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四届高通合作伙伴峰会。始于2012年初的前两届峰会并没有厂商发布自己产品的环节,但今年1月同一地点的峰会上,天语、宇龙、小辣椒都有新品发布——它们都是正在冲击智能手机的国产品牌。
因此,与其说这次峰会是高通向合作伙伴们的技术和产品宣讲,倒不如说是各类中小企业,以及高通合作伙伴交流、展示的平台。
2011年前,你还会听到不少中小企业吐槽高通的冷艳高贵,而如今,高通正在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伙伴。[page]
低端市场
即便是高通也无法无视中国低端市场的容量。
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在今年2月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高通在2012年手机芯片市场份额达到31%,连续五年成为手机芯片市场的老大。这家成立于1985年,以CDMA闻名的通信技术公司,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大幕拉开之际,正在向世界上最重要的芯片厂商迈进。
不过,市场份额无法显示的是,2012年是手机芯片市场和高通竞争策略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再把时钟拨回到2011年8月,雷军正式发布了小米第一代手机,当时发布会的关键词是:高通解决方案、世界首款双核1.5G智能手机。虽然经常缺货,但作为国内新兴企业,小米的境遇还算不差。在很多中小企业厂商的眼里,技术派高通是高不可攀的:“高通的技术和产品确实是好,但对小企业来说,如果想用高通的解决方案,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首先,高通的产品太高端,成本自然也“太高端”;其次,高通的解决方案不适合他们,如果进行改动,他们又没那个研发能力,也耗不起成本;最后,高通的工程师很优秀,但问题是,中国区人太少了,顾不过来。
应该说,这很难去责备高通,因为高通的竞争策略很清晰:在智能手机刚刚兴起、竞争对手还未崛起时——英特尔还来不及转身、联发科尚在憋着准备他们擅长的交钥匙工程——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走技术和高端路线,以在市场里建立技术和品牌优势,且能把产品聚焦在高附加值和利润的领域。
但在2012年,一切都变了。因为联发科在这一年开始发力,再次凭借功能机时代闻名于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吸引了业界的眼球。千元智能机甚至四核机、各类消费者可能从未听过的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而且几乎用的都是联发科的解决方案,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带动了国内中低端智能手机的消费浪潮。
高通自然关注到了这个市场,其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在中国,大规模的用户从2G到3G迁移,这个市场(中低端市场)是一个增量,是一个新拓展出来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联发科已经有从低端市场向“高帅富”逆袭的苗头,因此,高通必须改变,史蒂夫.莫伦科夫说:“我们需要覆盖高、中、低市场。”而决定能否向下延伸的关键,并不是芯片本身。[page]
产品之外
除了提供相应的产品,高通正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支持。
在近期的一次采访时,深圳语信(小辣椒手机生产商)总经理王晓雁表示,自己对高通的好感度在2012年之后飙升:“他们的姿态突然变低了,曾经主动来拜访过我。”
在某种意义上,QRD是高通向联发科学习商业模式的产物。一位手机企业的老总曾经如是比喻过去高通和联发科的区别:抛开技术层面,如果以房屋来形容,前者的解决方案是毛坯房,需要自己去装修;而后者就是精装,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尽管相比联发科,高通的QRD平台在推出伊始还不太完整,但QRD在当时至少向中国本土企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QRD始于中国,高通愿意放下身段,哪怕是学习对手,也希望能够长期扎根。
据说,QRD最初只是一个高通中国公司为了适应本土竞争需求提出的一个项目,但自推出后,在高通内部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总部越来越直接关注QRD项目且进行资源倾斜,而史蒂夫.莫伦科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从侧面印证了该说法:“我们在不断地增强我们在中国本地市场的表现,我们在更多城市开设了办公室。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希望离中国的客户更近。”
对中国本土的中小企业而言,团队小、资源分散、生产和研发周期必须尽可能短,因此,他们更需要依赖芯片商提供芯片之外的服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团队的支持。
这种支持将从QRD平台扩展到其他层面,高通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也是QRD中国区负责人罗杰夫在接受《21CBR》专访时表示,高通针对合作伙伴平台会涉及到三个方向:
首先,QRD涉及到的解决方案将继续延伸:如将高清拍摄、编辑、分享等过去只出现在高通高端解决方案的功能纳入QRD平台,同时也推动高通的高端客户使用QRD平台。
其次,合作伙伴峰会成为一个中小企业发布和推广产品的平台。
最后,高通也在改变授权方式,比如增加一种“研发授权”的模式,即合作伙伴不进行生产,而是参与技术的开发,最终将技术集成在高通的平台上。
上一篇:记者拆解山寨充电器:绝缘安全措施不到位
下一篇:科学家首次构建出脑神经形态芯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