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工业机器人行业十大风云人物(非排名)

发布者:和谐共处最新更新时间:2014-12-25 来源: 来源: 机器人网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忙碌了一年之后,2014年终于要接近尾声。2014年虽然快要结束,但是永远会留在人们心中。2014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过,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目前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可观,中国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2014年也有不少企业纷纷进军机器人行业,为中国机器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在中国机器人行业有的人举足轻重,有的人默默无闻。为了帮助大家更进一步的了解机器人行业发展状况,小编整理出2014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中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

  1、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

  人物介绍:曲道奎1961年9月出生在山东省青州市,曲道奎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同时兼任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曲道奎1986年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机器人研究,2000年开始进入新松机器人公司。曲道奎作为一名机器人研究者承担着国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863"计划、中科院重大项目和特别支持项目及省、市科技计划等近20项科研课题。并研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攻克了机器人控制器开放式体系结构、激光导航、多机器人写作控制和管理等关键技术。

  在作为研究员期间,曲道奎利用自主技术首次的国内研制出具有自主版权的电焊机器人、弧形机器人、高速上下料机器人等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产品。曲道奎潜心研究出不少优秀的作品,由于他刻苦、创新的精神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奖项。令人值得骄傲的是,曲道奎入选CCTV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

  2014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国际大会上,新松公司总裁曲道奎博士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将开启中国制造业新纪元(RobotEnabledNewManufacturingErainChina)》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全球正面临着制造模式的变革,新工业革命向我们快速走来。

  在新松公司园区内建设的我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9月已正式投产,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工业机器人。"到2020年,新松不仅在国内要成为领军企业,在国际上也要进入第一流企业行列。

  点评:曲道奎从一名研究员转变成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再到国内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一切都不是那么的顺其自然。一个人与机器人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机器人对他来说并不单单只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沁入心血的"有血有肉"的"人"。曲道奎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他敢作为、刻苦、创新的理念外,还有他乐观的心态。面对如今机器人市场几乎饱和的状态下,曲道奎一直坚信中国机器人市场前景客观。

  2、ABB:顾纯元博士

  人物介绍:顾纯元是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北亚区总裁、中国董事长兼总裁。顾纯元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专业,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学位以及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工程博实学位。他于1989年加入ABB,他是全球公认的行业专家。

  顾纯元2009年,凭借多年累计的研发经验和对本土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顾纯元带领中国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六轴机器人IRB120-"中国龙",之后又研制出全球最快的码垛机器人IRB460。直到2010年,他全面负责ABB在中国的业务,在他及团队的努力下,ABB在上海建立喷涂机器人生产基地,同时建成中国目前唯一的机器人整车喷涂实验中兴,令ABB中国机器人业务取得了翻番的增长。

  2014年对于顾纯元而言,可称为是职业生涯中的新纪元。2014年1月,他接过帅任,执掌ABB北亚区及中国业务,正式成为该区域首任华人掌门。

  2014年,在顾纯元博士的带领下,ABB研制出YuMi双臂机器人,据顾纯元介绍,此款双臂机器人具有视觉和触觉,可以达到工人和机器人的和谐共处。据了解,未来双臂机器人的装配中兴以及整个研发中心将在上海启动。

  点评:为全球公认的机器人行业专家及ABB北亚区域的首任华人掌门人,顾纯元用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成绩单证明自己,不但具备深厚的研发功底,同时也具备出色的业务运营管理能力。用事实说话,用成绩证明实力。

  3、中科院:王跃飞

  人物介绍:王跃飞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国科学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复杂系统之智能控制与管理国家重点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中国科学院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研究中兴主任。

  10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2014年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国际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ystems,Man,andCybernetics,IEEESMC2014)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研究员获诺伯特·维纳奖(NorbertWienerAward)。诺伯特·维纳奖是为纪念"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而设立,由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学会(IEEESystems,Man,andCyberneticsSociety)管理,是该领域的最高奖项。

  11月,王飞跃发表了《工业4.0--皇后的新衣?》,文章表示从科研角度而言,"工业4.0"就是"皇帝的新衣"!即便换成研发应用的角度,"工业4.0"也只能算是"皇后的新衣"--虽然不是裸体,但也只是身着T台上的时装,其唯一可能的结果就是为德国创立了未来的工业品牌。要害在于:不同于"大数据""物联网"或"云计算"等名词,一旦"工业4.0"成为未来全球工业界的"时装"品牌之后,除了德国,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或许就只能扮演打工、代工或者"山寨"的角色了。显然,我们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这种工业的未来。

  点评:作为中国智能系统和复杂系统领域早期开拓者之一,王飞跃为中美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王飞跃很早就提出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他反对跟着所谓工业4.0跑,强调在合适的地方创新、自主研发。

  4、发那科:稻叶清右卫门

  人物介绍:稻叶清右卫门,1928年3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4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第二工学部精密工学科,后进入富士通,1972年创办发那科,带领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数控系统制造商。

  1956年,发那科数控系统开发成功,该品牌正式开启,同时开启的还有稻叶的事业。在发那科,稻叶是绝对的"独裁"。就算是1万日元的订单,不经稻叶批准,都不能推进。稻叶做事非常严谨,有时甚至不近人情,导致稻叶的领导风格被收到质疑,但是发那科的却得到飞速的成长。1974年,发那科工业机器人问世,并很快的投入市场。

  发那科的成功离不开稻叶,稻叶对于发那科的事业非常用心,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合作,稻叶有着"舍我其谁"的思想。据了解,发那科为了与西门子进行技术合作,设了酒宴。据当时参加宴会的小林回忆,对方可能醉了,忽然提议要"坦诚相见",稻叶二话没说就开始脱衣服,最后双方都脱了个精光。"稻叶其实一点没醉,但他认为这次谈判对发那科非常重要,如果对方脱了自己不脱,可能会破坏双方的关系,所以在清醒的情况下仍然脱个精光。"

  曾经有人问过稻叶对发那科未来的期许,他表现得十分淡然:"现在我没能实现的,我并不期待未来全实现,继任者也不用像我一样做事,只要能让发那科完整存活下来,就够了。"

  点评:稻叶虽然已经卸任社长,但是他却一直心系发那科,发那科对于稻叶来说应该是一生的心血。一般人看来,发那科默默无闻,其实他们是机器人界的微软。如果富士山爆发摧毁发那科,全球都会停止运作。他一辈子舍弃"小我",把全部的人生赌在了事业上,也最终在发那科实现了"小我"。

  5、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

  个人介绍:中国机器人界的"泰斗"--蔡鹤皋,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蔡鹤皋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机电控制及自动化学科博士点,为发展我国机器人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器人制造要突破瓶颈,特别是关键基础部件要实现国产化;机器人研发生产要强化创新驱动;同时坚持走"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防止出现机器人产业一窝蜂发展,突出重点,强化示范。

  个人事迹:蔡鹤皋中国机器人界的"泰斗",他创造了中国机器人界中的多个"第一",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以及点焊机器人等。

  如今在中国,工业机器人是一个热门话题,蔡鹤皋表示:只有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问题,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的问题,蔡鹤皋再次强调,虽然我国劳动力便宜,但是国产企业想降低机器人制造成本非常困难,关键元器件须从国外进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对于2025年,中国要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蔡鹤皋认为这个愿望极有可能实现,但是过程会很艰辛。他表示,想成为制造强国必须要有高技术人才,会使用、会操作、会维修工业机器人的全面型技术人才。

  在一次国内机器人洽谈会上,蔡鹤皋表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主要靠廉价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廉价劳动力开始缺乏。因此,近年来,制造业内出现了"机器人换人",很多最早试水机器人应用的企业已经尝到甜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还让企业管理变得简单。

  点评:蔡鹤皋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在中国机器人发展道路上做出重大贡献。在机器人的研究上不仅是单一的工业机器人,并且研究出多个空间机器人以及智能机器人,可谓是中国机器人界中的"多面手泰斗"。

  6、广州数控董事长:何敏佳

  人物介绍:何敏佳广州数控公司董事长,由于何敏佳在国内机器人行业中的影响力,被选为全国机床数控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

  广数被誉为"中国南方数控产业基地",据何敏佳介绍,目前正在筹建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产业园,目标锁定2017年实现年产1万台工业机器人,2020年实现年产3万台工业机器人,实现产值30亿。

  广数一直以来是以数控为主,何敏佳感受到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热后,意识到工业机器人减速机在机器人主机里的重要性,期望打破国外RV减速机的垄断,降低机器人主机成本。广州数控目前已实现全系列、全自主研制,产品覆盖了3公斤到400公斤,自由度包括3至6个关节,应用功能包括搬运、机床上下料、焊接等,涉及数控机床、电子、家电等行业应用领域,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当前,广州数控正集中精力实现自主精密减速机的批量化生产,并在软件控制领域努力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我们相信,用不了三五年,国产机器人一定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何敏佳说。

  何敏佳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巨大,增长速度快,但由于工业机器人的一些核心技术被国外封锁,没有形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生产,即使研制和开发了一些典型的工业机器人,但是和国外的机器人相比,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不具备明显的竞争力,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所垄断。

  何敏佳说,广州数控将重点开发几款工业机器人,力争在功能和性能上接近国外同类品牌,形成较强的性价比,抢占市场。同时,加强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的研发创新,使广州数控工业机器人实现完全国产化,做到技术和成本完全可控。

  点评:“精益求精,让客户满意”是何敏佳先生的创造理念,也是广数的服务精神。何敏佳先生在面对竞争日益的机器人市场,并没有退缩,而是已低调、冷静的态度带领广数打造更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

  7、安徽埃夫特:许礼进

  个人介绍:许礼进,2007年开始带领团队主要研制工业机器人,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7款机器人,形成产业化规模,产品已成功应用在汽车、家电、精密制造、洁具等行业。他承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组织的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多项项目。带领机器人团队获芜湖市"555"产业创新团队。

  他在母公司的支持下,组建了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再从有到优,埃夫特作为安徽工业机器人企业示范单位,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为推动我国自主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市场考验,埃夫特机器人已被推广到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家电行业、电子行业、光电行业、钢铁行业、日化行业等众多行业领域,其中我国首台165KG重载点焊机器人被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

  在许礼进看来,打破国外机器人的垄断、制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机器人只是迈出了一大步,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空间和市场潜力,企业只有在竞争中继续保持创新的活力与速度,"一路快跑"地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勇立潮头,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稳步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点评:徐礼进,有一股年轻人的"冲劲",是一个有想法、有胆识的年轻人。从他产生决定自己研发机器人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开始发生了改变。徐礼进从事机器人行业以来,一直坚持用自主品牌的机器人来造自主品牌的汽车,他坚持着这个理念,相信在中国未来的机器人行业中有他的一席之地。

  8、库卡:机器人首席执行官孔兵

  人物介绍: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之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理库卡在中国市场的一切事务,对机器人市场有这敏锐的观察力。

  2014年,库卡位于上海的亚洲新工厂刚刚落成,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在新工厂时表示:“中国是除德国总部以外全球惟一的库卡机器人海外生产工厂。”

  关于库卡在上海投资建厂的想法,孔兵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在变成一个越来越大的市场,而且发展速度全球最高,库卡需要贴近市场,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其次,现在的客户,特别是一般工业的客户,对于机器人交货的时间,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使库卡进一步提升本土化生产的比率。“在中国建厂的最大好处,就是能提高市场反应速率。德国生产的产品运到中国,最少需要六周海运和清关时间,而本地生产则至少节省大量的物流时间。”不过孔兵强调,“库卡是一家德国的企业,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从全球范围来讲,我们都希望本地化。但是本地化要一步一步来。我们必须在保持库卡机器人质量的前提下,才逐步国产化,不会为了国产化而国产化。”

  在回答关于“中国的经济放缓是否对库卡的经营产生影响”的问题时,孔兵笑言:“没有,总体上感觉不到”,“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度据IFR统计为15%,我们的目标并不低于它。至于中国的市场份额,我们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大的份额。”

  孔兵对库卡充满信心。“从第一台纯电动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库卡的技术在同行中一直是比较领先的。从最早的专用控制系统,到后期使用工业PC作为控制系统,再到后来使用Windows作为人机互动界面,走在前列的都是库卡。” “所以从整个机器人行业来讲,库卡是一个技术的领导者,我们希望库卡先进的技术能够被更加广泛地采用,以达成更好的应用系统和更加优良的使用体验。”谈起库卡,孔兵曾经这样说道。

  作为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制造商之一,库卡公司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8万台,至今已在全球安装了超过15万台工业机器人。2013年公司的全球营业额是18亿欧元。

  点评:中国拥有着非常大的机器人市场,也已经成为了众多机器人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通过库卡在中国建设分厂也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库卡选择孔兵作为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想必其必有过人之处。如何布局的抢占尽可能多中国市场,我们需要看他的更多表现。

  9、安川电机: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西川清吾

  人物简介:自从进入安川电机以来,一直在机器人事业部,西川先生是典型的日本技术专业高管,谦虚谨慎,对机器人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

  安川电机在环境、能源、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机器人辅助人类技术上的事业拓展,致力于解决针对日益凸显的发达国家人口少子化及老龄化等全球问题。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在更接近人类的领域,安川电机创造与人类共存的机器人市场,在节能、创能方面致力于利用变频技术的节能以及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的的电力转换装置。西川清吾负责的机器人事业部着力于使用工业机器人推进“生物医药”领域培植操作的自动化。

  未来安川机器人事业部开始将生物实验、医药领域作为新市场进行开拓,BMDA3、CSDA10F用于生物分析、研制药品,可以做到准确重复精细的操作,CSDA5F用于抗癌制剂调制,BMDA3V用于自行式搬运、MH3BM单腕机器人也可用于搬运。优于人类的准确度,可以避免手工操作的误差及人为差异、失误。技能的可视化共享性,将熟练工人的技能转化为数值,设置于机器人中,在各种场合都具有可适用的共享性。高度自如性、灵活性使机器人可直接使用人类的工具,支持技术改进带来的工艺和设备的升级。安川电机提倡积极挑战未来技术的成果,将其还原为既有技术,应用于之后的技术升级之中。

  随着未来地球环境和人文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安川电机拟划了2015年在日本建立未来机器人村的构想,他们将通过这个以“机器人的未来”为主题的机器人基地事业所,向地方、学校、研究机构、业务合作伙伴等广泛发送信息。其中暂时以“YASKAWA的森林”命名的部分将在2015年3月开始运营并作为公共区域开放,其代表着机器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友好的关系。

  安川电机近年来不断开拓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领域的事业,形成了完备的机器人生产体系,更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摆在了首要位置。

  常州工厂是安川电机首个在日本工厂以外正是建立的机器人工厂,这对于我们公司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安川采取哪国生产哪国销售的方针,作为在今后会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销售的机器人还是需要在中国生产,因此作出在中国建厂的决策。我们在中国建厂也成为带动其他机器人厂商纷纷进驻中国市场的重要因素。西川清吾认为,这对于工业机器人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来说也是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安川电机整体来说,2014年机器人销售台数预计超过2万台。安川中国的业绩也有很大增长,今年销售台数预计可以超过5000台。另外,常州机器人工厂今年8月的实际生产台数也超过400台,计划明年生产6000台。如果以常州工厂和从日本进口的台数总和来看,预计2015年销售台数可以达到7000台。

  点评:安川电机自1977 年安川电机年研制出第一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以来,已有30多年的机器人研发生产的历史,作为安川电机主要产品的伺服和运动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安川电机机器人的种类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在这个进程中,西川清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0、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

  人物介绍:郭台铭是台湾著名企业家,作为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一直很"忙",甚至在看似与本业不搭边的机器人中,其"出镜率"也比很多专业人士高很多。

  郭台铭认为“不管经济如何挑战我们,员工是我们的宝贵资产,所以你们要有信心。”富士康决定将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

  近年,富士康自主研发的部分"机械手"已投入使用。郭台铭介绍说,这些"机械手"尚未达到像人类手指那样的熟练、灵活程度,人手能做的许多事情"机器手"还做不到,但他预测,机器人工业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富士康迈出的重要一步,"机器人不是取代人力,而是改变人力结构非常重要的手段。"

  郭台铭对发展这一战略有坚定的决心。他说:"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设计机器人不仅可供工业用,还可用于商业、医疗、老年人护理等多个领域。随着网络云端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可以与人类互动,会有带着感情的机器人问世。"

  2014年,近期,富士康在山西工厂又扩招了2万名工人,不仅如此,郑州工厂每天有100条生产线都在加班加点组装iPhone6,即使这样也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货量仍然远远无法满足预购和发售的销量。如此看来,对于第二代Foxbots组装机器人的布局需求,相信富士康将会加紧上线,尽快解决产能跟不上需求的问题。

  点评:对于富士康,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它们提升制造能力和开发新市场的机会。但是基于技术难题与庞大的资金要求,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道路任重道远。

引用地址:2014年度工业机器人行业十大风云人物(非排名)

上一篇:不止是技术 人才匮乏成中国机器人发展软肋
下一篇:2014年机器人行业十大并购案例:库卡引领机器人并购潮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