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会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注入,进入由量到质的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产生于60多年前,随着算法的突破、算力的提升、数据的积累,终于迎来了第三次浪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显珠表示,本轮人工智能发展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
紧随技术浪潮,中国官方持续发力。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信部随后制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本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官方提出,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
“中国制造业全球规模第一,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联合国所有制造业目录中全部都有的国家,但中国制造大多处于工业1.0(机械化)和工业2.0(电气化)阶段”,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估计,制造企业达到工业3.0(自动化)的不足10%,因此,人工智能在中国制造向工业4.0(智慧化)迈进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目前,视觉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已应用于生产制造。那么人工智能能为制造业带来哪些改变?
华为公司副总裁郑叶来表示,行业AI应用能够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主要应用在三大场景:海量重复场景、专家经验场景、多域协同场景。
例如柔性制造,是多域协同场景,也是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如果想实现柔性制造,即个性化定制,需要面对超高维数据、超大量数据、参数间互相干扰、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华为与合成纤维企业三联虹普合作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就用人工智能来解决上述问题。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认为,拓展“智能 ”,就是要为制造业插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翅膀,通过人、机、物的互联互通,让来自于生产流程、内部管理和消费市场上的数据动起来、用起来,形成智能决策、指挥,实现管理运营智能化和业务流程自动化,推动企业向高端、个性化、定制化、全面服务化转型发展。
据麦肯锡调查,大规模使用AI或在核心业务采用AI的公司中有30%的用户表示他们已经实现了收入的增长,或提升了产品和服务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介绍,在2015年AI给中国各行业带来的增速统计中,制造业排在第一位,但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投资23.4%集中在商业及零售领域,18.3%在自动驾驶,在制造业的不到1%。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的数据采集流程更长、数据的可靠性挑战较大、检验制造业的成果也更难。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认为,人工智能落地,一是要和行业、场景结合,二是要有能够把AI推进起来的人才储备。目前,华为已经开始实施一项10亿元人民币投入的人才培养计划。
企业的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目前,工信部已制定目标,到2020年底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平表示,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应逐步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围绕特定应用场景开发定制AI芯片,还应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碎片化问题。
- 用于低功率应变计电路的 REF198 低压差参考电压的典型应用电路
- DC2319A-D,基于 LTC6363-05 差分运算放大器/ADC 驱动器的演示板
- 使用 STMicroelectronics 的 R5972D 的参考设计
- 使用具有 B 类 EMI 滤波(双输出)的 RP10-1212SA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AD7864 的参考设计
- ADM00823、MIC22950 10A 同步降压稳压器评估板
- LTC3622IDE-23/5 5V/3.3V Vout、突发模式操作、同相开关同步降压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AM1/4S-0524SZ 24V 0.25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ADR425 超精密、低噪声、2.500 Vout XFET 电压基准和高压浮动电流源的典型应用
- STEVAL-IFP034V1,基于 IPS161H 的单高侧驱动器评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