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后勤保障中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军工厂和军队(战时是前线)之间得物资运送问题。和平时期这些物资的运输速度可能要求并不高,但在战时,军需品能否准确、及时地运到前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以影响战局。
拿美军在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的后勤管理为例,由于当时没有使用RFID技术,前线不知道自己下的订单上的物资是否已经发货,由于战事紧急,所以经常出现重复申请的情况。另一方面,后方的军工厂也不知道以前发出的物资是否已经送到前线,受到重复的订单后就重复的发货。这部分超额申请给军费开支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据战后统计,光是修理零件超额申请部分就高达27亿美元。
利用RFID技术,结合现代计算机通信网,可以准确的追踪军需物品的位置及去向。每一件军需品上或者每一批军需品的容器上都可以贴上一个RFID标签,使得这些物品是能被唯一辨识的。在物资的运送过程中,当运输队(货轮或者货车、火车拖车)每经过某一RFID的识别基站时,这些物品上的RFID标签就被挤占的读写设备读取,其信息通过无线网络被传到专门用来管理军需物流的网络服务器上,被记录到数据库里。这样,任何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在任何时刻,任何一台军用终端前都可以查到它感兴趣的物资的位置、去向以及走过的路径。这样前线和后方都了解了军需品的运送情况,就完全可以避免重复申请的可能。
RFID的识别基站的建立,也有很多种方法。对于海运,可以在沿航线各港口设立识别基站,当货轮入港或停留的时候就可以读取船上所有的物资的信息。而对于陆路运输(汽车,火车等),可以在行进必须经过的路上设立移动识别基站,实施读取并传输路过补给队在有的物品信息,也可以在货物集散地设立识别基站,追踪的同时完成货物盘点。
导致军需品运输速度缓慢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货物集散地点的盘点工作过于繁琐。战时近前线的军需品集散货栈(或码头等)往往堆积大量的物资,如果进行人工盘点与分发,工作量极其巨大,需要的时间必然会很长。这显然拖慢了军需品到达前线的速度。
对于有RFID标签标记过的物资,这一过程就变得极其简单。盘点人员只需要携带手持式RFID标签读写器在货栈内部走动,将所有的RFID标签读过一次即可,这些读取到的信息通过专用网络传送到物流管理的服务器进行识别并核对后,反馈回相关的有用信息。如果采用大功率的有源RFID标签和可以覆盖整个货栈的大功率的固定式读写器进行工作,连人工的走动都不需要进行就可以完成上述任务。
这里还有一个美军的例子,一次任务中,美国国防后勤局的一位军官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在码头上走动了20分钟,就点收了179个货柜并收集了相关信息。而这一工作以往需要动用一个排的兵力花费两天时间才能完成。有了RFID技术的帮助,美军在推翻萨达姆政权的伊拉克战争期间比沙漠风暴行动少了百分之三十的军队以及使用少于百分之九十数量的货柜。
上一篇:AS3910的天线自动调谐功能
下一篇:军用物资管理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24
- 应对 AI 时代的云工作负载,开发者正加速向 Arm 架构迁移
- NVIDIA 推出高性价比的生成式 AI 超级计算机
- Gartner发布2025年影响基础设施和运营的重要趋势
- 智谱清言英特尔酷睿Ultra专享版发布,离线模型玩转AIPC
- Quobly与意法半导体建立战略合作, 加快量子处理器制造进程,实现大型量子计算解决方
- RTI Connext Drive参展CES 2025,以领先通信框架加速SDV开发
- 黑莓 1.6 亿美元甩卖网络安全业务 Cylance,远低于其 14 亿美元的收购价
- eIQ® Time Series Studio简介:简化边缘 AI 开发
- 尺寸更小,性能更强:左蓝微电子发布两款PESAW双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