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中国移动用户收到官方发来的短信称,“业务变更的影响,自2013年7月10日起,飞聊将无法发送和接收‘飞信’信息,如果要继续与飞信好友联络,请下载最新的飞信客户端。”这短短的一句话被视作中国移动将停止飞聊运营的信号。消息一出,舆论迅速分割为两派,支持中国移动的一方认为,此举是移动有意将飞聊和飞信进行整合,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更多的声音倒向了“吐槽”的一方,他们觉得,先是类网络电话业务Jego,再到类微信业务飞聊,中国移动最终选择的是放弃,原因是运营不佳。
至此为止,国内三大运营商中最接近互联网的中国移动连损二将,意味着运营商试水移动互联网初战告负。有人说,“既是运营商整体的事,为何只以移动的成果定输赢?”因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只是在互联网门前徘徊而已,更不靠谱。
停掉飞聊是真心想整合
在去年的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CEO李跃曾表示,正在筹建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物联网公司。半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网公司仍然在筹建中,尚未挂牌。
同样在开发者大会上,李跃直言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正对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构成威胁。半年过去了,移动先是被卷入了没由来的“微信收费风波”。近日,又被一则飞聊“停止更新”的消息推向了风口浪尖。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并未用“停止运营”这样的词去描述飞聊,仅表示是停止更新,目的是与既有业务飞信进行深度的整合,把飞聊的现有业务放到飞信中去,再给予用户“一款App,全方位服务”的体验。
这种说法从中国移动内部,以相对统一的口径,从不同的途径散播了出去。它不仅看上去非常体面,更是中国移动的“真心话”。一位为移动飞信业务提供业务支持的工程师告诉南都记者,其实目前飞信的功能已经能完全覆盖飞聊,只是界面上有些不一样。
作为中国移动涉足移动互联网的“百足”之一,用户达1亿的飞信是最成功的。如果这名工程师所言不虚,确实是中国移动的逻辑,那么把飞聊整合在优势明显的飞信里,倒是能把力量往一处使。
不过,中国移动没有必要这样做。虽然被视作互联网新兵,但移动和别的新兵不一样,它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体系,养一个“飞聊”绝不是问题。以同样实力雄厚的腾讯为例,QQ和微信之间也有一定的重合关系,理论上一个手机QQ就能包含所有的微信功能。但腾讯从未动过合二为一的念头。相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这两大模块各自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互联网路上的矛与盾
既然“衣食无忧”,且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先行者做榜样,中国移动为何会砍掉飞聊?业内较为激进的看法是———发展至今,飞聊的用户数不温不火,中国移动的管理层不知道该怎么玩下去了。中国移动官方不愿对这种猜测做任何评论,不过从飞聊的诞生及其发展过程,多少能看出些端倪。
腾讯微信于2011年推出,数月后,就在微信的起步不久,中国移动内部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已经看出了它的潜力。最终于2011年9月,与微信极为相似的中国移动飞聊进入市场。
8个月的时间算不上是飞聊落后于微信的理由,因为小米科技的米聊比微信起步更早,却敌不过微信。在用户发展方式上,微信和飞聊起步时亦不相伯仲———前者有QQ做用户背书,后者则拥有飞信及6亿手机用户。按照未经移动确认的数字,飞聊目前的用户仅300万左右,远不及微信。鸡肋鸡肋,弃之可惜,但食之又确实是无味。
假设中国移动对飞聊的态度是“放弃”,症结是“无所适从”,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一位接近中国移动的外包服务商向南都记者表示,在发展互联网上,移动内始终都弥漫着一种矛盾的氛围,“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即便目前业务‘日进斗金’的状况还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还是应该去走移动互联网道路,且就算是争个面子,也想把互联网业务做起来。”然而,移动内部既有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机制、KPI考核方式、高层的既有思路和关心的重点,完全不是互联网那一套。
运营商的集体难关
关于他提到的“面子”问题,南都记者从一位App开发者处得到了答案,“在一些互联网聚会或论坛上,运营商的人也会来,但交流的内容很不‘搭调’,真正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很难和运营商的人聊到一起,觉得他们不懂行。另一方面,运营商内部做互联网的人,又很想摆脱这种现状。”
这些矛盾点几乎充斥在每一个环节中。一位从互联网公司跳槽至中国移动,最后又跳回传统互联网的人士则向南都记者表示,就像微信、Skype这些业务会冲击移动原有的语音、短信业务一样,飞聊、飞信这些业务理论上也会和既有业务“左右互搏”。“你这边做起来了,回头其他业务模块把绩效降低的原因算在你头上,扯皮都扯不完。”他认为,这些问题一天解决不了,移动都很难真正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此外,中国移动飞聊“折翼”,还被视作是运营商互联网征程上共同的难关。因为收入最弱的中国联通根本无暇在互联网上动太多的脑筋;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也只是刚刚才提出“要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业链”。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经验是最丰富的,像新老业务“左右互搏”这种问题,移动会遇到,电信和联通同样会遇到。
采写:南都记者方南
[名词解释]
OTT业务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过顶传球”,指的是球类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价值。
关键字:运营商 移动互联失利
引用地址:运营商初战移动互联失利:业务左右互搏待解
至此为止,国内三大运营商中最接近互联网的中国移动连损二将,意味着运营商试水移动互联网初战告负。有人说,“既是运营商整体的事,为何只以移动的成果定输赢?”因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只是在互联网门前徘徊而已,更不靠谱。
停掉飞聊是真心想整合
在去年的2012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CEO李跃曾表示,正在筹建移动互联网公司和物联网公司。半年过去了,移动互联网公司仍然在筹建中,尚未挂牌。
同样在开发者大会上,李跃直言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正对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构成威胁。半年过去了,移动先是被卷入了没由来的“微信收费风波”。近日,又被一则飞聊“停止更新”的消息推向了风口浪尖。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并未用“停止运营”这样的词去描述飞聊,仅表示是停止更新,目的是与既有业务飞信进行深度的整合,把飞聊的现有业务放到飞信中去,再给予用户“一款App,全方位服务”的体验。
这种说法从中国移动内部,以相对统一的口径,从不同的途径散播了出去。它不仅看上去非常体面,更是中国移动的“真心话”。一位为移动飞信业务提供业务支持的工程师告诉南都记者,其实目前飞信的功能已经能完全覆盖飞聊,只是界面上有些不一样。
作为中国移动涉足移动互联网的“百足”之一,用户达1亿的飞信是最成功的。如果这名工程师所言不虚,确实是中国移动的逻辑,那么把飞聊整合在优势明显的飞信里,倒是能把力量往一处使。
不过,中国移动没有必要这样做。虽然被视作互联网新兵,但移动和别的新兵不一样,它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体系,养一个“飞聊”绝不是问题。以同样实力雄厚的腾讯为例,QQ和微信之间也有一定的重合关系,理论上一个手机QQ就能包含所有的微信功能。但腾讯从未动过合二为一的念头。相反,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这两大模块各自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互联网路上的矛与盾
既然“衣食无忧”,且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先行者做榜样,中国移动为何会砍掉飞聊?业内较为激进的看法是———发展至今,飞聊的用户数不温不火,中国移动的管理层不知道该怎么玩下去了。中国移动官方不愿对这种猜测做任何评论,不过从飞聊的诞生及其发展过程,多少能看出些端倪。
腾讯微信于2011年推出,数月后,就在微信的起步不久,中国移动内部最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已经看出了它的潜力。最终于2011年9月,与微信极为相似的中国移动飞聊进入市场。
8个月的时间算不上是飞聊落后于微信的理由,因为小米科技的米聊比微信起步更早,却敌不过微信。在用户发展方式上,微信和飞聊起步时亦不相伯仲———前者有QQ做用户背书,后者则拥有飞信及6亿手机用户。按照未经移动确认的数字,飞聊目前的用户仅300万左右,远不及微信。鸡肋鸡肋,弃之可惜,但食之又确实是无味。
假设中国移动对飞聊的态度是“放弃”,症结是“无所适从”,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一位接近中国移动的外包服务商向南都记者表示,在发展互联网上,移动内始终都弥漫着一种矛盾的氛围,“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即便目前业务‘日进斗金’的状况还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还是应该去走移动互联网道路,且就算是争个面子,也想把互联网业务做起来。”然而,移动内部既有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机制、KPI考核方式、高层的既有思路和关心的重点,完全不是互联网那一套。
运营商的集体难关
关于他提到的“面子”问题,南都记者从一位App开发者处得到了答案,“在一些互联网聚会或论坛上,运营商的人也会来,但交流的内容很不‘搭调’,真正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很难和运营商的人聊到一起,觉得他们不懂行。另一方面,运营商内部做互联网的人,又很想摆脱这种现状。”
这些矛盾点几乎充斥在每一个环节中。一位从互联网公司跳槽至中国移动,最后又跳回传统互联网的人士则向南都记者表示,就像微信、Skype这些业务会冲击移动原有的语音、短信业务一样,飞聊、飞信这些业务理论上也会和既有业务“左右互搏”。“你这边做起来了,回头其他业务模块把绩效降低的原因算在你头上,扯皮都扯不完。”他认为,这些问题一天解决不了,移动都很难真正走上互联网的道路。
此外,中国移动飞聊“折翼”,还被视作是运营商互联网征程上共同的难关。因为收入最弱的中国联通根本无暇在互联网上动太多的脑筋;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也只是刚刚才提出“要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业链”。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互联网经验是最丰富的,像新老业务“左右互搏”这种问题,移动会遇到,电信和联通同样会遇到。
采写:南都记者方南
[名词解释]
OTT业务
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过顶传球”,指的是球类运动员(player)在他们头之上来回传送而达到目的地。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无法触及管道中传输的价值。
上一篇:智能电视排名 TCL蹿升海信跌出三甲阵营
下一篇:福布斯:DVD依然赚钱的六大理由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06
韩三大运营商推迟5G投资
据THE ELEC报道,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SK电讯(SK Telecom)、韩国电信(KT)和LG Uplus对5G网络建设的投资都较此前计划的要慢。 报道指出,KT已将其与3家分包商的5G网络中继器的供应协议推迟了6个月。据悉,此前合同截止日期是今年9月份,但现在已被推迟到明年3月。 其中,Solid(93亿韩元)和Kisan Telecom(77亿韩元)两家分包商已在上个月通知了当地财政部门。FRTek(139亿韩元)还没有将此消息通知当局,但知情人士指出该公司预计也将这样做。 知情人士说,KT最初希望在8月底之前取得中继器,同时签署新合同购买更多的中继器。但就目前来看,这家运营商正在推迟对5G中继器的投资。 另外, KR
[手机便携]
运营商「5G短消息」,能挑战微信吗?
短信可能已经是个比较陌生的词了,对普通用户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查看各种「验证码」的工具。但现在,短信应用告别这种刻板印象的时刻到了。 4 月 8 日,中国三大网络运营商移动、联通和电信举行线上发布会,公布《5G 消息白皮书》。白皮书中显示,5G 消息业务是终端原生基础短消息服务的全新升级,将打破传统短信对每条信息的长度限制。同时,新的 5G 消息在内容方面也将突破文字局限,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位置等信息的有效融合,企业也可以通过 5G 消息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 根据 GSMA 官方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1 年,基于 5G 消息的行业短信全球市场总额可达到 740 亿美元。同时,在消费端和商业端都进行了升级的
[手机便携]
运营商主管曝内幕:承诺的带宽与实际相差甚远
:2014年5月13日 06:59
近来,宽带发展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无论是针对宽带短斤少两的质疑,还是围绕中国宽带价格是否百倍于韩国的争论,都指向一个现实———我国宽带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指标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拉大。 那么,我国宽带发展落后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通过应用繁荣推动宽带大发展? 揭秘 10户人的宽带15户用官方惊心数字刺痛神经 10户人的宽带15户用 “我们承诺的带宽与用户实际使用网速相差甚远,是普遍现象。这就是所谓假宽带。”昨天,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运营商技术主管向重庆晚报记者透露。 他称,宽带实际使用速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一般都达不
[手机便携]
传美国运营商AT&T放弃与华为合作 华为手机入美受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9日早间消息,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AT&T已经放弃了与华为合作,不在美国售卖华为智能手机。 外界预计华为周二将在拉斯维加斯的CES大展上宣布与AT&T达成协议,标志着该公司首次与美国大型运营商合作销售手机。该公司目前是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品牌,但却基本被隔绝在美国市场之外。 华为也是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而2012年的一份美国国会报告对华为设备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华为否则相关指控,并表示该报告存在政治动机。 目前还不清楚身为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的AT&T是否改变了想法。该公司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华为发言人也拒绝透露与AT&T沟通的详情,只是表示,“华为已经通过在全球和
[手机便携]
诺基亚欲效仿苹果:从渠道铺货转向运营商经销
北京时间7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苹果iPhone采取的电信商独家经销模式并不是诺基亚传统上最热衷的模式。但据《金融时报》周一报道,诺基亚可能改变策略,采取运营商独家经销模式。 过去,诺基亚在全球市场,主要采取零售渠道为主的大众市场营销模式。诺基亚会利用各种销售渠道,将尽可能多的手机,交付给尽可能多的中高低端消费者。在美国等市场,诺基亚也根据本地市场习惯采取运营商独家经销模式。 据报道,诺基亚即将发布Windows Phone 8系统的新智能手机,为此,诺基亚正在和欧洲电信商进行谈判,选择某些运营商进行独家经销。 消息人士透露,诺基亚接触的电信商中包括法国电信,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签署正式协议。 《金融时
[手机便携]
网络电话四地试点4月出结论 运营商争取过渡期
当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在今年的政策通报会上表示,信息产业部正在组织启动PC-Phone的VoIP商用试验时,他的目光所及已经不再是VoIP的组网技术或运维,而是“我国发展VoIP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管理框架的初步思路”。 事实上,在长春、泰安、上饶、深圳四地为期半年多的测试中,相关商业模式设计虽然仍是测试的中心议题,但已不再是主要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已进入了“业务开发前的最后验证测试”。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VoIP已经进入了启动前的政策通道。 试点四月可出结论 去年年中,经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在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基于VoIP的网络电话试点
[焦点新闻]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韩国三大运营商率先推出 5G 商业套餐
随着三星 Galaxy S10 5G 版即将在明天(4 月 5 日)正式上架,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SKT 、KT 、LG Uplus 在昨日(4 月 3 日)都推出了自家的 5G 流量套餐。如此一来,韩国也成为了全球首个启动 5G 服务的地区。 具体收费方面,韩国目前最大电信运营 SKT 的 5G 套餐起售价为 48.46 美元,约合人民币 307 元,套餐内包含 8GB 的 5G 高速流量。此外,SKT 还有售价为 66.08 美元(约合人民币 440 元)的 150GB 流量套餐,以及售价为 83.70 美元(约合人民币 560 元)的 200GB 流量套餐可供选择。 至于 KT 和 LG Uplus 的套餐售价
[网络通信]
三大运营商不限量套餐资费降至百元内 或成未来趋势
三大运营商不限量套餐资费已降至百元以内 但仍保留超大流量后限速设置 不限量套餐能否实现“无限量”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限量套餐上市至今,已经历过一些调整,比如最初的超大流量后暂停网络,目前在多款产品中已不见这样的描述。同时,限速已成为运营商平衡不同套餐之间差异的一种手段,也成为目前市场中的通行做法,其目的在于避免单个用户对于基站资源的过度占用。 流量不限量套餐资费价格正在一路走低。从2017年最初的398元国内首款不限量套餐产品问世,到199元/188元成为市场常见价位,三家运营商近日更是相继推出98元左右价位的类似产品,将“不限量”的主打资费价格拉低至百元以内。 现状 不限量套餐价位已拉至百元以内 2017
[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