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高速发展,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日经亚洲评论》的一份报告称,本月早些时候在柏林举行的IFA消费电子贸易展(IFA consumer electronics trade show)上展出服务型机器人的企业中约9成来自中国。
总部位于深圳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SiasunRobot&AutomationCoLtd)的市值达到400亿元,新松机器人目前已经有2/3的产品在外资和外企当中使用,出口到了30多个国家,其中一半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松机器人一样,在自动化、人工智能和智能产品领域,其他的老牌机器人制造商和初创企业也在努力争取技术优势并走向全球。其中,国际合作、企业并购和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是它们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线。
根据中国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到2020年,实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
国际机器人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预测,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售额将从2016年的132亿美元增至200亿美元。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中国的机器人制造商必须走向全球。
“近五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高速发展,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可以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既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也带动了全球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曲道奎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王田苗表示,技术进步正在加速中国机器人制造商的全球扩张。
王田苗认为,中国本土企业要想进入海外高端市场,就需要在研发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继与安川电子合作成立两家机器人公司后,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斥资292亿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随后又将以色列传动装置厂商高创50%的股权纳入囊中,三项大手笔出海投资,将美的发力机器人制造产业的“司马昭之心”彰显无疑。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8月举行的2017年世界机器人大会(2017 World Robot Conference)上, 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维塔利·内德斯基(Vitaly Nedelskiy)表示,目前,世界上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是韩国,平均密度为每万人69个。中国的密度是每万人49个,这就意味着机器人产业在中国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增长的主要趋势包括工业4.0、人类和机器的协作、移动机器人和移动生产,还有超轻机器人、增加传感器和视觉感应一体化的机器人。
“近两年,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成本控制对俄罗斯本土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也不缺乏成功的案例。”据维塔利表示,2016年6月中俄投资基金和斯科尔科沃基金会签署了一项协议,就是要在中国建设医疗机器人中心,以及在中国生产医疗机器人。“这个项目是由来自俄罗斯科学院的设计与技术信息学院,包括联邦科学组织机构的专家所设计的。我们的项目当中有斯科尔科沃、中国西贤丰都新城以及帕特尔医疗公司,这样一个研究中心将会从事研究、设计、软件开发和生产。接下来我们将会和中国的合作伙伴开展更多的合作,包括中国的医疗机构。”维塔利说。
中国一家主要机器人制造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副总裁宗晓表示,公司已经成立了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以对在美国的AI创业公司进行投资,两年前,它在硅谷和华盛顿特区设立办事处,以获取最新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发现行业最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