年 8 月,Waymo 估值升至 1750 亿美元;

2019 年 9 月,是一个转折点,大摩调整 Waymo 估值至 1050 亿美元;

2020 年 3 月,Waymo 宣布完成 22.5 亿美元的首轮外部融资,资金来自于 Silver Lake、加拿大养老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公司等顶级机构,加上母公司 Alphabet 自己跟投的钱,Waymo 2020 年上半年总融资 32 亿美元。

 

但是,同年来自 Financial Times 的消息显示,Waymo 估值降至 300 亿美元。

 

谷歌重注自动驾驶赛道的路线是,直奔完全无人驾驶,一条道走到黑,极致烧钱打造极致技术。

 

顺便说一句,Waymo 一把梭的路上,也为全球的无人驾驶行业培养了大量的顶级人才:

 

比如 Aurora 的创始人 Chris Urmson、ArgoAI 的创始人 Bryan Salesky,Nuro.ai 的创始人朱佳俊以及因窃密被 Waymo 起诉判刑又刚刚被特朗普赦免的 Anthony Levandowski 等一大波牛人。

 

这些人早期都从 Google 获得了可观的期权回报,也成为他们创业的起点。今天这些公司们和 Waymo 一起撑起了无人车行业百家争鸣的生态。

 

苹果造车

全世界都在蹲智能车时代的 iPhone

 

2014 年,苹果内部一个代号为「Project Titan」(泰坦计划)的项目浮出水面。

 

Project Titan 就是最早的苹果造车计划。

 

同时期,苹果以极具吸引力的薪资从谷歌、特斯拉、福特、奔驰、FCA 等公司不断挖角,为泰坦计划吸纳汽车与软件方面的工程师。

 

在后续的一年多时间里,苹果的泰坦计划成员增至 1000 多人,据传连时任苹果首席设计师的 Jony Ive 都加入到「造车」项目中负责车型设计。

 

但苹果官方从未针对泰坦计划的战略进行明确表态,所以外界一直在猜测苹果到底会不会自己造整车,一直到现在,「苹果汽车」是否存在依然保持神秘。

 

目前比较明确的是,苹果正大力投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2017 年时,苹果 CEO 蒂姆•库克亲口承认了此事,并称「无人驾驶是 AI 项目之母」。

 

2017 年 4 月,苹果获得加州自动驾驶车辆路测许可,其自动驾驶原型车基于雷克萨斯 RX450h SUV 车型进行改装,车顶搭载了一系列传感器,而且数量众多。

 

 

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基本上是顶配打法,激光雷达不限量供应,苹果还为此对车辆的顶部进行了集成式设计。

 

这样的自动驾驶车辆,据加州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苹果在加州有 52 辆,2019 年增至 66 辆。

 

汽车之心得知的消息是,苹果在那几年位列业内某知名激光雷达公司前3大客户。

 

2018 年 7 月份,因华裔员工张晓浪窃密案,外界得以窥见苹果参与汽车业务人员规模:

 

当时苹果公司大约有 3.7% 的员工(当年苹果员工总数在 13 万人左右)或多或少地参与到汽车业务中。

 

在公司内部知道该项目存在的员工人数已近 5000 人,而在这些员工中,有约 2700 名「项目核心员工」可以访问某些特定的数据库。

 

即使近两年苹果从事汽车业务的 SPG(Special Projects Group)项目组存在人员削减的情况,这块业务现阶段的团队总体应该不会少于 2000 人。

 

2019 年 6 月,苹果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工作,就是以「招聘式并购」的方式吸纳了昔日的自动驾驶明星公司 Drive.ai,包括后者的部分人才、车辆资产和全部知识产权。

 

不少 Drive.ai 的元老和骨干加入了苹果的特殊项目组(SPG)。

 

外界分析称,这起收购的金额不超过 2 亿美元。

 

AppleInsider 2020 年 5 月刊发的一篇报道提到: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 Katy Huberty 预计苹果 2020 年将在研发层面投入近 190 亿美元,相比于 2018 年的研发费用增加约 50 亿美元。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新增的研发费用将大部分投入到苹果汽车项目中。

 

年度投入数 10 亿美元,超 2000 人的核心项目团队,折射出苹果在汽车行业巨大的野心。

 

2020 年 12 月 8 日,苹果无人车项目泰坦负责人 Bob Mansfield 二次退休。

 

泰坦团队转向苹果机器学习与 AI 战略高级副总裁 John Giannandrea 汇报,John 在苹果负责苹果机器学习框架 Core ML 和 Siri 技术的开发。

 

随后的 2020 年 12 月 21 日,据中国台湾媒体《经济日报》报道:

 

苹果公司打造的电动车型 Apple Car 预计最快会在 2021 年 9 月发布。

 

该报道称,Apple Car 的少量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秘密进行路测。

 

不过后来路透社又发文报道,称苹果汽车要在 2024 年才会面世,而且苹果还在自研动力电池技术。

 

还有传闻称苹果正在和台积电就自动驾驶芯片展开密切合作。

 

越来越多的线索都在指向一个方向,苹果汽车的面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苹果切入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赛道,无疑将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式改变。

 

造车故事刚刚开始

阿里投注小鹏已赚回 200 亿

 

全球科技巨头闻风而动,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在中国的故事同样精彩。

 

2020 年 12 月,上汽宣布与浦东新区、阿里巴巴共同发起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智己汽车首轮融资超 100 亿元,其中阿里巴巴 18 亿元入局,持股 18%。

 

这不是阿里第一次涉足汽车领域,也不是阿里第一次和上汽合作。

 

阿里布局汽车,可以回溯到 2015 年与上汽联合成立「互联网汽车基金」,目标是打造「跑在互联网上的汽车」。

 

阿里的入场券面值 5 亿元,双方成立的互联网汽车基金首期金额为 10 亿元。

 

阿里-上汽的策略是多线并进。

 

当年 11 月,斑马网络成立;同时期,阿里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带领阿里 YunOS 团队,以及时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的王晓秋带着荣威团队,一起在做互联网汽车的开发。

 

2016 年,搭载基于 AliOS 的斑马智行系统的「全球首款互联网汽车」RX5上市,当年销量破 9 万台。

 

2017 年、2018 年,RX5 分别卖掉了 23.7 万和 22 万台,占荣威品牌当年度销量的一半以上。

 

最火的时候,几乎每家自主品牌研发部门的大院里都停着一辆用来研究的 RX5。

 

 

搭载斑马系统的 RX5 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上汽和阿里的预期。

 

在斑马成立之初,斑马与上汽的合作是具有排他性的。这一排他协议的影响直到 2017 年 10 月,斑马网络与神龙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才算暂告一段落。

 

2020 年一整年,以阿里为主导的领导班子进入,股权上阿里也对上汽进行了部分回购成为第一大股东,斑马也成为阿里旗下布局智能汽车的一大板块重新出发。

 

同年,据《晚点》报道,阿里希望斑马网络在 3 年时间内,实现车载操作系统 AliOS 装机量达 1000 万辆。

 

相比于智己和斑马,阿里在小鹏汽车上的投资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17 年,阿里参与小鹏汽车的 A+ 轮投资,此后多轮加码。

 

截止 2020 年 11 月 30 日,阿里持有 1.92 亿股小鹏的普通股,在当时其持有的市值超过 40 亿美元。

 

据媒体统计,阿里累计投资小鹏的金额大约在 6 亿美元左右,阿里在小鹏汽车的这笔投资中获益超过 34 亿美元,几乎等于当年阿里收购 UC 给出的「天价」。

 

当下智己的故事刚刚开始,斑马正重新出发,小鹏虽然已经超 400 亿美元市值,但在卖车的路上也算是刚刚上路。

 

更多豪强和科技巨头入场

 

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赛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认可。

 

随着科技巨头进场,它们带来了是更强大的技术、更丰富的资源、更广袤的生态,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几乎无穷无尽的资金。

 

这一赛道不再是创业公司们单枪匹马、蒙眼狂奔,而是有巨头确定性的未来加持。

 

除了上面的公司以外,更多传统豪强和新贵们也在入场。

 

腾讯布局了智能车联、自动驾驶,以及同时还是蔚来最大的外部股东。

 

百度投入自动驾驶研发已经 8 年,Apollo 多线开花,最近还刚刚和吉利成立了百度汽车公司。

 

滴滴正投入 10 亿美元级别的资金研发无人驾驶。

 

美团投资理想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华为杀入智能汽车赛道,长安和北汽已经确定采用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字节跳动进入车联网领域等等。

 

百亿、千亿和万亿美金级的公司们正撬动起巨量的资源,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赛道要么一飞冲天,要么轰轰烈烈。

 


关键字:智能驾驶 引用地址:科技五巨头发力智能驾驶,想玩车,入场券10亿美元起

上一篇:非主流变主流 CES2021汽车黑科技盘点
下一篇:从隐藏式触控到全息图像,苹果汽车六大秘密武器曝光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3 08:10

智能驾驶迎风起,车载芯片筑高楼
随着消费电子市场渐露疲态,车用CIS的发展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思特威于2021年中新成立了汽车芯片部及工业和新兴传感器部,意欲进一步拓展智能车载电子和机器视觉市场。凭借自身在安防应用领域沉淀的底蕴,思特威以高动态范围、暗光成像能力和LED闪烁抑制等多项领先技术强势入场,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陆续推出多款车规级CIS芯片。5月20日,思特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正式开启了新的篇章。近日,我们有幸采访了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芯片部副总裁邵科,一起来聆听智能视觉技术在车载CIS市场刮起的东风。 记者:邵总您好,5月20日思特威公司成功上市,首先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记得您是2016年进入的思特威,回首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迎风起,车载芯片筑高楼
智能驾驶车辆功能安全测试解决方案
概述 智能化已经成为当前汽车行业主要的发展趋势,自动驾驶/自动驾驶辅助的应用规模也显著增加。伴随着电子电气系统(E/E系统)复杂程度和控制权的增加,E/E 系统失效引发的安全风险日趋成为行业整车厂和供应商重视的问题。 经纬恒润功能安全团队致力于为国内外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优质的功能安全咨询服务,涵盖功能安全流程建设服务、功能安全开发咨询服务、功能安全测试咨询服务和工具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功能安全测试咨询服务旨在满足客户在测试环境搭建、测试开发和测试实施等环节的全方位需求,及早发现产品潜在安全缺陷,提升整车开发效率和保障安全品质。 功能安全测试咨询服务 经纬恒润功能安全团队可提供软件开发阶段、系统开发阶段和整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车辆功能安全测试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普及,性价比成“最后的解药”?
性价比是智能驾驶普及的必要条件吗?很显然不是。 在芯片领域,不论是性能替代还是pin to pin完全兼容式替代,总是万变不离价格。芯片尤其是车规级芯片长期以来的发展逻辑不外乎是既要又要,既要有性能,又要价格好。正因如此,芯片的国产替代得以持续至今。 放在智能驾驶领域,更是“卷”字朝上。前不久,毫末智行发布了三款主打性价比的千元级无图NOH解决方案。以HP170为例,3000元级高速无图NOH,5TOPS的算力可以实现行泊一体智驾。再往前看,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芯片公司已早早杀入千元级行泊一体市场。 可以明确一点,兼具性价比的芯片也好,域控方案也罢,更多是为了实现智能驾驶从30万元以上车型向10万~20万元主销车型的渗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普及,性价比成“最后的解药”?
AI数据服务“去伪存真”,打通智能驾驶全场景落地数据闭环
AI时代,什么样的数据才是MLOPS需要的数据?用什么方法来标注数据?智能驾驶数据解决方案如何研发迭代? 时下,道路上搭载L2级以上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辆逐渐增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加速智能驾驶应用安全落地,智能驾驶企业必须依靠海量的高质量标注数据来训练优化算法模型。 伴随 人工智能 (AI) 大模型 应用的快速进展,作为AI技术底层基础的数据,既需要高质量、大规模,也需要多样性。特别是相比其他应用场景,智能驾驶的落地场景更加复杂,需要有大量场景化的高质量数据做支撑。 从感知到数据标注 智能驾驶车辆通过 雷达 、 激光雷达 、 摄像头 、 超声波 等各种 传感器 收集数据,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为实现
[汽车电子]
AI数据服务“去伪存真”,打通<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全场景落地数据闭环
与华为工程师探讨HUAWEI ADS 2.0 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几个问题
NO.1 AITO问界M5高阶智驾版搭载的ADS 2.0 与博世L2级别的LCC有哪些不同? 华为ADAS工程师YOGA:在ADAS领域,现在车企大量使用的是博世的系统,最多支持L2级别的功能,就是LCC自适应巡航,也就是说:它还做不到避障功能。如果前面有障碍物,它会撞上去。华为的ADS 2.0 高阶智驾系统的LCC功能则既能道内避障也能借道避障。这个能力是华为最近OTA优化的。 相比较特斯拉大多数只能在高速使用这个功能或者城区特定区域使用,华为ADS 2.0 在城区不需要特定区域也可以使用。(工科女补充:根据余总的说法,比如上海城区80%以上工况都是可以依靠自动驾驶的)。 华为ADS 2.0用法也很简单,
[汽车电子]
与华为工程师探讨HUAWEI ADS 2.0 高阶<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系统的几个问题
威盛智能驾驶辅助方案落地无人驾驶大客车,助力恩驰新车
威盛 Mobile360 ADAS及SVS是恩驰汽车新能源自动驾驶客车中关键模块之一   威盛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于4月22日国际地球日,亮相湖州恩驰汽车有限公司在浙江湖州举办的“自然之城·恩驰之道” 恩驰汽车量产上市仪式。威盛电子作为此次恩驰汽车发布的新能源自动驾驶客车中智能驾驶关建模块供应商之一参与联合庆典活动。     湖州恩驰汽车有限公司于此次仪式正式宣布新能源公交线量产上市,并展出新能源 无人驾驶 公交线。湖州恩驰汽车有限公司是敏实集团全资子公司,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品线覆盖新能源客车、纯电动物流车、中高档房车等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具备年产5000台新能源客车和15000台物流车等专用车生产能力,具备
[嵌入式]
哈曼展出基于英特尔创新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舱”
2018年北京车展于4月25日盛大开幕,在位于E4展馆哈曼(Harman)展台展示了一辆独一无二的玛莎拉蒂汽车,该汽车的独特之处是采用了搭载英特尔创新技术的最新哈曼“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 (2018北京车展 哈曼展出基于英特尔创新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舱”) 哈曼新一代“智能驾驶舱”采用贯穿车内中心至副驾车门的大规模QLED屏幕,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一系列选项,并可通过云端为用户量身定制。这一系统的优势是,驾驶员与副驾乘客可单独使用单个屏幕——驾驶员可以用其访问导航信息或音乐,乘客可以用其玩游戏,或浏览个人选择的视频服务。此外,位于中控台中央位置的三枚操作旋钮均配备嵌入式的OLED屏幕,分别用于控制空气温度、时间以及访问
[汽车电子]
哈曼展出基于英特尔创新技术的新一代“<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舱”
诚芯智联CXP-FUSION: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完美融合,智能驾驶新选择
近期,诚芯智联隆重推出了其创新成果——CXP-FUSION微型高精度定位智能终端,并已面向市场发售。这款尖端的定位设备,为汽车制造商的智能化驾驶方案增添了新的技术维度,实现了成本效益与效率的双重提升,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高精度定位地图和无图之争由来已久,高精地图虽然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更新周期长等问题使得许多车企开始寻求“去高精地图”的解决方案。诚芯智联推出这款CXP-FUSION产品,凭借其出色的成本优化、性能提升及高度集成特性,在高精地图领域实现了成本的有效降低,相比无图导航技术突出了显著优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款产品都是从哪些方面实现高精度地图的降本增效的。 01
[汽车电子]
诚芯智联CXP-FUSION:高性能与低成本的完美融合,<font color='red'>智能驾驶</font>新选择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