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MQ-9“死神”无人机
“女妖之眼”大型传感侦察系统模拟图
远程操控MQ-9“死神”无人机的美军士兵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进驻后勤和情报部门,人类士兵将可以更专注地执行复杂艰巨的使命。面临转型并强调“减员增效”的美军,试图在这波“机器换人”的浪潮中走在前面。
从北欧联合银行宣布启动“机器换人”并裁员6000名,到电脑程序利用空战模拟器击败经验丰富的飞行员,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冲击,以可观的速度改写大众对战争的认知。在美国,人工智能被置于军方未来蓝图的重要位置,相关研究成果推陈出新。
机器人情报员走马上任
据美国“Defenseone”网站报道,借助新型人工智能算法,美军可以让情报人员更有效地分析“扫描鹰”无人机获取的战场影像,并辅助情报人员识别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中的目标,相关机制已于2017年年底初步形成战斗力。这套系统由一个12人的小型团队历时8个月研发完成,得到了去年卸任的美国国防部二把手鲍勃·沃克的支持和国会批准的经费资助。
系统测试的前几天,这种人工智能系统就展示了辨识人员、汽车、建筑物等目标的能力,识别准确率超过60%。此后一周间,程序的编写者对软件进行了多次更新改进,识别正确率提高到80%。2018年,美军计划对该系统进行更频繁的软硬件升级,识别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今后,人工智能系统的情报处理和分析能力会在人类的指导和纠错中以几何级数增强。
从今年开始,美军将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在情报领域的应用规模。第一季度,美军将把此类系统安装在小型战术无人机上并开展实地验证。到了夏季,他们准备通过该系统辅助分析大型无人机获取的情报资料,将“捕食者”、“死神”等中高空无人机也纳入试验范围。
美军还提出更具野心的计划,希望把人工智能与“女妖之眼”这样的大型传感侦察系统融合。“女妖之眼”被形容为“革命性的空中侦察手段”,每套系统整合了多达12个摄像头。该系统可以安装在“死神”无人机上,只需一架飞机即可对一座小城市实施全天候监控。
后勤保障部门迎来多面手
近年来,美国空军面临巨大人员缺口的消息不时见诸报端,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短缺给美军维持制空权带来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机器换人”的呼声不绝于耳。空军高层希望人工智能承担更多任务,把人类士兵解放出来,以便他们专注于机器难以胜任的复杂工作。
2017年10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戈德费恩在6天内视察了4个空军基地,调研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推广情况,展望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系统共同工作的场景,称自动化机器应承担更多后勤支援及维护保障工作。参观团在第2轰炸机联队驻扎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看到,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与存放巡航导弹的设施紧密配合,能够安全高效地存储和运输核武器,这种导弹可以由B-52战略轰炸机挂载和投放,是美军十分倚重的核打击手段。
此外,人工智能擅长“身兼多职”。美国《军事时报》提到,为B-2这样的战略轰炸机加油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高度的团队合作,飞行员、维修师、后勤人员和油料专家都需要参与,耗费大量人力。戈德费恩希望将这类人力密集型工作交给机器人负责。此外,引入能够协助士兵维修飞机的自动化系统、实现基地设施智能化也是美国空军高度关注的领域。
空中编队试水“人机混编”
另据美国《空军》杂志报道,美空军部长希瑟·威尔逊在公开场合承认,2017财年,美国空军缺少1926名飞行员,无法完成日益繁重的作战任务。为了解决人员短缺这一难题,美军正加紧研发能够驾驭作战飞机的人工智能系统,并逐步打造人机协同的战机编队。
仍然是在2017年,美国空军的“忠诚僚机”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植入”人工智能系统的F-16战斗机初步具备了自主规划并执行空对地打击任务的能力,还能妥善应对威胁环境改变、自主处理功能失灵、路线偏离和通信断绝等突发事件。2018年,美军计划测试能完全控制“忠诚僚机”无人机编队的第五代战机,有人-无人战机编队指日可待。
美国海军也开发了一套自主飞行战术后勤支援系统,安装了该系统的直升机可以自动驾驶、感知环境、识别障碍并选择着陆点,即使在烟雾、雨雪等能见度较低的环境中也运转自如。该系统可匹配多种机型,军方已在贝尔-206、UH-1H“休伊”直升机上完成测试,未来无需购买新飞机,就能以现有飞机为基础,快速组建一支有人-无人运输机编队。
除了对老旧装备进行无人化改造,美军的在研项目也会充分考虑有人-无人机协同编队的构建。军事专家预计,将于2023年投产的贝尔V-247无人机有资格加入美军的有人-无人驾驶飞机编队,与陆军的AH-64E武装直升机或未来的中型倾转旋翼飞机V-280协同作战。(来源:中青在线)
上一篇:2017年智能制造世界巡礼之德国篇(机器人篇)
下一篇:AI头脑风暴:2028年的世界将如何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