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着“梅花桩”能够“凌波微步”,背上50斤一筐的橘子依旧步履如风,还能拖动满载的三轮车甚至汽车……有如此本领的,不是江湖上的大力士,而是一台高科技的六足机器人。
这样的六足机器人,诞生在位于临港国际创新协同区内的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它的发明者,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高峰教授团队。从2012年至今,六足机器人每个系列都已经经过了近10次的迭代,逐步完善成熟,也开始在一些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中定制应用。
据了解,高峰教授团队早在2008年左右就开始了对足式机器人的研发。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2012年,终于研制出这一功能强大、可在多种场景发挥作用的六足机器人。上海交大与临港管委会合作成立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后,在2016年团队转至临港继续研发,对产品进行完善。
六足机器人项目研发团队成员毛励珩介绍,团队研发的六足机器人目前有四个系列,每个系列多次迭代。“整体迭代周期还是比较快的,我们一年一般会设计制造3-5台,目前还在不断迭代过程中。”
前几日,记者在位于临港的研究室里看到,一大一小两只六足机器人正在进行日常。小的叫做“六足小狗”,另一只是团队研发的六足机器人“青骓”。现场布置了青砖垒成的梅花桩,六足机器人“青骓”精准地踩着每一块青砖,凌波微步般轻松通过了测试。当人站在面前时,“青骓”会主动绕开,通过“腹部”的多个雷达进行自动避障。
毛励珩介绍:“这是对机器人进行基于视觉的精确行走训练测试,以让其在不同地形中轻松行走。”
除了这些以外,六足机器人具备很多让人啧啧称奇的技能。一句话就让机器人前进和奔跑;帮助果农运输水果,背上50斤一筐的橘子依旧步履如风。而最近的一次实地测试显示,六足机器人“青骓”的拉力足以拖动一辆满载的三轮车甚至汽车,这些仅仅还是尚在实验阶段的六足机器人可以做到的。
日常运输重物的过程中,现在人们使用车轮、履带的运输,一旦遇到地面有沟壑,,搬运的效率就会受到限制。这时,仿生腿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目前,越来越多的社区单位、科技巨头和教育机构等都选择足式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控制的科研平台。高峰表示,六足机器人跟市面上的两足以及四足机器人不同,六足三角形的稳定支点受力使它拥有高度稳定性和承载性,非常适合在复杂环境下行走和作业。
毛励珩介绍,六足机器人根据应用场景分为多个尺寸,大机器人是针对工业制造领域的一台大型并联机器人,通过这种移动制造的设计能在高铁加工过程中的车舱和大飞机的机舱内,完成在线的复杂地形跨越,并且同时完成钻孔跟打磨的作业。而更加小型化的机器人也是根据不同的场景,在灾后塌方的场景中代替人进入危险场景完成一些探测和救援工作。
实际应用方面,六足机器人在巡检、快递、灾害救援、导盲社会援助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我们国家在航天月球探测上,现在有两款足制机器人在太空,月球进行探测,我们(机器人)可能在未来四五年之内会登月,正在跟航天部门合作。”高峰说。
责任编辑人: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