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3月23日消息,CCBN2011展会期间,新浪科技邀请多位广电行业专家和知名企业老总做客CCBN2011高峰论坛。
23日下午举行的是本次展会第一场高峰论坛,参加本次高峰论坛的有知名电信广电 专家侯自强、杭州华数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卫、电广传媒投资运营总经理李岁湘、上海PPlive商务总监郝思荣、UT斯达康副总裁谢永红、大唐移动三网融合事业部总监李振湘、北京捷成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新媒体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列森、中科大洋系统网络部项目总监石国华、新奥特新媒体产品事业部总监李军。
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新浪网、广电手机报、依马狮传媒、数字电视中文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2011年CCBN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顺利召开,今天是CCBN的第一天,现在我们正在举行的是由CCBN组委会主办,新浪网、广电手机报、依马狮传媒、数字电视中文网承办的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10号馆举办的CCBN高峰论坛。本届高峰论坛邀请到9位嘉宾来到我们的演播室, 先介绍一下到位的嘉宾,来自杭州华数集团战略规划部的总经理张卫先生,张总您好。
张卫: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来自中科大洋系统网络事业部总监石国华先生,石总您好。
石国华:大家好。
主持人:来自捷成世纪新媒体产品事业部总监杨列森杨总,杨总您好。
杨列森:各位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来自中科院声学所的博士生导师教授侯自强侯老师,您好。
侯自强:大家好。
主持人:北京大唐移动三网融合事业部总经理李振湘先生,李总您好。
李振湘: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来自UT斯达康副总裁谢永红先生,谢总您好。
谢永红: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新奥特 新媒体产品事业部总监李军先生。
李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PPLIVE的总监郝思荣女士。
郝思荣:各位网友你们好。
主持人:来自电广传媒投资运营总经理李岁湘先生。
李岁湘: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先问一下张总,您所在的战略规划部主要是做什么工作?
张卫:华数集团战略规划部主要负责华数集团所有的新业务、新产品的规划、引入、跟踪以及孵化,有很多业务暂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需要对它进行业务模式、商业模式探讨的时候,我们这个部门来介入,等我们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清晰可见的产品策略、商业模式之后,我们把它引入到相关的业务部门,我们是一个业务孵化的部门。
主持人:可以这么理解,第一是战略规划。第二,投资规划。
张卫:对,包括投资公司前期所有的战略研讨。
主持人:去年华数跟淘宝合作的像华数淘宝战略规划也是你们在做?
张卫:也是我们牵头。
主持人:新媒体方面你们有什么规划?
张卫:我们主要是围绕一云多屏的概念操作,所谓一云多屏是希望把华数所有包括合资公司在内的产品优势、内容优势变成我们的运营策略,覆盖PC机、互联网电视包括机顶盒,包括手机等等多个不同的屏幕。在一云和多屏之间其实还是要有媒介和传输的机制。
主持人:华数集团原来是一个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但是从这几年介入新媒体,它已经向一个综合的新媒体集团化,我记得华数有自己的IDC,还有自己的城市电视,还有自己的采购平台是不是这样?
张卫:在杭州我们既是一家宽带业务的运营商,同时也是本地的有线电视的运营商。浙江省我同时在杭州我们运营数字电视交互业务,江苏省拥有6百万用户,浙江省有线电视运营的主体。全国我们也是互动电视的承载平台,我们在20多个省100多各城市都有数字电视的合作,我们占据了互联网电视抽样的70%,也跟移动和联通签订3G流媒体的协议。
主持人:华数从传统已经发展到一个影响到全国的三网融合的运营商?
张卫:我们只能说依托我们的内容和运营做一些我们自己认为比较有意义的探索。
主持人:在座的9位嘉宾,哪些是华数的合作伙伴?
张卫:有很多,包括设备商、运营商、平台商,像UT和PPlive,很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主持人:第二位,来自中科大洋的是石国华石总。
石国华:大洋一个是系统网络事业部,一个是新媒体事业部。系统网络事业部包括传统的播出还有面向新媒体。还有一个重要的产品是大洋的内容管理平台。
杨列森:捷成新媒体事业部是去年成立的,是面向三网和新媒体发展,捷成之前传统的业务做的是传统广电、安全、监控、监测等很多业务,去年开始我们这边针对广电总局提出三网融合,重点开拓新媒体相关业务,包括现在的IP电视、网络电视、互动电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等等,所有相关的移动互联网,还有传统媒体没有覆盖的,我们都在心媒体里开拓。
我们的媒体部门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针对用户开发比较合适的完整的解决方案,这里边会包括一些我们自有的产品开发。另外,还会集成一些合作伙伴的产品,因为本身新媒体设立的业务面非常广,没有一家厂商各个环节都能覆盖到。同时我们既做一个产品供应商又做产品集成商,为用户提供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这些嘉宾当中哪些是你们定位的客户?
杨列森:华数、PPlive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主持人:下面请中科院的侯教授给我们介绍中科院声学所的情况。
侯自强:很多人都问声学所干什么,因为声学有一个数字信号处理,作为计算机用数字技术来处理信号,首先从声学和地震波开始。在这个基础上,在90年代中期,在声学所成立了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当时是国家计委,主要的目的是当时数字化来临之后,科研界和产业面临着调整。所以,从95年开始成立这个中心,最早的一个东西就是VCD。声学所的英文名字叫IOA,结果有人看成是108了,这是笑话。
这个事情一直演化到今天,今天的声学所有新媒体中心,国家科技部设立的国家新媒体研究中心。这是一块。
另外一块,从这方面开始转入网络,从数字电视转到网络,在声学所还有一个网络新技术的实验室,叫高性能网络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目前所提供的现在P2P流媒体播放的CPN的设备,相当一部分是这个实验室研究的。
主持人:中科院声学所开始可能做音视频的研究,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研究互联网,中科院声学所生来就具有三网融合的特性。
侯自强:应该讲这不是我现在做的事,我74岁了,已经早退休了,我现在纯粹是个人爱好,不代表任何人利益,随便乱讲话没有人管,这是我的优势。
谢永红:我有必要补充一点,我认识侯老很多年,侯老师是广电部很长时间的顾问,他对广电的一些很重大的建设做出过非常独特的贡献。
主持人:我们在这里要郑重把侯老师介绍给广电的同行们,多学习学习他的战略研究。我们现在对侯老师有一定的理解了。下面一位是来自大唐移动的李振湘,现在三网融合事业部主要是从事什么工作?
[page]李振湘:介绍一下大唐移动事业部的相关情况,大唐移动我们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有一块是做三网融合这一块,我们是央企,紧跟着党中央提出三网融合这么一个大格局,我们也是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部门,把我们原来广电一些已有的业务,还有跟三网融合相关的业务,都把它整合起来,放在三网融合事业部来做,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致力于为三网融合提供全业务的解决方案,包括电信运营商,当然今天主要是针对广电运营商,提供一些全业务的解决方案,包括基础网络的构建。再一个是广电向未来广大用户提供电信业务的时候,我们能够提供电信业务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可以这么理解,大唐移动三网融合事业部做NGB?
李振湘:偏重于NGB。
主持人:你们的直接客户就是华数?
李振湘:应该说是我们潜在的客户。
主持人:PPlive是不是你们潜在的客户?
李振湘:争取以后把PPlive成为我们的客户。
主持人:现在介绍一下来自北京UT斯达康的谢永红谢总。谢总,你现在领导的团队主要做哪些工作,跟三网融合这一块是怎样的相关性?
谢永红:很简单,三网融合似乎是为UT准备的。UT大家知道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小灵通。第二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IPTV。
IP和TV,一个是互联网,另外一个是视音频。过去这些年里我们还真正做了一些事情。我领导的团队目前从事的事情是所谓的业务发展,包括比方说新市场的开发,我觉得新市场的开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三网融合的新技术,这里面融合了广电,融合了网络,融合了电信,都是在这个里面,包括一些当地的政府。同时我们对外做一些投资、合作、购并等等事情。
主持人:对于客户来讲,你们的合作伙伴应该是像网络运营商还是电视台的客户?
谢永红:其实没有任何限制,在三网融合里每一个角色都会是我们的伙伴。
主持人:对你们来讲最好能够把电视台跟有线网络这两个网络专门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业务?
谢永红:整合的事情是李岁湘总干的,我干不了这个事。
主持人:业务层面、技术层面可以把它整合?
谢永红:我们或者换一个话题说,我们希望这个产业链是通畅的,当然我没有这个本事去整合。李岁湘同志有这个本事。
主持人:介绍一下新奥特的李军先生。
李军:我主要是负责新奥特新媒体方面的业务,主要涉及产品的规划、研发和推广,目前我们的核心是视频云计算的技术,提供两种解决方案,一个是网络广播电视台,一个是集成播控。另外,我们这边有三个平台可为大家服务,一个是内容生产的平台,一个是内容运营的平台,还有一个是整个内容发布三个平台。面向四个终端,PC、手机、互联网、电视以及我们的IPTV,同时我们在视频云计算方面有我们的技术,等一会儿我们来讲。
郝思荣:各位网友大家好,我相信网友对PPlive最熟悉,因为PPlive是一个互联网的公司,它是做视频起家。我们公司最核心的一块就是P2P加CDN内容分发的网络。P2P的技术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就是人越多传输越流畅。PPlive现在有2亿用户,为我们贡献这样一个带宽。
主持人:两亿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机顶盒的用户或者是中国电视的用户?
郝思荣:对。
主持人:在线用户多少?
郝思荣:我们最高的并发流是在这次世界杯,大家知道并发流这一块其实需要内容和网络支撑能力的结合。世界杯我们并发流是1000万。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美国奥巴马上台的时候是微软做的CDN的支撑,全美CDN并发流是300万,在这一点数字上我们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PPlive这一边除了P2P加CDN的分发网络可以贡献给各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外,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内容的聚合。因为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互联网的内容的聚合,更加精确的去定位用户的一些消费行为,给用户做一些内容的运营,其实我们最擅长的不是内容,而是内容的运营,给各个产业链提供一些服务。
主持人:PPlive的内容更有价值。
郝思荣:对。
主持人:你是商务总监,你所领导的团队主要是做什么?
郝思荣:我这边主要负责的是非PC类的新媒体,不管是技术、运营、商务这一块整个事业的发展。
主持人:非PC类应该是手机终端。
郝思荣:像电视机、机顶盒、电视机、手持终端,其实这里面还会有一些三屏互动的概念在里面,我们本身就有PC,再结合产业链的一些环节,可以做出很多应用的融合。其实这是三网融合最上层的一个融合。
主持人:目前来讲几位嘉宾当中哪位是目前你们想合作的合作伙伴?
郝思荣:在座的好几位都是现有已经合作的,比如像华数、大洋,都是现有已经合作的。像大唐、UT包括新奥特,后面我们也会逐步开展合作。
主持人:今年PPlive可能会更加深入的进入广电这块市场。
郝思荣:对。
主持人:看看广电这块市场是怎么样的。
郝思荣:是,我们愿意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一些服务。
主持人:我们介绍一下最后一位嘉宾,来自电广传媒投资运营部的李岁湘李总。
李岁湘:大家好。
主持人:李总,投资运营部是怎么样的一个部门?
李岁湘:我们这个部门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负责整个电广传媒所有的投资,全公司的经营,包括从投资项目的选择、投资的审批、投资的资本运作、投资以后资产的资产经营、风险管理以及进一步的资本运作。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为电广传媒现有的业绩负责,为电广传媒今后的发展负责。
主持人:我是不是可以理解这个跟华数的张总这边也有相关性,是不是在华数这边叫战略规划部,和你那边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岁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战略在我们的前端。战略是为5到10年以后的东西出思路,我们是负责具体的实施。
主持人:最近的一些电广传媒的投资计划,我有两个问题想问,因为在电广传媒旗下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投资公司是达诚,你们是怎么协作的?
李岁湘:达诚是我们的全资子公司。
主持人:主要负责哪个领域?
李岁湘:达诚是电广传媒市场化发展非常好的一个成果,在座的有些企业,比如新奥特也是我们投资支持的参股企业,一直合作比较久。它从成立开始四个方向重点关注,一个是我们本身所处的文化传媒行业,还有消费服务、现代农业、节能环保,这是我们原来老四大行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现在战略型新兴产业,包括消费服务业都会进入到我们的投资视野范围,而且达诚投资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单个几个行业不够我们投了,我们现在管理的资金已经超过100个亿,每年我们的投资都是几十个亿下去,连续几年在国内的创投内资排名都是前三名,前年是第二,去年又是第二,所以这个行业也越来越更加扩大。
主持人:达诚是一个市场化的投资公司,咱们这边的运营部主要负责跟传统广电有关系的运营类的项目是吗?
李岁湘:因为上市公司是按照公司的治理权限来进行管理,达到一定的权限,我们给达诚授权一个权限,在这个权限内他们决策,超出这个权限之后要报股东会决策,股东就是电广传媒,就要到我们的上市公司来传媒了。
主持人:电广传媒旗下有几个新的投资新媒体这一块受到网站很多用户的关注,第一个就是类似于像华数,华数推出了华数淘宝,电广传媒推出了一个Hi投,这些是不是电广传媒旗下相关的新媒体?
[page]李岁湘:电广传媒的投资跟华数的投资其实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电广传媒是一个上市已经12年的上市公司,是中国传媒的第一股,我们已经比较早的建立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平台。华数本身原来就是做有线网络的,电广传媒一上市之初并不是做有线网络,我们最早开始是广告为主,从02、03年开始我们看好这个行业,投资这个行业,再加上运营,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整个湖南省的网络。华数更多是站在一个局部网络的经营层面,我们更多是站在整个全产业的角度来做这方面的事。
主持人:在这里面,电广传媒是传统的电视台的公司,因为它现在已经控股了湖南有线,已经向有线这一块进军。传统以前可能是网台分家,现在从资本角度来讲网台业务上已经融合在一起。
李岁湘:资本这一块,电视台一直是我们的大股东,我们相互一直是一种连动的关系。电广传媒的上市也是借助了湖南广电电视台的强大的背景。同时电广传媒上市由于融了大量的资金,也促进了电视台的发展。现在我们双方在产业上相互配合,互有分工。电广传媒本身实际上也是朝着一个现代传媒集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除了有线电视网络这一块做的很好之外,我们认为是渠道。同时我们在传媒的内容上面也做了很多布局,包括我们的电视剧生产,我们的电影生产,还有我们的广告业务,因为我们想朝着一个现代传媒集团的方面去发展。
主持人:通过第一轮九位嘉宾的了解,我们发现三个方面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比如华数这一块从传统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已经向一个现代综合的媒体运营商去发展。电广传媒这一块,它是一个传统的电视台的媒体运营商,现在已经具有了同时向有线电视和其它方向的发展,已经拥有自己的网络,自己的内容。从厂商这一块来讲,从传统的电视台的业务已经转向有线运营商或者是电信运营商提供互联网电视相关的业务,因为随着视频电视的发展,这些业务会越来越多。以前可能都是集中在电视台,现在电视媒体已经是普遍化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从设备商这一块,UT是传统最早做小灵通开始,大唐移动也是往广电这边走,也是提高它综合的业务能力。PPlive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它是一个传统的桌面视频的运营商,现在郝总监希望拓展非桌面视频的业务,比如说机顶盒、智能电视、手机上面的业务。第一轮的对话基本上可以给出四个方面的趋势,这个趋势也是说明了未来3—5年内可能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我们现在要回过头来问各位嘉宾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主要是来自于我们论坛上讨论的非常热烈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自己亲身的问题,我住在上海闽唐,闽唐没有搞数字电视,我是做广电网的,做数字电视中文网,现在的问题是送机顶盒给我,送手机给我,只要我交宽带费,就把有线电视停掉,至少我住的小区里很多有线电视都停掉了,把移动的手机也停掉了,把联通的手机也停掉了,我们要如何面对这种趋势?这样一个套餐,上海可能是电信,其它地方是联通,移动的套餐资费就是把好几个亲朋好友的手机套餐都绑定在一起,使得有线运营商非常头疼,特别一些传统没有进去的运营商,它如果进来了我怎么办?这些问题在我们网站受到很大的关注,他们正在讨论,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怎么处理?
还有一个方向,从电视媒体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有一个趋势,很多用户停留在视频或者电视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因为桌面视频的发展,比如PPlive的郝总说,他的用户已经两个亿了,在线的用户已经到1000万。这个用户规模吸引了大量用户,我们有些电视台怎么抓住这些视频的资源、用户的转化。调查一下,目前你们自己所经历的情况,比如当地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他们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如何。
先请问张总,电信的套餐非常厉害,你们有自己的宽带,你们的套餐绑定是怎么样应对这种竞争?
张卫: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具体。
第一个问题,恰恰说明不单单是三网融合,整个产业其实都有这种趋势。从三网融合的角度来讲,网络的传输直制式进一步标准化,都向IP方向进一步发展。业务可以互联互通,内容可以交换渗透,最终使用户在体验上获得比较一致、比较融合的体验,这也是三网融合的一个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初衷。
同样,从产业来说,任何一个产业,比如你以前做非编,做的好自然会向周边的领域渗透,产业的渗透、交叉融合不可避免。比如移动在推它的“亲情号码”,电信在推“我的e家”套餐,其实也是把它从传统的基于个身的业务向家庭,从以前占领个人终端向占领整个家庭覆盖,这也是非常自然的。
对我们的启示,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可能很多年轻人在电视机前面停留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但是我们又不可否认一点,电视机作为家庭来说仍然是刚性的需求,我们在家里装修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考虑买冰箱、彩电,从来没有人说家里不买电视机,起码我没有经历过。我们也做过一个调查,不同年龄段的人收视的喜好是不一样的,可能20—40岁之间,收视的时长会逐渐下降,但是到40岁,收视时长会呈现增长的态势。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想,电信运营商可以把原来基于个人的业务向基于家庭的业务推广,作为广电的网络运营商,作为广电电视台,同样可以把原来基于家庭的服务向基于个人的渗透,比如我们开展3G流媒体的业务,我们基于手机点播,都是从家庭向个人去渗透,这不矛盾。大家是一个双向渗透良性互动的过程,这才是三网融合里的竞合关系。
基于第二点,对于广电网络运营商来说,互联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包括PPlive倡导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基于共享,基于交换、推荐一些内容深层次的聚合,网友自己去创造优质的内容也是未来得趋势,我们不必忌讳这种需求,我们可以拥抱它,进一步深化渗透,把终端做一些泛泛的覆盖,其实是没有矛盾的地方。
主持人:华数因为传统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把CNB绑定进去,互联网电视同样的业务,比如互联网电视、CNB电视、有线电视、宽带,同样是可以绑在一起,是不是可以面对这种竞争?另外,我们互相渗透,因为传统互联网的宽带用户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其它电话业务可以找其它的合作伙伴,把竞争的业态至少能够把优势整合起来,可以这么理解?
张卫::反正基于自己的优势做一些深层次的业务思考和业务的灵活的探索,最终肯定会产生一些新的业态。
主持人:问一下石总,您是在北京。北京有没有这种情况?比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联通和电信,比如家里的电视停掉,用不了机顶盒这种情况?
石国华:我作为一个最终的使用者,看一个产品首先要看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服务、产品的品质。如果你的价钱便宜,相当于你提供的内容很丰富,而且内容的组织比较完善,且服务到位,出现问题,哪天上不了网或者看不了电视可以及时响应,用户就会选择它。选择权可能是在最终用户,不在各种产业政策,也不在其它方面。既然电信的NGN,还有广电后来的NGB,因为它们都是基于IP,最终是一种交换的网,这个网能开展的业务也是同质化的,关键看你自己在同质化的能开展各种业务的综合网上面你的切入点,像IPTV和互联网电视可能最终的付费模式,先付费和后付费,以及产品造成差异让我选择。如果你造成差异就有生存空间,如果没有造成差异就比价格、服务、品质。
主持人:杨总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你也是在北京,你老家在哪里?
杨列森:我老家在山东,我现在在北京生活。其实关键在于用户的体验。比方说现在看数字电视,很多年以前都在看,现在因为有了网络,很多人不看数字电视了。其实很大程度来说,这部分人可能本来就不是很忠实的数字电视的用户,他以前没的选择,只能看数字电视,现在有了别的更好的互动的选择,当然可以看别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特性和特点。
主持人:比如他是互联网的用户,是不是运营商开展一些互联网的业务,把这些用户也发展起来了?
[page]杨列森:现在有些地方广电也发展自己的宽带业务,像山东济南都在发展,发展自己传统的广播数字电视的用户,也发展广电的宽带用户,通过广电宽带数字互动电视可以做得非常好,和IPTV不相上下,使运营商多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更多还是看用户的体验,包括它的内容、质量、给用户的感觉。因为电视本质上来说属于家庭共享的一种媒体,而像桌面、电脑、手机属于一个私人的媒体,可能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家庭共享需要共同观看一些东西,培养家人感情还是必要的。个性化的媒体,需要一些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出差去外地等等,手机起主要的作用。所以,它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应用模式。我自己本人既看电视,也用互联网,我认为这是不矛盾的。我在家里面经常陪我孩子看看动画片。
主持人:你的观点,广电运营商应该要加强用户体验这一块的服务?第二就是加强IPTV方面的服务,以应对未来的竞争?
杨列森:对,互动IP双向的互动要更好,走传统的接入模式,或者以电话线方式上传,交互性还是弱一些。因为传统的媒体是单向居多,很多用户,像老人、小孩足够了。但是对于主动找内容的用户来说,还需要更多的互动。所以,更好的双向互动是主要的。像歌华有线提供数字电视的互动电视业务点播,我就试过几次,但是现在也没有看的太多,因为感觉体验上还不如看电脑来的更快、更方便。
侯自强:中国电信的套餐很有杀伤力,在上海、广东可能更厉害,现在广东的农村在推宽带、电话、手机、IPTV,四个业务一个月一百块钱,很有杀伤力。只要它的条款没有排他性是可以做的,没有说你必须退了谁才能用这个业务。不可能有排他性,因为并不需要排他,为什么需要排他?排他对自己未必有利,反正你是包月的。但是我们会看到在上海做这件事背后引发的问题,我们知道上海的IPTV发展最好,但是上海的电信是和百视通在合作,这件事直接侵害上海本地有线电视。这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在三网融合中间最后吵来吵去就吵谁收钱,吵什么呀?一包月钱不就拿下来了吗?一个是传输,电信做的是传输,有线电视公司就是做传输,这一点上它传了就会影响你,当然这也不一定,家里有好几个房间,这个房间装那个,那个房间装这个。但是有一点要强调,现在出现的现象是,广电总局的管理政策中间不可克服的一个矛盾现在在出现,华数是干什么的?网络公司。现在是什么呢?现在全部是网络公司。三网融合之后,跟电信一较量,电信说我传输你也传输,这次就划清了,把牌照只给播出机构,不给网络公司。包括现在互联网电视和数字电视,但是华数是第一个先例,我就是网络公司。
主持人:侯老师的意见,套餐这个问题很严重。
侯自强:现在广电成立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它第一件事就是伸手要播出牌照,广电总局敢给它吗?现在在政策上,包括电广传媒,痛苦的是电视台。背后引发的问题是我们今天在早期做三网融合的时候吵来吵去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主持人:形势很严峻。
大唐的李总,您是怎样的观点?你也遇到相关的情况吗?
李振湘:我听说过。
主持人:您的观点呢?
李振湘:也是在于最终用户的选择。从节目质量来看,电信提供的IPTV……,大多数看电视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而且IPTV的操作比较复杂。另外一个角度,电视未来还有一个便利性的问题,华数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
主持人:我记得华数专门有这样一个部门,去做用户体验。
张卫:对,最早我们和英特尔成立一个用户体验团队,做了一些专门的设置。
主持人:据您考察,在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当中是独此一家?还是也有一些专门的机构?
张卫:没有做专门的统计,因为我们觉得没必要,我们只要专注以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主持人:看来这一块市场是空白的,如果有公司专门做用户体验,还是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李振湘:我们设计了老人的摇控器,竞争现象很正常,就看你怎么竞争,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主持人:您的观点,第一个也是用户体验很重要,形势还不是那么严峻。
李振湘:电信用的都是点对点的技术,广电用的是广播技术,必然节目质量肯定好于点对点的技术,而且现在标清用的高清的模式。
主持人:你是传统做电视的,所以现在来帮广电。
李振湘:不是帮广电,是客观的技术分析。
主持人:我们听一下UT的谢总。
谢永红:我知道联通在北京是怎么捆绑的,我家有一个盒子。是给你一个手机号。
主持人:再送一个手机?
谢永红:不给手机,然后是固话、宽带上网,视频服务现在还并没有说,但是三个可以共用一个帐户,如果100块钱,用手机打也行,用别的也行。
主持人:有一个非常严重的折扣,如果三个能绑定,有些商业用户手机费是可以报销的,这样家庭的宽带上网费什么费用都可以报销,这是一个很好的商业。
谢永红:捆绑这件事情美国很多年前就捆绑过,现在这件事情来了,江苏就是捆绑来的。首先所有的人都认为技术的趋势不可阻挡,IP化是所有事情的基础,惟一就是这个事情我们在管理上的时候,很古怪、很别扭这个政策,这是中国的现实。
主持人:新奥特,从你们的角度来讲,从你们公司的角度来讲,怎么帮助广电运营商和有线运营商面对这种形势呢?
李军:我们也做了广电的项目,也做了电视台的项目,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把广电的优势发挥出来。优势有几个,一是我们的内容。二是服务我们的家庭。……我们做的江苏广电网络、贵州广电、北京歌华,他们的目的都是要为下一步捆绑式的业务提供大量的内容储备,而且包括互动的一些内容技术平台。
第二,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贵州的广电网络内部也做很多互动的业务尝试,包括基于家庭的视频监控,以及为学校提供一些课件在家庭服务,当然通过它自己的IP号,在广电网络类似于专网一样,成本很第很低。这种捆绑的趋势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广电运营商的策略,在面对IPTV和面对捆绑式的电信业务的大前提下做一些作为,广电还要借助于内容源的优势,把我们的特点发挥出来,我们公司在这方面主要是提供技术平台,包括我们面向家庭用户的云传输的平台,面对运营商的云转码、云的播控技术,还有分布式云分发的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进一步的降低运营成本,使家庭真正有到我们这些内容,我们这些服务。同时成本也并不高,据我了解贵州那边增加了这些服务都打包式,费用可能非常少,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内部整合。
主持人:您的观点还是广电要发挥自己内容的优势。
李军:我们的内容、网络、政策,还有我们的受众、家庭,把特点做出来,贵州的机顶盒已经有wifi了,这就是一个新的优势。
主持人: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我知道电信、联通、移动都是在户外做的wifi,提供商务的wifi服务,如果送机顶盒能够把wifi送进去,作为一个家庭的使用终端,其实我们也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条件。第一,为什么手机可以访问wifi服务,咱们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访问wifi服务,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李军:目前一些相关的业务正在做,因为家庭的服务非常丰富,包括包月的业务,不仅在电视上可以看,在手机上也可以看,在电脑上也可以看,而且最终会为家庭不同年岁的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可以针对学生,甚至可以针对电视台的栏目,比如动漫,我们在电视台里开一个动漫展播的频道、栏目,完全是可以结合的,真的能够把用电视发挥到一个极致。
主持人:您的建议应该是在广电或者电视台里加入一些新的概念,比如引用wifi,可以让有线运营商的思路、视野或者是终端不局限于一个机顶盒电视终端。
李军:是。
主持人:您的观点是形势还可以。
李军:我们要主动面对,不能等着再来一个什么新的政策,一定要把我们现有的宽带资源,用户已经到家庭的资源,还有电视台的内容资源,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主持人:听听上海的PPlive的郝总的观点,我不知道你家里用的是IPTV还是有线?
[page]郝思荣:我和主持人住在上海同一个区域,非常有感触。其实这其实是三网融合的应用,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其实是成功的,这是三网融合运用被用户接受的事实。
主持人:降低了用户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郝思荣:我想说的观点是确实要以用户为本。为什么这么说?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我纠正你一点,因为我刚刚说的1000万是并发流,不是在线活跃数,每天在线活跃数是2000万以上。为什么PPlive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活跃数?那么大的用户群?其实我们在用户体验上做了很多工作,它是IP化的,它可以追踪用户很多消费行为。如果我传视频,用户看电视,要不是我知道这个片,我要搜这个片,比如《剑雨》,我搜这个片。要不就是没有这个体验,我今天就是心情不好,我就想看一个片子,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片,就需要你主动去推介。你要推荐这个用户什么片才能让他心情好起来,这就是后台的运营。我非常一句话,广电有广电非常大的优势,它有内容的优势,它有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内容优势,这边有互联网的运营优势,取各个所长综合起来,给用户最好的体验,这个价值才是最最重要的三网融合的价值。
主持人:PPlive,因为你今天到这个现场是想找广电的客户,你们能帮广电的客户怎么样面对这种情况?
郝思荣:其实我们和很多广电的客户有合作,IP化我们有P2P的网络分发技术,可以让大家在全国各地有一个流畅的分发。比如电视机厂商需要跟华数合作互联网电视,你没有办法规定买这个电视机的用户是用哪一个网络。我今天可能在北京买了电视机,但是明天我搬回深圳或者是搬回上海,我还是要用华数的服务,这时候P2P加CDN全国的内容分发优势就凸现出来,这是我们第一个可以向广电产业链提供的一个技术。
主持人:CDN是你们建?
郝思荣:我们是用租用的方式,但是用P2P的技术,大大节约了带宽的成本,包括提高了流畅度和QoS的质量,这是我们可以向广电这一块提供的。
第二,以用户为本的运营经验,包括我们的一些系统平台,包括大量用户的分析,我们对用户眼睛会第一时间落在哪个点上都有研究,都是由后台一些系统来处理,我们也会把互联网优势的概念提供给大家,把我们运营的经验分享给各个产业链,包括我们所使用的一些平台的工具,包括我们公司的一些专利系统,都会给广电的运营商进行分享,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主持人:您的观点呢?因为前面好几位嘉宾已经讲了,首先要加强用户体验,您说你们有非常丰富的用户体验,帮助广电提高用户体验,分享给广电运营商。提高用户体验,增强这一块的能力。
郝思荣: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门槛比较低,今天有那么多用户,必然是经过1对1红海的厮杀。PPlive在这方面可以把经验分享给各个产业链。
主持人:电信所提供的IPTV,其实最大的竞争对手应该来自于PPlive,我不知道大家的观点是不是这样?李总,湖南的情况怎么样?因为你是来自运营部,你是怎样指导你下面的运营商去应对这个问题?
李岁湘:第一,捆绑业务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方式,不应该说只有电信会,广电也应该会。打个比方,你到超市里买一个东西,买一件10块钱,买两件15块钱,你肯定买两件,带动消费。第一个观点,不应该只有电信会,广电也应该会。从国外的例子来看,捆绑业务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
第二个观点,您刚才说有些地方的现象,用一种低价格的捆绑方式来竞争,这是没有出路的,不管是电信还是哪一家,打价格战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一个用户一年大概交电视费就交200来块钱,他要用宽带要用800—1000块钱。你把电视费这一块免费,如果把宽带费也免去,谁的损失更大?这一块不是三网融合鼓励的东西,大家还应该是一种合作跟大力竞争。PPlive是互联网电视,可以问问郝总,能不能离开跟广电的合作?离不开,必须跟广电合作。你也可以问问电信的IPTV,可不可以不跟广电来合作?还是必须得跟广电合作。我们通过更多的合作方式,更多的捆绑方式,单个用户来看给了实惠,但总体带动了消费。
第三个观点,大家也谈到了困难,广电现在的确有一些自身的困难,危机两个字拆开来看是“危险”加“机遇”,看到危险的同时,危险的部分是需要我们自身努力去做的,机遇的部分是整个行业带出来的。今天我还跟一个同行的朋友聊这个事,没有三网融合广电就永远讲不出一个成长性的故事出来,因为你的收视费不可能永远往上加。三网融合之后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但是你从此有了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有准备的人,愿意去做事的人,敢于参加竞争的人,可能是一个机遇。但是如果你不看到自己的一些弊端,不敢参与竞争,你可能就是危险的。
主持人:李总的观点“问题是很严重,但是机会可能更多”。
李岁湘:关键看你怎么做。
张卫:我非常同意李总的观点,我记得在去年三网融合刚刚破冰的一年,包括参加这种论坛,很多人都问我三网融合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大家动起来。不论你是从发自内心的触动,还是你想行动,总之是对你有所压力,有所启发。这样对网络公司来说才真正会有所触动,只有有所触动最终才能有所行动,这样整个产业才会活起来,否则还是保持原来封闭垄断的态势,其实是没有任何成长的空间可言。
主持人:可以这么理解。
李岁湘:刚才问到关于电广传媒的情况,我补充一点,我们既然想投资这个行业,我们的目标绝对不是在湖南拿个什么三五百万用户,每个月收个二十几块钱就满足了。我们既然投几十个亿下去,今后可能还要投几百个亿,希望做更多的用户,每个用户能够提供更多的收入来。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这个事,但是三网融合真正出来,不管有再多的困难,再大的险阻,至少已经往这个方向,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主持人:来自产业界的代表可能有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是不一样的。我总结一下刚才嘉宾的观点,第一,好多嘉宾因为从自己是用户的角度来讲,加强用户体验,谁给我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就跟谁走,我现在虽然做广电行业,但是我也会买电信的机顶盒。第二,从业界来讲加强IP化。最后,电广传媒跟华数的观点有点相同,我们不要怕竞争,正是因为我们之前关了很久之后,体制相对来讲不是那么的顺畅,现在大家都说电信好,都说移动好,因为有了它的竞争,自身的能力提高,电信、移动收的费用是多少?每个月的手机费、宽带费至少都是一百以上,都是很高的。不要看竞争的压力有多大,我们的对手有多强,我们才会把这个事情做下去。
最后请各位嘉宾对广电行业做一个展望,告诉我们的同行,因为现在还有很多同行都在外面听我们讲,他们都是一些投资人、经营者、从业者,他们很多都是站在一线的,因为中国太大了,面对面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是太大。借此CCBN高峰论坛的机会,能不能给这些同行的投资者、经营者、从业者一些建议,希望他们在广电行业坚持下去,面对行业的竞争,未来应该会更好。
张卫:因为广电实际上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包括电视台、网络公司、监测中心等等,各自的主体不同,优势也不同,广电既然有内容优势,可能更多讲的是电视台,对网络公司来讲就是传输的主体,其实我们是没有内容优势可言的。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我们跟电视台有天然的合作,我们可以利用自己传输上技术上的优势,把它进行一些半终端、多屏、多网覆盖和融合。
另外一点,我们其实也可以做跟电信同样的事情,因为他们也是做传输,我们也是做传输,中国移动一开始要做中国信息服务提供商,现在他们新的领导上市之后也提出转型,又回到以前管道商的概念,只是加了两个字,做一个智能的管道。我们其实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从单点出发,海量的带宽做非常多的事情,华数也积极做相关的尝试。
[page]我跟各位分享三网融合的观点是,其实做好这些本职工作,把我们现有的业务做深、做透是应对三网融合最好的方式。试想如果三网融合双向机顶盒都没有一个推广的计划,这时奢谈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网的接入,基于互联网的IP电话业务,可能确实有一点点急功近利。而且我们在三网融合的破冰阶段,各地都在谈三网融合,广电怎么样,电信怎么样,我们恰恰缺失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用户怎么样。三网融合本身我们理解有点像改革开放一样,它是一个政策,并不是说这个政策一出腰包马上就鼓起来,所有的进展靠我们一点一点努力去完成。所以,我们应该像投身改革开放一样去投身三网融合,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容的乐观的去面对它,谢谢。
石国华:这两年大洋做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我们是真真正正把三网融合落地了。怎么个落地法?大洋前两年我们做的用户主要是像中央台、新华社、凤凰卫视、湖南台、江苏台,我们做的是这样的融合。但是去年开始主要做的项目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他们做内容管理平台。他们是开放的心态,为什么选择大洋?因为可以把我们的一些经验理念带进去。我做了中国电信的CNS项目以后,发现他们有很多内容运营的经验,就像PPlive的人提到,同样的内容,怎么能让用户看他的不看别人的呢?从内容运营来看,至少电信走到了广电的前面。当然网络视频肯定是走在电信前面。
我们做了一个系统,我们学到了他们的一些运营经验,把他们的运营以及产品概念做到广电的媒体系统里,反过来我们可以同样把这套系统带给广电的用户,让他开始知道我们的竞争对手的长处在哪里,他们有什么样的经验,这样实际上是通过大洋双向的切入到电信领域,反过来也会促进我们这个产品为广电的用户做自己运营的时候做出一些贡献。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大洋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加开放的胸怀,我们应该学习对方的长处,他们的长处往往就是我们的弱处,互相都有弱处,他们既然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我们为什么不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呢?
第二,我们发现电信里面确实有很多很多比我们强的地方,包括电信运营。我的感觉,对广电来说特别是对有线来说,危大于机,要看你怎么做。现在你的整个时间计划表落后于电信,如果我们再不加强自己特色的地方,再不加强学习,或者引入一些新的运营经验、新的系统,我真的觉得还是蛮有危机感的。
杨列森:作为一个媒体,有几个事情,我简单概括一下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就是用户的体验。另外一个就是媒体本身的运营。围绕着这几点来做可以把事情做好。从政策舆论导向来说,广电这一点比较强,包括内容的审查、内容的监管、内容的播控做到强势。在用户体验方面,在运营方面,这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向电信行业学习。捷成从传统的广电,现在又面向新媒体,目的就是想和广电这些媒体一起,帮助他们改造他们现有的技术设备,包括转变他们的思路,给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他们能更容易的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提供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下的运营问题。新媒体对广电来说更多的是机遇,更多要拥抱新媒体,而不是拒之门外。捷成从传统广电出身,对传统广电理解比较深,更多理解广电本身原有的一些思路,这样可以帮助它更好的去衔接新媒体相关的一些业务、新媒体的一些技术平台等等,使它能快速的和电信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因为广电本身的优势还是很强大的,电视台本身有内容的优势,任何时候直播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广播必不可少一样,电视台的直播永远是需要的,紧急事件的直播,现场的直播往往都是必须的,这时电视台的直播往往比网络上的点播来得更有效,而且更有效的传达信息。这种广播的方式,信息能够及时传达,是能够有效覆盖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必不可少。如果做好可以带来很多增值上的业务,一样可以让广电更好地走向新媒体的运营。
侯自强:昨天总局局长讲到广电的发展要保障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但是要遵循科学发展,对于广电今后的发展,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是很重要的,因为现在随着发展,趋势已经很明显,互联网新交互媒体会成为媒体一个最主要的形式,网络电视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总局对于网络电视本身的播放有严格的要求,实际上在互联网上以OTT的模式……这么一个环境底下,电视台也都通过了安全的相应措施,实际上未来运营媒介的主体是通过互联网,这一点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是广电非要自己做专网,我认为这是逆趋势。因为安全播放已经有保障的,再拿这个说事就没有意思了。我们做一个专网谁会来看?据估计要投3千亿,谁来看?现在大家都在互联网上看。我听说国家广播网络公司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播出平台,总局都不知道该给还是不给。现在电视台在做电视台的事,电视台不关心你什么国家网络电视台,他关心的是我对整个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平台,今天CNTV的收视可能敢不上民营的PPlive,PPlive还是因为要装客户端相对少。我们每月是100亿次视频收视,央视是三亿,他们关心的是我怎么样能够在互联网上做大做强。
主持人:最后总结观点就是广电应该拥抱互联网。
侯自强:你是媒体,不要老想着自己做一个专网,那是走不通的。过去十年电信做NGN,就是想做一个专网,什么事都管,做到现在NGN谁也不做了,面向大众的还是互联网。所以,媒体走向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今天不把这个平台站住,老想自己弄一个专网,我觉得走不通。
李振湘:前面几个总结的都挺好的,特别是华数的张总说的非常实在,一提三网融合首先想到广电和电信的竞争,实际上是考虑到三网融合怎么落地,最终只能说三网融合处在第一阶段,现在广电和电信都在拼命的构建自己的基础网络。但是从三网融合的初衷来看,更重要的还是落实到业务的应用和终端的应用,这一块现在考虑的还是过于少。对广电来说应该是守着一座金矿,不知道怎么号召。应该拥抱互联网,能不能把互联网的业务都迁移到电视上来开展?我个人认为,未来以电视台为核心的业务应该是未来三网融合的一个焦点,包括电视购物,因为电视之间的一些通信,像可视电话,因为电信界目前3G的可视电话实际上没有人用。为什么?因为屏幕太小,质量太差。但是如果把可视电话移到电视上来看,我个人预计可能会得到一个很蓬勃的发展。
主持人:这是一个新的思路。这两个月我也专门试了可视电话,但是我几乎都没有试成功过,不知道为什么,跟好几个人试过。
李振湘:三网融合来讲宽带是基础,第一个阶段应该是没有错的,大家都在把基础建好。接下来是路铺好做什么,应该是广电和电信思考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落实到整个以用户为中心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应该融合是一个主题,也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不仅是电视跟电视之间的互通,把电视智能化,电视跟手机,电视跟PC应该都是能够融合起来。
主持人:感谢李总的观点,您的观点给大家一个启示,一定要记住广电的屏幕大,这个优势一定要抓住。
谢永红:大家都说的特别好,侯老师说到广电专网的话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依我看这个专网还不存在,而且还在建下去。我也非常同意侯老师说的那些道理,中国是这样子,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网络。这是很多人的想法,也是很现实的东西,这是第一。
第二,竞争没有什么坏处。联通捆绑的东西我们有了,但是歌华的电视我们照样在看,歌华做得不错,高清交互很流畅,确实能让你感受到它的价值所在,体验很好,没有问题。但是有些时候,比如我需要看一些比较特别一点的节目,比如热门的美剧,在那里看不到,点也点不到,我就上网看。这实际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一个市场,你看电视,传统来说是家庭的家里人坐在一起看电视。PPlive实际上更多是个人,是因为我想看《绝望主妇》,所以就跑到网上搜,我坐在那里看。
我老是怀疑李振湘说的,互联网要是搞到电视上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真的是试着用过,但是我觉得很不爽。在电视上看文字真的让你很不舒服,可能没有什么前途。很多很花哨的,好比光感的屏幕,或者弄一个鼠标在点,别扭得要幸,电视机上看文字不灵光,看视频还可以。
李军:我们作为广电的公司,我们现在是在积极迎合三网融合的趋势,我们的公司目前也是要发展成为一个数字媒体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使我们认识到广电的媒体从原来的宣传型变成现在的服务型和消费型,我们要充分把我们传统的已有的技术跟很多友商整合的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播放系统、计费系统整合好,能够为广电运营商和电视台,以及新兴媒体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公司的价值就在这一块。我们希望跟在座的公司和同仁们能够有所合作。
李岁湘:大家都在讨论三网融合以及广电的发展,对于广电的同仁,我觉得有三个“三”。
第一句话叫做“三做”,第一,做企业。第二,做市场。第三,做产业。
第二句话是“三学”。学什么呢?我们做网络好好向互联网去学习一下,学习他们的一些包容的互动的元素。第二,我们应该向通信运营商学习他们做经营和服务的手法。第三,做媒体,我们应该向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现代传媒企业,他们怎么做传媒,向他们学习。一是学互联网的包容、互动元素,学电信企业的做市场、做服务的能力,学世界顶级的传媒企业做媒体。
第三句话是“三合”。第一,上下游产业链一定要合作起来。广电以前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说实在话我们的上游企业做的很辛苦,因为下游产业不成熟,所以上游产业做的很辛苦。下游企业的标准也不统一,做的产品到处都不一样,做的很辛苦。既然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一定要合作起来,不要太计较自己的得失,共同把这个产业链做成功完整。第二,同行业之间一定要合作。各地的网络运营商,全国上千家网络运营商,分散的、割裂的各行其是,一定要联合起来,大家合作起来形成规模化。第三,一定要打破自己行业惯有的壁垒走出去,多行业的创新合作,这一点是一定要的,不要老想着自己是广电。不是的,我就是为客户服务的,客户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服务,这是三个合作。一个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合资,一个是同行业网络运营商的合作,第三,跨行业的合作。
落实到电广传媒,我也讲两个“三”。第一,我们已经做了“三步”,我们在有线电视这个行业里面,虽然是后来者,但是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第一步,我们真正把这个公司做成了一个企业,从05年开始我们严格按照《公司法》来运作,把一些行政的包袱全部丢掉,做成了一个真正的合资,跟各地广电局形成了一个合资公司,完全按《公司法》来运作,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们解决了广电发展的资金问题。本身我们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平台,我们用了银行的合作,第一笔全省33个亿的银行贷款。第二笔298亿的银行授信,解决了湖南发展有线网络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三,现在已经做的差不多的,理顺管理关系。以前广电的管理很乱,没法管。各个县里的广电局长比董事长权力大多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我们通过做全省三网融合的网络重组,今后湖南有线集团不再是一百多个股东,我们是一个比较单一的股东,把管理关系彻底的按照电信的体制垂直贯通的管理体制,真正得以在湖南实现。这时我们在有线电视网络基础上做的“三步”。
接下来是“三个希望”,希望跟行业的合作。第一,跟我们上下游产业链的这些企业,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市场、我们的资金、我们创投的平台来跟你们合作,扶持你们做大。第二,希望同行业之间融合在一起,不管是业务的合作还是股权层面的合作,我们尽快的,在全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也好,行政的方式也好,我们把它做成一个大的网络,跟整个同行业合作。第三,我们希望跟跨行业合作,这种合作也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也可以是在股东层面,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一个上市平台,是一个很开放的平台,同时网络上面还是一个控股平台,我们欢迎大家一块儿来做广电有线网络这个事业,因为这个事业太大了,这个事业涉及的是帐面资产就是几千个亿,全国几十万员工,收入是上千个亿,然后可能是几代人要去完成的事业,我们一家也不可能做的好,希望和大家共同来做。
主持人:谢谢李总的发言。最后我借用李总最后的发言作为总结,因为三网融合NGB的新媒体,对于大家来讲是一个危机,但是危跟机要拆开来讲。从各位嘉宾的发言来讲,我认为对电视台来讲,好像是机多一点,要加强资本的投入。对于有线网络来讲,应该是危多于机,要加强学习以后才能加强资本的投入,进行整合,学习电信或者移动网络一些先进的以用户为本的经营方式,为我们整个行业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取得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谢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发言,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上一篇:CCBN2011高峰论坛第二场:“远望”3D电视发展
下一篇:光明云媒三网融合实践正式启动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22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Microchip推出广泛的IGBT 7 功率器件组合,专为可持续发展、电动出行和数据中心应用而设计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大联大诠鼎集团推出基于Qualcomm产品的Wi-Fi 7家庭网关方案
- 专访Silicon Labs:深度探讨蓝牙6.0的未来发展趋势
- Works With线上开发者大会即将展开,在线领略全球活动内容精髓
- 智能无处不在:安谋科技“周易”NPU开启端侧AI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