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0至2016年期间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长,在2015年共计购买工业机器人6.8万台,占到了全球销量比重的四分之一。
面对来势汹汹机器人风潮,传统企业应该跟风还是观望?人与机器人谁又代表着制造业甚至服务业的未来?当考虑引入机器人时又该如何计算各项成本?所有的答案都要从机器人火爆的原因说起。
中国企业“雇佣”机器人风潮背后有何隐情?
世界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在1954年,在机器人领域中国介入并不早。2011年富士康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让许多人意识这个曾是小说里的幻想产物,如今早已深入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发达及产业升级的关口,近些年机器人在中国迎来多年的销售旺季。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R)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供给量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0%。如今,机器人不仅在许多制造工厂、流水线、大型系统上出现,医疗、银行、餐饮等服务业也不乏其身影。可见企业“雇佣”机器人已成一种“风潮”,从大环境来分析背后主要是三大原因:
1、降低成本压力:商业的目的是逐利,机器人参与工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很早,而中国五六年前发展迟缓,除了汽车制造、大型乳业、服装加工等巨头企业有以外,大部分还坚持人工,因为彼时人工便宜,此时机器人普及也同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有很大关系。2016年上半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Econocs)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当雇“人”的成本越来越高,机器人替代人工就成了主流。
2、提高技术水平:成本低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大动力,提高技术水平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同人类相比,机器人既有笨拙、不灵活的先天缺陷,也有着稳定、效率、可执行超难度任务的多项优势。几年前,我曾参观过蒙牛装配流水线和北京现代组装车间,一个高达三米多的机器人手臂,可以轻松的从流水线上把十几箱好牛奶放在几米外的叉车上,若依靠人去搬运效率显然大大降低。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因为机器人可完成许多高难度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逐渐参与到其中来。据科技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0月28日,全国共装医疗机器人59台,完成手术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术超过2/5。
3、市场爆发选择增多:而机器人的多样化,及许多机器人知名企业的诞生,也是推动机器人普及的重要原因。工业机器人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服务机器人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当前,全球机器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总额的80%。因为机器人“只能取代精准定义的一个子任务”(即解决单个问题)特性。汽车领域使用的机器人即使再智能,放在手机制造业上可能就毫无作用,随着服务各种传统产业的机器人公司增多,使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机器人参与生产的机会。当下中国仍有80%的工业机器人来自于进口,而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爆发,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企业已超过800家。
传统企业买不买“机器人”需考虑四个问题
富士康2011年宣布了“百万机器人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全面参与生产流程中。这些机器人被分派到了郑州的生产基地,同时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和嘉山电脑/外设工厂也大量安装。在富士康某些生产线上的自动化完成率已经达到70%,据其员工透露在新的iPhone7车间里机器人比工人多。但相比富士康120多万员工数量,4万机器人数量并不算太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引入机器人,面对这股风潮,传统企业又该如何考量是否添加“机器人”?我觉得需要从四方面考虑:
1、以实际需求为准绳:机器人参与生产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机器人。传统企业引入机器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人能否同自己原有的生产线完美融合,毕竟在对工作环境要求上,机器人与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机器人与人工所擅长的工作也有区别,在非确定因素较多的生产环节人工的优势是“死板”机器人无法比拟的,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
2、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根本:调查显示以10年器人总成本不到人工的1/3,但配备机器人是一次性短期投入,也就是说为了10年的成本节省,需要先期投入人工三年的投入,未来一旦发生变化,这个成本优势可能就荡然无存。所以,如果仅仅考虑机器人可降低成本,就要慎重引入。以当下富士康、美的、新宝电器、美芝制冷等企业配备的机器人来讲,大部分还是考虑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比如说,以往的产品制造环节为A-E,其中B环节效率低下,造成了整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受抑制,如此可以把机器人引入到B节点,间接的盘活了整体生产效率。
服务业机器人也是如此,比如在传统电商交易环节,物流是制约电商体验的最重要环节,物流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用户对电商平台的忠诚程度。因此现今的的几十个仓库里,拥有超过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而且一直探索使用更高效的送快递,争取把快递平均到达时间缩短到几小时以内。因机器人对其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亚马逊被称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这是机器人通过解决企业生产或服务单个节点,进而提升整体效率的经典案例,传统企业可以从效率上考虑,接纳机器人参与到生产服务中。
3、以实用原则为指导不搞激进主义: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机器人就出现了,但相比传统工业模式中以人来操作机器的相比,机器人参与生产服务的时间尚很短暂。我们常见的如银行里,开户、出纳、贷款等大多业务都可以由机器人替代银行职员,今年9月德国商业银行就计划,在2020年前裁掉9,600名员工。但机器人缺乏“变通”的缺陷,让其少了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即使机器人已经可完全替代人工,也要循序渐进缓慢布局。
引用地址:“机器人换人”大势所趋 传统企业需考虑四个问题
面对来势汹汹机器人风潮,传统企业应该跟风还是观望?人与机器人谁又代表着制造业甚至服务业的未来?当考虑引入机器人时又该如何计算各项成本?所有的答案都要从机器人火爆的原因说起。
中国企业“雇佣”机器人风潮背后有何隐情?
世界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在1954年,在机器人领域中国介入并不早。2011年富士康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让许多人意识这个曾是小说里的幻想产物,如今早已深入到工业的各个环节。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发达及产业升级的关口,近些年机器人在中国迎来多年的销售旺季。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R)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10年到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供给量年均增长速度约为40%。如今,机器人不仅在许多制造工厂、流水线、大型系统上出现,医疗、银行、餐饮等服务业也不乏其身影。可见企业“雇佣”机器人已成一种“风潮”,从大环境来分析背后主要是三大原因:
1、降低成本压力:商业的目的是逐利,机器人参与工业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出现很早,而中国五六年前发展迟缓,除了汽车制造、大型乳业、服装加工等巨头企业有以外,大部分还坚持人工,因为彼时人工便宜,此时机器人普及也同人工成本逐年上升有很大关系。2016年上半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Econocs)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当雇“人”的成本越来越高,机器人替代人工就成了主流。
2、提高技术水平:成本低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大动力,提高技术水平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同人类相比,机器人既有笨拙、不灵活的先天缺陷,也有着稳定、效率、可执行超难度任务的多项优势。几年前,我曾参观过蒙牛装配流水线和北京现代组装车间,一个高达三米多的机器人手臂,可以轻松的从流水线上把十几箱好牛奶放在几米外的叉车上,若依靠人去搬运效率显然大大降低。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因为机器人可完成许多高难度外科手术,医疗机器人逐渐参与到其中来。据科技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0月28日,全国共装医疗机器人59台,完成手术35273例,其中泌尿外科手术超过2/5。
3、市场爆发选择增多:而机器人的多样化,及许多机器人知名企业的诞生,也是推动机器人普及的重要原因。工业机器人在上世纪60年代兴起,服务机器人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当前,全球机器人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占市场总额的80%。因为机器人“只能取代精准定义的一个子任务”(即解决单个问题)特性。汽车领域使用的机器人即使再智能,放在手机制造业上可能就毫无作用,随着服务各种传统产业的机器人公司增多,使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机器人参与生产的机会。当下中国仍有80%的工业机器人来自于进口,而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爆发,目前国内有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企业已超过800家。
传统企业买不买“机器人”需考虑四个问题
富士康2011年宣布了“百万机器人计划”,目前已有超过4万台机器人全面参与生产流程中。这些机器人被分派到了郑州的生产基地,同时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和嘉山电脑/外设工厂也大量安装。在富士康某些生产线上的自动化完成率已经达到70%,据其员工透露在新的iPhone7车间里机器人比工人多。但相比富士康120多万员工数量,4万机器人数量并不算太多。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引入机器人,面对这股风潮,传统企业又该如何考量是否添加“机器人”?我觉得需要从四方面考虑:
1、以实际需求为准绳:机器人参与生产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机器人。传统企业引入机器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机器人能否同自己原有的生产线完美融合,毕竟在对工作环境要求上,机器人与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另外,机器人与人工所擅长的工作也有区别,在非确定因素较多的生产环节人工的优势是“死板”机器人无法比拟的,要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跟风。
2、以提升生产效率为根本:调查显示以10年器人总成本不到人工的1/3,但配备机器人是一次性短期投入,也就是说为了10年的成本节省,需要先期投入人工三年的投入,未来一旦发生变化,这个成本优势可能就荡然无存。所以,如果仅仅考虑机器人可降低成本,就要慎重引入。以当下富士康、美的、新宝电器、美芝制冷等企业配备的机器人来讲,大部分还是考虑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比如说,以往的产品制造环节为A-E,其中B环节效率低下,造成了整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受抑制,如此可以把机器人引入到B节点,间接的盘活了整体生产效率。
服务业机器人也是如此,比如在传统电商交易环节,物流是制约电商体验的最重要环节,物流的快慢直接决定了用户对电商平台的忠诚程度。因此现今的的几十个仓库里,拥有超过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而且一直探索使用更高效的送快递,争取把快递平均到达时间缩短到几小时以内。因机器人对其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亚马逊被称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这是机器人通过解决企业生产或服务单个节点,进而提升整体效率的经典案例,传统企业可以从效率上考虑,接纳机器人参与到生产服务中。
3、以实用原则为指导不搞激进主义:虽然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机器人就出现了,但相比传统工业模式中以人来操作机器的相比,机器人参与生产服务的时间尚很短暂。我们常见的如银行里,开户、出纳、贷款等大多业务都可以由机器人替代银行职员,今年9月德国商业银行就计划,在2020年前裁掉9,600名员工。但机器人缺乏“变通”的缺陷,让其少了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即使机器人已经可完全替代人工,也要循序渐进缓慢布局。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机器人文章
更多开源项目推荐
- LT3091IT7 具有 LDO 输入至输出控制的高效低噪声单电感正负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使用 ROHM Semiconductor 的 BD5255 的参考设计
- 基于PL5501-SW2303的快充电源模块
- AM1DR-2412SH30Z 12V 1 瓦 DC-DC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STC3115 混合模式电量计的典型应用
- 具有可调电流限制的 NCV47700 5 V 至 20 V 可调低压差稳压器的典型应用
- 具有 8V 栅极驱动器的 LTC3892HUH-2 高效率、双相降压型 5V/8.5V 转换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基于NCV881930的30 W汽车类410 kHz预调节器,非隔离,同步降压参考设计
- 5口百兆交换机RTL8305NB
- HFRD-26.0: GEPON SFF主板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