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领域的三场战争

发布者:静逸闲云最新更新时间:2013-01-14 来源: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关键字:新消费  三场战争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第1期
  电商突围战:打破了原有的游戏规则

  ◎本刊记者孙宏超|文

  尽管1亿元赌注要到10年后才能兑现,但众多投资者仍对电商眼红得要命。

  在2012年底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上,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公开表示:“我跟马云先生赌一把,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1亿元,如果没到他还我1亿元。”需要提醒的是,电商势头实在过于凶猛。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和天猫交易额已经超过万亿元,这样亮眼的成绩可以排在2011年中国各省市GDP排名的中游水平,甚至接近了2011年北京市GDP1.6万亿元的水平。

  王健林执拗地认为传统零售地位无法被撼动的原因或许来自大洋彼岸。50年前,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在美国的三四线城市建设大量超市,这些城市的购买力被大量释放,美国经济也从中获利。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也基本上采用了这种模式,即以销售网络带动地域需求。但这种模式在今天看来漏洞颇多。中国多如牛毛的三四线城市,将让传统的渠道建设成本高得无法想象。随着线上交易各个环节的完善,信息技术在消费品流通的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让流通效率和交易效率都大大提高。即便是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也不得不向电子商务妥协,其收购了电子商务公司“1号店”51%的股份。又有传言称,未来两年沃尔玛将在中国关闭100家不盈利的门店。

  但中国电商的未来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有媒体报道称,淘宝上有不少交易是为了充交易额的虚假成交,还有些是把支付宝当银行用的汇兑转账,那这万亿元交易中有多少是用于购买商品的实际支出,有多少是其他性质的账务往来?更何况大打价格战的众多电商依然游走在盈利的边缘。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方淦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中国的电商市场离理性还有一定差距。”

  换句话说,电商就如同一辆更换新引擎的赛车冲进了轿车的跑道,生生地将原有的游戏规则全部打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街上没人不等于没人逛街。

  零售告急

  “双节”刚刚过去,空气中还充满着喧嚣的气氛。但在北京的中关村(5.55,-0.24,-4.15%)商圈,购物的气氛却并不明显。在中关村摆摊多年的王某对本刊记者表示,电子商务购物非常方便,足不出户就可送货上门,这让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鼎好电子商城策划总监姜惠平告诉本刊记者:“和传统卖场相比,电子商务在便捷方面确实有较大优势。”

  面临困境的并不仅仅是电子卖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增长后整个传统零售行业也都开始出现疲态:业绩放缓、赢利下滑、门店关闭。

  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谁动了它们的奶酪?

  在中国传统零售业的江湖上通行的法则是,谁先占据最好的位置,有更多的门店,谁就能够占据更大的市场优势。与国外相比,中国零售市场似乎有着无限空间,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中国零售业以每年翻番的门店扩张速度,开启了中国零售业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但显然这样的消费业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存模式,整个传统零售业出现增速放缓以及利润下滑的不适现象。

  以国美电器为例,其201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2%,净利润亏损5亿元,这是国美电器9年来首次出现半年亏损,而其老对手苏宁电器上半年的净利润也下滑近30%。

  它们不得不面对艰难的抉择,继续扩张门店还是收缩战线?

  2012年很多国内零售企业在答题单上选择了后者:李宁公司今年上半年关闭了1200家门店;5月,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关门停业;8月,春天百货商场关闭。曾经被国内企业高呼“狼来了”的外资零售企业也在中国市场泥足深陷,家得宝因支撑不住关闭所有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市场,卜蜂莲花上半年净利润下滑超过100%。Tesco乐购也遭遇挫折,先后关闭了多家门店,部分外资零售企业甚至不断传出被收购消息。

  而对传统零售业最大的打击来自它们曾经看不起的小兄弟——电商。

  近年来频繁爆发的“电商大战”尽管暴露出不少恶性竞争手段,但是其蓬勃发展的势头还是让传统的零售业感到寒意。而在“双11”网购狂潮后,马云甚至公开表示新的营销方式、方法、流程以及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是颠覆:“目前的情况是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颠覆,所以这个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不是恨羊,而是生态的规律。”

  更让传统零售业倍感尴尬的是,很多传统卖场正在成为电商的展示平台,很多消费者在实体店看完实货后回去在网上下单。

  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一些传统商家也正在努力向电商转型,但这是一个需要以高度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商业形态,从制造、品牌、分销、物流到快递等,其核心为以数据处理来提高商业运营效率。这些,苏宁电器并不擅长。

  对于大部分传统商业而言,它们或许已意识到未来的潮流趋势,却难以真正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尤其是大品牌,调整得越多,面临的难度越大。

  电商走红

  很难想象,仅仅数年前的电商还是传统销售的陪衬。

  如果追述中国最早的电商历史,必然无法绕开老榕这个名字。1999年,其出任连邦软件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随后一手创立8848。这家国内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在成立后迅速被风险投资疯狂追逐,但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8848上市无望,几经易主后终于关门大吉。中国电商启蒙者就此作古。

  和老榕几乎同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马云也曾经自嘲不明白B2B为何意,但和今天的“神秘”相比,当时的马云如同传教士般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目的就是向中国的企业家们宣讲阿里巴巴的运营之道以及加入阿里巴巴可以获得的服务。

  和美国已经成熟的商务体系相比,中国的电子商务几乎建立在一片荒野之中。阿里巴巴不得不采用类似传销的洗脑模式,由公司的核心业务人员教育新进员工,再由新进员工向业务拓展的上下游发展教育,硬生生地将诸多从未接触过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都吸引到了阿里巴巴的平台上,这才让中国的电商产业打出一片天地。

  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宣布,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已经突破万亿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11年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二十分之一。马云称:“网商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每个消费者,是新经济时代的第一批移民,将引导中国经济转型。”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报告显示,这两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规模增长速度基本在100%左右徘徊,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四。

  仅在21天前,阿里巴巴的另一个数字已经震撼了电商圈。“双11”购物狂欢节当天支付宝总支付额达到191亿元,超过2011年的3倍。其中仅天猫就达成了132亿元,淘宝则完成了59亿元。横向对照,2009年,淘宝“双11”节的销售额仅为5200万元;2011年,销售额达到52亿元。

  这也难怪马云事后表示,“双11”购物狂欢节并非所谓的电商大战,而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信号,新的商业模式大战传统商业模式,制造业贸易商们将会发现:今天的形势变了。

  还是用数字来说话,在“双11”当天,天猫和淘宝共吸引了超过两亿独立用户访问,这个数字接近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六分之一。2006年,网络购物的交易额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3%,2010年提升至3.3%,2011年达到4.3%。这次的191亿元,显然会让2012年的数字更不一样。

  这些数字的背后绝不仅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努力。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带动下,整个社会资源陆续参与其中。不过,马云又提出了新的目标:“1万亿元只是刚刚开始,我们正在步入10万亿元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预计,要支撑未来电子商务10万亿元的规模,一定会需要1000万快递人员,同时随着网购潜力的进一步释放,将需要1000万专职的网络客服人员。

  业界有观点认为,这次的“双11”让中国的电子商务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走向主流成熟,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不仅仅因为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更是因其拉动了物流等相关行业高速发展。而零售和服务行业深刻变革,是推动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刻变革的巨大力量,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巨大动力。

  双面2012

  但这并不表示2012年的电商没有残酷的一面。资本冷却、消费疲软、价格战,当资本的狂热开始回归理性后,倒闭和并购席卷了电商领域。

  2012年4月20日,乐酷天在其网站显要位置发出公告称:经过管理团队的慎重考虑,乐酷天商城将于4月27日零时起停止营业。乐酷天是由日本乐天集团和百度于2010年1月共同注资成立的一家B2C电商网站,经营方式类似如今的淘宝、天猫。其中百度持股49%,乐天持股51%,当年10月上线。

  有分析认为,乐酷天希望简单复刻乐天在日本的模式,加上百度的流量导入,迅速占领国内电商市场。但过于急功近利的百度和乐酷天没有给组合团队足够的时间,对国内的电商市场也没有足够的了解,最后不得不接受失败的命运。同样出身名门的网易尚品,也没有足够的用户。

  曾经风光无限的团购行业继续感受极度深寒。9月,来自团购网站24券的一封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投资方和创始人兼CEO杜一楠发生严重冲突。投资方已经拒绝向24券继续注资,24券资金链断裂,将面临超过6000万元的债务追款,公司关门在即。杜一楠疑似侵占公司资金一事的爆发,让公司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矛盾公开化。随后因老股东抽走资金,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强制索赔,24券于10月暂停运营。

  自2011年下半年起,团购行业已进入洗牌阶段。经过千团大战后,当前市场上仍有团购网站2000多家。2012年,缺乏资金、盈利无望的团购网站相继倒闭,真正有希望的仅有排名靠前的四五家企业,其销售额占用户整体消费额的90%以上。这样的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有资本愿意进入团购行业领域,团购行业也成为电商寒冬的典型代表。

  垂直电商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9月25日,苏宁电器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以6600万美元收购母婴类垂直电商网站红孩子。苏宁电器表示,并购后红孩子将保留品牌、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未来,苏宁易购的母婴频道将交由红孩子运营,红孩子的物流部门也将统一纳入苏宁的物流体系。对苏宁电器而言,此次交易意味着它彻底摆脱了传统零售商的定位和形象,开始成为与京东、阿里巴巴一样的全品类电商。

  但对于成立8年、总融资超过1亿美元的红孩子来说,这意味着梦想的破灭。资料显示,作为国内知名的母婴垂直B2C电商,红孩子拥有750万注册会员,2011年度购物会员重复购买率超过50%。红孩子已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全国销售网络,员工总数1500余人。

  自2004年成立以来,红孩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始终未能走出规模性盈利困局,最终不得不走向被苏宁电器收购的结局。在业界看来,只有大型电商才能成功赴海外上市,中小电商短期内独立上市的可能性都不大,加上之前的估值过高,暂时又都没有规模利润,导致后续融资出现困难。这类公司未来最好的出路就是被大平台收购,而不是独立上市。

  2012年5月,国美集团全面收购库巴网。七个月以后,国美集团宣布整合旗下的两大电商平台——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网。整合后,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将挂名为“国美在线”,主要做国美的自营电商业务,相当于网上“百货公司”;而库巴网仍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作,虽然和前者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但会把重点放在做开放平台上,相当于网上的“商业地产商”。

  同样盯紧电商这块肥肉的还有网络巨头们。腾讯在2011年完成对易讯的战略部署,与QQ网购完全打通,承担了部分腾讯电商的自营业务。而企业易讯的物流和仓库系统也开放给QQ网购的入驻商户。

  而电商产业链中的物流企业也对整合上下游领域跃跃欲试。2012年7月初,申通控股的电子商务网站“爱买网超”上线,两个月后宣布关门大吉。而顺丰优选、圆通、EMS、宅急送等也纷纷开通电商平台。

  今年,电商领域将不会缺少话题,阿里巴巴、京东两家强势领跑者的背后,狙击手不少。

  期许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体量或许是电商取胜的唯一法宝。

  最好的佐证是,销售规模已达万亿元的阿里巴巴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网络技术服务公司CNZZ证实已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在其电子商务产业链整合布局上又完成关键性一步。CNZZ注册用户达181万人,统计站点306万家,每天有160万网站使用CNZZ。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已经拥有了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收购CNZZ则意味着,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也被一网打尽。

  2012年2月就有收购消息传出,但CNZZ董事长蔡文胜曾对外否认。阿里巴巴方面表示,“CNZZ是一家致力于服务互联网中小企业的公司,符合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蔡文胜在微博上表示,CNZZ和阿里巴巴集团的结合会是互补共赢。

  资料显示,CNZZ是由IDG投资的网络技术服务公司,专注于为互联网各类站点提供独立的第三方数据统计分析。同时,CNZZ拥有互联网数据采集、统计和挖掘三大技术,从事互联网数据监测,统计分析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应用。

  早在几年前阿里巴巴就开始通过收购进行产业链布局。2008年阿里巴巴收购通用论坛程序提供商PHPWind,2009年9月以5.4亿元收购万网,加上此次收购CNZZ,意味着绝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底层数据将被马云掌握,这给阿里巴巴未来发展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

  据CNZZ透露,目前团购网站使用CNZZ统计工具居多,这使得阿里巴巴除拥有淘宝用户的交易习惯数据外,还能监测到淘宝站外的电商真实流量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对手们也没有停止脚步。

  京东商城从2012年11月起,推英文网站、收购网银在线、新一轮融资、与魅族达成8亿元销售合作、面向供应商推金融服务、今年上线广告系统刚拿到3亿美元融资的京东商城最近动作频频。而且,京东商城平台已对外开放,正式向合作伙伴推出物流配送服务,此举被业内视为再一次向阿里巴巴叫板。

  不过要引起电商企业注意的是,中国电子商务依然没有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价格战依然是常态,而很多电商企业已经承受不起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商业模式。

  瑞购品牌负责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战生则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商家无论在哪个平台都一定要挣钱的,不挣钱的生意不叫生意。消费者未来也需要理性的判断,如果买到很多没有用的东西,那也是不理性的消费。”姜惠平则认为:“目前的电商为了上市,做了很多不健康的事情,但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无论电商和卖场,都是社会流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这些流通体系健康运转,才能促成中国的消费体系有序向前。”

  即便曾经高喊零毛利、不盈利的京东商城,在今天已经不再被视为B2C中价格最低的了。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传统零售企业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京东商城或许也在寻找除价格战以外其他的扩张模式。

  但需要提醒的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笑谈,中国4800家电商中有4799家都亏钱,只有马云的阿里巴巴赚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新浪尚文(微博)

  客厅保卫战:电视机控制权争夺

  这是一场争夺主导权的战争,谁取得了电视机的控制权,便取得了更多的消费市场。

  ◎本刊记者崔婧|文

  为什么我们做什么,你们就学做什么?”

  “你们不就是多了一块触屏而已吗?凭什么比我们小米贵两百块钱呢?”

  “据我所知,你们以前是做键盘的吧?现在干嘛凑热闹跑过来要跟小米学做机顶盒呢?”

  一个多月前的11月16日,几个身着小米T恤的“米粉”们在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雷柏)RATV发布会现场踢场,对其产品提出质疑。甚至有人称感觉雷柏的产品“很没有意思,不好意思放在家里”。

  但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小米)CEO雷军否认这是公司行为,“我很好奇,‘米粉’为什么攻击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公司?小米从来没有这样的衣服。这种做法太低劣,某小公司已经用过。”同时直言:“这样诋毁‘米粉’和小米的炒作模式太无耻。”

  雷军此举在网上遭到了“水军”们的猛烈攻击,尤其对雷军称雷柏是“没有人知道的公司”表示极大不解。

  有意思的是,就在踢场事件前两天,在小米盒子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小米已经与搜狐视频、腾讯视频、PPTV、风行等达成了内容合作,但他特别强调其中不包括同样拥有盒子业务的乐视网。

  而恰恰在同期举办的2012亚太OTTTV峰会上,乐视网副总裁助理王彦峰公开指出,乐视盒子和小米盒子的定位并不相同,版权问题或将成为小米盒子发展的隐患。一个月后,乐视网联合央视播控平台推出自己的3D云视频智能盒子C1。

  “口水仗”的出现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智能电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座金矿,因而争相进入此领域,欲分一杯羹。如今,智能电视的日益普及激发了消费者对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的消费需求。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宽带接入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消费、数字内容消费累计约为6222亿元,2012~2015年两者累计消费是2011年4倍多。

  之前,智能电视仅靠着概念炒作吸引消费者,未与消费者的需求真正挂钩。即便做得再高端,Siri语音控制、iCloud云存储、裸眼3D等也要受到广电机顶盒的限制。

  这是必须打通的关键环节。盒子的思路正是智能电视与电信合作OTT模式,和电信IPTV一样站在了广电的对立面。广电的出路则是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

  更为紧迫的是,市场上出货的基本都是智能电视而非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根据中怡康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的市场容量有524万台,2012年需求量则将超过1800万台。但这些却并非智能数字电视一体机。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目前创维智能电视销量占其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了四成以上。”

  这些消费数字显然动了广电部门的奶酪。仅仅发布一周后,小米盒子忽然暂停了全部视频服务,紧接着四天后,它遭遇广电“叫停”。外界猜测是因为它触犯了广电的政策底线,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并不属于广电总局《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下称“181号文件”)文件规定的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企业。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励怡青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华数与小米的合作是基于牌照的合作,目前小米盒子违规,所以合作还在谈。”

  然而,在智能电视发展上,这并不是广电的第一次喊停。

  广电首触礁

  2012年3月9日,北京市的苏小姐由于嫌4M宽带网速慢,便花2100元钱购买了包月的6M宽带服务。然而,钱花出去半年多了,网速却没有快起来。她每次看视频,都得先缓冲5到10分钟,观看5到10分钟后,再缓冲,再看。像苏小姐一样怀疑宽带网速有问题的用户不在少数。

  不过,宽带网络服务商却另有说法。一家名为“英联宽带”的业务员强调,因为是帐号绑定宽带,苏小姐等用户购买的宽带都是独享的,不会受别的宽带用户上网的影响,带宽越大,网速越快。他们还建议怀疑网速有问题的用户,可以用网上公开的一些测速试软件去检测网速。

  这是2012年10月7日中午,CCTV13《每周质量报告》播出的《假宽带真相》节目,直指电信运营商宽带服务缺斤短两等问题。而就在8月和9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相继宣布计划集中采购486万台和133万台机顶盒,加速推进IPTV业务发展。由此也折射出广电和电信部门在下一代电视方向上的利益纠葛和战略分歧。

  事实上,它们的分歧由来已久。IPTV业务与广电系统推动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存在利益博弈,遭到广电运营商的阻挠。早在2005年底,福建泉州广电就以一纸措施严厉的《通告》叫停上海文广与中国电信正在泉州推广的IPTV业务。而在此后不久的2006年1月10日,浙江广电也发出了类似通告,叫停了浙江省内的IPTV业务。

  国内IPTV产业从2005年开始盛起。那时候,随着娱乐消费水平的提高,电视内容日趋丰富,人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收看电视。通过IPTV业务,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点播和收看节目,传统电视的“时效性”已然失效,按下遥控器的按键,节目将按照用户自己的需求送来。

  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看到了IPTV的潜力,并一直试图获得自己的牌照,然而却没有美梦成真。

  希望落空之后,电信运营商没有选择死等牌照,而是开始通过与有牌照的广电机构通过合作的方式曲线进入市场。中国电信和网通与上海文广集团达成合作,在全国数十家城市开始了IPTV试点工作。而江苏电信和新华社江苏分社共同筹备的IPTV项目,甚至撇开了广电企业的参与。

  广电和电信部门对IPTV的定位不同直接导致两者的矛盾。广电一直把IPTV定位是数字电视的补充,是数字电视的一块增值业务。而电信部门认为,IPTV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业务,个性化、交互式、开放性是其重要特点,而内容的安全性、合法性则处于次要地位。

  广电系统通过发放牌照控制着IPTV,由于政策的壁垒、内容的缺乏以及用户发展的艰难,使得IPTV的商业模式前景难以明确,到2007年发展就几乎停滞,许多内容提供商纷纷倒闭,设备供应商同样因此而陷入到亏损的境地。

  2008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表示“鼓励以有线电视数字化为切入点,加快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广播,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而宽带提速无疑为IPTV快速发展奠定了网络基础。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宽带提速普及工程,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全国力推“光进铜退”计划。早在去年,中国电信已全面启动“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郭浩透露,到2013年,中国电信将使国内城市20M以上的网络接入能力提升至100%。

  IPTV与宽带无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随着高清视频的发展,高带宽的网络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开始发挥出积极引导效应,IPTV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截至目前,IPTV用户已经达到1974万。中国在2012年一季度也成为全球IPTV用户最多的国家。

  非但如此,IPTV依托高速网络加载的应用有很大发展潜力。随着网络扩容,拥有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若能开发出杀手级应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以IPTV为载体,拥有电子支付、远程看护等功能的智能家居市场仍有待挖掘。截至2012年8月底,中国电信拥有8576万户宽带用户,中国联通拥有6198.2万户。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用户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这些现有宽带用户或成为IPTV的潜力用户。

  紧箍咒

  2009年3月的最后一天,北京亚洲大酒店。

  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李璐邀请两位嘉宾一同按下了启动器,他们身后的幕布也随之落下,此次发布的MITV互联网电视以及自然蓝光电视显露真容。

  TCL的MITV实现了把互联网搬上电视的梦想。它拥有独家的“MITV影客下载引擎”,通过路由器联网,配备PC-Link功能,能够让普通电视与电脑组成一个内部家庭局域网。MITV使人们从书房电脑旁又回到客厅,共同体验互联网电视带来的“电影院式震撼”,让电视真正成为家庭娱乐中心,打破家庭成员之间由于MP4、PS3、电脑等产品的娱乐个性化带来的“情感孤岛效应”。

  这一年,全球经济放缓,导致人们减少了对旅游、大宗购物的计划,而把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家庭的调查发现,相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对于“通过电视看电影,家人分享高清影片”这种全新的家庭娱乐方式的需求强烈。

  国内的彩电企业似乎同时看见了这一片蓝海。2009年3月,互联网电视扎堆上市。创维酷开系列、海信蓝媒系列、长虹乐教系列、海尔模卡系列、康佳网睿系列,就连清华同方也闯进这片领地。它们开办平台或者与商业网站合作,通过虚拟专网平台提供互联网电视服务,互联网电视一时风光无限。

  不过,互联网电视问题很快显现。互联网电视存在和计算机抢资源的问题。如果宽带带宽只有1M,在玩大型网络游戏的同时看互联网电视,用户们的感受是“很卡很不爽”。而且在内容获取上,互联网电视还处于简单地下载电影、了解资讯等初级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广电系统拥有专门的有线电视网络,掌握着巨大的电视节目资源,彩电企业推出的网络电视可以免费下载内容,那必然会抢夺有线电视的用户。

  仅仅风光了5个月,当年8月份广电总局一纸通知“叫停”互联网电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让市场的兴奋度降至冰点,给各大互联网电视机生产厂商加上无形的“紧箍咒”。

  即便如此,一场产业升级的革命仍在彩电行业打响,企业纷纷表示停产非互联网电视。在创维数码宣布2010年将停产CRT(显像管)电视一个多月后,TCL宣布在中国市场将停产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非互联网电视,长虹也将全面停产32英寸及以上非网络平板电视。而康佳同样有此计划,并将逐步加大互联网电视销售份额,来为非互联网电视的停产做准备。

  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2009年11月底,我国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现在我国网民总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873万个,CN域名数为398万个。这表明我国不仅具备了使用互联网电视的硬环境,也具备了使用互联网电视的软环境。

  2010年,广电总局给出了明确的政策信息。8月,上海文广百视通、杭州华数、CNTV等在内的7家内容提供商相继获得了互联网电视牌照,而迅雷、PPS、优酷等民营视频网站则被排除在外,TCL与长虹合资建设的广州欢网也改由杭州华数运营。

  在“牌照制”的规范下,彩电企业要生产互联网电视,必须和7家牌照商合作,而为了保证内容的质量,需要与网络视频公司合作。

  一个月后,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运营主体,百视通公司正式启动互联网电视BBTV商用,康佳成为东方传媒集团(下称SMG)百视通首家开展成熟产品运营合作的彩电企业。

  通过一根宽带网线,康佳网睿电视机就能实现网络在线点播,播放由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提供的数十万小时的电视节目。如此一来,观众可以“跳过”计算机下载-保存-播出的“网剧”观看传统,也可以不依赖视频网站,直接在电视机上实现接近DVD画质的节目随点随放。这将把计算机通过视频下载和网络视频抢走的观众从计算机前拉回到电视机前。

  不过,彩电企业似乎并不知足。即便牌照使用费在不断下降,而互联网电视的售价又比普通电视高出千元左右,但它们试图打破广电设置的内容壁垒,谷歌TV让其看到了希望。

  发力第三方平台

  2010年5月19日,谷歌高级产品经理里什·钱德拉在谷歌的I/O大会上发布了与英特尔、索尼、罗技合作的第一款智能电视——谷歌TV,他当时曾满怀信心地表示,“这种全新的平台,将改变电视的未来”。

  谷歌TV建立在谷歌主导开发的Android平台上。通过该平台,用户不仅可以收看电视节目、观看网站视频,还能欣赏音乐、玩游戏和登录Flickr、Facebook等社交网站。里什·钱德拉甚至豪言,通过与互联网广阔内容的连接,谷歌TV“可以收看100万个频道”。

  然而,事实并未如钱德拉所愿。五个月后,罗技推出第一款实体产品Revue不久,美国三大电视台——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联合宣布封杀谷歌TV,这意味着用户无法通过Revue收看这三家公司的节目。随后,迪士尼、NBC环球和新闻集团合资的视频网站Hulu也正式宣布抵制谷歌TV。

  2011年初,罗技将Revue降价50美元,但这一举措没给Revue带来更多的安装基数,形势还在继续恶化中。7月底,Revue再次大幅降价,罗技还透露该产品退货量已经超过销售量。这标志着谷歌的电视计划遭遇挫折。

  不过,相比谷歌TV遭到挫折,2011年,我国智能电视的发展风生水起,甚至被业界称为智能电视元年。除海信2010年推出引入网络内容商店模式的智能电视外,2011年3月底到4月初,TCL、创维、长虹、康佳等彩电企业都推出了基于Android平台或Windows平台的智能电视,三星与LG电子4月初在上海也推出了各自的“SmartTV”。

  TCL助理总裁梁启春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安卓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智能时代要靠上下游企业携手把体验和内容服务做好,做得更丰富,这样才有可能带来一个新的发展,这里面能够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必须基于一个开放的平台技术。”智能电视在功能上已经与平板电视和智能手机非常接近,虽然还没有智能手机数十万款的应用软件支撑,但通过电信网络,智能电视不仅可以自由浏览新闻和网络视频,而且拥有数千款包括体感游戏、在线支付等应用软件。

  采用开放式平台的智能电视确实对现有的广电内容监管体系构成了挑战。虽然也与国家广电总局认可的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合作,但是很多智能电视已经可以直接登录互联网。杨东文曾表示:“广电有关监管条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不能没收消费者购买的智能电视吧?”

  广电方面也意识到智能电视带来的威胁,然而却并不如杨东文所料。2011年7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一则内部通知,“在没有开放通过互联网经机顶盒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许可前,各持证网站不得与非法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公司开展合作”。

  此轮“叫停令”,国家广电总局再次强调其内容播控权的不可逾越。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孙新果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智能电视和2009年推出的互联网电视一样并没有绕开广电的监管,它依然有互联网接口,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而已。”

  作为彩电企业,制造的终端智能电视机如果要推向市场,就必须与牌照商合作,由牌照商提供电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视频内容若都来自于几家牌照商,那视频的差异化竞争其实不是彩电厂商说了算,而是牌照商的服务说了算”。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由于现阶段牌照商较少,内容并不齐全,今后智能电视的竞争,也可能会沦为牌照商之间的竞争。

  被争夺的奶酪

  广电系统通过牌照的发送掐住智能电视的发展。为避开电信运营商对内容的干涉,广电于2011年10月扶正互联网电视和机顶盒产业的OTTTV模式后,才不惧谈IPTV,同时在2011年底宣布互联网电视用户量超过IPTV用户量。

  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181号文件,对外的口径是改变以往通过叫停规范互联网机顶盒的“单纯监管”方式,转而“鼓励运营”,引导该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郝亚斌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广电总局的181号文件不能说管得不对,但管得不科学。手机、电脑与电视越来越融合,三屏合一了,如果仍以终端来发布牌照,未免有点儿牵强,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小米、腾讯、乐视网等IT互联网企业试图用其思维改造电视产业链。事实上,这场冒险由来已久,最早的先烈可以追溯到1999年,微软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力推“维纳斯计划”,“让电视机能上网”,是当时最大的卖点。在中国,为此付出“严重失血”代价的有早年在IPTV上受挫的UT斯达康,以及陈天桥的盛大盒子。

  而OTTTV几乎是与IPTV相反的模式。OTTTV也需要通过电信商的管道传输数据,但由于其内容来自第三方——国外如Netflix、Hulu,国内如乐视、爱奇艺——电信商仅仅充当传输节目包的管道。当然,前提是它也需要与7家互联网电视牌照商达成合作。

  但事实上,虽然OTTTV据守未来的方向,要取代IPTV也非易事。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大力搞基础建设,升级网络带宽,并通过“智能手机3G+宽带+IPTV”的方式捆绑推广IPTV。其中又以上海百事通做法最为激进:机顶盒免费,每月开机8次免交月费。百视通2011年年初借壳上市,采用这种推广方法有上市公司拓展业务的压力,却直接影响到了有线电视公司的收入,两者正面竞争。

  虽然“假宽带”尚有争议,但升级后的宽带理论上为IPTV传输视频内容提供了更便捷的管道,为其发展进行造势。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620万台机顶盒采购计划来看,电信运营商准备积攒力量加速发展。

  在IPTV产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主要面临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不断进行的有线行业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双向化改造工作的外部竞争,以及诸多家电厂商及互联网企业力推的互联网电视、OTTTV、智能电视产品等内部竞争。面对智能化趋势,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力说:“中国电信的应对策略是,围绕通信接入、娱乐休闲、极致体验这三个角度,搭建‘云、光、端’的家庭业务架构。”

  与此同时,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视频厂商重金投入,通过打击盗版解决了视频正版化问题。以优酷为例,如在电视剧方面,截止到2012年1月,优酷电视剧总数量超过6万集;电影方面,优酷已先后与迪士尼、华纳、20世纪福斯、狮门等多家电影制作公司签约,积累了众多影视公司合作资源及版权。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未来几年电信运营商和有线网络运营商将在通信、互联网与电视传输业务市场相互开放和渗透。这意味着内容方与渠道方将互相依存。同时,视频网站与广电不断增加的网台合作关系,视频网站与运营商的联盟也表明,市场竞争正越发错综复杂,竞合成为行业主流。

  这是一场争夺主导权的战争,谁取得了控制权,便取得了更多的消费市场。不过,无论争夺如何激烈,受益的是用户,用户用遥控器即可实现电视消费。智能电视将升级为家庭娱乐和服务的集成终端。而这,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新浪尚品(微博)、新浪尚文(微博)

  鏖战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再抢滩移动支付

  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移动互联网,中国的支付体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刊记者孙宏超|文

  淘宝网不盈利,那阿里巴巴靠什么来支撑?

  很可能是支付宝。以去年“双11”网络购物盛宴为例,最大的赢家其实正是支付宝。根据其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天有超过1亿笔订单完成支付,其中和支付宝相关的交易笔数超过75%,这是其他银行渠道的3倍还多。这让银行再次感叹互联网金融的威力。

  与往年电商支付情况相比,2012年手机等无线设备支付笔数达到了上年的5倍,成为这场支付盛宴中的新亮点。

  这个市场到底有多热?

  国外的这个圈子已热得发烫。以美国为例,新兴公司有Square,PayPal则收购了移动支付服务公司。谷歌和苹果也在布局移动支付。根据NetBanker统计,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达到2400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6700亿美元。

  国内的银行家对此也很看好。招商银行(13.28,-0.26,-1.92%)行长马蔚华在招商银行与HTC的合作发布会上表示,移动支付行业跨度大、产业链条长,只有包括运营商、商业银行、终端制造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积极构建开放共赢模式,形成标准统一、协调有序的格局,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无线,中国支付环境在近十年发生了质的改变。而2012年以来,无论银行、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还是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在加紧布局移动支付领域。

  未来,摇摇手机就能完成买票、购物、登机、理财。这已经不远了。

  从线下到线上

  几年前,线上支付对于大众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字眼,而银行也没有对线上支付倾注太多精力。但今天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正在被网络支付大肆蚕食。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网络支付的总规模已经接近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据了半壁江山,财付通和银联网上支付则分别占据20%和1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目前第三方支付覆盖广阔,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网购、网游、电信充值,还包括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日常小额多频转账汇款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

  业内人士指出,淘宝之所以能从仅仅数十人的小网站,成长为市值高达百亿元的知名企业,很大的原因来自支付宝的广泛应用。

  但在支付宝上线之初,故事完全不同。“最早还被人当成骗子!”支付宝CEO彭蕾曾公开对外表示。这家今天拥有超过7亿注册用户的第三方支付巨头企业,完成的第一笔交易堪称悲催。在运营人员费尽全力让买家将钱发给支付宝后,买家又想将钱撤回。经过工作人员的反复说服,第一次交易才最终完成。

  经过9年的发展,支付宝团队从仅仅拥有3个人增加到3600人,分布在全国5座城市。2012年,支付宝日交易金额超过45亿元,日交易笔数超1800万笔,峰值达到3369万笔。与之对比的是,海外第一支付巨头PayPal日交易金额约20亿元,日交易笔数约500万笔。

  但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支付宝也有其他的合作商户,但由于身上的阿里巴巴色彩太过浓重,一直与其他电商伙伴关系微妙。2012年6月,阿里集团确认支付宝将独立上市,不与其他业务捆绑。但客观地说,支付宝得以一直占据50%左右的国内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仍是借助每年成交以千亿计的淘宝、天猫。

  换句话说,依托淘宝起家的支付宝不仅要做阿里的支付宝,还要做全网的支付宝,甚至不仅是网购支付那么简单。

  2011年6月9日,中国银联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两项新业务,依托现有银行卡交易清算系统,建立起自己的无卡交易处理平台。到2011年底,银联在线支付在互联网支付业务的份额已经冲到了第三位。

  银联的无卡支付推出后,苏宁、京东等许多跟阿里集团存在竞争的电商,纷纷弃用支付宝转投银联。银联的无卡支付一出,迅速将自己与支付宝的产品之争升级到了阿里系与其竞争对手的阵营之竞争。

  线下支付

  这也逼迫支付宝寻找新的出路。

  2012年3月19日,支付宝在北京宣布启动物流POS战略,向电商COD(货到付款)领域投资5亿元,将货到付款的POS刷卡应用普及提速。在这笔重金背后,折射的是支付宝对占国内B2C交易中近70%货到付款的生意表现出的兴趣。

  首个亮相的物流POS支付方案,将刷卡收银、取件和签收录入等功能全部通过一个支付宝POS终端完成,实现电商资金与物流信息的实时匹配。这个方案解决了电商行业POS刷卡服务的空缺,并且提高了物流商与B2C电商对账结算的效率。

  这是支付宝获得支付牌照以来,最大手笔的业务推进计划。按计划,2012年支付宝将针对电商COD系统投入3万台支付宝POS,基本实现一二线城市区全覆盖。今明年将对三四级市场进行持续推动。

  目前国内几家独立B2C电商都已经在主要城市普及POS机货到付款服务,其中当当、京东、凡客提供该项服务的城市范围最广。其中有部分配送公司用的是支付宝的POS机器。除了支付宝,快钱也进入了COD领域,在宅急送的全国范围内铺设1万余台快钱POS终端。

  这种升级换代或许会改变现有的市场体系,但电商、物流、支付各方博弈仍在继续。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民营快递企业都采取加盟商体制运作,将POS机向下推广并不容易。

  况且POS机还要面对一个强劲对手,就是目前在该领域掌握主动权的银联。

  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经在“网上购物、在线支付”占据绝对主动地位,而银行体系看好的则是“网上购物、线下支付”的市场空间。

  目前银行系和第三方支付系都在对线下支付展开积极布局,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抢滩移动支付

  戏剧性的是,线上与线下支付尚未分出胜负,围绕移动支付的战斗却已经打响。

  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2410亿美元。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户,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7亿户。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11年底,我国移动支付客户达到1.45亿户,同比增加了61.11%,全年发生业务量2.47亿笔,同比增加109%,移动支付的前景可见一斑。这悬挂在枝头的蜜糖吸引了多方势力争抢。

  作为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应用之一,移动支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也正深刻地在改变着公众的消费模式。《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同时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共事业缴费和超市购物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广。

  最先布局的还是支付宝和银联。

  2010年10月,支付宝携手手机芯片商、制造商、应用商等60多家厂商共同成立“安全支付产业联盟”,并推出了手机安全支付产品方案。根据该方案,手机用户在安装带有支付宝接口的APP之后,即可通过支付宝账号完成该APP的所有付费操作,且所有操作均在本手机完成,无须切换到PC或其他页面,不影响应用的进程。

  银联则在次年9月推出“银联手机支付”,并在一年后进一步与UC浏览器合作拓展远程移动支付。中国银联是传统的线下支付老大,先天具备银行卡跨行互通优势。在银联的榜样作用下,多家商业银行开始试水手机支付。

  2012年5月30日,中国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推出基于金融IC卡PBOC2.0标准的手机现场支付的智芯系列产品“掌尚钱包”,用户通过简单地刷手机方式,就能在支持非接触读卡方式的各类POS机具上进行支付。

  仅仅19天后,浦发银行和中国移动发布四大战略产品。其中,中国移动浦发联名卡及演进产品主推手机近场支付,用户通过附带一张手机挂坠卡或贴片卡,在具有银联“QuickPass闪付”标识的POS机上直接进行小额支付。

  2012年9月18日,招商银行联手HTC,推出国内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产业新标准下的首款移动支付产品招行“手机钱包”。在发布会现场,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表示:“手机支付首先要跟银行合作,这不是短期的事情,但我们觉得这是值得投入的。”年末,中信银行与中国银联在北京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成为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空中发卡”项目的首批合作银行。双方合作方案的特点是利用运营商手机SIM卡作为银行账户载体,借助银联TSM平台实现空中发卡,开卡成功并圈存/转账资金后,在银联“闪付”终端上刷手机消费。

  电信运营商自然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2012年底,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分别推出属于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中国联通的牵手对象是招商银行,在2012年11月底其推出了联通首款手机支付产品“联通招行手机钱包”。这是国内首款基于SWP-USIM卡的近场手机支付产品,可在标有中国银联闪付标志的银联POS终端上进行消费。

  中国移动也不甘落后。其下属支付企业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与国航展开手机支付合作启动仪式,国航的国内网站将支持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双方还将在近场NFC支付领域达成合作。2012年12月5日在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正式发布基于NFC的新产品手机钱包,并开放NFC手机SIM卡空间。

  当然不能忘了第三方支付企业。

  此前,已经在支付方面有优势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则通过远程技术和手机终端进入市场。

  2012年7月24日,支付宝与分众传媒、聚划算三方联合进军O2O,消费者可以通过装有支付宝客户端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在分众显示屏前购买聚划算上的商品和服务。随后支付宝又与上品折扣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出创新的商场O2O购物服务。年底支付宝公测全新支付宝手机客户端“卡宝”。“卡宝”一方面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可以进行个人账单管理,同时也可以管理各种优惠券、会员卡、球赛门票、礼券;另一方面,在“卡宝”中又加载了“声波支付”这一全新功能。

  支付宝的老冤家财付通则搭上微信这条船。9月18日,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表示,财付通将与微信和腾讯电商等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微信与财付通的结合创造出微生活支付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各种支付方式和场景,实现摇一摇转账、二维码扫描支付、微生活会员卡等功能。

  手机外接刷卡器刷卡支付模式因美国移动支付创业公司Square取得的巨大成功而迅速蔓延至全球市场,并诞生了一个名词“类Square”。类Square刷卡终端使得消费者或商家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在任何3G或Wi-Fi网络状态下,进行支付和收款,并保存相应的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刷卡消费支付的技术门槛、硬件需求以及终端成本。

  2012年5月29日,拉卡拉推手机刷卡器进军移动支付,用户可实现查询、信用卡还款、个人还贷、转账汇款、个人收账、便民缴费、网购优惠等服务。年底汇付天下面向小微商户以及个人推出类Suqare移动支付产品“POSmini”。

  但由于中国银行卡受理环境尚不完善、商户及用户的付费意愿不强烈、替代性产品成长迅速,严重限制了手机刷卡器的使用场景和支付额度,如果市场环境不能得到突破,这种支付模式只能在小范围推广。

  仍有阴影

  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前景,但各利益主体都在各打各的小算盘,这给移动支付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可基本划分为五大阵营:非接触式支付、移动收银终端、综合移动支付平台、手机账单、自建自用封闭平台。在中国则基本以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的标准为主。

  三年前,在中国银联推出了国际市场上通用的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后,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2.4GHz技术标准。在标准的争夺中,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各有优势,也各有难题。

  起初,中国移动对争夺移动支付标准踌躇满志。2010年,中国移动斥资400亿元资金入股浦发银行,为进军移动支付布下最大一颗棋子。中国移动所提出的2.4GHz标准独树一帜,更是中国主导的技术标准,但难点是已存在的金融基础设施并不支持,中国移动标准需要大量地改造现有的机具设备。

  在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之后,中国银联也加快了对移动支付的布局,与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展开积极合作。至此,中国银联周围聚集了包括银行、两大运营商在内的众多拥护者。相较于中国移动标准,中国银联标准在支付工具上广有基础,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技术,采用银联标准不需要对现有机具进行过多改造。不过,银联标准也具有天生的缺陷——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必须更换为特制的手机。而中国移动标准下,用户只需要更换一个特制的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

  2012年4月,央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移动通信运营商等40多家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近日,央行宣布已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由于央行此前发布的技术标准与中国移动的标准不兼容,这意味着在这场移动支付标准之争里,中国移动已处于劣势。标准的统一和确立,将有助于产业链各方开展相关业务,推动移动支付进入爆发期。此外,随着标准落地日程的推进,金融机构、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纷纷布局移动支付,争夺市场先发优势。

  虽然目前各相关利益主体都已落位,但用户和商户并不买账,具有移动支付功能的手机和银联POS机数量相对较少,并且移动支付标准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些都制约着移动支付这枚果子的成熟。

  更为要命的是,由于移动支付涉及行业跨度大、利益主体多、产业链条长,利益各方都想依靠一己之力来争夺话语权。各自为营,从根本上造就了今天移动支付概念炒得火热但进展龟速的现状。

  移动支付早晚会走入千家万户,但目前来看,其需要的成长土壤还不成熟。

  幸运的是,相关部门已经留意到移动支付未来的发展趋势。央行副行长、全国金标委主任委员李东荣在日前表示,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开展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研制,国内也已派人参与此项工作组。

关键字:新消费  三场战争 引用地址:新消费领域的三场战争

上一篇:CES 2013 各路旗舰智能机跑分成绩汇总
下一篇:瞄准无缝连结需求芯片商猛攻异质网络商机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39

基于智能手机的研究将帮助中国消费者进行更健康的食物
致力于开发经济实用并具可持续性的移动健康技术,提高中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 移动健康创新中心(CCmHI) 将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共同发起新型研究,以期让中国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更健康的食物。 CCmHI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主办,于2014年在北京成立。CCmHI的第一项研究 FoodSwitch已经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食品标签与包装数据的收集工作,数据将最终应用于这款新型、免费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FoodSwitch将于今年7月与中国消费者见面,为其提供包装食品的主要营养信息,通过如信号灯般的颜色区分让消费者在同类产品中进行对比以选择更健康的食物。 CCmHI执行主任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