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李晓枫透露,移动支付标准将在近期颁布。记者了解到,即将颁 布 的 标 准 将 采 用 国 际 上 通 用 的13.56M H z技术,也就是国外企业主推的N FC(近场通信)技术。
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外企业主推的N FC (近场通信)技术与国内企业主推的R C C (限域通信)一直存在技术标准之争。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近场支付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应用,仍然面临被迫出局的尴尬。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不仅关系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主导权,还直接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有关部门应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在审慎制定行业政策时,为自主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平台。
三大短板束缚国外技术
记者采访了解到,全球范围看,当前手机近场支付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国外企业基于13 .56MH z的N FC技术;二是以国内企业为代表推动的基于2.4G H z的R CC技术。
2003年,诺基亚、索尼、飞利浦等国外企业制定了N F C技术,2007年3月,由欧盟委员会及信息社会技术(IST )项目共同投资,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组织成立了泛欧联盟,以进一步促进N FC技术研究,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经过九年推动,N FC技术仅在日本实现规模应用。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教授介绍,国外制定的手机支付N FC (近场通信)技术标准,约有1400项专利,绝大多数为西方国家企业拥有。
一些业内人士反映,N FC技术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 因 : 一 是 推 广 代 价 高 昂 。 为 使13.56M H z在手机中工作,要在生产设计手机时预先植入形成专门定制手机,消费者更换专用手机后才能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成本代价高昂。
二是用户选择多样性受限。为使手机的射频通道稳定工作,在设计时信号通道须避开电池、金属后盖和手机主板等,对手机整体性、适用性、多样性造成影响,限制用户选择。
三是使用不方便。会出现手机与读写机具之间通过紧密接触才能实现通信的情况,将可能导致用户使用不便。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在平认为,由于绝大多数手机的SIM卡上面都被金属壳电池压住,N FC技术在手机支付中应用会出现棘手问题:一方面,SIM卡和读卡器间13 .56M H z的高频信号将被电池的金属壳严重屏蔽;另一方面,各型手机不同的设计导致电池金属壳对SIM卡和读卡器间的屏蔽效应又大不一样。如果为了实现对各型手机同样稳定的近场链接而大大增强读卡器辐射功率、提高其接收灵敏度,又会降 低 其 链 接 的 私 密 性 和 安 全 性 。N FC的上述困难不仅对手机移动支付设计提出了难以适从的技术挑战,更将导致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R C C技术于2009年面世后,中国移动率先采用,分别在世博会、上海地铁以及湖南、重庆等地的大学和企业中应用。据介绍,R C C技术现已申请专利近400项,其中国际专利优先权(PC T )60余项,五项核心专利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地区获得授权。
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波说,R C C技术具有传输频率高、可以实现远程消费等特点,通过信息推送、二维码下载优惠券等多种方式实现运营企业的商业盈利,目前在深圳、兰州等地形成数十万的用户规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RCC技术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R C C技术因推广代价很低并且对手机没有任何限制的优势,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参与R C C技术研发的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说,深圳市2011年实现基于R C C技术的“手机深圳通”,市民只需更换一张手机卡,即可“刷”手机乘坐公交地铁、停车加油及小额消费。哈尔滨、青岛年内也将全面上线;在海外,印尼、阿塞拜疆已开始规模应用,越南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也有合作意愿。截至目前,R C C累计用户已经超过700万,表现出很强的市场适应力。
2011年6月,“手机深圳通”投入市场后,出现了市民排队办理场面,众多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手机深圳通”,发现有数万条网民跟帖、微博评论,将在深圳“刷手机”喻为“未来新时尚”。
聂在平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R C C技术在手机移动支付应用中具备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首先,安全性更高。2.4G H z的R C C技术增加了除密钥技术之外的多一重安全保护环节,形成了极安全的私密工作空间。
其次,成本更低。数据链路采用2 .4G H z的微波频率,不仅增强了SIM 卡上天线的辐射效率(相对于13.56M H z而言),还巧妙地利用了金属壳电池和SIM卡间的隙缝形成“隙缝辐射”。在手机电池的尺度上,显然2 .4G H z的微波频率比13.56M H z的高频具有更高的辐射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讲,其成本应更低一些。
第三,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其应用上所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哈尔滨市城市通智能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松说,R C C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不同手机制式的兼容问题和电子商务通讯信号屏蔽问题。“我非常看好这项技术的前景。”
国外技术标准潜藏隐患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近场支付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应用,但由于受国外公司联合挤压、国内产业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仍然面临被迫出局的尴尬。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教授说,当前正处于全球性金融支付产业升级之际,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重新调整产业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企业近几年在手机支付自主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原始创新并已商 用 。 “ 如 果 放 弃 自 主 创 新 技 术R C C,而采用国际标准N FC,这将使我国丧失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内手机近场支付标准唯一确定为N FC,将存在以下几方面隐患:其一,支付高昂专利费用。据介绍,N FC拥有1400项专利,目前已开始向我国企业收费,未来我国将再次面临巨额专利费用支出;反之,我国的R C C技术已申请400项专利,据查国外尚无类似专利。我国完全有能力与国外技术进行竞争,甚至有机会向国外企业收取专利费。
其二,丧失产业主导权。如我国唯一确定N FC为手机近场支付标准,我国信息产业也将在未来物联网 近 距 互 联 标 准 中 再 度 丧 失 话 语权。
其三,危及金融安全。手机支付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密钥和电子钱包均难以控制,金融安全隐患将从目前的电脑、服务器蔓延至手机终端。
强化战略意识 尊重市场选择
针对当前我国手机近场支付技术的研发现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应从维护国家信息控制权的战略高度出发,审慎选择出台技术标准,给自主创新技术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表示,目前,R C C技术在市场上已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并且实施代价很小,全国范围内只需增加投入三亿元左右。此外,支付领域具有消费输出的独特性,国外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接受中国标准的可能性极大。许多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大力扶持自主R C C技术研发,将国内手机支付标准设定为N F C、R C C技术双标准,给R C C技术提供一个平等市场竞争的机会,避免自主技术“不战而败”。同时,可将R C C在深圳、青岛、哈尔滨等地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互联互通试点,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据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波介绍,该公司从今年6月份启动了青岛市6000多台公交车载机具的升级改造,以支持两种支付技术。从实际测试效果来看,目前用户体验度较高,交易距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交易时间完全满足应用需要,两种技术兼容使用、互不影响。
关键字:中国自主 手机支付标准
引用地址:中国自主研发手机支付标准或面临出局
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国外企业主推的N FC (近场通信)技术与国内企业主推的R C C (限域通信)一直存在技术标准之争。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近场支付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应用,仍然面临被迫出局的尴尬。
业内人士认为,手机支付技术标准不仅关系未来信息产业发展主导权,还直接涉及国家金融安全,有关部门应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出发,在审慎制定行业政策时,为自主创新技术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平台。
三大短板束缚国外技术
记者采访了解到,全球范围看,当前手机近场支付主要有两种技术,一是国外企业基于13 .56MH z的N FC技术;二是以国内企业为代表推动的基于2.4G H z的R CC技术。
2003年,诺基亚、索尼、飞利浦等国外企业制定了N F C技术,2007年3月,由欧盟委员会及信息社会技术(IST )项目共同投资,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组织成立了泛欧联盟,以进一步促进N FC技术研究,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经过九年推动,N FC技术仅在日本实现规模应用。
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教授介绍,国外制定的手机支付N FC (近场通信)技术标准,约有1400项专利,绝大多数为西方国家企业拥有。
一些业内人士反映,N FC技术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 因 : 一 是 推 广 代 价 高 昂 。 为 使13.56M H z在手机中工作,要在生产设计手机时预先植入形成专门定制手机,消费者更换专用手机后才能使用手机支付功能,成本代价高昂。
二是用户选择多样性受限。为使手机的射频通道稳定工作,在设计时信号通道须避开电池、金属后盖和手机主板等,对手机整体性、适用性、多样性造成影响,限制用户选择。
三是使用不方便。会出现手机与读写机具之间通过紧密接触才能实现通信的情况,将可能导致用户使用不便。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在平认为,由于绝大多数手机的SIM卡上面都被金属壳电池压住,N FC技术在手机支付中应用会出现棘手问题:一方面,SIM卡和读卡器间13 .56M H z的高频信号将被电池的金属壳严重屏蔽;另一方面,各型手机不同的设计导致电池金属壳对SIM卡和读卡器间的屏蔽效应又大不一样。如果为了实现对各型手机同样稳定的近场链接而大大增强读卡器辐射功率、提高其接收灵敏度,又会降 低 其 链 接 的 私 密 性 和 安 全 性 。N FC的上述困难不仅对手机移动支付设计提出了难以适从的技术挑战,更将导致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R C C技术于2009年面世后,中国移动率先采用,分别在世博会、上海地铁以及湖南、重庆等地的大学和企业中应用。据介绍,R C C技术现已申请专利近400项,其中国际专利优先权(PC T )60余项,五项核心专利已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地区获得授权。
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波说,R C C技术具有传输频率高、可以实现远程消费等特点,通过信息推送、二维码下载优惠券等多种方式实现运营企业的商业盈利,目前在深圳、兰州等地形成数十万的用户规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RCC技术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R C C技术因推广代价很低并且对手机没有任何限制的优势,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参与R C C技术研发的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说,深圳市2011年实现基于R C C技术的“手机深圳通”,市民只需更换一张手机卡,即可“刷”手机乘坐公交地铁、停车加油及小额消费。哈尔滨、青岛年内也将全面上线;在海外,印尼、阿塞拜疆已开始规模应用,越南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也有合作意愿。截至目前,R C C累计用户已经超过700万,表现出很强的市场适应力。
2011年6月,“手机深圳通”投入市场后,出现了市民排队办理场面,众多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记者在网络上搜索“手机深圳通”,发现有数万条网民跟帖、微博评论,将在深圳“刷手机”喻为“未来新时尚”。
聂在平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R C C技术在手机移动支付应用中具备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首先,安全性更高。2.4G H z的R C C技术增加了除密钥技术之外的多一重安全保护环节,形成了极安全的私密工作空间。
其次,成本更低。数据链路采用2 .4G H z的微波频率,不仅增强了SIM 卡上天线的辐射效率(相对于13.56M H z而言),还巧妙地利用了金属壳电池和SIM卡间的隙缝形成“隙缝辐射”。在手机电池的尺度上,显然2 .4G H z的微波频率比13.56M H z的高频具有更高的辐射效率。从这个角度上讲,其成本应更低一些。
第三,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其应用上所带来的便利显而易见。哈尔滨市城市通智能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毅松说,R C C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不同手机制式的兼容问题和电子商务通讯信号屏蔽问题。“我非常看好这项技术的前景。”
国外技术标准潜藏隐患
记者采访了解到,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机近场支付技术已经取得突破并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应用,但由于受国外公司联合挤压、国内产业政策限制等因素影响,仍然面临被迫出局的尴尬。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教授说,当前正处于全球性金融支付产业升级之际,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重新调整产业格局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企业近几年在手机支付自主技术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原始创新并已商 用 。 “ 如 果 放 弃 自 主 创 新 技 术R C C,而采用国际标准N FC,这将使我国丧失一次宝贵的历史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内手机近场支付标准唯一确定为N FC,将存在以下几方面隐患:其一,支付高昂专利费用。据介绍,N FC拥有1400项专利,目前已开始向我国企业收费,未来我国将再次面临巨额专利费用支出;反之,我国的R C C技术已申请400项专利,据查国外尚无类似专利。我国完全有能力与国外技术进行竞争,甚至有机会向国外企业收取专利费。
其二,丧失产业主导权。如我国唯一确定N FC为手机近场支付标准,我国信息产业也将在未来物联网 近 距 互 联 标 准 中 再 度 丧 失 话 语权。
其三,危及金融安全。手机支付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密钥和电子钱包均难以控制,金融安全隐患将从目前的电脑、服务器蔓延至手机终端。
强化战略意识 尊重市场选择
针对当前我国手机近场支付技术的研发现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应从维护国家信息控制权的战略高度出发,审慎选择出台技术标准,给自主创新技术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表示,目前,R C C技术在市场上已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并且实施代价很小,全国范围内只需增加投入三亿元左右。此外,支付领域具有消费输出的独特性,国外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接受中国标准的可能性极大。许多业内人士建议,我国应大力扶持自主R C C技术研发,将国内手机支付标准设定为N F C、R C C技术双标准,给R C C技术提供一个平等市场竞争的机会,避免自主技术“不战而败”。同时,可将R C C在深圳、青岛、哈尔滨等地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互联互通试点,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据青岛市琴岛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波介绍,该公司从今年6月份启动了青岛市6000多台公交车载机具的升级改造,以支持两种支付技术。从实际测试效果来看,目前用户体验度较高,交易距离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交易时间完全满足应用需要,两种技术兼容使用、互不影响。
上一篇:台湾年付国外58亿美元 科技业陷专利战
下一篇:三星宣布在欧洲撤销针对苹果专利诉讼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35
不在服务区成为历史:中国自主卫星电话正式放号
根据国资委网站的消息,天通一号01星,在2016年8月发射成功,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现已可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不到或不稳定区域可以开启卫星通信模式,不受地面环境影响,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与外界进行无障碍通信,让“不在服务区”成为历史,拒绝断网,不再失联。下面就随安防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国资委表示,第一款国产全网通+卫星手机已经研发成功,这款手机集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通一号移动卫星通信系统芯片。它既可以作为普通手机使用,也可开启卫星通话模式,让你无论身处何处都不会出现不在服务区的状况。 据悉,天通一号01星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负责研制的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也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
[安防电子]
中国首批自主研发8英寸IGBT芯片装车成功试运行
中国南车株洲所25日对外公布,装有中国首批自主研发8英寸IGBT芯片的模块在昆明地铁车辆段完成段内调试,并稳定运行一万公里,各项参数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这意味着,由中国南车株洲所下属公司南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制生产的8英寸IGBT芯片已彻底打破国外高端IGBT技术垄断,实现从研发、制造到应用的完全国产化。 IGBT是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中文全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电力电子装置的“心脏”,IGBT在国家战略领域中不可或缺。 由于国内IGBT技术起步较晚,受制于人,发展艰难而缓慢。国内大功率IGBT市场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 2008年,南车时代电气成功并购英国丹尼克斯半导体公司。经过4年的技术消
[半导体设计/制造]
MiR自主移动机器人携产品矩阵,亮相201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中国上海–2019年9月18日–丹麦发展最快的机器人制造商以及移动机器人全球市场领导者——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于2019年9月17日至21日携旗下安全、灵活、易于使用的自主式移动机器人(AMR)解决方案亮相“201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并首次在华公开展示最高负载1吨的MiR1000机器人的风采(8.1号馆A001展台)。 “这是MiR第二年参加工博会,我们非常高兴能借此机会着重推介迄今行业最大负重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之一的MiR1000机器人,这是我们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首次公开展示该产品。它的诞生既顺应全球工业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人机协作趋势,也符合市场对内部物流所提
[机器人]
中国计划10年内部署3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 采用自主芯片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中国希望在十年内部署30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这在中国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芯片行业,涌现出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 Robotics)等致力于为这些汽车打造“大脑”的公司。 眼下,自动驾驶时代已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国际贸易争端也带来了不确定性。总部位于北京的地平线公司希望瞄准英伟达和Mobileye等国际竞争对手,来为中国的自动驾驶汽车供应芯片。据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到2021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芯片行业的年营收将增长超过一倍,至50亿美元。 中国希望减少对智能手机和电视的关注,着重研发精密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向全球制造价值链的上游移动。目前,中国每年要进口1.75万亿元人民币的芯片,
[网络通信]
中兴微发布中国自主研发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RoseFinch7100
今天下午,中兴微电子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自主研发的首颗NB-IoT安全物联网芯片RoseFinch(朱雀) 7100。据悉,这颗芯片最大特点是低功耗与高安全,可广泛应用在轻量、高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当中。本次发布会也是2017中国国际通信展期间,在中国移动牵头和组织下,中兴微电子与广和通、纵行科技一起成功了演示基于真实商用系统的NB-IoT智慧路灯业务。这也标志着中兴微电子NB-IoT芯片RoseFinch7100芯片开启商用。 中兴微去年营收居国内IC设计公司第三,获得大基金24亿投资 发布会开始,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志军、市场总监周晋上台,向大家介绍了中兴微电子的历史以及取得的成绩。 作为中兴通讯的子公司,中兴微
[手机便携]
中国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进入转折“深水区”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从总成的角度上看最缺乏的是自动变速器技术,这一观点多次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提及。经过十几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自主自动变速器产业缓慢的发展进程显然不能让国人满意,尤其在众多自主品牌整车制造商等米下锅的最好时机中,自主自动变速器的缺失不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最为遗憾的事情之一。
人们的遗憾与不满可能会在今明两年划上句号,当然也许只是个逗号。近来,产业中的一些迹象表明:中国自主的自动变速器产业马上要迎来历史转折点,相关厂商也会进入到自己的转型期之中。中国工业报记者的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潮,而是来自于2014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国际研讨会(CATIIS)。在这一研讨会上,国内
[汽车电子]
MiR首次向中国市场引入其最近推出的MiR500自主移动机器人
9月19日,作为丹麦发展最快的机器人制造商,同时也是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领导者,Mobile Industrial Robots(R)首次亮相2018工博会,首次向中国市场引入其最近推出的MiR500自主移动机器人。
显示,MiR500机器人具备协作性和自主移动性,拥有安全性和导航功能,例如配备的360度视觉保护扫描仪和3D相机可检测前方长达3.5米远的障碍物。同时,MiR500能够运输重物,拾取重达500公斤的托盘,并通过托盘货架自动运输货物。 MiR500的尺寸与标准的欧洲托盘尺寸相同(47.2 x 31.5 x 5.7英寸),能够抬运500公斤的重物,并能以每小时4.5英里的速度自动收集、运输和交付托盘。
[机器人]
美国禁运芯片,倒逼“中国芯”走上自主研发之路
4月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一份公告,决定禁止向中国4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出售“至强”(XEON)芯片。而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商务部今年2月18日发布的一份通知称,使用了两款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的天河二号系统和早先的天河1号A系统,“据信被用于核爆炸模拟”。 此次被禁运的4家机构分别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它们被美国列入“坚持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者外交利益的实体名单”。 美国为什么会突然对中国超级计算机使用的芯片实行禁运?禁运对我国超级计算机升级运行意味着什么? 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冠军地位引起美国担忧 “美国已经感觉到了某种威胁,害怕我国一直占据超级计算机性能的世界冠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4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