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就是一块短板。很多企业表示,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帮扶力度不小,但更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一起进行工业机器人推广,真正做到“政企同心,齐力断金”。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构想。那时的他一定想不到,当其笔下的机器人真正被创造和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时,或将助力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仅在世界工业舞台上与他国竞争时得到缓冲的机会,同时也考验着中国政府与企业能否同心协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电力等生产成本上升,全球制造业的厂商纷纷开始重新寻找成本低廉的生产基地。目前来看,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外国制造企业的首选之地,而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一时陷入窘境。一方面,中国工业产业正在“茁壮成长”,中国还没完全发展为真正的发达工业国家;另一方面,过去设在中国的跨国企业生产加工工厂甚至中国本土企业工厂都在逐步向其他国家转移。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多国企业实践证明,利用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因此需求巨大,中国企业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转型”机会,金模整合营销顾问公司致力于协助机器人企业利用工业机器人和整厂自动化方案规划在汽车、电子、注塑等行业帮助企业由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向“智能工厂”转型。
工业机器人巩固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组成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机器人供货量达2.3万台,比2010年增长了约50%。据预测,今后,在中国,由机器人完成人工作业的趋势将不断扩大。2014年,中国机器人供货量将达到2.8万台,与日本不相上下,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万台。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那么,中国是否有望通过引入工业机器人,积极推进生产自动化,以恢复其作为生产基地的优势?对此,罗百辉表示:“机器人如果代替人力劳动,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差错率会大大下降,在‘中国制造’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中国创造’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予国内工业一个成长缓冲期,以便与其他国家在工业制造领域同台竞技。”
罗百辉认为,在国内工业中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肯定是有帮助的。目前,由于中国人力成本逐渐上涨,不仅跨国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工业生产基地都在向东南亚等人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必然可以帮助中国巩固‘世界工厂’的地位。他表示,在中国,机器人目前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传统工业企业中,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但有些工业,如纺织服装业,有些“柔性”工序仍必须由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这一领域的突破还需要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进一步研究、努力。
目前,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就是一块短板。很多企业表示,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帮扶力度不小,但更希望政府能帮助企业一起进行工业机器人推广,真正做到“政企同心,齐力断金”。在广东省加快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的背景之下,中山市欲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先行一步。据介绍,中山市在全省产业地位较为突出,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重要节点,在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有产业基础和较强的创新优势。而华南理工大学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基础雄厚、产业化能力强。双方共同建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公共平台,加快研发成果转换、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建设智能机器人区域协同创新联盟等四个“智能工程”
据介绍,该公共平台将结合中山市专业镇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需求,依托智能机器人及相关技术,通过市校联动,营造良好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及集成应用的创新环境,共同组织实施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包括:建立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公共平台、实施智能机器人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共建智能机器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智能机器人区域协同创新联盟等四个内容。
该公共平台将依托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现有基础,集中华南理工大学在智能机器人研发方面的优质创新资源,在中山装备制造工业研究院共同建立一个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公共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围绕中山专业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在灯饰制造、五金加工、家电生产、新能源、船舶制造等领域通过市校联动,实施机器人装配生产线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在智能装备人才培养方面,共建智能机器人研究生培养基地。拓展现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市校双方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采用“双导师”制,共同建成一个专门的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研究生培养基地,定向培养智能机器人研发和高端应用型人才,增强人才储备。该平台将整合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以及国内外智能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共同建设一个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区域协同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中山先进装备制造产值瞄准5000亿元
按照规划,中山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在2017年达到3000亿元,2020年达到5000亿元。中山市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公共平台建设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添足动力。
中山装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建设的任务目标包括: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公共平台累计投入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参与平台建设研究生及以上的研发人员不少于200人,每年服务企业不少于50家,获得专利不少于200项。通过实施智能机器人集成示范应用项目,传统产业升级示范生产线新增产值3亿元,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生产一线人员减少35%以上,单位产品能耗降低10%以上。智能机器人研究生培养基地培养的研究生不少于200人,高校及企业导师不少于300人,承担各类课题不少于150项。智能机器人区域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成员数不少于80家,技术骨干人才不少于500人,联盟每年组织创新项目不少于50项,服务企业不少于300家,带动企业用于智能机器人应用创新的投入五年内不少于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