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稳坐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宝座。这代表中国机器人发展里程碑式的跨越,不仅突显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成长,更预示着一个全新的、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根据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数据,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了1700亿元人民币,维持了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超过5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名工人392台。
而在2022年新年伊始,傲鲨智能收到了一个来自新加坡港口的产品需求,当时的傲鲨智能还没有海外生态合作伙伴,这家公司几经辗转,最终是委托他们在中国本土的合作伙伴传递过来的产品需求。
傲鲨智能开始布局海外机器人市场
作为东西方贸易中心,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每天都异常繁忙,而入库是所有港口中一个最为普通的环节。港口每天会有大量货物从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中拆出来,被搬运到特定仓库的货架上,这其中,不少环节依然离不开人工搬运。
为了提高搬运效率,保障工人安全,这家公司开始尝试引入外骨骼机器人产品,效果不同凡响,得到海外一致好评,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被大量采用,也是在这一年里,傲鲨智能陆续接到了一些海外需求,这让傲鲨智能明白,海外市场的布局是必然的。
中国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无疑是中国机器市场走向海外最关键的一步。在国家层面上,智能制造被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可以预见,随着自主学习和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逐渐朝着更高级别的自主作业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国产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多个行业领域如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等,都见证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强劲增长。特别是在光伏行业,其销量增速最为显著,上半年就实现了1.1万台的销售,同比增长高达94%。
2023年,各大海外会展上快仓、海康、极智嘉等头部机器人厂商携新品亮相,再次点燃了出海的热度。北美最大的年度物流展ProMAT、美国Manifest物流技术展、法国国际运输物流展SILT、英国物流展IntraLogisteX、日本关西物流展等展会上均出现了国产移动机器人的身影。
毫无疑问,出海已经成为国内移动机器人厂商新的发展路线,也是新的主战场。国产机器人和美国移动机器人产品相比有明显的高性价比优势,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快仓、极智嘉等厂商积极推行“本地化”战略,开设海外服务办事处、构建海外服务网络,彰显中国移动机器人竞争力。截至目前,Quicktron快仓在全球已有10个销售和服务办事处,服务全球30多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重点区域成立分公司。无独有偶,极智嘉在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销售、运营和服务能力,服务全球客户超500家。
可以预计,随着国产机器人出海进程的加速,国内机器人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场景比拼,转变成全球化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较量,定会催生出很多新产业新赛道。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信在研发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下,“中国制造业出海”前景将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