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配送“最后一公里”,九号机器人推出AI机器人深挖智能服务场景应用

发布者:码农侠最新更新时间:2019-08-17 来源: 猎云网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让服务机器人释放出更强大的服务信号,让“最后一公里”的窘境有一个全新的转变?

8月16日,九号机器人在京召开了新品发布会,现场3款AI机器人首次亮相:全球首款可自主移动的电动滑板车T60、Segway配送机器人S2和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

发布会上,九号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高禄峰提到:“未来十年,全世界的物体都在‘活过来’,全球物联网将成为最重要的发展方向。自动配送机器人网络是未来物联网中最重要子网。”

九号机器人是一家拥有智慧移动能力的公司,具有机器人技术的基因和经验储备,对于自动配送机器人的产品力、成本控制、品控和制造经验也是最强。这一次的新品发布就是一个创造AI运力的时刻。

同时高禄峰补充道:“机器人技术、移动能力及产品能力加之成本控制这些都是我们一直擅长的,当这些因素集结在一起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时刻就出现了:‘创造AI运力’”

深耕布局,开拓AI运力新场景

在此次发布会上亮相的共享滑板车新品,是九号机器人在共享服务领域和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走出的重要一步。

发布的新品当中,其中一款为智能共享滑板车T60,这是专为满足海外共享滑板业务而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被称为“可以自己回家的滑板车”:智能共享滑板车T60不需要运营人员一个一个搬去投放点和充电点,它支持人工一对多远程调度,一个人可同时操控多辆滑板车自主行走到人流量多的地点和充电地点。

滑板车运营人员再也不用全城寻车、搬运、充电、投放,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让滑板车乖乖走到指定地点。

智能共享滑板车T60设计独特,倒三轮结构可以支持其自主行走,满足半自动驾驶的功能;同时提供无线充电和换电池两种充电方案,可以满足低成本运维、长时间部署无需维护的需求;可远程遥控驾驶和集结,因此运营维护成本低,增加了共享业务运营商的获利;而且能够实现产品在不同时间和区域的供需智能化调度,有助于解决潮汐运力调度难的问题。

在整体规格上,T60采用三重刹车系统设计,并使用本地六核处理器完成人工智能计算,整体防护能力为IPX5,最大载重可达120kg。长达60KM的续航里程,能进一步满足出行需求。

虽然T60带有摄像头,但它并不会侵犯路人隐私,九号机器人通过算法把采集到的人像、车辆信息都做模糊化(打码)处理,只把重点聚焦在道路规划上面,保护人的隐私安全。

据了解,智能共享滑板车T60将在2019年9月1日起启动与第一批合作伙伴运营联合测试。

在当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短交通领域迎来急剧扩张,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新生物的不断出现,共享电动滑板车成为继共享单车之后的新一轮共享市场的争夺。

九号机器人已经在短交通领域深耕多年,凭借自身娴熟的技术和大批量的产能模式能够迅速形成自己巨大的优势,为市场开辟做足准备,为解决共享行业的痛点给出了答案。

据悉这款电动滑板车是世界第一款支持半自主驾驶和远程操控、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和调度成本的电动滑板车产品。

可见九号机器人已经将AI技术融入其擅长的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等业务,整场发布会传达了一个“机器人技术赋能电动运载工具,产生独特价值”的思路;未来,这很可能成为一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广阔场景。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快递、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人与物之间的连接痛点一直未找到解决的方法。

而Segway 配送机器人系列新品——Segway配送机器人S2和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则充分满足了当下末端配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缩短人与物之间的距离,实现了“货物”到“人”的智能化移动,让生活更加的便捷。

现场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表示道:“九号机器人的使命是致力于简化人和物的移动,让机器人更加便捷。”

其中S2是一款智能、灵活,可兼顾室内外运行的配送机器人,它拥有定位精准、越障平稳、安全高效等特点,不仅有优越的通过性,而且还具备一定的室外运行能力,可以满足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不同场景的密集配送需求。

据预测,Segway配送机器人S2的即时配送可以达到300单/天,而且在今年的10月份即可向首批合作伙伴启动试商用运营,2020年第一季度走向量产。

“我们希望以万元级的价格来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配送机器人,真正帮助即时配送产业应对配送人力短缺、成本高昂、离职率高等问题。”王野介绍道。

另一款新品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则是能为用户提供楼到楼之间送达服务的室外配送机器人,它采用了先进的路径规划算法及动态障碍物规避算法,使用视觉+激光雷达+惯性导航的数据融合技术,实现精准定位,保证高效、安全、可靠的送达服务。服务场景包括封闭园区,工业园,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等。

Segway室外配送机器人X1将在2020年1月向首批合作伙伴启动试商用运行。

据统计,2018年即时配送124亿单量,配送成本达740亿元;快递506亿单量,末端配送成本达1012亿元。面对巨大的配送市场,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和巨大的末端配送成本成为横亘在配送业务面前的一道“坎儿”。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未来配送服务行业的“天花板”将无法突破,恐难延续高速持续增长。

九号机器人入局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无疑为缓解配送末端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开拓智能服务场景上发挥出重要作用,高层住宅、商超、酒店、写字楼等空间场景都成为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试验田”。

技术支撑,入局万亿市场

“最后一公里”的市场早就成为被觊觎的一块儿“肥肉”,而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尚处于空白阶段。九号机器人抢滩万亿级市场,深挖智能服务场景应用,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支撑,在赢得市场话语权上“尽显神威”。

一切的产品,最后都回归于技术,九号机器人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有目共睹。

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布局,组建“机器人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平衡车+人工智能”的研发,积累了强大的自平衡控制技术、双余度热备份电机控制技术、电池管理技术、深度视觉定位及导航技术、自动跟随技术、机器人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技术、基于视觉的自主充电技术等机器人方面的核心技术。

所以,在机器人运载能力、导航能力、规模化能力方面,九号机器人的技术已经取得领先优势,且有足够的板凳深度。当九号机器人将视觉定位及导航技术应用到共享滑板车上,它就具有了半自动驾驶能力,可以在城市里自动行驶,自主到达用户所在地和充电点。

而在2018年,九号机器人就已经与美团进行了合作,并联合发布了Segway配送机器人S1,尝试用机器人运力来缓解送餐行业运力紧张、成本高昂,且配送时效性不足、体验不佳的问题。这是九号机器人在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试水”。

在一年的时间里,S1代产品已经运行了5000+公里,积累了大量的运营数据,这为本次发布会S2产品迭代发布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痛点积累。

在末端配送领域,机器人乘梯是否安全和电梯升级也是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通过无线网络和4G等技术,Segway配送机器人S2可以自己上下电梯,无需人工协助。九号机器人电梯改造方案已经获得北京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认证及审批,这也是全国首个拥有此认证的机器人产品。

同时,九号机器人也通过与日立等电梯原厂合作,使用梯控系统协议呼叫电梯,实现了低延迟和高安全的双重功效。

硬件、软件、数据“三效合一”,远程遥控,7*24小时待命;多机调度,有效缓解高峰压力。九号机器人坚持“不止于行”的理念,试图“将轮子带入千万个家庭”。

走出新路子,“+AI”的“局中局”

从平衡车到电动滑板车,再到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九号机器人一直在探索创新的末端智能交通和末端智能运载领域。本次发布的电动滑板车及机器人产品,实现了短交通&机器人服务领域的双重融合,为短交通出行及配送行业开辟出全新的应用场景。

走出新路子,颠覆传统模式,把“服务机器人产业”解读为“运载+AI”,以全新的视角切入日常生活,奠定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基石。

入局智能服务机器人,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也给了九号机器人巨大的创新空间,作为该领域的引航者,九号机器人不仅握得一把“好牌”,同时也颠覆了市场传统认知,以行业“开拓者”的身份在该领域“劈浪而行”,不得不说,其深厚的产业积累为深耕布局提供了“保驾护航”的砝码。

深思一下,智能服务机器人赛道还处于待开发阶段,九号机器人趁早布局,赢得先机。但在深耕的路上困难也会接踵而至:安全问题,机器人路权问题,隐私问题,机器人进入生活的公众接受度问题都是大考。

如何快速突围,是否能迅速延续把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做成爆品并打开市场格局的成功经验,从而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是九号机器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最后王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产品能解决以下的问题:

用AI技术赋能滑板车来帮助共享出行运营商提升商业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同时希望通过室内外运送机器人来帮助运载提供低‘成本、高可靠’的运力,解决配送的供给的运力配送问题,以帮助及时配送行业、物流配送行业的伙伴,最终我们希望用AI运力来提升商业效率。”

引用地址:落地配送“最后一公里”,九号机器人推出AI机器人深挖智能服务场景应用

上一篇:瞄准智慧交通价值,机器人频频亮相交通领域
下一篇:机器人行业一周动态速览(8月10日-16日)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