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互联网正在颠覆人们印象中那个封闭而传统的工业世界,当前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互联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工业领域,这场虚拟与现实融和的制造革命才刚刚开始。
几天前工场菌参观了一汽大众奥迪位于长春的数字化工厂,这座工厂在20年前只有一条简易的奥迪200生产线,随后在1999年投产建成当时世界一流水准的奥迪A6生产线,直到今天,这里正在生产全新一代A4L(B9)、Q5、A6L、Q3等车型。
几周前,一汽大众刚刚迎来自己的25周年庆典,1990年11月20日,一汽和大众公司15万辆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约,到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横空出世。
最早的30万辆规划、15万辆起步,到年产100万辆、150万辆,再到2016年182万辆的产销目标;从25年前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到如今拥有大众、奥迪两大品牌,覆盖12大系列产品,累计产销量突破1200万辆;一汽-大众25年的发展历史一直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同步,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成功的缩影。
我们知道传统汽车从钢板到最终车辆下线需要经历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四个主要工序,此次工场菌只参观了奥迪长春工场的冲压和总装车间,工场菌认为一个冲压车间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精益制造能力、自动化率和质检上。奥迪长春工厂的冲压过程依靠自动化设备在封闭的箱体内完成,保证冲压的精度的同时,确保了料件在一尘不染的环境下成型,成品质量大大提高。
而奥迪的总装车间,已经将数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生产的各个部分之中,这大大增强了车型柔性生产的能力。例如总装车间有近三分之一的地面面积被“物流超市”所占据,其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PicktoLight管理系统,确保了零件分拣、供应过程的零错误。
本土化研发和个性化产品未来可期
不同于海外市场,中国的道路交通复杂,消费者具备独特的用车习惯,即便是全球车型的引入同样需要研发部门进行的本土化研发,针对本土用户的习惯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研发,才能使产品更加适合中国市场。
加长轴距已经是车型进入中国市场的家常便饭,除此之外有些车企会根据中国人的身体尺寸和对舒适性的需求,开发适合国内用户的全新座椅,根据国内不同地区的气候和路况特征,优化动力系统和底盘系统等等,这些本土化的研发将对未来智能汽车工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消费者的诉求未来将更加多样化,几十年前人们有一辆能够代步的汽车就已经很满足,但今天可能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汽车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此同时,他们只愿意接受正常的售价,并且还要尽快提车。
在汽车产业中,高效生产的体系早已非常成熟。通过精细分工的供应商体系,汽车生产的过程已经实现了复杂的合作,每家供应商只需要生产自己专精的零部件,汽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采用不同的零部件完成基本的生产组织模式。
但汽车厂商在消费端模块化的探索远远不够。车厂倾向于给定一定数量的配置或选装,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是很有限的。这其中当然有供应商体系、安全法规等方方面面的限制。未来的趋势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实现不同种类模块的加装,从而打造真正人人不同的汽车体验。
未来汽车制造的标志人工智能
事实上通过参观,工场菌认为奥迪长春工厂已经是当下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工厂之一,但随着智能互联、AR/VR\AI等技术在未来的成熟和应用,未来的汽车工厂将更加智能和高效。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伴随AI技术的普及,工厂内人与机器之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信息交互,机器间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换信息,机器可以借助海量数据提供的经验,对生产中复杂的状况做出精准判断,它们逐步发展出学习能力,甚至懂得自行组织生产,从而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由几台机器人组成的工作小组或许会承担更多的工作,而不仅仅是目前的各司其职,如果一台机器人提高工作速度或产生意外故障,它会提前告知同一小组其他的机器人甚至是前后关联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做好准备。
另外,高度逼真的产品软件设计系统,3D虚拟仿真的智能生产线,可以打印出金属零部件的3D打印都将为智能工厂提供新的制造机遇。
业内人士曾大胆预计,未来制造将包含两座工厂,一座现实,一座虚拟,任何生产计划的改变都通过虚拟工厂下达任务,再传递到现实生产中实施,机器的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能力会极大提升,并且价值链条上的工厂会连成一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的汽车工厂无疑将为用户提供更具人性化的车辆,而消费者则需要一点时间耐心等待智能制造到来的那天。
- 使用 MaxLinear, Inc 的 SPX385AS-1.2/TR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NXP Semiconductors 的 TDA3665 的参考设计
- AM1G-1203SZ 3.3V 1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LTM4632EY 3.3V 输入、1.5V/3A VDDQ、0.75V/±3A VTT 和 10mA VTTR 设计的典型应用电路
- ADR444A 4.096 Vout 超低噪声、LDO XFET 电压基准的典型应用,具有电流吸收器和电流源
- 低成本的蓝牙扫码支付模块
- SY89850U EV,用于具有内部终端的精密低功耗 LVPECL 线路驱动器/接收器的评估板
- 使用 Diodes Incorporated 的 AP1605 的参考设计
- LTC2945IUD 电源监控在 -48V 恶劣环境中的典型应用,使用 INTVCC 并联稳压器以承受 200V 瞬态
- USB-TLL串口通信模块-CH34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