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承载网?顾名思义,承载网就是专门负责承载数据传输的网络。
以前我们更多介绍的是接入网和核心网。如果说核心网是人的大脑,接入网是四肢,那么承载网就是连接大脑和四肢的神经网络,负责传递信息和指令。
承载网、接入网、核心网相互协作,最终构成了移动通信网络。
虽然承载网的重要性被大家一致认可,但存在感却很弱。
在大多数人看来,承载网只是一个管道。只要它没有断,就不用去管它。
通信网络本来就是一个管道,承载网是“管道中的管道”
也有很多人认为,承载网的技术含量低,整天就是面对让人密集恐惧症发作的光纤和网线,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其实,这都是对承载网的误解。
承载网看似简单,实际上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承载网的整个技术体系规模,一点都不输给接入网和核心网。
尤其是5G时代下,承载网的发展更是到了“疯狂”的地步,引入了很多高大上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不明觉厉。
接下来,就让我慢慢给大家介绍。
5G承载网,到底要咋办?
从1G到4G,承载网经历了从低带宽到高带宽、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巨大变化。
如今的承载网网络,事实上已经非常强大和完善了。承载网设备的性能,也十分强劲。
机房里插满光纤的传输设备
尽管如此,在5G面前,这些现有设备和技术方案还是只有瑟瑟发抖的份。
进入5G时代,通信网络的指标发生了大幅的变化,有的指标标准甚至提升了十几倍。想要达到要求,只靠无线空中接口部分改进是办不到的。包括承载网在内的整个端到端网络架构,都必须自我革命。
那承载网的革命目标在哪里呢?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带宽
带宽!带宽!带宽!
毫无疑问,带宽是5G承载网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空口的速率提升了几十倍,承载网相应也要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目前5G刚起步的阶段,eMBB是首先要实现的业务场景,最关注的也就是带宽。
低时延、高可靠性
车联网、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对网络的时延和可靠性要求苛刻。
5G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就是低时延低,需要实现个位数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承载网作为端到端的一部分,虽然不是时延的重点提升对象,但也要分摊一部分指标压力。
在5G很多场景下,都提出了“6个9级别(99.9999%)”的可靠性要求。因此,承载网也必须服务于这样的要求,还要有足够强大的容灾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
高精度同步能力
5G对承载网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同步到底是干啥用的?
简单举几个例子:5G的载波聚合、多点协同和超短帧,需要很高的时间同步精度;5G的基本业务采用时分双工(TDD)制式,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再有就是室内定位增值服务等,也需要精确的时间同步。
易于运维
5G承载网将会无比巨大,设备数量多,网络架构复杂。如果网络不能够做到灵活、智能、高效、开放,那对于运营商和运维工作人员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低能耗
网络既要足够强大,又要尽量省电。省电就是省钱。
支持切片
切片之前我们介绍过,它是5G网络的核心能力。承载网当然也必须支持切片。
图片来自公众号“无线深海”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5G承载网自我革命的目标。任何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不是合格的5G承载网。
5G承载网,到底包括哪些部分?
介绍5G承载网结构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接入网的变化。
4G接入网,大家都很熟悉了,是由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射频拉远单元)、天馈系统共同组成的。
到了5G,接入网被重构为3个功能实体,分别是:
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
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
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
BBU+RRU+天馈 ▶▶▶ CU+DU+AAU
CU: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
DU:BBU的剩余功能重新定义为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AAU: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与原RRU及无源天线合并为AAU。
之所以要拆分得这么细,是为了更好地调配资源,服务于业务的多样性需求(例如降低时延、减少能耗),服务于“网络切片”。
接入网变成AAU、DU、CU之后,承载网也随之发生了巨变。
这个我要澄清一个误区: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承载网只是连接接入网和核心网的,就像本文开头画的那样:
其实是不严谨的,那样画只是为了方便。准确来说,承载网也包括接入网内部连接的部分,还有核心网内部连接的部分。所以,更准确的逻辑关系画法,应该是这样:
这才能真正体现“承载”的奥义
5G接入网网元之间,也就是AAU、DU、CU之间,也是5G承载网负责连接的。不同的连接位置,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分别叫作:前传、中传、回传。
AAU和DU之间,是前传
DU和CU之间,是中传
CU和核心网之间,是回传
这三个“传”,都属于承载网
现实生活中的5G网络,DU和CU的位置并不是严格固定的。运营商可以根据环境需要,灵活调整。
以前小枣君曾经专门介绍过D-RAN和C-RAN。D-RAN就是分布式无线接入网(Distributed RAN),C-RAN是集中化无线接入网(Centralized RAN)。
4G时期,所谓分布和集中,指的就是BBU的分布或集中。5G时期,指的是DU的分布或集中。这种集中还分为“小集中”和“大集中”。
5G接入网,会存在多种部署模式
再次提醒,采用C-RAN进行集中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统一管理调度资源,提升能效,也可以进一步实现虚拟化(接入网那篇文章有详细介绍)。
正因为部署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前传、中传、回传的位置也随之不同。
不同的接入网部署方式=不同的承载网位置
电信运营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等级的机房。例如大城市的电信大楼机房,往往是核心机房。普通办公楼里面的基站机房,就是站点(接入)机房。小城市或区级电信楼里,也有机房,可能是汇聚机房。
是不是看起来有点晕?
我再画一张完整的承载网结构图,帮助大家理解(虽然我觉得可能会更晕)。
承载网结构图(范例)
从整体上来看,除了前传之外,承载网就是主要由城域网和骨干网共同组成的。而城域网,又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
所有接入网过来的数据,最终通过逐层汇聚,到达顶层骨干网。
前传到底是用了哪些设备和技术呢?中传呢?回传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前传部分
我们还是先从前传开始。
前传就是AAU到DU之间这部分的承载。它包括了很多种连接方式,例如:
光纤直连
无源WDM/WDM-PON
有源设备(OTN/SPN/TSN)
微波
- Shiro VR Radio
- 十七届智能车_无线充电组
- 电子收银终端机
- 组模面板
- 具有用于控制和监视的数字接口的 LTM4677IY 双路 18A 模块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 AD725-EBZ,用于 AD725 低成本 RGB 至 NTSC/PAL 编码器的评估板,带亮度陷阱端口
- 徐帆 1810300129 AD9059
- LT1885 的典型应用 - 双路 / 四路轨至轨输出、微微放大器输入精密运算放大器
- KSZ8081RNA-EVAL,KSZ8081RNA 10Base-T/100Base-TX PHY 收发器评估板
- 用于编程欠压锁定的 LT3066EMSE-3.3 线性稳压器的典型应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