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走俏:车载语音交互“驶”向风口

发布者:科技狂人最新更新时间:2023-02-22 来源: AutoR智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分享 对于汽车领域而言,由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具备越来越智能化的属性,尤其是语音操控已经成为一些高端智能车型的标配。在ChatGPT技术的加持下,车载语音赛道是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去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短短几个月就成为现象级应用软件。


和“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元宇宙相比,这款聊天机器人似乎更接地气、更有实用价值。ChatGPT上线后,很多用户怀揣好奇心与其对话,其对很多宏大问题给出的答复着实令人称叹。


但惊喜之余,人们很快发现,目前多数AIGC公司都在C端引流阶段,未来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去赚钱,大家都还在摸索中。这时候,为聊天机器人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才能释放其商业价值。


对于汽车领域而言,由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具备越来越智能化的属性,尤其是语音操控已经成为一些高端智能车型的标配。在ChatGPT技术的加持下,车载语音赛道是否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车载语音行业的一阵暖风


车载语音交互系统是智能汽车的一个细分领域。相比传统的触屏操作、按键操作,通过语音的方式完成对车辆控制,驾驶者双手无需离开方向盘;和手势操作相比,语音交互的学习成本也要更低一些。


正是具备了这些优势,车载语音交互在前几年受到市场热捧,曾是车企争相上马的智能化配置。据天眼查APP搜索显示,目前国内和车载语音相关的公司数量已经达到196家。


然而从去年开始,前装车载语音市场已经进入瓶颈期,尤其是前装搭载率的上升空间受限,产品价格也持续下滑,这个细分市场也比当初冷清了不少,一些供应商车载产品板块的收入甚至出现了下滑。


以科大讯飞为例,作为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头羊,据其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汽车智能网联相关业务(主要来自车载语音)实现收入1.69亿元,同比下滑5.72%。


众所周知智能化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车载语音行业为何没能顺势成长起来?


从用户端的反馈来看,很多车载语音系统的智能程度普遍较弱,体验差强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小鹏、蔚来等少数高端品牌会将更高级的车载语音系统作为差异化卖点。


“车载语音的装配率其实不算低,价格普遍也不贵,但是用户体验很一般,噱头成分比较大,在很多用户看来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配置。”某车载语音厂商销售经理向谈擎说AI表示。


事实上,一些车企对语音交互技术的掌握也不够成熟,导致产品体验欠佳,不仅不能提升智能体验,还给用户带来麻烦。


例如此前一位汽车大V曾曝出极氪001的一个奇葩BUG:后排语音控制平均每5分钟误报一次,错误地认为后排有人呼唤它。“如果想听着音乐,安静在车上休息一下,你得屏着呼吸,一动不动,不要让车子探测到你还活着,否则它就会【后排我在】”。


可以发现,目前的车载语音行业主要卡在技术不成熟、体验鸡肋上。那么在ChatGPT的大模型、自学习等技术加持下,如果车载语音的应用体验能够取得突破,或许真的可以让不温不火的车载语音行业重启希望。


事实上,已经有车企和供应商开始行动了。


近日,背靠百度的集度汽车已经宣布,将融合“中国版ChatGPT”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用于增强旗下首款车型ROBO-01汽车机器人的自然交流。


科大讯飞作为车载语音行业头部供应商,也看到了这波浪潮中的机遇。近日科大讯飞研究院发布针对ChatGPT的万字解读,并透露自己的技术积累和相关产业布局。据悉,科大讯飞计划推出“1+N”架构,提高大模型在汽车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实用性。


当下围绕对话机器人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对于车企而言,或许应该思考如何把新一代车载语音和车内场景深度融合,培养驾驶者或乘客使用语音交互的习惯,乃至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聊天机器人“上车”,情感智能不再是噱头?


关于对话机器人该如何赋能车载语音,很多车企和供应商都在摸索的过程中。对车企而言,对话机器人+车载语音交互的技术组合一旦成熟,主打情感智能的汽车品牌或许可以挖掘出更多车机体验上的亮眼功能。


造车这条赛道的残酷性在于,精准有效的品牌定位其实并不多。例如东风旗下岚图汽车,定位是“零焦虑高端智慧电动品牌”,但零焦虑只是因为旗下有增程式车型,而且智能配置在小鹏、蔚来等同类竞品中也弱了一截,除了奢华的内饰,再也看不出高端在哪里。


此外,还有主打“健康”的创维汽车、主打“情感智能”的阿维塔。从它们孱弱的销量来看,其品牌定位并未能打动用户心智,仅仅做到了凸显自己和别的品牌有所不同。从市面上多家媒体的整体评价来看,以上几家车企的品牌定位其实是“噱头大于实际”。


对于很多还没过量产“生死线”的新势力而言,定位既不能太low,也不能名不副实,这是个难题。


新能源变革时期,新势力车企应运而生,导致现在汽车品牌太多,智能汽车陷入同质化竞争。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品牌定位,对一个汽车品牌的破圈颇为关键。


但难就难在,好的定位已经被头部车企抢占,而且这些车企会围绕品牌定位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和品牌运营,从而强化品牌定位的标签,筑造企业的竞争壁垒。


而随着ChatGPT热潮的催化,相关供应商的布局之下,主打情感智能的初创车企或许会找到品牌定位的一种新解法。


从技术分类来看,对话机器人有任务型(Task)和闲聊型(Chat)。当前车载语音功能鸡肋,是因为它的底层是未完全成熟的任务型对话系统。而一旦引入了闲聊型对话系统,车机系统可能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向更加富有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语音交互方向转变。


彼时,作为新一代移动终端的智能汽车,也将成为个人的智能生活助手,甚至是虚拟朋友。


从ChatGPT展现的智商来看,当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对话机器人有了大数据的不断“喂养”,已经可以胜任与人闲聊,而且足够博学多识,甚至情商颇高。也就是说,对话机器人可以让车载语音助手的智慧更接近真人,那么车企在这种技术的加持下,情感智能或许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品牌定位。


当车载语音实现了从“执行任务”到“陪伴闲聊”的跨越,离流量变现或许就成为可能。


之前蔚来在车机上投放广告,曾引发一些用户不满,这件事其实可以抽象理解为车机的智能化程度不够,用户只能接受它接收并智行人的指令,而不接受它反过来向人输出信息。


换言之,这样的车机智能化程度太弱,无法跳出工具属性的本质。对车机信任度过低,这时候你推广告,用户本能地抗拒。


而一旦车载的AI语音助手进化为闲聊型机器人,和用户长时间互动之后,就像用户肚子里的蛔虫一样了解用户本人,甚至用户已经离不开了,有啥问题都要习惯性问问它,这时候给用户推荐个东西,谁还会抗拒呢?


去年新东方转型直播带货,主播董宇辉靠着丰富的知识储备,诗词金句脱口而出,引领了“知识型带货”的风潮。同样的东西,很多观众去东方甄选直播间购买,其实凸显出一个“知性聊友”的商业价值。


由此或许可以大胆预想,当未来的智能汽车都内置了一款足以胜任闲聊各种话题的聊天机器人,偶尔带个货,怕是谁都会心甘情愿剁手吧。


聊天机器人“上车”不易


闲聊型车载语音机器人的前景相当美好,不过当前ChatGPT的落地场景只是刚刚看到一些雏形,但基于这些落地的场景如何摸索出可靠的商业模式,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其一,聊天机器人作为车载应用程序,安全问题是第一个必须跨过的难关。


首先驾驶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有测试表明,尽管驾驶者两手保持黏在方向盘上,最多能使人走神27秒,如果这时候智能驾驶系统需要接管,就算驾驶人的手还在,心已经回不来了。


“除了驾驶过程中和AI车机闲聊,其它时间很少会待在车内,所以使用频次不高。要想让聊天型车载语音机器人大量上车,前提条件是,先实现无需用户接管的L4级自动驾驶。”就职于某车载语音厂商的技术人员吴亮(化名)向谈擎说AI表示。


另一方面,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也不能忽视。之前在互联网行业,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算法等乱象引发用户不满,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出台施行。基于对话机器人的车载语音在走向商用之前,势必要有新的政策出台来规范这块市场。


此外,车载语音需要能够准确识别出车主,如果声纹识别模块有bug,可能还会有财产安全方面的隐患。去年,某短视频平台博主就演示了车载语音的安全漏洞,锁车后居然在车外通过语音唤醒了车机,并成功打开了车窗。如果他人的汽车被陌生人唤醒,车内物品岂不是有失窃的风险。


其二,聊天机器人的性价比美吗?


ChatGPT的智慧基于大模型和强大算力,OpenAI曾为了让GPT-3的表现更接近人类,用了45TB的数据量、近1万亿个单词来训练它,而ChatGPT背后的GPT-3.5模型已增加至1750亿个参数,如此庞大的模型背后,投入的运营资金也是巨额的。


据半导体产业分析机构SemiAnalysis估算,ChatGPT一亿的月活用户每个月只做一次对话,每月也至少需要5682万美元(约合3.86亿元人民币)的维护费。


而且仅有大模型和用户端的数据源还不够,“下游应用企业要提供垂直领域的服务,仍然需要基于行业知识自建知识库和模板,这部分开发成本也要考虑进去。”吴亮表示。


其三,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可能是发展的阻碍。


真正的智慧语音交互需要机器经历一个自学习的过程,而部分必要的“学习资料”,也就是用户在车内场景的语音数据,其实是由车企来采集的,提供给供应商使用的。车企作为产业链下游的需求方,在自研发展过程中,同样担当了供给方的角色。


因此这个赛道最理想的发展途径,是多个供应商、甚至多个车企之间合作与共建。但由此也产生了和自动驾驶行业相似的问题,有数据量优势的主机厂可能不愿意把数据共享给其他车企。


目前有车企为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采用了多家语音供应商,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比如2020款奥迪A4L语音系统同时搭载了Cerence和天猫精灵的语音模块。在使用中,用户输入任何一个指令,两个通道都要跑一遍,最后统一口径实行指令,导致语音识别的流畅度不佳。


可见,真正能够实现“陪伴闲聊”的语音机器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工程,不同供应商和车企之间是非合作博弈关系,也不利于智能车载语音的发展。


结语:


ChatGPT将给车载语音乃至汽车行业带来多少增量?仍是一个未知数。


倘若真如比尔·盖茨所说,“ChatGPT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堪比PC和互联网”,那么科技圈短期内的躁动倒可以理解,毕竟一颗参天大树不是一天长成的。


事实上,去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提到了一款软硬一体机器人的开发计划。其中提到,2025年~2030年,其软硬一体机器人会进化为“陪伴机器人”,可以自主学习知识和了解用户的生活习惯。


也就是说,作为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头羊,最早开发出陪伴机器人的时间点是2025年。


这个时间点不算很快,但值得期待。或许随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一个具有情感、知冷知热的车载聊天机器人走进生活也不会太遥远了。


参考资料:


[1]「打不过」ChatGPT,就加入,霞光社


[2] 车载语音交互「停摆」,高工智能汽车


[3] 车载语音「崛起前夜」,建约车评


[4] 车载语音交互迎来新风口,企业如何探索破局之路,亿欧


引用地址:ChatGPT走俏:车载语音交互“驶”向风口

上一篇:苹果CarPlay全新一代年底发布!
下一篇:车载信息服务研究一:控制范围有望扩大到整车,座舱游戏等成为下一方向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