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CES(消费电子展)都被视为见证全球消费科技发展趋势的最高舞台,而CESAsia(亚洲消费电子展)则是亚太——特别是中国市场——消费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今年,极客网在连续参与数届CESAsia报道后,最终采用了“AI+IoT”来为本届盛会定调,即“AI贯穿一切”,“智能物联生活无处不在”。
“大数据”分析超500家参展商后极客网发现,生活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物联网这四个关键词是本届展商们最青睐的标签,分别都有100家以上的展商贴上它们。它们组合起来,正好也是AI+IoT。大势之下,如果要选择一款同时具备AI和IoT属性的产品去加以解读,那么极客网认为最适合的要数扫地机器人——这个“历史悠久”的产品,正在技术创新的加持下焕发新生。
技术创新加持,扫地机器人焕新
第一款量产扫地机器人由瑞典的伊莱克斯于1997年引入。其后,美国iRobot于2002推出Roomba,原本预计生产10000至15000部,发售后大受市场欢迎,单是圣诞期间已出售50000部。自此,扫地机器人开始快速发展。如今,国内诸如科沃斯、小米、360、海尔、美的等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扫地机器人产品。此外,还有众多不那么知名的厂商,也在耕耘这个市场。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扫地机器人过去20余年来经历了从傻瓜式、随机式到现在的智能式、规划式,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智能。当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扫地机器人处于以激光雷达扫描测距为核心的第五代发展时期,其标志是有规划、智能式的清扫。尤其是其中的地图优化、断点续扫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效率,深得家庭主们的喜欢。
在CESAsia2018现场,包括科沃斯、360、海尔在内的中国企业都展出了多款扫地机器人产品,不过最吸引极客网注意的是一家名为“岚豹智能”的初创智能扫地机器人企业,其带来的同名款——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Lambot扫地机器人)——堪谓第五代扫地机器人技术创新的最新样本,透过它不难一窥扫地机器人这个智能家居热门单品的最新发展态势。
极客网编辑现场了解并测试发现,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核心亮点可以总结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聪明的大脑,一个强劲的心脏”。眼睛是指它引以为傲的激光雷达系统,其360°激光雷达传感器可测量高达12米的半径范围,测量频率可达4000次/秒,相比市场同类产品几乎都实现了翻倍的提升,这会让扫地机器人看得更远、更清楚、更细致。大脑主要指的是导航系统,其搭载的定位导航核心芯片加上独创的睿视技术,配合激光雷达系统,使得扫地机器人具备了行业顶尖的定位导航能力,优化地图以规避定位不准、打扫重复、覆盖不全等问题。心脏则比喻的是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同样高于行业水平的吸力,采用日本进口NIDEC电机后,其吸力最高可达2200Pa,拉近了扫地机器人与传统吸尘器吸力的差距。
极客网了解到,岚豹智能的研发团队在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及核心传感器方面拥有数十年的相关研发经验,正是凭借在高性能的激光雷达、模块化的智能导航芯片等“硬黑”科技方面的深厚积累,才能做到在扫地机器人行业甫一亮相便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不过在硬件之外,最让极客网惊讶的是它们在软件系统及应用层面也有亮眼的创新。比如,在为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配备的APP中,用户只需设置虚拟墙(传统一般都是贴胶带或设置障碍物)就能让扫地机器人不越界撞线,用户还可以直接在地图界面划个框来限定禁区。又比如,用户可以通过APP指挥扫地机器人定点清扫、指哪扫哪,轻松搞定重点区域的深度清扫。
综上,从岚豹智能可窥扫地机器人发展趋势的“一豹”,那便是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强大和多元。毋庸置疑,AI+IoT正在让这个历史悠久的产品类别焕发新的生机。
从规模化到品质化,行业痛点凸显
极客网认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率先在AI和IoT的双重浪潮中脱颖而出是有迹可循的。它非常接地气且属于刚需产品,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消费者都希望从繁琐的家庭劳务中解脱出来,这使得扫地机器人的定位成了一款生产力工具,而不是简单的消费品。
捷孚凯(GfK中国)零售监测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量五年平均复合增速高达51%。至2017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零售量市场规模已达332.5万台,零售额达44.1亿元。捷孚凯预测,2018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53.8亿元,零售量将达到435万台。不过从上述增长曲线亦可见,近两年扫地机器人行业虽然仍有20%以上的年度增幅,但很明显已经低于2014年之前成倍的爆发式增长期。这意味着,扫地机器人行业已走过粗放的大规模增长期,进入到拼技术、拼细节的品质化增长阶段。
必须意识到,不同于中国厂商已全面超越国际厂商的手机行业,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大部分高端产品和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同时由于大量厂商的蜂拥而入,也为这个行业带来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不利现象。这要求更多有技术有实力的厂商进入,以正确的理念和态度去满足转型期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诉求。
整体来看,现今市场上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大多存在着路径规划不智能、导航定位不准确、产品吸力不足、智能终端应用操纵不智能等诸多痛点。价格方面也存在两极分化——有的产品做到“白菜价”,有的却让消费者高不可攀。极客网现场感受到,也许正是看到转折期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才使得岚豹智能决定在这个时候“高调”地切入市场。
据介绍,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背后有一个专业的“岚豹智能实验”,那里孕育于行业内多年从事机器人技术的数百名的专业研发人员。他们在400多个日子不断往返于上海的研发技术中心和深圳制造中心,对岚豹进行不懈训练和打磨。其中,清扫测试面积可以涵盖一个张江园区,测量行驶总长相当于绕上海市一圈,其间经过上万次按键、充电桩碰撞、尘盒开合测试,才有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面世。很显然,后来者岚豹智能选择了一条厚积薄发的品质化发展之路。
对症下药,岚豹智能能否厚积薄发?
那么,作为一家“标榜”技术派、追求品质化的全新公司,岚豹智能能否有效地解决行业痛点,抓住扫地机器人行业从规模化粗放增长到品质化发展的历史契机呢?我们不妨从具体问题分析着手,看看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能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1、路径规划之痛
在扫地机器人分类中,依据其路径规划方式主要分为“随机式”和“规划式”。随机式,通俗讲就是乱撞,走一定距离,随机转一个角度,此类机器人因为软件开发简单,不需要过多传感器就能实现,节约成本。不过正是由于乱撞,它可能撞进卧室之后一个小时都出来不了,或者马上就出来,所以在实际使用体验上较差。虽然目前市场上中高档扫地机器人产品多以规划式为主,但因其涉及到硬件激光雷达和软件智能算法的等级和匹配,很多产品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搭载了业内领先360°激光雷达传感器,高达12米的测量半径,4000次/秒的测量频率,同时搭配岚豹智能科技独创的光磁融合技术,使得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不仅看得见、看得清、看得细,还能保证高可靠,超耐用。高精度,高可靠,高寿命,因此在路径规划上达到业内领先的水平。
2、智能导航之殇
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导航系统就是它的大脑,其包括导航仪和扫地机,导航仪发出红外线和噪声波,扫地机在房间的运行角度始终和导航仪垂直,这样每次经过房间中央,扫地机将会获得红外和噪声波信号,红外和噪声波信号计算出扫地机的位置。从而定位扫地机器人的控制位置,通过控制扫地机器人的位置,方便而且不走重复路地将房间打扫干净,有效解放人力。智能导航系统进一步涉及到产品软硬件间的配合,很多扫地机器人产品因其智能导航系统的不完善,造成定位不准、打扫重复、覆盖不全面等问题,非但没有解放人力,反而让人烦心。
针对这个问题,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中硬币大小的芯片高度集成了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及配套的路径规划功能。同时集成了陀螺仪、加速度计、电磁罗盘等传感器。相当于一颗聪明高效的大脑。搭载的定位导航核心芯片,加上独创的睿视技术,能最大程度的平衡性能和价格的关系,配合同样自主研发的激光雷达,使得岚豹拥有消费级机器人行业顶尖的定位导航能力。
3、吸力不足之苦
扫地机器人清扫能力主要由吸力和清扫系统来体现,“吸力”无疑是衡量一款扫地机器人产品的重要指标。如果吸尘电机吸力不够的话,清扫能力就大打折扣。在极客网看来,一款清扫能力强的扫地机器人,在保证一定续航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做到大吸力,才能满足中国家庭的需求。
这方面,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采用日本进口NIDEC电机,最高可达2200Pa吸力,高于市场同类产品普遍采用的1000Pa-1800Pa。同时它提供四档风速调节,可按需调节,彻底让消费者免受吸力不足之苦,同时兼顾性能与续航。
4、智能移动终端控制之失
扫地机器人是一个硬件产品,以至于很多硬件出身的厂商容易忽略其软件功能。相较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岚豹智能扫地机器人拥有功能更为强大的手机APP控制平台,可以监控清扫任务,实时查看清扫地图和运行轨迹。同时拥有定点清扫,区域清扫的功能。另外还可以一键设置虚拟墙,清扫禁区等设置功能,超越了传统的物理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岚豹智能还独一无二地增加了扫地机童锁功能,尽可能减少婴幼儿误触发导致的安全风险。除了强大的手机客户端,岚豹还提供微信小程序客户端,能够提供绝大部分日常使用功能。除了手机端应用,岚豹还整合了智能音箱,方面用户通过语音来操纵扫地机器人。
总结起来看,纵观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其发展态势和巨大潜力毋庸置疑,实际上多家调研机构的数据也揭示,在中国的消费级机器人行业几大类别中,扫地机器人是市场规模最大的。随着AI和IoT持续火热,身兼两者特性的扫地机器人无疑会是各方的必争之地。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这个行业正在向品质化发展转变,用户需要的是摒弃噱头,专注内涵的品质化产品。相信随着更多像岚豹智能这样的有技术、有实力的厂商加入,扫地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嬗变,家庭主们的美好生活也更加接近。
上一篇:北京首次为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发放路测牌照
下一篇:吉大一院创建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