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NGN核心媒体层协议集核心的IPV6,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已进入大规模部署的实质阶段。
IPV6在NGN的位置
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宽带数据和多媒体业务为代表的下代业务需求增长迅速,以IP为主的数据业务获得了迅猛发展,语音、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全IP化趋势已成为业界共识。由此,为适应新业务的发展,满足业务与网络分离的要求,业界提出了下一代网络(NGN)的概念,在2004年初国际电联NGN会议上,经过激烈辩论,给出了NGN的定义: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入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目前NGN体系采用分层结构,从上到上分为接入与传送层、核心媒体层、控制层及业务层,其中接入与传送层指用户通过各种接入方式的接入以及光纤高速传输,核心媒体层指的是以IPV6为协议的分组核心网络,控制层指软交换及其他控制机制,业务层指基本业务和各种附加业务的提供。NGN核心媒体层对应的他组核心网是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络,IP协议是NGN核心媒体层的协议集的核心。IP协议在NGN中的版本是IPV6,IETF在1995年9月正式形成了IPV6的核心协议,制定3G标准的3GPP组织也在R5版本中定义了3G发展为全IP体系,将以IPV6技术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IPV6协议成为NGN核心媒体层的基础协议。
目前,虽然业界提出了NGN的概念,并确定了网络以演进的方式向NGN过渡的基本思路,但到目前为止,NGN的网络架构、标准和承载的业务,都在进一步研究过程中,这也使业界关于网络演进的步骤、时机和技术路线的看法出现了差异。关于NGN实现方式的研究目前仅仅是起步,NGN的很多方面有待深入研究,短期难有定论。目前,NGN的标准化进程才刚刚启动,ITU TSGl3于2004年初推出了12个NGN标准草案,对NGN的基本模型作进一步的详细划分,但基本完成NGN的标准化框架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相关协议的选择、规范和统一也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实际运营检验。因此,在NGN协议和标准的制定方面,仍旧任重而道远。 IPV6成为NGN航空母舰的旗舰
从全球范围来看,相关研究机构、厂商、运营商已投入IPV6技术研发,建立了商用IPV6实验网络,各种不同类型的支持IPV6的没备已相继问世,以NTT为代表的部分国外电信运营商已开始提供商用服务。其中,美国、欧洲国家以IPV6相关研究和实验为主体,日本等亚洲同家则在IPV6的商用及业务开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从90年代后期,我国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厂商及运营商也已陆续开始跟踪与关注IPV6发展,投入IPV6技术研发,并相继建成IPV6试验床及实验网络,如信息产业部6TNet下一代IP电信实验网、湖南电信IPV6实验网、中国电信集团IPV6实验网等,在IPV6核心技术研发、协议标准制定、组网、过渡策略、测试、应用示范、商业模式探讨等方面获取了宝贵知识与经验。可以说,IPV6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2003年由包括信息产业部、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等在内的八个部委联合发起启动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项目(CNGI)工程,由国家专项基金支持,计划投入经费14亿元人民币,于2005年底前建成一个由多运营商参与,覆盖全国的世界最大的IPV6示范网,研究开发一批IPV6核心技术并建设一批重点应用示范系统。不仅如此,从目前各个运营商跟进的速度和规划的规模上看,中国电信将开始建立一个大范围的IPV6网络,并逐渐将现有业务过渡到新的网络中,中国联通计划于2004年在15个城市推出IPV6支持的服务,并在2005年扩展到全国所有省份。到2005年底,整个IPV6支持网络规模将大大突破CNGI目前规划的框架,这在运营商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以IPV6技术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已步入运营商大规模实际部署阶段。
上一篇:NGN两大走向值得关注:融合与M2M
下一篇:分析NGN综合接入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14
- 应对 AI 时代的云工作负载,开发者正加速向 Arm 架构迁移
- NVIDIA 推出高性价比的生成式 AI 超级计算机
- Gartner发布2025年影响基础设施和运营的重要趋势
- 智谱清言英特尔酷睿Ultra专享版发布,离线模型玩转AIPC
- Quobly与意法半导体建立战略合作, 加快量子处理器制造进程,实现大型量子计算解决方
- RTI Connext Drive参展CES 2025,以领先通信框架加速SDV开发
- 黑莓 1.6 亿美元甩卖网络安全业务 Cylance,远低于其 14 亿美元的收购价
- eIQ® Time Series Studio简介:简化边缘 AI 开发
- 尺寸更小,性能更强:左蓝微电子发布两款PESAW双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