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项比赛看无人车十年发展

发布者:andyliow1980最新更新时间:2018-11-21 来源: 中国科技网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第一年太艰难了,没人参赛,我们到处撒传单。当时来的外国人很惊讶,原来中国也有人做无人车。”回忆起10年前的第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辛景民感慨万千,“只有4家队伍上路,剩下的车都是静态展示,根本动不了。场地是几百米乡村道路,有车直接把电线杆撞倒了。第二年在长安大学,撞断树,第三年郑老师在报纸上看到鄂尔多斯有个地方叫康巴什,是座新城,我们赶紧去联系,比赛第一次从封闭道路走向真实道路环境。第四年又转战赤峰的戈壁滩。”

辛景民口中的郑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指导专家组组长。创办于2009年的智能车挑战赛是这项计划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交流和验证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以赛促研、以赛促转。

11月16日至18日,第十届挑战赛在常熟如期举行。21支车队参加真实道路环境测试,22支车队参加离线测试。比赛中,西安交通大学与舜宇光学科技合作的“先锋号”拔得头筹,在17日的高架道路比赛中,它“堪称完美”地通过设有施工路障的高架道路与高架下无GPS信号的地面道路。“这辆车跑到高架桥下时,有一位志愿者想从正面给它拍个照,无人车在十几米远就观察到了,做了个点刹的动作,这说明他们的技术设计非常好!”郑南宁很兴奋。

10年赛事汇集了国内无人驾驶智能车领域的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郑南宁见证了点滴变化:“第一届人快走就可以追上无人车,第二届要小跑,第三届开始飞毛腿也追不上了。最近几年引入各种交通场景,无论理论探索还是走向真实世界,我们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想。”据郑南宁介绍,今年的比赛有几大亮点:在去年引入有人驾驶干扰车辆的基础上,首次开展有人驾驶与无人驾驶混行测试验证,实现多辆无人车与多辆有人驾驶车辆的交互;在完善九宫格地区开源数字地图基础上,首次引入语义拓扑地图,开展无人车自然交互导航应用测试;首次以无人驾驶出行服务为背景,验证无人驾驶实际应用的技术成熟度。

在郑南宁看来,推动研究、培养人才,是比赛最大的意义,“一是促进科学家找到问题,把实验室成果放到真实环境去验证,寻找不足。二是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谈到10年新起点,郑南宁表示“要热情但不狂热”:完全自主的无人车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无人车不能犯错,要和人、和云端自然交互,要应对道路安全甚至整个智能系统的安全,可用于机器学习的交通事故样本还太少,传感器、底层控制等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等,“不过,虽然距离无人车量产使用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但在矿场、码头等特定场景和结构化环境中,无人车的很多技术已经落地”。

引用地址:从一项比赛看无人车十年发展

上一篇:李飞飞再次告别 卸任斯坦福AI Lab负责人后她只做一件事
下一篇:滴滴出行在多伦多开设实验室:研究智能驾驶和AI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