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下世代In-cell触控 面板/IC厂强攻自电容感应

发布者:温馨阳光最新更新时间:2013-02-07 来源: 新电子关键字:In-cell  面板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电容感应技术对下世代In-cell触控方案的发展重要性大增。为压低量产成本并提高良率,除触控面板厂积极研发整合感应层与驱动层的单层自电容In-cell多点触控方案外,触控IC业者也加紧补强自电容感应功能,并打造可同时支援自/互电容感应的整合型方案。
自iPhone 5掀起内嵌式(In-cell)触控发展风潮至今,碍于技术成本高、良率不佳,以及触控IC开发困难等因素,In-cell一直局限于高阶产品应用;所以相关面板厂及晶片商均致力改良In-cell感应层(Rx)结构及控制晶片,并克服In-cell触控严重杂讯问题与实现多点触控,以达成较佳的量产投资效益,加速切入中低阶智慧型手机。  

现阶段,晶片业者已锁定可同时支援自电容与互电容感应的In-cell触控方案,全面提升晶片讯噪比(SNR)、差动讯号分析功能,包括赛普拉斯(Cypress)、义隆电子皆已整合两种电容侦测技术,开发新款触控IC;至于其他晶片商也开始补强自电容矽智财(IP)阵容,加紧脚步跟进。  

兼备自/互电容感应 触控IC减轻面板杂讯

图1 赛普拉斯TrueTouch行销总监John Carey表示,赛普拉斯除已在In-cell触控市场抢占一席之地外,近期在OGS领域的发展也大有斩获。
赛普拉斯TrueTouch行销总监John Carey(图1)表示,In-cell触控感应层相当接近液晶显示器(LCD)讯号源,同时也会受到电源杂讯干扰,目前最大的技术挑战在于如何精确量测讯号;因此,触控IC必须扩增运算及感测能力,同时还要加强与LCD驱动IC的通讯与分时处理机制,才能让In-cell同时兼顾轻薄设计与优异的触控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考量,触控IC厂纷纷补强晶片自电容感应功能,以撷取更多In-cell触控感应层讯号,再透过分析过滤杂讯,提升触控反应速度与精准度表现。不过,Carey强调,由于自电容技术还不能支援三指以上的多点触控,须搭配互电容感应,因而掀起新一代触控IC支援双电容感应的设计风潮。

其中,赛普拉斯凭藉完整自电容、互电容IP阵容,已打造业界首款整合型触控IC,其可自动切换两种感应方式,再透过差动讯号分析功能,改善In-cell触控面板充斥大量杂讯的弊病。Carey指出,该公司于2013年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展出的最新触控方案--TrueTouch Gen4X,其抗杂讯能力较前一代产品提升三倍,讯号更新率更高达100?120Hz,大幅超越业界60Hz的平均水准。  

据悉,该产品已开始送样,未来1?2个月内将导入量产。Carey透露,由于In-cell触控对控制晶片的客制化程度大幅攀升,因此,赛普拉斯也积极与台湾、中国大陆及日系面板大厂合作。另外,韩系面板厂也研拟与该公司共同推动In-cell触控研发计划。在一连串紧密合作之下,搭载Gen4X触控IC的终端产品预计将于今年夏天出炉,抢进高阶智慧型手机市场。  

无独有偶,义隆电子也于今年CES秀出自/互电容感应的多点触控解决方案--Smart-Touchscreen。该产品锁定小尺寸智慧型手机,采用数位讯号处理器(DSP)提高核心运算能力,并整合自电容和互电容感应的优势加强杂讯免疫能力,从而提供高准确度和线性度;此外,其支援单层透明导电膜(ITO)触控面板方案,并提供最高十指多点触控及2毫米(mm)触控笔,性价比表现出色。  

至于新思国际(Synaptics)、敦泰科技等触控IC厂则加快脚步研发自电容设计,近期已相继揭露技术进展与产品计划,可望在未来跟进发布自/互电容双感应产品。Carey强调,短期内,触控面板厂要开发具多点触控、高抗杂讯能力的In-cell产品,导入自/互电容整合型控制晶片将是一条捷径,遂激励IC厂大举投入研发。  

除增强电容感测能力外,In-cell触控IC也须与LCD驱动IC协同运作,才能减低互相影响的风险。现阶段业界大致分成两大技术阵营,首先系新思国际力拱的模式,亦即将触控IC与LCD驱动IC整合成系统单晶片(SoC);其次是透过显示器驱动介面(DDI),让触控IC与LCD驱动IC进行沟通的设计方案。  

Carey分析,In-cell触控面板各家技术迥异;若搭配第一种整合方案,虽能强化客制化程度,但也缺乏设计弹性,要提升晶片的近接感测(Proximity Sensing)、杂讯分析,或增加悬浮触控、防水等新功能相对困难;至于第二种分离式方案则能因应不同LCD驱动需求,进一步更改DDI设计,支援多样化功能设计与In-cell触控面板架构,故为赛普拉斯及多数触控IC厂采用。  

不仅In-cell触控IC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在感应层设计方面也大有进展。近来,供应链业者正酝酿以单层自电容取代既有双层互电容感应技术,包括苹果(Apple)、三星(Samsung)、台/日系面板厂及一线触控IC大厂均启动专利布局,并投入开发新一代触控IC、LCD驱动IC,从而改良In-cell感应层设计结构,并提升面板良率、降低成本和杂讯。 

 迈向In-cell终极目标 面板厂强攻单层自电容

图2 发明元素总经理李祥宇认为,对面板厂而言,自电容In-cell结构的制程复杂性较低,只要有相应的触控IC问世,就能顺利展开量产。
发明元素总经理李祥宇(图2)表示,In-cell触控无疑为行动装置轻薄设计带来更多想像空间,但直接在LCD内同时导入触控感应层与驱动层(Tx),将引发大量杂讯,增加面板及触控IC设计难度;所以该技术仍受限于制程良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而无法快速普及。 

此即驱动触控面板厂及触控IC业者各自联合阵线,积极发展更具量产效益的下世代In-cell触控技术。 

李祥宇指出,目前业界已有共识,相继舍弃以侦测感应层和驱动层间互电容变化的In-cell设计,转攻在感应层中直接导入Vcom电极线的单层自电容感应方式,一方面让触控面板厂省略隔离感测与驱动层的金属跨桥制作工序、提高制程良率,同时降低20?30%成本;另一方面则解决两层距离太近而引发相互电容干扰问题,改善触控反应速度和灵敏度。 

其实,自电容技术已行之有年,但以往仅能收集触控面板的水平或垂直面触控讯号,支援单指或双指触控功能,且容易产生假性触控(鬼点)问题;所以在多点触控功能发展浪潮下,不敌可精确感测到水平和垂直面交叉点的互电容方案而乏人问津。惟进入In-cell时代后,互电容的杂讯问题却更令人头痛,因此业界才又转向发展自电容多点触控,期进一步打造下世代In-cell触控面板。 

现阶段,除三星最积极投入以外,多半In-cell触控面板厂也都有涉猎专利研究;而触控晶片或IP开发商,更是全力部署相关触控IC解决方案。李祥宇认为,整个产业链开始聚焦自电容运作架构,显见该技术在In-cell应用领域极具前瞻性。 

不过,以自电容感应层提供触控讯号产生、撷取与驱动功能,初期面板厂须加厚ITO层,并增加水平与垂直面的金属导线数,还要严格要求触控IC效能、讯噪比及韧体功能规格,才能解决多点讯号感测与高电阻难题,势将加重材料成本及影响面板透光度。此外,LCD驱动IC也须具备分时处理机制,并扩充缓冲记忆体(Buffer)容量,才能同步处理In-cell触控与LCD讯号。 

李祥宇不讳言,单层自电容In-cell触控技术门槛极高,仍须一段很长的时间发展。也因此,混合式On-cell与In-cell贴合方案遂开始获得业界关注,如索尼率先将感应层做在上玻璃上方,并于LCD内导入驱动层的混合式In-cell结构(图3)。由于两层距离远相互干扰较少,故能减轻触控IC开发难度;目前面板量产良率亦已高达八至九成,成本下滑速度快,已吸引友达、群创全速跟进研发,壮大技术发展声势。

图3 索尼利用混合式In-cell贴合技术,于2013年CES推出最新旗舰手机,萤幕薄化效果显著。
关键字:In-cell  面板 引用地址:布局下世代In-cell触控 面板/IC厂强攻自电容感应

上一篇:友达生产iPad mini 2面板解析度超越iPad
下一篇:NPD DisplaySearch:触控面板和超薄面板供应有限影响超薄电脑出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2:42

2017年OLED电视市场零售量规模达11.3万台 同比增长92%
  目前 OLED 兴起的势头越来越猛烈,在OELD 面板 业务上,LGD积极布局,并寄希望于通过 OLED 面板 实现弯道超车。国内外不少厂商纷纷加入 OLED 阵营,凸显对OLED的支持与看重。其中可以看到,像索尼这样素来严谨的厂家,去年推出重磅OLED电视A1,重归OLED怀抱进一步壮大了OLED阵营。而且A1上市之后确实销量爆表,备受追捧。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2017年OLED电视市场零售量规模达11.3万台 同比增长92%   2017年随着不断加入的新品牌,OLED电视有壁纸电视、银幕声场等多种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形态、概念上的创新,都有效的提升了OLED电视的市场形象和定位,也加速
[手机便携]
TCL科技76.2亿元拿下三星苏州厂,全球面板市场迎来重组
久拖不决的全球面板产业大洗牌、重组时刻终于拉开序幕。 2020年8月28日,TCL科技(000100.SZ)公告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拟与三星显示株式会社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增资协议》,TCL科技拟与三星显示签署《股东间协议》。协议签订后,TCL科技将以约10.80亿美元(约合76.2亿元人民币)对价获得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同时,三星显示将以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60%股权的对价款7.39亿美元(约合52.13亿元人民币)对TCL华星进行增资,增资后三星显示占TCL华星12.33%股权。 目前,三星苏州8.5代线共有三大股东,包括三星Displa
[手机便携]
技术变革关口下,显示面板技术及市场走势将怎样
当前,显示面板技术变革正处在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LCD、OLED、MiniLED等技术均在各自的赛道和产品区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业内人士对爱集微表示,“未来10年,显示行业将会出现多种技术共存的局面。” 为此,笔者也对LCD、OLED、Mini LED等显示技术进展以及市场走势进行总结分析。 大尺寸TV面板 众所周知,疫情带动“宅经济”发展,电视、笔电等消费电子需求大增。终端市场需求强劲,也带动上游 LCD 面板价格持续上涨。自2020年6月开始,LCD TV面板价格持续上涨至2021年6月份,行业也迎来了时间最长、涨幅最大的上涨周期。 不过,随着终端需求转弱,上游原材料供应趋稳以及TCL华星10.5代线工厂(T7)、惠科8
[手机便携]
华锐光电计划将TFT-LCD液晶面板产能增加至每月5万张
近日,据大河网报道称,华锐光电相关负责人王子寅表示,目前公司产能为每月约3万张大板,下一步计划是尽快将工厂的设计产能提高到每月5万张大板。 其举个例子称,“我们每天生产约1666张大板,3天生产的屏幕拼接起来相当于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可切割60万片5.5英寸的手机屏。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方面,我们将会不断推出消费电子产品,例如,穿戴手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工业显示、医疗显示等,提高我们产品显示的色彩和产品刷新率,最终达到行业内标杆水准。” 据了解,华锐光电是2017年作为河南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地港区的,公司引进了韩国LG第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在此之前,该省凭借富士康等大型集团及其供应链体系的进驻取得了电子信息产业
[手机便携]
集邦咨询:8月电视面板出货量创年内新高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宙洁)根据集邦咨询光电研究中心(WitsView)28日公布的电视面板出货调查报告,8月电视面板出货总量为2302万片,月增8.2%,年减2.5%。由于电视面板价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调降,而市场即将迎来一连串欧美以及中国地区节庆促销的备货高峰期,这拉升了8月电视面板出货量并创下今年单月出货的新纪录,一扫7月需求低迷的阴霾。 WitsView研究经理胡家榕指出,随着中国国庆和“双11”促销活动的脚步越来越近,加上今年中国“618”和“818”促销档期在线销售表现不俗,增添了品牌的信心,第三季中旬后品牌的出货力道明显回温。此外,今年中国品牌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尺寸聚焦在中小尺寸上,有利于稳住9月电视面板出货量,预估将
[手机便携]
吉时利源表2400系列功能及面板介绍
一、功能: •电压源、电流源、电压表、电流表四合一新型仪器,适用于快速直流测试 •可选高电压型 (1100V)、大电流型 (3A) 或大电流脉冲型 (10A) 电源/测量 •最大功率:20W (2400 和 2410),60W (2420),100W (2430 直流模式),1kW (2430 脉冲模式) •五位半电表, 0.012%准确度 •可作六线式奥姆测量 •程控电流/电压,并可设定箝制准位 •最快速度可达 1000 点/秒(GPIB 接口) •内建快速「通过/失效」比较器,适用于自动化质量管理 •数字 I/O 可直接与其它仪器沟通 • IEEE-488 和 RS-232 界面 •除量测电压、电流外,并可直接量测电阻、功率
[测试测量]
吉时利源表2400系列功能及<font color='red'>面板</font>介绍
全球面板业决战2013大势分析
        即将进入2013,可以肯定的是,全球面板厂技术竞赛的重点,不外乎三个名词,即AMOLED、LTPS和IGZO,而后两者皆是AMOLED看重的下世代驱动背板技术。高阶行动装置的高解析面板竞赛,极可能在2013年进入尾声,不过,掌握AMOLED、LTPS、IGZO仍是面板业者竞逐的重点,尤其是AMOLED及IGZO,更是未来在市场胜出的决定关键。 目前全球面板产业集中在韩、日、台、中等四地,而LTPS可说是大家都已投入的技术。根据IEK的调查分析,在LTPS LCD量产进度上,日本的Sharp、JDI、Kyocera的速度较快,韩国的三星和LG则主要将LTPS用于AMOLED的生产上;JDI今年也已开出LTPS AM
[手机便携]
TCL电子撤出美国电视机市场传闻:暂时缺货,非下架
中国最大的电视制造商 TCL 近期在美国大型卖场陆续下架,预计三星电子和 LG 电子将会从中受益。有报道分析称,TCL 电视总销量中的 40%是美国市场贡献的,一旦撤离美国市场,TCL 的事业将受到重挫。此举也将对该公司的研发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月 12 日,TCL 电子发布声明称,韩国媒体 Money Today 称 TCL 电视撤出美国电视机市场,上述报道为不实消息。TCL 严正声明并没有任何计划撤出北美或其他市场,在北美业务发展一切如常,按计划正常进行。 TCL 电子强调,TCL 品牌产品在北美市场各大零售渠道供不应求。目前一些特定品类产品销售情况超出公司预期,导致少量北美线下店面出现暂时缺货,绝不存在下架情况。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