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有哪些不同?

发布者:光速思考最新更新时间:2017-08-0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与欧洲的先进制造策略相较,《中国制造2025》表现如何?随着此战略计划的发展,欧洲企业又将受到什么影响?


《中国制造2025》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企图让中国在“先进制造”中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无论其成功与否,将会对全球产生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是一个由中国政府订定的积极策略,旨在让国家制造业摆脱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中国打算透过采用最新技术并发展国内创新和研发能力,与欧洲和北美的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竞争。

 


与欧洲的先进制造策略相较,《中国制造2025》表现如何?随着此战略计划的发展,欧洲企业又将受到什么影响?


工业4.0
欧盟称下一代智慧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为工业4.0,将其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透过蒸气达到机械化、应用电力和大规模生产,与最近的工业机械的电子自动化);虽然在美国倾向于将工业4.0视为机器连结性和工业物联网(IIoT),但实际上其所涵盖的范围要大得多。


工业4.0包括复杂的感测器网路、机器对机器通讯、积层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编按:即3D列印)、机器人技术、机器智慧、分析和云端技术。这些网宇实体系统(CPS)将会监控工厂流程并进行分散的自主决策,使工厂更智慧和自动化。


工业4.0运动在2010年始于德国;当时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2020年高科技策略行动计划”,该计划最初规划2012到2015年的预算为84亿欧元(相当于98亿美元),提供给计划中的10个专案项目,其中之一即为工业4.0。虽然其他欧洲国家正将工业4.0技术导入到制造业,但德国在该领域仍遥遥领先,部分原因在于德国在工业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强大能力以及政府的支持。


为了监督工业4.0的架构,Plattform Industrie 4.0产业组织于2013年成立,为德国商业协会所组成的团体,旨在开发技术和标准以及商业和组织模式,并促进跨产业理念交流。其工作小组目前正在起草系统参考架构和通讯标准,解决网路安全、员工教育和训练等问题,并且以目前的、以人为中心的法律架构来评估机会和风险。


2016年欧盟发布的报告指出:“虽然许多会员国正在实行工业4.0,但是德国在实行上以非常目标性、协调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因此,工业4.0的确具备全面性与宏伟规划,似乎非常适合德国。在某些欧盟会员国中,特别是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义大利、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具有很强大的支援和兴趣。但他们的计划只有在少数情况下与德国一样具备全面性。”


事实上,德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当先进,在德国的公司已经着眼于下一步:工业环境中的机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如IBM在今年稍早于德国慕尼黑建立了华生物联网生态系统(Watson IoT Ecosystem)全球总部,选址在该处的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工业4.0。


IBM的Watson IoT Ecosystem副总裁暨该生态系统慕尼黑总部负责人Niklaus Waser表示:“德国和巴伐利亚在采用和开发物联网技术方面被公认为全球领导者,部分原因即为工业4.0。德国拥有一些最创新的汽车、制造和工业公司,这些公司都需要采取策略来处理他们产品所产生的大量数据。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基于邻近的优势,我们相信在慕尼黑这个地方将能促成更多的合作和加速创新。”


Waser表示,人工智慧(AI)对于工业应用来说是很自然的结合:“透过结合实体和数位系统,利用机器连结所产生的资讯,以及应用分析和感知运算来改变营运绩效,以实现感知物联网(cognitive IoT)和工业 4.0的可能性。”


IBM的物联网平台在上一季增加了超过50个客户,而平台开发人员的人数自今年初开放以来已经得到两位数的成长。在工业领域,IBM与瑞士苏黎世的工业数位化解决方案供应商ABB合作,使感知运算成为ABB Ability连网机器平台的一部分,不仅让工业机器收集资料,也使用人工智慧来分析和理解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的推理来采取适当的行动。例如透过Watson超级电脑分析ABB机器的即时生产影像来寻找缺陷[WL5]。


公用事业正利用Watson物联网技术,依据历史和天气数据来预测电网的供给模式,以最佳化负载管理并实现即时定价模式。Watson物联网技术也被用于汽车轴承大厂Schaeffler Group,透过来自云端的认知洞察(cognitive insights)加强预防性维修系统,可以测量智慧轴承的振动、温度、扭矩和速度,而Watson物联网技术则使用那些资料来预测和防止故障。


中国制造2025 vs.工业4.0
表面上,工业4.0似乎与《中国制造2025》相似,但后者涵盖范围更广。工业4.0是以技术为重点,旨在开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工厂,以及协同所有要素一起运作,《中国制造2025》不仅限于中国制造业的全面重组。而虽然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政府支持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涉及北京政府更高层级官员的参与,提供官方的赞助和法律上的自由度。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的机器人研究总监Dan Kara指出这两个计划背后的驱动力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制造2025》发起的主要动机在于中国经济到达了路易斯转折点(Lewis turning point),意思是进入工业化时,原本较低开发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供给短缺,工资开始提高。


中国在劳动力规模方面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这是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阶段的日本不可能看到的现象;Kara表示:“劳工被支付多少薪水并不重要,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处于波动现象;例如在假日后的劳动力迅速流失,人们就是不回去上班,或是返回他们家乡的村庄/城镇。”这些劳工问题刺激中国政府提升工厂自动化,包括采用机器人。因此才有《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催生。


相反地,欧洲的劳动力成本一直很高,但人力来源相对稳定,Kara表示:“欧洲国家已经有高技术水准的制造商,他们面临的问题为制造业的生产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欧洲,制造业的工资高,所以欧洲国家想要透过制造业经济活动来增加GDP,意味着得雇用更多劳工或是提高生产率;但欧盟不如印度和泰国等地拥有大量劳工,移民率又低于美国,在提升生产力方面有一定难度。因此,欧盟开始朝向自动化生产发展,以提升生产力,运用诸如能与人类并肩工作与互动的协同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s)等科技。

 


技术移转
随着欧盟开始推展工业4.0,也注意到《中国制造2025》对欧洲企业的潜在影响;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电子与半导体部门研究分析师Anand Shanker预测:“《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提高当地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以减少进口,甚至会影响外国公司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


并购是这些中国厂商的重要策略之一;发展智慧制造需要许多相互关连的技术,中国在这方面仍然落后于欧洲、日本和美国,这些技术差距需要被弥平,中国人看来指望使用欧洲的创新科技来达成。Shanker表示:“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在那些技术领域取得创新并且独立自主,因此需要透过投资与收购已开发国家的高科技公司,欧洲业者似乎是他们主要的并购目标。”


自从《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推出,中国这几年来一直在欧洲进行疯狂并购。2016年,中国并购欧洲企业的金额达到765亿美元;在2016年6月至9月期间,中国厂商和财团收购了24间德国企业,几乎等于2015年同期的收购总额。例如,欧司朗(Osram)将其灯具部门出售给由木林森公司(MLS)等中资联合的并购团队,而机械设备制造商Krauss Maffei现在则属于中国化工集团(ChemChina)所有。


中国家电大厂美的(Midea)于2016年收购了德国工业自动化设备与机器人制造大厂库卡(Kuka Robotics),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时市场推测因为库卡的技术对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美的以超过市值的价格收购库卡。(美的透过其子公司MECCA以50亿美元价格收购库卡)。


市场研究机构ABI Research的机器人研究总监Dan Kara表示,库卡这笔交易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中国缺乏一个主要的本土工业机器人制造中心;他说:“在开发工业机器人系统方面,日本和欧洲都处于领先地位。收购库卡的确让中国加入领先行列。”他补充:“如同许多其他中国企业一样,美的试图自行开发工业机器人,虽然进行了好几年时间,但所开发的机器人品质仍无法与欧洲和日本相比。”

 

工业用机器人出货量将随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推展而不断增加(来源:ABI Research)


保护主义再度盛行?
随着中国在欧洲追求并购机会,欧洲公司希望能利用《中国制造2025》来解决中国限制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欧洲组织团体,如德国工业联合会(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ies,BDI)直言目前市场上的不平等关系。


BDI大中华区首席代表Hanna Muller接受EE Times采访时表示:“我们看到市场进入方面的不平等现象不仅限于贸易,在投资方面也是。我们没有中国投资者在欧洲所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条件。例如中国公司在欧洲收购库卡这件事,我们在中国甚至想都不能想。”


收购库卡之后,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提出6.7亿欧元(约7.8亿美元)的金额购买德国半导体沉积设备供应商爱思强(Aixtron),最后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U.S.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阻止了此并购案,但这件事已引起了大众对于中国收购被视为德国关键技术的广泛关注。


在库卡和爱思强的并购案之后,欧洲一直在讨论关于平衡竞争环境;2016年,当时的德国经济与科技部长Sigmar Gabriel无法成功地找到库卡的欧洲买主,提出外国投资在欧盟公司方面应有更严格的管制。虽然辩论仍在进行中,但并不是所有欧盟成员都支持更严格的管制;事实上,中欧和东欧各国政府仍然欢迎中国的投资,以支撑其摇摇欲坠的经济。


BDI相信保护主义不是正确的策略,相反地,德国联邦政府仍然希望2013年开始协商的中欧双边投资协议将会有所帮助,会谈仍在进行中。Muller表示:“我们觉得更多的保护主义出现并不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我们想对外国投资保持开放。这是现今德国产业界很明确的立场──开放是我们最强调的一点,我们不仅对中国人开放,而且也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保持开放的态度。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中国能享有同样的条件和权利,我们真的希望在中国这部分能看到一些进展。”


Muller想了解如果《中国制造2025》成功地使中国成为高科技制造业重镇,欧洲科技公司将会面临什么结果;她说:“在中国有这个计划,且中国人也积极地朝这方向进行,这并非什么秘密。但是当这个计划完成的时候,我不知道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角色会如何转变,或他们将如何在中国市场上生存下去。”


Muller指出,该计划启动时:“关于外国公司可能或应该如何参与,没有提到只字片语。两年后,他们提到外国公司能够参与。但当中国实现了这些目标之后,情况将是如何?是否不再需要外资企业呢?我们有没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没有,我觉得我们未来将会面临艰苦时刻。”


中国准备好了?
中国的收购策略将如何持续发展会是问题,因为这种策略仰赖能成功从欧洲公司转移技术到中国产业界。产业顾问机构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分析师Justinas Lašinskas认为,中国很难立即采用工业4.0技术,因为中国仍然停留在工业2.0的时代,许多产业的生产线仍然需要人工组装;他认为中国必须先进步到工业3.0。


Lašinskas表示:“问题在于较小型的中国企业是否准备好采用新技术?他们知道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而且他们真的想投资吗?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你不能只是采购一些工业设备,然后说『我现在是一家工业4.0供应商』;”因此,在欧洲创新技术直接转移到中国之前,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除了那些有钱的汽车和电子厂商。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另一个风险,是中国在经历从某种制造模式转向另一种制造模式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拥有低人力成本与高科技国家的双重竞争。Lašinskas指出:“东南亚国家正受到越来越多跨国企业的注意,如三星(Samsung)和戴尔(Dell)等公司正在寻找中国以外的合适据点,因为中国当地的劳动成本正大幅上扬。”

 


在制造业GVA比例全球前25大国家中,德国是在采用新一代制造技术方面准备最充分的(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ašinskas表示:“另一方面,欧洲与北美企业想将生产线移回本国;这在过去无法成功,是因为欧美本地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不足以抵销较高的生产成本。但随着工业4.0时代来临,生产成本可以降低。”


关键字: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引用地址:与“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有哪些不同?

上一篇:博世在南京建立亚太首个智能化助力器生产基地
下一篇:李开复:情感机器人跑偏了,机器人应该以实用为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25

一文读懂工业物联网如何助力工业4.0
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 等信息技术给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产业面临变革,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生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是当前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德国提的 工业4.0 概念已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波热潮,美国也提出工业互联网,代表着工业自动化的新方向,利用物联网将生产现场所有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云计算来储存和分析数据,以进一步挖掘出海量数据背后的巨大价值。   工业4.0依赖于成熟的自动化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本来就遍布着各种传感器设备,只要把这些设备连接上网,就可以轻松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是实利价值转换的关键,这里通常需要用到一些算法模型,目前一些通用工业物联网云平台在细分行业都是缺乏经验和准备的。因此,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厂商考虑针对工
[嵌入式]
hyperMILL VIRTUAL Machining:如何加速工业4.0发展
在部件越来越复杂,而周转时间变得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加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出来。制造商必须充分利用机床,尽可能有效减少机床辅助处理时间、代价高昂的机床损坏、生产中断以及所造成的关键延误。 OPEN MIND基于 NC 代码的仿真功能研发了hyperMILL® VIRTUAL Machining。它可基于真实的 NC 数据以虚拟方式完美呈现机床实际情况,利用机床与 hyperMILL® 之间联网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序控制和优化水平。并且,这是创建智能工厂的重要一步。 hyperMILL® VIRTUAL Machining基于 NC 代码的高效仿真解决方案提供三个模块:Center、Optimizer 和 CONNE
[工业控制]
hyperMILL VIRTUAL Machining:如何加速<font color='red'>工业</font><font color='red'>4.0</font>发展
工业4.0时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的工业革命的兴起,一种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760-1860年工业1.0时代,主要标志是水力和蒸汽机,实现了机械化;1861年-1950年工业2.0时代,主要标志是电力和电动机,实现了电气化;1951-2010年这段时间工业3.0时代,主要标志是电子和计算机,实现了自动化;而如今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4.0时代,自动化技术在国内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行业。而工业是时代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石。两者一旦结合必然擦出耀眼的火花。“互联网大数据+传动制造业”就是工业4.0的本质。“工业4.0”是德国最
[嵌入式]
<font color='red'>工业</font><font color='red'>4.0</font>时代<font color='red'>工业</font>自动化控制的未来发展前景
Manz亚智科技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助力工业4.0
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为智能电子产品提供完整生产工艺、设备以及灵活的自动化方案,能协助制造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良率和产能,并且快速实现改线与扩充,以快速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Manz亚智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显示器和触摸屏生产设备商。其湿式铜蚀刻制程设备为大中华地区市场占有率第一! 湿式铜蚀刻为助力面板制造商生产大尺寸及4K高清面板的关键制程 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设备制造商Manz亚智科技今日宣布在2015 深圳触摸屏博览会(C-Touch)上展示旗下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自动化设备、真空镀膜、激光工艺、印刷与涂布、卷对卷、量测与检测及化学湿制程。Manz亚智科技智能制造技术解决方案可帮助智能电子产品制造商提高产品
[工业控制]
芯片在汽车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地位
图1 晶片上的个个芯片 (图片来自Infineon) 汽车, 作为国家重要的、大规模工业产品, 应用了集成电路芯片, 比如SOC(System on chip),它由多核CPU和GPU组成,用于数字化的组合仪表,车载多媒体和导航系统,自动驾驶路径计算, 或者特定用途的集成电路芯片ASIC (Application specified integrated circuit), 用于电子控制模块的信号处理,算法运行和控制执行部件,  比如自动泊车、启动安全气囊、自动驾驶的雷达信号分析等。新型芯片,甚至集成了神经元网络(neuronal network)、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等AI(artificial intel
[汽车电子]
“made in china”是低廉代名词?中国制造靠啥超车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中国制造 是世界制造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景德镇的白瓷行销海外、苏杭的丝绸名扬天下、闽南的茶叶备受追捧。有数据显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后,“made in china”竟成为低廉制造业的代名词,被烙上了代工、质量低下、模仿等印记。   今天,从可下海底采冰的“蓝鲸一号”钻井平台到可上九天揽月的“天宫一号”飞行器,再到商运速度世界第一的“复兴号”高铁……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制造正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向着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   规模第一 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规模
[嵌入式]
菲尼克斯工业4.0示范线即将亮相佛山
  干净有序的生产车间、绿草茵茵的厂区、自动化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生产线……在位于南京的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智能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今年10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联合佛山企业展示工业4.0U盘生产示范线。   德国菲尼克斯电气1923年成立于德国,总部位于布隆伯格。德资企业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主要产品是装置连接器、测试分解接线端子、设备和连接技术等。菲尼克斯电气是德国汉诺威机器人学院的合作伙伴,目前也已敲定进驻今年4月揭牌的佛山机器人学院。   参照汉诺威机器人学院的布局,佛山机器人学院正建设首条全面展示工业4.0生产技术的示范线
[机器人]
工业4.0模式将如何影响世界?
当前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上涨,老龄化、经济放缓等多重挑战,同时全球制造竞争也在变得越来越激烈。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先进的物理信息系统,连接通虚拟和现实世界,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制造过程的运营效率,帮助企业获得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21ic.com/news/control/201712/747359.htm 自“工业4.0”提出后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反响,紧接着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中国也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和德国“工业4.0”相呼应。“工业4.0”涵盖了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增强现实、3D打印、知识系统、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多项技术领域,通过新型技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