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事件”引发了电子行业的热议,其中牵扯甚多,从中不仅折射出中国企业管控合规风险的能力滞后,更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发展状况依然处在“缺芯少魂“的阶段。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此次事件还在继续发酵,从业界反应及媒体的发声来看,说情况很危急也不为过 。先是中兴在知晓被制裁的消息后,创始人、董事长和CEO在第一时间一齐出动“自救”,然后不少媒体开始分析此次事件背后美国真正的意图,是否直指“中国制造2025”大计的顺利实现……
这样的反应并不是夸张,中国“缺芯少魂”的现状很严重,美国的做法,无疑是揭开了我国在核心生产能力上受制于人的“遮羞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国除了在移动通信终端和NPU有超过10%的份额外,半导体存储器和显示系统有零星市场,其它领域几近空白。
电子通信行业如此,其它与信息产业相关的行业亦如此。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英特尔、英伟达、AMD、高通、赛灵思等公司很早就开始了在AI 芯片领域的布局。
其中,英特尔作为传统CPU龙头,占据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收购FPGA制造商Altera、深度学习公司Nervana Systems,接手特斯拉,以153亿美元高价成为Mobileye的新东家,都被外界解读为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干一番的表态。
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上,英伟达在黄教主的带领下比英特尔似乎走的更远,被粉为“教主”。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布局始于2011年,全球四巨头GAFA+微软,以及阿里巴巴都在使用英伟达的GPU,其占据了全球GPU70%的市场。
至于AMD,虽然在CPU和GPU的业绩都没有大哥亮眼,但作为两个领域的老二,也差缺补漏的差不多了,而其在人工智能的战略定位上,被市场解读为“救命稻草”。
英特尔、英伟达、AMD……单是CPU、GPU这两个细分市场上,已经没有更多可以瓜分的蛋糕。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并没有表现得有多出彩。
对于我国的形势,要想参与到人工智能市场的前期红利,只有通过缩短学习时间尽快赶超,或者从事中下游产业,与上游达成合作。不难看出,第一种方式太过冒险,需要有非常的勇气。其实中国并非不能自主设计芯片,而是市场太残酷,没有给芯片迭代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试错机会。
尽管如此,还是有企业敢为天下为,比如寒武纪,背靠中科院从2008年开始研究,到2016年创立,同年11月推出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Cambricon-AI。华为去年推出麒麟970,构建通过NPU算力为基础开放的HiAI生态。
对于中兴来说,能否从这次危机中脱身而出我们不得而知。而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通过这次围观,是继续选择老老实实和巨头们合作,还是发愤图强,奋起而上,结局只能在日后慢慢上演。
而众人工智能企业通过这次围观,究竟是大多选择老老实实和巨头们合作,还是发愤图强、自觉自醒,结局或许只有风云激荡三十年之后才知道了。
以上是关于网络通信中-别让中兴的今天,变成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明天!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中兴 人工智能
引用地址:
别让中兴的今天,变成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明天!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7:59
人工智能或成零售业救命稻草 巨头入局跑马圈地
国美电器高级副总裁郭军宣布:“国美将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并展开新一轮产业布局。”实际上,此前苏宁也开始暗中布局人工智能,并推出聊商平台等人工智能应用平台。而亚马逊也在加速人工智能在其零售系统的全面铺开。 业内人士认为:“零售企业宣布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标志着整个行业正式拉开人工智能转型的大幕。此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大多聚集在家电厂商和IT企业,而零售商通过对人工智能在线上和线下的布局和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效应从单个走向聚合,推动产业应用进程的加快。” 人工智能或成行业拐点 过去的一年里,包括长虹、TCL、创维在内的家电企业都纷纷宣布人工智能产品落地,欲借助人工智能打破家电行业的销售难题。而2017年,人工智能战火在与家电企业
[嵌入式]
Keep探索智能虚拟教练,运动领域AI+IoT怎么玩?
伴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持续不断的落地到家居、安防、运动等多个领域,由AI驱动的智能互联网将迎来爆发。 不同于“互联网+”时代的人与人的连接,AI+IoT这股技术浪潮更强调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其中,“人与物相连”的核心就是“人机交互”。AI让人与万物的交互更加自然,而AI让IoT成为现实,覆盖到更多的场景。 近日,Keep在Keepland财富购物中心店举办了第二场技术开放日·攻城狮智能运动体验专场,Keep现场分析了AI+IoT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落地及行业发展趋势。 探索“智能虚拟教练系统”及“燃脂真人跳”AI小游戏 活动现场,Keep展示了“智能虚拟教练系统”,利用3D相机结合AI视觉算法对用户进行3D多关节点实时重建,将重
[机器人]
攻克2019,AI道路很艰难
元旦期间与学术界的朋友聊起,其细数了2000年以来国内学术浪潮的发展特点:2003年受LDA topic model影响,实验室热火朝天的在文章中建起Graphical model加入隐变量,2004年Hadoop出现,数据热成为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焦点,有甚者只要将传统算法在MapReduce框架改写一下,便可以发布新的热点文章,2010年Spark出来后,将Hadoop赶跑,之后深度学习的出现,又使topic model文章的热度降了下去……从疯狂到偃旗息鼓,也只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时间。 据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的报告显示,过去20年中,中国的研究员发表了大约13.4万篇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论文,美国发表的论文仅10.6万篇。所有
[嵌入式]
人工智能时代火爆,智能照明会怎么变?
通过手机上的APP控制电灯的开关,或者随心所欲地设置灯具的明暗和颜色,这在“昨天”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到了今天似乎就有点OUT了——当下流行的 智能照明 新玩儿法是:冲着电灯喊一声,TA就乖乖照着做了。 这貌似简单的“语音控制”里面,其实暗含着一个并不简单的控制链路——比如,家里的智能音箱负责收集你的语音,并将其传输到云端,然后经过语音识别处理和计算,转化为电灯能够“听懂”的控制指令,下发给TA。这种智能照明体验方式的升级,全赖一个原因—— 人工智能 (AI)来了。 有人将智能照明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能够实现状态感知、自动决策和即刻执行的初级阶段,让灯具能够根据用户预设的场景“行动” 第
[嵌入式]
陈浩博士: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的应用和思考
11月13日,由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主办,OFweek 医疗科技 网承办的“OFweek 2017(第二届)中国 医疗 科技大会”在深圳举办。视见医疗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陈浩分享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的应用和思考。 视见医疗科技是一家高科技驱动的创新型公司,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影像计算分析实验室孵化,创始团队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和博士团队及全球500强高管人员。其核心是依据计算机医学影像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影像大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识别,旨在开发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分析软件和大规模影像分析平台,为公/私立医院,第三方独立影像检验中心,医学成像设备提供商等用户群体,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产品,服务
[医疗电子]
对话式AI成为热潮,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厂商的双赢机遇何在?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看到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翻译,包括阿法狗也是,它只是在大量重复学习棋盘变化。像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人工智能》中的小男孩大卫,电影《她》里面的萨曼莎才是强人工智能,比肩人类甚至超越人类。 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初期,本就是一段教育用户和用户接受、习惯的过程。所以,如今的AI技术讲究应用和落地,而其主要场景就在于硬件,其中又以对话式AI为探路先锋,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就是代表。 国内方面,腾讯、百度和一众技术类创业企业,都在通过技术与硬件厂商合作。比如腾讯叮当的各种应用,百度的DuerOS等等,大家模式可能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是在弱人工智能阶段,追求智能生活的可能性,同时也是在
[嵌入式]
AI芯片:Google/英特尔/NVIDIA有什么不同
Google、英特尔(Intel)、NVIDIA针对人工智能应用推出的最新芯片,都号称能提供极高的运算速度及准确度。除此之外,有鉴于一般客户很难快速掌握市面上各种不同的软硬件选项,ARM、超微(AMD)、亚马逊(Amazon)、Facebook的新产品于是以此为诉求,希望能使模组与各个芯片的结合达到最佳化。 根据The Register报导,Google Pixel 2搭载的协同处理器Pixel Visual Core,是Google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并且是专为执行Pixel 2的影像处理机器学习软件所设计。Pixel Visual Core拥有8个影像处理撷取引擎(IPU),每个IPU核心都有512个简单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嵌入式]
英特尔自研AI工具,将耗时数周的芯片设计周期缩短至几个小时
增强型人工智能为Meteor Lake处理器的设计提速,并将在未来的客户端处理器家族中得到应用。 Olena Zhu博士,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高级首席工程师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架构师 (来源:英特尔公司) 数十年来,我们需要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以决定将热敏传感器置于英特尔客户端处理器的何处。 电路设计师会参考历史数据,来确定将热感应器放置在现代笔记本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哪个位置。他们还会依靠经验判断热点容易出现的区域。这个复杂的流程可能需要耗费6周时间进行测试,包括模拟工作负载,优化传感器位置,然后重新开始整个步骤。 如今,得益于英特尔工程师内部研发的一种新的增强智能工具,系统级芯片的设计师无需再等6周
[半导体设计/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