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五年就玩完?液晶至少还能称霸十年

发布者:Coboro最新更新时间:2017-03-01 来源: 中关村在线关键字:液晶  OLED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有理有据!还能称霸十年

  自2015年开始OLED面板技术逐渐成熟,有业内人士曾经称液晶技术或将在几年内被OLED技术完全淘汰,也有非常多头脑冷静的同行,对此观点不削一顾。诚然,随着OLED技术的大热,液晶技术确实会显得有一些“过时”但真的如上述所说,液晶技术真的会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取缔么?笔者对此持有相当大的怀疑态度。

  液晶五年之内玩完?有理有据还能火十年

  我们都知道,十几年前,液晶显示技术开始凭借着当时的诸多领先于CRT电视的技术迅速侵袭市场,因为其体积小,能耗低,颜值高等各方面优势的缘故,消费者群体对液晶产品喜爱有加,最终成就了液晶技术产品成为市场中十数年来的唯一霸主。

  液晶电视辐射各个尺寸市场


  似乎了暗合了“盛极必衰”的道理,液晶技术在霸占市场十数年之后,最终也在产品形态上被OLED量子点等新兴技术完全打败,液晶技术还能有多少年好活,现阶段谁都没有办法下这个定论,但笔者认为至少10年还是比较稳的,OLED技术更加先进,但是大家也不得不承认,更新更高的技术就代表着更高的成本,这也是目前液晶产品在市场中的最大竞争力。

  OLED显示技术剖析图

  有价格竞争力是一方面,但液晶始终无法摆脱它的诸多缺点,价格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令人减少对技术短板的重视,但技术的瓶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始终是无法忽视的,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的回顾一下液晶技术的两大致命短板。

  液晶技术“致命伤”大起底

  ● 物理特性造成硬伤拖影始终无法改善

  液晶显示器与液晶电视不同,显示器更多的是静态场景,比如文字工作、图片处理和排版印刷等,只有游戏体验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相比之下,电视观看视频的属性意味着时时刻刻处于动态场景之下,因此液晶技术严重的响应时间原则上并不适合动态场景,所谓术业有专攻,液晶面板的种类也是这样,市售流行的IPS面板动态相应时间不是非常理想,TN面板的产品在色准又有不同程度失真,就算是响应速度最有优势的TN面板屏幕,也无法完全摆脱响应时间的问题带来的拖影问题。

  液晶电视响应时间弊端

  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用户抱怨液晶电视的画面不够流畅,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的电视产品尤为如此。说的深入一点,对于电视技术制造经验匮乏的新型互联网品牌而言,响应时间的问题更为突出一些。那么?液晶技术为何会存在响应时间偏慢的问题呢?

  液晶屏物理结构注定响应时间问题无法根除

  液晶技术无论通过何种手段或技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画面残影现象,因为液晶分子偏转排列需要时间,液晶分子偏转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方式,液晶分子从接受驱动芯片指令到改变状态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响应时间”,通俗一点说,无论多么高级的驱动技术都无法改变液晶分子需要偏转工作的事实,响应时间或快或慢,但不可能为零,因此液晶屏的残影注定无法根除。

  ● 技术不论多成熟 漏光依旧存在

  液晶材料本身是不发光的,需要借助背光源(LED发光二极管)才能正常显示,过去采用CCFL背光系统,而近些年则流行LED背光系统,无论是过去的CCFL背光、时下的LED背光还是刚刚展露头角的QLED量子点背光系统都不可避免的会有漏光。而OLED具有电致自发光的特性,这种硬性优势要相比液晶的“光致发光优秀太多”因此在黑场下不会出现漏光现象,从而提高对比度和画质表现。

  公认画质绝佳的iPad液晶产品漏光清晰可见

  OLED自发光的物理特性是最主要的原因,黑场显示如同关机(电视LOGO可证明电视开机)效果,画面的层次感、色彩的通透度、细节呈现等都是LCD无法比拟的。而需要借助背光源工作的LCD,无法实现纯黑显示,画质表现也就受到了限制。

  液晶电视的画面受到背光源干扰,导致冲淡了色彩表现(左为OLED产品右边是液晶电视)

  OLED已经完全实现了电致发光,无需背光。因此色彩可以“原生”的显示出来。而液晶因为LED发光二极管的关系,画面明显受到背光源的影响,就像画面表面被蒙上了一层白纱,影响了画质表现。换句话说,背光灯的存在不仅仅影响液晶产品的暗场表现,而是从头到尾都对画面造成了负面影响。响应时间是液晶技术动态流畅性的硬伤,而背光灯则是画质呈现的硬伤。

  敌人已成气候 但更高清晰度仍需液晶支持

  现阶段的电视产品市场,已经呈现出了“三足鼎立之势”,大热的OLED与量子点技术二者自然不必多说,而激光电视也能凭借超大屏的价格优势在市场站稳脚跟。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最终能够实现“电致发光”的技术都能对液晶技术造成威胁。而巨屏电视市场则被激光电视与投影产品逐步占据,液晶在当下这个环境中将如何生存?答案就只有一个,更高的清晰度。

  8K清晰度分辨率示意图

  我们知道采用OLED技术的产品还无法做到80英寸以上的尺寸,分辨率同样如此,OLED目前能够实现的4K分辨率技术目前还没有普及,而被称为真正次世代的8K技术,以目前的技术手段在OLED身上根本没法实现,每个像独立发光,将像素密度做的更紧凑,也不像看上去那般简单,而液晶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也是目前8K产品都以液晶技术为基础的原因。

  8K分辨率还是以液晶技术为基础

量子点技术被称为是能够与OLED技术比肩的未来显示技术,搭载这个技术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规模,以三星为首的量子点阵营大军,通过色彩等优势也将传统液晶驳的体无完肤,但鲜为人知的是,现阶段的量子点技术还无法完全的摆脱液晶技术的结构,尽管显示性提升非常优秀,拖影与漏光等缺点改善明显,但从实质上来讲,没有实现“电致发光”的量子点技术,与液晶技术的原理从根本上来讲,实属同源,接着抛出我们前面的观点:“最终能够实现电致发光的技术,都能对液晶技术造成威胁”而量子点技术目前还不能实现“电致发光”,所以还不能对液晶技术造成根本的威胁,另一方面量子点产品的价格从目前来看,也不够亲民,毕竟是在体验上对标OLED的技术。

  总结:

  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液晶技术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更高新的技术所取缔,鸿海领头驻巨资在大陆的面板市场布局高世代生产线,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个观点,总有人说OLED、量子点等技术取缔液晶技术仅仅是时间问题,这个观点没有错,但更需我们注意的是这个时间跨度究竟有多大,诚然,抛开基于投影技术的激光电视不说,OLED与量子点技术终归是要出现亲民产品的,但从他们之间的个体来看,OLED现阶段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克,而量子点技术实现“电致发光”保守估计还需要3-5年时间,现在就放弃购买液晶产品,显然是不够明智的。


关键字:液晶  OLED 引用地址:谁说五年就玩完?液晶至少还能称霸十年

上一篇:2017年OLED发光材料市场规模将达9.8亿美元
下一篇:客厅经济被重估 智能电视玩家谁能一骑绝尘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20:04

三星55英寸可弯曲屏幕OLED电视在美国上市
    2013年8月14日消息,据科技博客AllthingsD报道,三星今天宣布第一款可弯曲屏幕OLED电视在美国上市。不过将通过专业零售商进行出售,售价9000美元。   三星55英寸可弯曲OLED电视   这款55英寸电视带有弯曲框架以便获得最佳视角,并增强对比度以获得电影院般视效。另外,通过三星3DActive眼镜还可以启动“多视角”功能。这款电视带有小型个人扬声器,所以两个看电视的人可以在同一块屏幕上同时欣赏两个不同的节目。   当然,基本配备自不用说,智能电视,互联网连接,媒体应用程序,3D功能一应俱全。三星的竞争对手索尼和LG也展示过多视角电视,但是LG的版本昂贵得多,而索尼的版本锁定的是游戏玩家。
[家用电子]
手机OLED产业大战或至,三星能否“高枕无忧”?
  在小尺寸 OLED 面板生产领域, 三星 一度有着行业领先优势。2007年, 三星 量产第一块AM OLED 屏,恰逢智能手机行业起航之时。2008年 三星 首次在智能手机上应用 OLED 屏幕,此后智能手机行业成为OLED的主要市场。如今,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上三星占有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其年产能近数亿片,目前众多手机厂商需三星供货。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由于市场发展需要,OLED屏正逐步成为智能手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尤其是iPhone X采用三星AMOLED屏之后更将引领趋势,OLED屏或成为主流旗舰标配。因而近段时间以来,各大面板企业纷纷大力加码OLED,手机OLED屏产业大战或将
[手机便携]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电源芯片MAX1664的特性及应用
    摘要: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电源芯是美国MAXIM公司推出的一种开关电源,它具有升压、双路输出锁相等特点。文中介绍了MAX1664的引脚功能、内部结构、应用电路及其元件的选择。     关键词: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 脉冲宽度调制 锁相操作 底板驱动器 MAX1664 1 概述 MAX1664将输出电源和有源矩阵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LCD)的底板驱动电路集成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个脉冲宽度调制(PWM)的升压转换器,一个具有正负电压双输出转换器,一个LCD底板电源驱动器,还有一个使三个输出与底板时钟同步的锁相环。MAX1664是一种开关电源,其高频开关频率(通常为1MHz)和锁相操作允许使用最
[电源管理]
单片机与液晶显示器的接口介绍及应用
   引言   液晶显示器(LCD)具有工作电压低、微功耗、显示信息量大和接口方便等优点,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数字式仪表等领域,成为测量结果显示和人机对话的重要工具。液晶显示器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笔段式液晶显示器、字符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和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前两种可显示数字、字符和符号等,而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还可以显示汉字和任意图形,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GTG240128液晶显示模块:   1 模块特点   GTG240128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器的点阵的大小为240×128,带背光功能。内置1片T6963C液晶显示控制器和5片KS0086驱动器。该液晶显示模块具有如下特点。  
[单片机]
Redmi首款120Hz OLED屏旗舰曝光:搭载天玑1000+
7月1日消息,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Redmi联发科天玑1000+机型使用的是120Hz OLED屏,而且是弹出全面屏形态。   这将是Redmi旗下第一款120Hz OLED弹出全面屏,此前Redmi K30系列采用的是120Hz LCD高刷新率显示屏,OLED屏手机均为60Hz(Redmi K30 Pro、Redmi 10X、Redmi 10X Pro等)。   不仅如此,Redmi联发科天玑1000+机型采用的是弹出全面屏,这是Redmi 2020年第二款弹出屏手机。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Redmi工程机方案,量产机是否会有改动还有待确认。@数码闲聊站爆料,这款手机即将发布,暗示有可能会在7月份与大家见面。   
[手机便携]
Redmi首款120Hz <font color='red'>OLED</font>屏旗舰曝光:搭载天玑1000+
LGD或将启动第3条OLED面板产线,为苹果订单做准备
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称,为消化苹果订单,LG显示器(LG Display)传出将启动坡州E6-3产线,以扩大中小尺寸OLED产能。 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数据显示,今年iPhone OLED面板的出货量将达到约 1.69 亿部,包括传统的OLED iPhone机型以及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新机型,这比2020年的1.145亿台出货量高出 47.6%。 Omdia预计三星显示器将供应1.1亿台,LG Display 5000万台和京东方900万台。去年LG Display仅供应了 2500 万台,今年其对苹果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00%。 据《科创板日报》此前报道,三星显示器和LG Display已经开始生产新iPhon
[嵌入式]
LGD或将启动第3条<font color='red'>OLED</font>面板产线,为苹果订单做准备
LGD欲淘汰液晶面板 加速布局OLED领域
  液晶LCD和 OLED 显示屏的博弈,可能要以后者的胜利告终了。据业界消息称, LGD 正在加速淘汰液晶面板,要把焦点改放到 OLED 。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据韩国商报报道,LG最近关闭了位于Gumi(龟尾市)的5代线P4工厂,这是继3.5代线P2工厂后又一个关闭的LCD产线。预计在年底前,4代线P3工厂也将关闭。   LG目前没有透露关闭的工厂会作何调整,但观察人士普遍认为,会基于现有设备升级改造,转投 OLED 。   按照LG Display副主席Han Sang-beom的说法,就公司目前而言,已经不会再对LCD技术做任何投资。而在2020年之前,他们预计将拿出总计约1200亿人民币用于
[嵌入式]
LG发布全新NanoIPS液晶面板:色域超专业显示器
韩国巨头LG电子今天宣布了一种新型IPS液晶显示面板“Nano IPS”,拥有更好的色彩显示能力,未来将在LG高端显示器中普及。 Nano IPS技术在屏幕的LED背光模组上使用了新型纳米颗粒,可以吸收过量的光波,改进显示光输出的强度、纯度,以及屏幕色彩精度,最终不仅可以提升色彩还原度,还能提高对比度。 不过,LG并未给出任何具体技术指标,只是说 可以达到DisplayHDR 600标准要求 ,也就是支持HDR10,亮度最高可达600nit。 首发这种新型面板的显示器型号为“ 32UK950 ”,32寸, 分辨率4K 3840×2160,可显示10.7亿色,色域覆盖98% DCI-P3,不但高于消费旗舰显示器32UD99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家用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电视相关 白色家电 数字家庭 PC互联网 数码影像 维修拆解 综合资讯 其他技术 论坛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