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发布者:陈风102最新更新时间:2022-07-21 来源: 盖世汽车关键字:碳化硅  宽禁带半导体  电驱动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作为国内第一家搭载纯电动汽车突破100万台的电驱动企业,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从08年就进入该领域,从分体式电驱产品、三合一技术突破到步入宽禁带半导体的应用实践,上海电驱动始终紧追在技术前沿,顺电驱动行业发展趋势一路直行。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电控研究院院长陈雷表示,目前电驱动系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形势下,新的需求也在为电驱系统指明新的发展方向。 


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图片来源:上海电驱动 陈雷


需求导向 新材料成电驱系统发展突破点


具体而言,对驾驶体验的追求引出了高扭矩/高加速性能的需要,这要求电驱系统增加电流密度、提高动态响应性能;对续航时长和快速充电的追求引出了高压化这一电动汽车行业恒久不变的话题,碳化硅这类宽禁带半导体相比硅基IGBT更有性能突破的可能。


对行驶和充电安全的要求引出了对电池寿命、功能稳定性的把控;对低噪环境的要求引出了对NVH的提升……从微观的用户体验逆推产品发展趋势,会发现目前IGBT市场较为成熟的情况下,电驱动系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如何在这些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车企和供应商都在考虑的问题。


在陈雷看来,将整个电驱动系统拆开来看,半导体是最高级的单一零部件,作用非常关键,对半导体的选择很大可能会影响到对这些需求的实现。


目前市面上有三代半导体材料,分别是以硅(Si)、锗(Ge)为代表的第一代(元素)半导体,以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为代表的第二代(二元/三元化合物)半导体;以及陈雷作重点介绍的第三代半导体。


第三代半导体又叫做宽禁带半导体,其代表有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锌(ZnO),拥有高频、高功率、抗高辐射、光电性能优异等特点,适合制造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元器件,正契合新能源汽车所代表的电气化、智能化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2021年“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重点专项,第三代半导体正在其列。


在电驱动器中专门处理大功率电压和电流的功率半导体,分别从损耗、封装、可靠性三个方面影响整车续航、电机轻量化、电机寿命。


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图片来源:上海电驱动 陈雷


以碳化硅为例,陈雷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宽禁带半导体的应用会带来的变化。 


相较Si IGBT 碳化硅上车有何不同


从损耗看,功率半导体的损耗大小直接决定电机控制器的效率,从而影响电池容量,进而决定续航。


功率器件在运行中产生两种损耗,一种是通态损耗,在功率器件处于正向导通的情况下,通过功率器件的正向压降与正向电流的积,即称为通态耗损。


另一种叫做开关损耗,不论频率和速度,开关过程中,电流和电压变化总会产生损耗,也分为开通损耗和关断损耗。


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图片来源:上海电驱动 陈雷


通态损耗中,相比Si IGBT,碳化硅在同样的封装下会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碳化硅器件本身的电阻特性,而IGBT是双极性的器件,双极性的器件存在VCE0的电压,而电阻特性没有这种压降。


因为VCE0电压的存在,在小电流的情况里,IGBT的器件压降更大,碳化硅更小,产生损耗相对更低。将类似规格的碳化硅和Si IGBT对比,大电流的情况下导通压降相差20%-30%,小电流的情况下,相应的损耗会相差数倍。


就开关损耗而言,碳化硅的优势在于开关速度更快,这意味开关损耗相应程度的降低。


一般来说,对于1200V的碳化硅,开关时电压电流变化的时间在100-200nm之间,而1200V的硅,其时间则在在300-400nm之间。


就封装而言,半导体的大小、散热冷却的形式会直接影响到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密度,进而影响到整车轻量化和构架。


目前市面上的封装多样:从多合一的全桥形式到半桥形式;果冻胶布到塑封;还有单面散热或者双面散热的封装。


封装是根据功率器件属性来进行的,市面上比较流行的还是400V为主的小功率型封装模式。但是从高压化的未来趋势来看,封装的散热性、电感、批量应用、兼容性在将来都会有大的提升。


还有可靠性。芯片本身和封装的可靠性都很关键。传统Si IGBT使用铝线就能够满足功率循环等要求,但为了增强电流密度,使用过电能力更强、发热更小的铜可以降低温度,进而提高功率循环的次数。


最后是碳化硅的焊接层应用。相较于硅,碳化硅的热膨胀系数更大,在器件的边缘导致的热应力更大,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在功率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分层,甚至在焊料上出现空洞,这些空洞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热阻升高,热传导能力下降,散热变差。


这一问题已经在目前的技术进步中得到了解决,相比于传统焊料焊接,目前使用的银浆烧结工艺拥有数倍以上的功率循环寿命,还可以承受更高的工作温度。


助力碳化硅上车 上海电驱动布局六年


2016年,上海电驱动开始做基于商用车的碳化硅控制器样件。两年之后,研发步入开发基于双面冷却的碳化硅控制器,并对其进行了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整车验证。陈雷表示,这段时间虽然开发速度快,但总体效率提升不明显。


2020年开始,研发基于量产的碳化硅控制器项目,将在2023年SOP。同时陈雷表示,S基于800V平台功率更大的碳化硅控制器,也适用于运行里程更高的商用车,可以使这类控制器有助于节省电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碳化硅器件会首先应用在比较高端的车型,尤其是应用800V平台的车型上,这几乎算是一个行业共识。


一方面,基于更快速的充电考虑,使用碳化硅器件后,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都会降低,同样的开发效率下,应用于800V系统中,功率器件开关损耗降低的比例更大,这有助于提升系统效率。


另一方面,碳化硅尚未达到规模化产能,这也是其尚未大量应用于市场的主要原因。原料在达到规模化产能之后,良率提升,产品单价降低,从而获得市场优势。陈雷看来,在量化产出和使用后,碳化硅可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或许可以用于A级或更小的车上。


结合上海电驱动对于碳化硅的具体研发来看,这类材料的实际应用仍然存在部分技术挑战。


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图片来源:上海电驱动 陈雷


碳化硅上车有多难?技术问题仍待解决


首先是EMC(电磁兼容性)性能的问题,在高的开关速度下,dv/dt及di/dt更高,容易产生电磁干扰,经过多年技术发展,EMC对于Si IGBT已不是难点,但要拓新碳化硅材料必须重提多级滤波器的设计。


可靠性的问题也不可忽视,陈雷表示,目前应用碳化硅器件的数量和实际使用碳化硅器件的时间都不够长,对碳化硅器件的可靠性要额外重视。


硅基IGBT目前发展比较成熟,一般耐压都能够达到正负20V的等级。然而,碳化硅在耐压部分会遇上挑战,特别是对负压部分,可能只能承受负6V-负10V的电压。


除此以外,与硅质材料不同,碳化硅材料器件的应用也会带来功率循环、温度循环方面的挑战。


要创新,必然遇到门槛。总的来说,宽禁带半导体是需求导向,技术先行的典例。在新能源、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在相对成熟的Si IGBT行业中寻找新的技术突破点,营造经济增长点,需要上海电驱动这样的企业勇敢尝试、积极进步。


但不可忽视的是,助力碳化硅上车,让新材料性能最大化,需要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努力,只有上下游并行发展,才能推动新材料进市场,进而推动行业革新。


关键字:碳化硅  宽禁带半导体  电驱动 引用地址:让碳化硅上车 宽禁带半导体成电驱动发展突破点

上一篇:鸿海宣布与恩智浦半导体合作,开发新一代智能网联车用平台
下一篇:4680电池成瓶颈:未知因素阻碍特斯拉电池自产计划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5 12:31

除了SiC,GaN也可实现高效、经济的800V EV牵引逆变器
过去几年中,道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业内分析师预计,到2040年将售出5600万辆新电动汽车。根据彭博NEF的《电动汽车展望》,这一增长所伴随的电力消耗将上升至1800TWh,占全球电力的5%。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电子元件将为电动汽车行业和生态系统带来变化的关键。 图1在汽车应用中使用GaN器件可以减小尺寸,重量和系统成本。 电动汽车中主逆变器的高效是电动汽车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在电动传动系统中,牵引逆变器将电动汽车电池的直流电流转换为交流电流,以供电动机用来驱动车辆的推进系统。提高牵引逆变器的效率将使: 在相同电池成本的情况下,续航里程更长,充电周期更少,电池寿命更长。或者可以使用更小,成本更低的电池以达到相同
[电源管理]
除了<font color='red'>SiC</font>,GaN也可实现高效、经济的800V EV牵引逆变器
CISSOID联手华中科技大学,共同释放SIC更多潜能
各行业所需高温半导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CISSOID日前宣布:公司已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研发针对碳化硅(SiC)功率电子应用的全方位优化、匹配的电机和电控系统,以充分发挥SiC器件的高频、高压、高温、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性能优势,更好地满足工业和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广泛需求。 近年来,为了追求更高的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在工业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系统设计师们逐步开始采用SiC器件替代传统的、基于硅(Si)工艺的IGBT器件。然而,这种替代目前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在大部分应用中,包括SiC功率模块及电力驱动总成,依然在借用原有的、继承自IGBT部件的构型设计。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中使用S
[半导体设计/制造]
安森美全新SiC MOSFET器件在严苛条件下依然实现更高能效
推动高能效创新的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代号:ON),推出另两个碳化硅(SiC) MOSFET系列,扩展了其宽禁带(WBG)器件系列。 这些新器件适用于各种高要求的高增长应用,包括太阳能逆变器、电动汽车(EV)车载充电、不间断电源(UPS)、服务器电源和EV充电桩,提供的性能水平是硅(Si) MOSFET根本无法实现的。 安森美半导体的新的1200伏(V)和900 V N沟道SiC MOSFET提供比硅更快的开关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快速本征二极管具有低反向恢复电荷,显著降低损耗,提高工作频率以及整体方案的功率密度。 小芯片尺寸进一步增强高频工作,达至更小的器件电容和更低的门极电荷-Q
[汽车电子]
贸泽电子开售Qorvo旗下UnitedSiC的1700V SiC JFET
贸泽电子开售Qorvo旗下UnitedSiC的UF3N170400B7S 1700V SiC JFET 2022年4月29日 – 提供超丰富半导体和电子元器件™的业界知名新品引入 (NPI) 分销商贸泽电子 (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备货 UnitedSiC(现已被Qorvo®收购)的UF3N170400B7S JFET。 UF3N170400B7S 是一款高性能的第三代碳化硅 (SiC) 常开JFET,为过流保护电路、DC-AC逆变器、开关电源 、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机驱动和感应加热等应用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 贸泽分销的 UF3N170400B7S 是一种开关速度超快且与温度无关的JFET,
[电源管理]
贸泽电子开售Qorvo旗下UnitedSiC的1700V <font color='red'>SiC</font> JFET
东芝正式成为功率器件玩家,准备量产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东芝公司日前表示,即将在兵库县姬路工厂量产SiC器件,用以满足工业和汽车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 东芝公司将首先量产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器件(SBD),SBD的效率相比较传统的硅二极管开关电源提高了50%。 另外,SiC功率器件可提供比目前的硅器件更稳定的性能,因此非常适合高电压高电流的应用,包括通信设备、工业、服务器以及汽车的逆变器等等。 分析师估计,碳化硅功率器件到2020年将增长10倍,而东芝的目标是在2020年获得30%的市场份额,达成这一任务的长远计划是通过不断的产品组合,而短期任务则是将SBD产品做好。 新产品的反向重复峰值电压VRRM为650V,平均正向电流IFM为12A,正向电压VF为1.7V(正向电流为
[模拟电子]
东芝正式成为功率器件玩家,准备量产<font color='red'>SiC</fon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Vitesco与英飞凌签署碳化硅合作协议
为电动汽车提供驱动和电气化解决方案的Vitesco日期与英飞凌签署了碳化硅(SiC)合作协议。 Vitesco 已经在其现有一代电子产品中使用 SiC 组件,这些组件可实现小尺寸和高效率,例如用于控制电驱动电机的非常紧凑的高压逆变器。 “与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合作对我们持续增长非常重要,”Vitesco 的首席执行官 Andreas Wolf 表示。“我们与英飞凌在功率器件方面的合作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们现在正在使用 SiC 功率半导体来扩展这一点。在电动汽车领域,专门为我们的应用联合开发的芯片,将带来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第二代碳化硅技术使我们能够开发更紧凑、更高效的系统,”英飞凌汽车大功率业务部负责人 Ste
[电源管理]
致瞻科技牵手韩企,聚焦SiC功率模块!
致瞻与碳化硅(SiC)龙头企业Wolfspeed达成合作关系。   致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致瞻科技”)与全球碳化硅(SiC)技术引领企业 Wolfspeed, Inc. (NYSE: WOLF)达成合作关系,致瞻科技燃料电池汽车全碳化硅采用了Wolfspeed 1200V SiC 。   致瞻科技开发出的燃料电池汽车新型器,内部集成了Wolfspeed业界领先的1200V SiC MOSFET。 该采用深度融合的设计理念,在简化系统结构及缩小体积的同时,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并实现全工作范围内的精准控制。   致瞻科技CEO史经奎博士表示:“空压机、大功率等是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对燃料电池汽车
[机器人]
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的催化剂:碳化硅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多个性能指标中,电力电子系统尤为关键,它决定了电能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而在电力电子系统的核心部件中,碳化硅(SiC)功率模块以其出色的热稳定性、高效率和耐高温特性,逐渐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的重要技术。 SiC功率模块能够减小功率器件的体积,提高其工作频率,进而提升整个驱动系统的能效和响应速度,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功率密度。 01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对碳化硅(SiC)功率模块已经有了了解,SiC功率模块在高频、高温和高效率方面表现更出色。它们能够在较小的尺寸下提供更大的功率密度,这对于追求紧凑设计的应用来说,优势明显。 其次,SiC具有更好的热导性,意味着在散热方面更加高效。这也就允许了
[嵌入式]
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的催化剂:<font color='red'>碳化硅</font>技术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更多往期活动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