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D终于“火”了,国内供应商爆发力凸显

发布者:橙子1234最新更新时间:2021-09-07 来源: 盖世汽车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多年以来,HUD(抬头显示器)尽管集智能安全与炫酷外表于一身,却在汽车产业中因需求有限而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快,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窗口,因安全等优势而逐渐被车企及相关供应链所重视。尤其是近两年来,相关产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且配套车型逐步由高端延伸至中端。市场的火爆,引发国内外车企及技术提供商纷纷加码布局。


链式反应开启,HUD迎来窗口期


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始,国内乘用车前装HUD装配量开始呈现持续攀升状态。2020年增速大幅提升,配套出货量累计达76.5万台套,同比增长超过100%。今年上半年,配套数据再度升级,达到了50.32万台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5%。




 “在智能汽车浪潮推动下,HUD的链式反应逐步开启。目前仅仅是起步,后面将会呈现飞跃式发展。”近日,国内HUD知名供应商华阳集团旗下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环宇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来看,HUD快速渗透的因素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窗口,可以呈现驾驶辅助信息,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使驾驶者拥有更佳的应用体验;


2、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车企对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重视度提升,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近年在国家智能网联发展战略的推动和扶持下,转型动作快、力度大,产品创新和应用上也更加大胆和前卫。如长城汽车基本将HUD作为标配,吉利、一汽红旗等在新车型上也进行了配置;



哈弗神兽配置25英寸HUD(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3、HUD技术上取得突破,显示效果大幅改善;


4、随着技术升级,HUD配套价格逐渐下降,性价比逐步提升;


在多重因素驱动下,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指出,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HUD产品配套渗透率将接近40%,前装配套规模将超过900万套。




供应链加速布局,自主品牌爆发力凸显


此前,HUD前装市场基本被日本精机、德国大陆、日本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且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超95%。近三年,随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加快,不少自主品牌供应商开始崭露头角,且爆发力十足,如华阳、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锐思华创等。当中,以华阳综合实力最强。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方面(依据上险量统计),日本精机、电装、华阳排名前三。其中,华阳市场份额增速明显。8月13日,华阳集团(002906.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HUD产品已在长城多款车型、东风日产启辰星上量产,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今年以来获得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越南VINFAST等客户的新项目。




国内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依据上险量统计)排行(图片来源: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

对于华阳快速成长原因,盖世汽车基于张环宇的受访信息,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居安思危,在技术上进行了较早储备。资料显示,华阳集团早在2012年便启动了HUD项目。目前已形成涵盖光学、软件、结构及电子等多学科的HUD研发技术团队,产品涵盖C-HUD、W-HUD和AR-HUD三大领域,且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华阳HUD产品路线图


其次,华阳集团在汽车行业领域20余年的积累,使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成熟的上游供应链资源。此外,良好的口碑及其他产品线规模化效应,使企业在HUD市场需求量无论是多还是少的情况下,都能够快速响应。


再者,生产制造方面,华阳自身拥有工业自动化事业部(现已独立为华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是华阳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该事业部除了服务华阳内部外,还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提供成熟的自动化生产及物流解决方案。凭借此优势,华阳可以很快协调搭建起来相关生产线以响应HUD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在技术、供应链、生产等方面的及早储备,当HUD市场风口到来时,华阳才能抓住机遇,呈现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现阶段车型研发周期缩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车企对供应商的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也是华阳的核心优势之一。


AR-HUD成HUD市场新增长点


从目前HUD产品配套情况来看,W-HUD依然是主流,占比超过90%。不过,从技术发展走向看,AR-HUD因成像区域更大、投射距离更远且可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高度融合,正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2021年以来,不少车企陆续宣布在新车中配置AR-HUD产品,当中包括奔驰S级、奥迪Q4 e-tron、大众ID系列以及一汽红旗E-HS9和长城摩卡等。此外,据悉,广汽、长安、奇瑞等也在计划搭载AR-HUD。



大众ID·4 X的AR-HUD(图片来源:上汽大众)


在技术研发层面,各大HUD供应商亦纷纷加码。日本精机、大陆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因起步较早,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国内供应商亦不甘落后,据了解,华阳基于DLP及TFT方案的AR-HUD将于今年四季度实现量产。 


“国内外厂商在AR-HUD研发和推广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技术差距很小。”张环宇表示。


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风口,张环宇强调,AR-HUD目前在技术上依然面临一定挑战,有些参数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阳光倒灌等。“由于AR-HUD涉及到安全问题,所以我们在合作时会与客户进行紧密沟通并提出中肯意见,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尽量规避风险。”


整体来看,在消费需求升级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大势驱动下,无论是W-HUD还是AR-HUD,无论是国际零部件巨头还是本地优秀供应商,均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市场空间。不过,正如上述所言,安全是HUD技术存在的最大价值,因此,我们在为市场蓬勃感到兴奋之余,更要思考如何在技术上实现不断突破,最大化保障驾驶安全。


引用地址:HUD终于“火”了,国内供应商爆发力凸显

上一篇:自动驾驶普及之后,奥迪Grandsphere尝试打造无接触头等舱
下一篇:NODAR合作英纳法 将基于摄像头的3D视觉技术集成至汽车天窗系统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