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企在中国正走向衰落(下)
日本企业故意拉开两国市场的差距,不想把最尖端的产品第一时间在中国上市,这样彻底扫了中国粉丝的兴
日企在中国走向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研发力量“非本地化”,导致产品导入期慢,更新不及时。
一些欧美成功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研发中心移至中国,甚至把某些新产品的首发也转移到中国市场,并成功制造话题吸引消费者。
但日本企业很少这样做。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手机是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无论从功能、外观和售后服务方面,都很得中国消费者好评。但好景不长,到了2005年底,日本手机品牌几乎全线撤出中国2G市场。后来夏普公司带着3G手机卷土重来,但面临重重的市场压力,在苹果手机问世后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我在1998年到2010年为三家日本手机品牌做过市场调研和广告策划。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日本手机的粉丝,不少是从日本直接买回,有的是购买水货,因为他们认为日本产品的功能和款式都比较好。他们表示,如果这些日本手机可以在中国同步销售,一定会去购买。
但日本企业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反而故意拉开两国市场的差距,不想把最尖端的产品第一时间在中国上市,这样彻底扫了中国粉丝的兴。
再等欧美、韩国手机品牌排山倒海般涌进中国市场时,日本企业已经束手无策,甚至连头也抬不起来了。我们曾多次跟客户提出相关问题,但中国公司高层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无权左右日本总部的决策,甚至连下一步准备上什么产品都不是很清楚。
第三,日企在中国市场的用人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放眼在华日资企业的管理层,要么清一色日本人,要么就是引入海归华人,其实这两种用人方式都存在较高风险。
前者因为太保守,再加上不懂中国国情或者对中国市场潜力预测不足,很难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钥匙”。再加上“空降部队”很多不想承担风险,只想平安过渡,直到回国。后者则通常与总部沟通有障碍,再加上与本地的日本人之间有摩擦,决策时常常轻不得、重不得,有些关系公司命运的重大决策很难落定。
第四,日本企业往往“纸上谈兵”很多,“走基层”不够。
1997年我初到中国工作时,常常与一家大日企的上海总经理齐藤一起坐火车去偏远小镇出差,一起吃盒饭,与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喝酒唱歌。
齐藤告诉我,他不喜欢看书面报告,相信亲眼所见,喜欢结交朋友,并且认为“越脏的地方将来越有市场”。
一次我们去浙江温州,不巧遇上洪水,一家经销商仓库里的货都泡烂了。齐藤与销售部长商量后当即决定,马上从上海调运一批货无偿支援他。这个经销商被深深感动,不久后成了当地业绩最好的经销商。
1999年齐藤被调回日本,这家公司的领导也不再亲自“走基层”了,“纸上谈兵”的会倒是越来越多了。时隔十几年,现在的这家日本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远非当年可比。
第五,日本公司收入分配太均衡,“大锅饭”味道浓厚,一些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就被压抑了。
日本人较真、固执、不愿意改变,这一方面是个优点,另一方面却可能导致太狭窄的思路和太偏见的主观,与中国本地文化脱轨。不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日企就很难扭转在中国市场逐步走向衰落的现状。
关键字:日企 衰落
引用地址:分析:为什么日企在中国正走向衰落
日本企业故意拉开两国市场的差距,不想把最尖端的产品第一时间在中国上市,这样彻底扫了中国粉丝的兴
日企在中国走向衰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研发力量“非本地化”,导致产品导入期慢,更新不及时。
一些欧美成功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把研发中心移至中国,甚至把某些新产品的首发也转移到中国市场,并成功制造话题吸引消费者。
但日本企业很少这样做。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手机是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无论从功能、外观和售后服务方面,都很得中国消费者好评。但好景不长,到了2005年底,日本手机品牌几乎全线撤出中国2G市场。后来夏普公司带着3G手机卷土重来,但面临重重的市场压力,在苹果手机问世后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我在1998年到2010年为三家日本手机品牌做过市场调研和广告策划。我们发现,中国有很多日本手机的粉丝,不少是从日本直接买回,有的是购买水货,因为他们认为日本产品的功能和款式都比较好。他们表示,如果这些日本手机可以在中国同步销售,一定会去购买。
但日本企业并没有这么做。他们反而故意拉开两国市场的差距,不想把最尖端的产品第一时间在中国上市,这样彻底扫了中国粉丝的兴。
再等欧美、韩国手机品牌排山倒海般涌进中国市场时,日本企业已经束手无策,甚至连头也抬不起来了。我们曾多次跟客户提出相关问题,但中国公司高层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无权左右日本总部的决策,甚至连下一步准备上什么产品都不是很清楚。
第三,日企在中国市场的用人上也存在很大问题。
放眼在华日资企业的管理层,要么清一色日本人,要么就是引入海归华人,其实这两种用人方式都存在较高风险。
前者因为太保守,再加上不懂中国国情或者对中国市场潜力预测不足,很难找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钥匙”。再加上“空降部队”很多不想承担风险,只想平安过渡,直到回国。后者则通常与总部沟通有障碍,再加上与本地的日本人之间有摩擦,决策时常常轻不得、重不得,有些关系公司命运的重大决策很难落定。
第四,日本企业往往“纸上谈兵”很多,“走基层”不够。
1997年我初到中国工作时,常常与一家大日企的上海总经理齐藤一起坐火车去偏远小镇出差,一起吃盒饭,与当地的经销商一起喝酒唱歌。
齐藤告诉我,他不喜欢看书面报告,相信亲眼所见,喜欢结交朋友,并且认为“越脏的地方将来越有市场”。
一次我们去浙江温州,不巧遇上洪水,一家经销商仓库里的货都泡烂了。齐藤与销售部长商量后当即决定,马上从上海调运一批货无偿支援他。这个经销商被深深感动,不久后成了当地业绩最好的经销商。
1999年齐藤被调回日本,这家公司的领导也不再亲自“走基层”了,“纸上谈兵”的会倒是越来越多了。时隔十几年,现在的这家日本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经远非当年可比。
第五,日本公司收入分配太均衡,“大锅饭”味道浓厚,一些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就被压抑了。
日本人较真、固执、不愿意改变,这一方面是个优点,另一方面却可能导致太狭窄的思路和太偏见的主观,与中国本地文化脱轨。不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日企就很难扭转在中国市场逐步走向衰落的现状。
上一篇:名家观点/台日韩厂竞合 提升品牌价值
下一篇:女子玩触屏磨坏手指软骨 或致永久性致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07
中国4G临近 三大运营商相继抛出采购大单
随着年底到来,中国已进入4G牌照发放的窗口期。近期,中国移动 完成首批4G招标,中国电信 完成4G设备中的核心网设备招标,中国联通 (3.44, 0.07, 2.08%)即将启动招标。从招标内容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采用混合组网的方式。 今年8月份时,国务院发布促进信息消费方案,要求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工信部官员在上周的发布会上表示,4G牌照发放工作按计划进行。市场普遍猜测,4G牌照将于11月份发放。 记者从设备商处了解到,中国联通已经开始了招标规划,估计年底前开始LTE基站首次集采。据披露,首次集采计划采购LTE(4G)基站5.2万个,其中TD-LTE基站1万个,其余为FDD-LTE基站。TD-LTE和FDD-
[手机便携]
骁龙携手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先进移动影像技术助力科学考察与自然保护
手机里的“共生之地”—— 骁龙携手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先进移动影像技术助力科学考察与自然保护 11月23日至24日,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在北京举行。正值2023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圆满收官之际,作为全球自然影像创作、交流与传播的专业平台,年赛组委会将年赛颁奖典礼升级为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融合年赛作品展、主题论坛与颁奖典礼三大板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中共北京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房志,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侯明娟等共同出席了大会启动仪式,见证首届中国自然影像创作者大会的创办,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自然影像的创作中来。 自2020年至今,骁龙已连
[手机便携]
鲁道夫OLED显示屏接受中国订单
据外媒报道,软件开发商鲁道夫(Rudolph Technologies)日前表示,已经收到了来自中国第二个客户的JetStep G光刻系统订单,用于下一代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器的试产线生产。 Rudolph Technologies公司营销副总裁Elvino da Silveira表示:“AMOLED面板市场目前正在快速增长,事实上,UBI Research预计到2020年该市场将每年增长近40%。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开发自己的知识产权进入这个市场,特别是在中国。” 由于性能和外形尺寸,AMOLED显示器在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增长速度很快。JetStep G光刻系统通过提供更精细的分辨率和更紧密的叠
[手机便携]
中芯三期12英寸代工生产线首批入驻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
9月24日上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据了解,北京自贸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其中,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北京亦庄官方消息显示,落地经开区的中芯北京三期12英寸代工生产线项目成为首批入驻北京自贸试验区签约项目之一。 9月21日,国务院发布《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根据《方案》,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科技创新片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高端产业片区三个片区。其中,科技创新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
[手机便携]
CINNO Research: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SoC销量排行中,联发科登顶
近日,数据统计机构CINNO Research公布了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SoC销量排行。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SoC市场终端销量为3.14亿颗,同比增长3%,销量前五的供应商分别为联发科、高通、苹果、海思和紫光展锐。 其中,联发科全年出货量1.1亿颗,同比增长42.5%;位于第二位的高通全年出货量为1.07亿颗,同比增长24.2%;苹果全年出货量为5040万颗,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9.9%;华为海思全年出货量为3020万颗,同比下降68.6%;紫光展锐出货量为880万颗,同比增长10312.7%。 相较2020年华为海思、高通、联发科的“三足鼎立”格局,2021年逐步呈现
[家用电子]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布局这方面算是开始比较早,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促使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 近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物博会组委正式面向全球征集物联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会期间,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杨恩辉在接受中经社江苏中心访谈时表示,我国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应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加大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力度,另一方面要以生活及文化需求为导向进行
[物联网]
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对象初期最好选择非私人车型
截至上周五(2月18日),纽约原油价格约为每桶86美元。随着原油价格重新进入上升通道,人们又开始觉得今后应该与电动汽车多亲近一些。 但是,中国电动轿车发展对象初期最好选择非私人车型。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在中国,要实现电动汽车“十二五”期间开始普及的目标,有三个因素非常关键:动力电池、充电设施及智能电网。 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涉及到安全性、电池组一致性(循环寿命)、成本、容量、高/低温性能、倍率性能、能量密度等重要技术指标。其中,各厂商都把安全性放在首位,采用各种技术和措施保证使用中不会发生爆炸。 在对中国市场动力电池及整车企业的实际调查中(文中应厂商要求隐去实际名称),笔者发现,电池材料确实种类繁多。
[汽车电子]
中国台湾通过有关芯片间谍活动的法律草案
中国台湾正准备引入更严格的法律,以保护岛上半导体产业免受间谍活动的侵害。 台湾地区“行政院”周四批准了“台湾安全法”修正案草案,将从事 经济间谍活动 或未经批准在台湾以外地区使用关键技术和商业机密定为犯罪。刑期将分别定为最高12年和10年监禁。 此外,根据条例草案,任何被台湾地区政府委托或资助进行涉及关键技术业务的个人或组织,在前往中国大陆的任何旅行中,都必须获得台湾地区政府的批准。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招致200万至1000万新台币(71,000美元至358,000美元)的罚款。 台湾地区行政院发言人卢平成周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高科技产业是中国台湾的生命线。然而,近年来,产业供应链对台湾地区的渗透变得严重,”
[半导体设计/制造]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6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