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搬砖」,为什么这些难事值得一做?

发布者:学海飘香最新更新时间:2022-05-23 来源: 冯仑风马牛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再过一个月,就是「蓝色巨人」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成立111周年的日子。

毫不夸张地说,IBM的百年历史,就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它曾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硬盘驱动器、第一台超级科学计算机……美国《时代周刊》曾这么评价,「没有任何企业会像IBM公司这样,给世界产业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以及将要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

正是这样一家巨头企业,在其百年发展历程中,也曾数次面临生存危机:创办40年,赖以为生的「打卡机」生意遭遇颠覆,IBM果断转向大型计算机,为此付出的研发资金,是美国研发原子弹项目「曼哈顿计划」的25倍;创办80年,大型计算机需求骤减,比尔·盖茨甚至下定论「IBM将在几年内倒闭」,但IBM依靠推出软件、咨询和运营服务,以及PC产品Thinkpad,重获新生。

IBM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1997年,华为花了数十亿元引进IBM管理体系,这套体系让华为在引进人才、内部管理等方面焕然一新,当时这笔钱相当于华为一年多的纯利润,但任正非没向IBM还价一分钱。

最近几年,很多行业都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压力,尤其是建筑业。如何像IBM一样,穿越经济周期,保持持久生命力?从IBM的发展中看,咬牙扛住压力,保证自己拥有创新的能力,或许是最重要的秘诀。

01

建筑业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或许有人会奇怪:建筑业不就是修桥修路、盖盖房子,需要什么创新?说这话的人,还没意识到建筑业之于日常生活究竟有多重要。

欧美国家把建筑业与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因为建筑业的产品直接影响着整体经济生产。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为293079亿元,约占全国GDP的25.6%,行业整体规模之庞大可见一斑。然而,大并不代表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曾这么评价:建造行业仍是粗放式、碎片化生产方式,低效、较低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想改善这些问题,必须加大科研投入,创造属于建筑业的新工具、新思路。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2.44%,然而,建筑业每年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总收入1%。一些建筑类企业,如碧桂园、万科、中国中铁、中国建筑等企业,已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但对整个行业而言,仍然不够。

那么,建筑业到底需要怎样的创新呢?要理解这个问题,不能站在过去,用「轧钢筋」、「灌水泥」的眼光来看建筑业,而应该把它视作一个亟待注入新动力的庞大行业来看待。

创新创业和变革领域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内森·弗尔曾提出一个观点: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将不确定性推到人类历史上的最高点,产品、服务、管理如果仍然延续传统方式,将难以维系未来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无法预期的增长,就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来源。

建筑业所需要的创新,正是解决其传统作业方式带来的不确定性。过去许多工序依赖人力,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退,人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建筑业需要的创新,不仅需要从制度上改变过往的管理模式,更需要从生产层面引入新工具,例如可量化、更智能的机器人,通过数字化力量,彻底改变粗放式、碎片化的生产方式,以高效率、高质量、更环保的方式,打破建筑业发展瓶颈,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02

机器人「搬砖」是副良药吗?

聊到这里,一个新问题出现了:机器人汇聚时下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看起来「灰头土脸」的建筑业好像和它没什么关系。

的确,机器人是现在最具前景,也最具「钱」景的赛道之一。202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累积融资事件超过310起,平均每笔融资超过1亿元。机器人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之前提到,国民经济三大支柱分别是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前二者都已利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因为在这两个行业里,工作环境和内容固定,作业流程实现起来更为容易。相对而言,建筑工地环境多变,工序繁多,施工灵活,人们也不太相信机器人能干好这些活。

如果抛开这些观念的束缚,从另一个角度看,普及机器人更难的建筑业,又何尝不是机器人发展的一片新蓝海呢?

早有公司纵身投入这片蓝海。一家名为博智林的企业,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其中包括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截至目前,博智林的产品已经在27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投入使用,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过900万平方米。在全球建筑机器人赛道中,博智林的产品数量位居首位。

这些建筑机器人在工地干什么?以地面整平机器人为例,它解决的是混凝土整平施工。按照传统施工方式,这道工序需要工人弯腰弓背,手工抹平地面,对身体健康损害极大。而这款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激光识别测量,动态调整,实施控制,全自动整平施工,施工工效大于100㎡/小时,效率和精度远高于人工。

除了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筑机器人通过精准测算施工,还能减少材料浪费,降低返工率,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说了好处,也免不了有质疑。业内人士会担心,建筑机器人尚未普及,没有大量数据证明真正提高了效益产出比,怎么确保工地预算不会超标?也有人为数百万建筑工人担心,建筑机器人会不会「抢」了他们的工作?

如果做事畏首畏尾,实现建筑业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每一次产业升级,总会有公司愿意第一个「吃螃蟹」,因为他们会最先享受到产业升级的红利,当足够多的公司开始使用,建筑机器人的成本会飞速下降,通过机器人测算得来的产业数据,也会比过去更加透明。

去年5月,在广州白云站综合交通枢纽施工现场,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已参与到施工中。去年12月,博智林在汕头金平项目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的验收,现场共有8款施工机器人、6款运输及上料机器人、5款集中工作站开展多机协同装修施工作业,在国内首次跑通装修阶段端到端的智能建造生态实践,初步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闭环。「吃螃蟹」的企业已经出现了。

建筑机器人的普及并非一朝一夕,突然全面取代建筑工人是不可能的。而且,建筑机器人本身就是为逐渐显现的建筑用工荒提供的解决方案,随着年老工人慢慢退休,想要吸引年轻人进入建筑业,除了提高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工作更有技术含量、更有尊严感、更酷。做一个智慧建造现场技术人员,恰恰满足了这些需求。

03

走在潮头的博智林

说了很多大方向、大背景,不妨以建筑机器人的领先企业博智林为例,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在努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博智林创建于2018年7月,是一家广东企业,自我定位是智能建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创立至今不满4年,在研建筑机器人已近50款,适用于建筑全周期智能建造工序,截至今年3月底,博智林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3474项,获授权1869项。

博智林的产品非常「接地气」,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有着浓浓的学霸氛围——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建筑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智林拥有核心研发人才近2500人,平均年龄31岁,专业范围涵盖人工智能、数字化、机器人、建筑学、土木工程等各领域。

机器人「搬砖」,为什么这些难事值得一做?

博智林建筑机器人涉及的主要模块

英才汇聚,从这一层面,也能佐证建筑机器人确实是一个艰难,但充满机遇的领域。

众所周知,机器人赛道非常烧钱,像博智林这样一家资历年轻、员工也年轻的公司,凭什么进入这个困难重重的赛道?

其实,博智林是碧桂园的全资子公司。碧桂园作为一家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深感建筑业痛点,于是在2018年出资建立博智林。

目前,国内建筑机器人企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创业型建筑机器人公司,例如筑石科技,以产品研发为主;二是施工类相关企业,例如中建科技;三是设备制造生产类企业,例如三一筑工;四是房地产企业子公司,例如博智林之于碧桂园。这些公司进入建筑机器人赛道都有各自优势,相对而言,博智林作为房企子公司,研发资金充足,熟悉建筑业流程,拥有丰富的试验场地,偏向于开发落地速度更快、迭代更高效的产品,这是其它类型公司所没有的压力和动力。

人才、资金、动力三管齐下,让博智林成为建筑机器人赛道上的领头羊。通过投资博智林,碧桂园也力图让自己从房企升级为点亮高科技技能的综合型企业。这是碧桂园的努力,事实上也代表着许许多多建筑类企业的努力。

潮起潮落,任何一个行业的红利期都会过去。走过粗放式发展阶段后,建筑类企业想要活下来,紧跟时代步伐是最优解之一。

建筑机器人仅仅是行业创新的一个方向,但在建筑机器人的推广过程中,会有更多年轻人发现在建筑工地工作,也可以是有科技含量、有尊严和有获得感的事情。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将会是巨大的进步。

引用地址:机器人「搬砖」,为什么这些难事值得一做?

上一篇:点亮华东,智造赋能!大族机器人无锡子公司正式成立
下一篇:东杰智能成为宁德时代正式供应商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