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引领生活,只有不断的创新,科学才会进步。2013年很多创新技术迎来井喷,4G元年的到来,加快了我们走向高速科技的步伐。下面让我们追随前沿技术的脚步,回望2013年那些有望步入我们生活的科学技术。
1. 世界最快无线射频芯片 极速数据收发
韩国高级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目前研发了最新的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采用的是60GHz的波段,数据流量高达10gbps。这样的速度意味着用户下载一部4.7GB的电影所花的时间仅需3.76秒。
该研究小组称,芯片尺寸非常小(高4mm,宽6.6mm)。整个芯片取代了过去需要多个天线才能执接收或是传输数据任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缩小整个芯片尺寸设计。
该项目的负责人朴哲顺(音译,ParkCheolSoon)表示,该芯片可应用于未来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相机,同时由于耗费相对较低,也将可以取代未来的电缆或是光纤。
对于消费者而言,该芯片的研发意味着未来网络或将不再需要在家庭铺设光纤或是电缆,收发大规模数据只需几秒时间,这样的生活将更酷更便捷。
2. 物联网正变为现实:不需要"电"的无线通信技术!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不需要电池或电线的无线通信系统。新的无线通信技术被称为"ambient backscatter",利用了周围环境中的电视和手机无线传输信号。两个设备之间可以彼此利用现有的信号交换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多个不使用电池的小型设备,利用天线探测利用和反射电视信号。
测试显示,接收设备可以在室外最多2.5英尺室内1.5英尺距离以1KB的数据传输速率接收信号,这足以发送传感、文本和联系信息了。这项技术可以让设备和传感器不需要电源进行通信,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正逐渐变为现实。
3. 固体系统中首次实现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5日报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首次在一个类似计算机芯片的电子电路中,将信息从其一角"隐形传输"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在一个固体系统中成功实现了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不用传输信息载体,这种电路是未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实验设备类似于传统计算机芯片,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起量子纠缠。研究人员在设备一个角编制了一点量子信息作为发送方A,信息从这个角到它的对角B实现了"隐形传输",空间距离约6毫米。"量子隐形传输可以和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光束传输相媲美。"该研究负责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安德里亚·沃拉夫说,"信息不会从A点旅行到B点,而是在A点消失,在B点出现,此时我们在B点读取出来。"
一年前,奥地利科学家实现了在两个岛之间超过100公里距离的量子态信息隐形远传。与该实验相比,6毫米距离好像是太短了。研究人员解释称,以往实验是在一个光学系统中用可见光进行的量子隐形传输,而此次实验是在一个由超导电路构成的固体系统中实现的。
图 两个岛之间超过100公里距离的量子态信息隐形远传
这个超导电路系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速度极快,每秒大约能远传1万个量子比特,远远超过以往的大多数隐形传输系统。"隐形传输是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未来技术,"沃拉夫说,量子比特可以存储更多信息,效率也更高,而这种电路是未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的重要因素。
下一步,研究人员打算增加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之间的距离,还将实验从一个芯片到另一个芯片之间的隐形传输。长期目标则是探索用电子电路实现远程量子通讯,并使之能与当前的光学系统相媲美。
点评:
无论是在光学系统中,还是在固体系统中,量子隐形传输的实现都让人振奋。虽说6毫米的距离比起100多公里确实短了不少,但刷新传输距离纪录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固体系统中隐形传输的实现会促成量子网络的诞生。而通过量子网络建立起一套无法被破译的安全密钥系统,必将受到各国政府的热烈欢迎。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棱镜门"事件或许不会再有,而在科幻电影中常会出现的"时空穿越",却会变得司空见惯。
4. 极大提高手机性能的"蜡"冷技术
在密歇根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块涂满蜡的i7处理器。
蜡质涂层被均匀覆盖在硅晶片上方。当研究人员在芯片上全力运行任务时,芯片温度很快达到54摄氏度,此时蜡质的涂层开始大量吸热融化,在一段时间内温度被控制在这个区域。
i7是现在我们在PC中常用的高性能处理器之一,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这项技术的应用方向会是手机和平板设备。
当下我们在移动处理器上遭遇的问题是:芯片在极小的空间集成了上亿个二极管。如果一部中高端机型在同一时间内调用片上所有的二极管,设备会很快过热。而研究人员表示,随着芯片集成度上升,这个问题只会加剧。
这也部分解释了(另一个原因是能耗考虑)为什么当下的智能机芯片采用分块调用处理单元的策略,不用的单元会处在闲置状态(业内俗称“暗硅”)。比如iPad和iPhone上使用的A5芯片,尽管CPU是一个通用处理单元,但芯片的大部分仍被设计为专用处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ilo Martin教授表示这一模式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纳入专用的范畴,计算科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设计了一台通用设备能够处理多种多样的任务。”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相信让处理器“冲刺”的策略(间歇性调用所有处理单元)会大大提升手机/平板的处理性能。
自2010年起,他们就开始试验这种让处理器“冲刺”策略。采用类似的冷却系统,他们可以轻松地把i7处理器控制在10瓦的最大额定功率,而且间歇性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50瓦。50瓦的功率基本上可以在几秒之内就让处理器烧到很高的温度,但它调用了绝大部分的二极管并且将主频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他们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维持在100瓦,这样处理器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就比较惊人了,但温度也会比较惊人——于是“蜡”冷技术开始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这样冲刺性地调用计算单元实际上更适用于手机上的情景,比如迅速打开新窗口或者快速渲染一张高清图片。
不过,Intel的工程师Steve Gunther表示这一方式还需要与能耗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性能大大提升牺牲的是电池,那么应用前景也不大。
5. 布里斯托尔物理学家或将量子密码术植入手机
众所周知,不管我们如何坚信自己的密码安全,手机通常还是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然而,如果我们采用基于物理定律而非数学公式的加密方式,情况又会如何呢?答案就在于量子密码术或量子密钥分配,该技术通过采用光子修改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传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需要有这种光子源,设备必须完全匹配,该加密方式更容易受到噪音影响。
然而,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Jeremy O'Brien和他的物理学家团队有望开发出一个移动解决方案。在他们提议的解决方案中,传输端需要具备合适的光子发送设备,而接收端只需要一个简单设备(如手机)来改变这些光子然后返回信息。该技术被称为"参考帧独立量子密钥分配(rfiQKD)",可以不用依赖设备的完全匹配,并且能承受高分贝的噪音。在最近提交给arXiv.org的论文中,O'Brien与联名作者声称,这些研究结果大大拓宽了QKD在实验室之外的应用潜力,并为通过量子技术提高公共手持移动设备的安全铺平了道路。"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定该方法是否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安全隐患,但它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
6. 光能屏幕:让手机一直有电的新技术
9月6日消息,当手机没电之后,还可以暂时发送短信;当手机电池报废之后,手机还可以暂时保存位置:这些技术其实已经出现。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买到手机,它能永远有电了呢?听起来,只有科幻小说中才有这样的手机。然而,这种理念已经出现在一项革命技术中,它叫Wysips,该技术能将人造光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保持移动设备一直有电。
将光线采集晶体放在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屏幕之下或者之上,就可以将光线转为电能了。目前采用新技术的原型产品正在开发,光照10分钟,它可以让手机续航延长4分钟。
法国SunPartner集团正在努力提高转化率,它已经与其它企业签署协议,将技术用在未来的手机中。SunPartner专家称,太阳新能源技术和Wysips是光伏技术的代表。光伏技术能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SunPartner的办法就是将超薄的光电层放在微镜头网络之下,制造成透明薄片。Wysips晶体组件透明度达90%,人眼根本看不见。薄片不会影响手机的对比度、可阅读性、可视角度或者亮度。屏幕会将光线转化为电能,然后存储到手机的充电线圈,恰如手机插入电网或者连接到USB接口一样。早期版本的组件在阳光之下电能输出密度达2.5 mW/cm2,用光源照射10分钟就可以增加通信时间2-4分钟。如果薄片的透明度为60-70%,输出密度可以提高到10mW/cm2,相当于曝晒10分钟增加通信时间16分钟。
上个月,SunPartner与国内TCL合作,计划开发原型智能手机,第一款原型机可能会在2014年准备就绪。
7. 可见光通讯:无需WiFi 点盏LED灯就能上网
点盏灯就能上网,无需WiFi信号,这样的技术是不是让你有了置身科幻片的感觉?
据报道,昨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发出了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前沿通讯技术。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M,堪称世界最快的"灯光上网"。下个月,10台样机将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会。
报道称,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络信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网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目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报道显示,去年开始,上海市科委已在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这一国际前沿的无线通讯技术,由复旦大学承担的可见光通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并且实现能够"一拖四",即点亮一盏小灯,4台电脑即可同时上网、互传网络信号。课题研究人员迟楠教授指出,光和无线电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传播网络信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给普通的LED灯泡装上微芯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亮了表示1,灭了代表0。由于频率太快,人眼根本觉察不到,光敏传感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就这样,二进制的数据就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输。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
据悉,"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网络信号。关掉灯,网络全无。"与现有WiFi相比,未来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当然,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网络技术和产品,其未来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芯片设计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迟楠认为,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竞争对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有助于释放频谱空间。其未来,能否产生杀手锏式的应用,还依赖人们无限的想象力:汽车间依靠LED车灯来"对话",飞机客舱里乘客利用头顶的LED阅读灯来上网……
8. 未来手机不断电 Wi-Fi可转电能
在目前科技背景下,如果说Wi-Fi信号可以给手机充电,您相信吗?杜克大学正在研究一个可以将微波信号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果成功,未来或许可以通过Wi-Fi给手机充电。这一消息也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讨论的重点是Wi-Fi如此低的功率是否可为手机充电。威锋网友wglghi称,太天真了,你以为能把信号吸过去吗?Wi-Fi信号不是定向传输的好么,只能吸收传播到设备处的信号,你见过使用太阳能会让旁边变暗吗?就像往水里扔石头一样,水纹是呈现出多环状逐渐扩散的,电波也是如此,离得越近信号越好罢了。而网友猫猫哥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万物都是电,声音可以发电,摩擦也可以生电,电能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电能,在手机里内置信号接收器完全可以达到。网友目前也分成两个阵营,有支持有反对,其实从理论上讲,Wi-Fi实现充电是有可能的,但能量守恒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先别忙着盗用隔壁家的 Wi-Fi 上网,其实 Wi-Fi 信号还有更大的用处。杜克大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利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发明出一个可将微波信号转化为可用电能的装置。未来或许你可以盗用隔壁家的 Wi-Fi 信号给你家供电。
只要是发射无线传输信号的来源都可以转换为电能,比如无线路由、手机信号塔,甚至是飘过的卫星,都可以作为利用对象。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其实也跟太阳能板一样,只不过利用的转换来源不同罢了。
他们利用几块玻璃纤维和一些铜丝作为导体,制作成一个电路板,将微波信号转换为 7.3V 的电能。他们希望继续研究转换成更大电压的电能。虽然这还只是他们的研究项目,但可以想象,未来可以将这种装置做得更小,然后内置于手机中,从而利用随处可获取的 Wi-Fi 信号和手机信号来给充电。
9. 奇!无线微波为手机充电
无线充电新技术点亮灯泡演示
不少消费者总对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不断提出更多要求。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无线微波信号转化为电能,从而方便地为手机充电。
杜克大学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从原理上讲,这种技术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不过它转化的不是光能,而是卫星通信信号、无线网络信号等微波信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制造出能"捕捉"、转化多种形式波能的"超材料"。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一块电路板上插入5块纤维玻璃板,然后用铜导线将其连接,制成可"捕捉"微波信号的简易"超材料"电路。据研究者介绍,这一电路制造成本低,但其能量转化效率为36.8%,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相媲美。该装置的输出电压为7.3伏。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小型电子设备的USB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只有5伏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当相关技术成熟时,这种"超材料"电路有可能做得很小,以便集成到手机内部,从而利用各种微波信号为手机充电。
10. 电池也能3D打印 功能强大体积小
据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报道,虽然3D打印可以用于手枪甚至飞机引擎,但是打印电池在不久之前还是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出现的新墨水和工具使得3D打印锂电池变得更加可能。
技术评论网(Technology Review)刚刚看过哈佛大学材料科学家詹尼佛·路易斯的成果,报道说虽然技术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是看起来3D打印的电池不久就能和我们见面了。詹尼佛使用一系列"有功能的墨水",硬化成电池和简单的元件,包括电极、导线和天线等等。这种墨水基本上就是目的材料纳米粒子的胶质悬浊液--如果打印电池就用锂,打印导线就用银。
高压挤压机在室温下把墨水精确地挤到预定的位置。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就凝固了,很快就可以形成元件,所以只要几分钟就能制造出简单的电池。
这为什么很有用呢?技术评论网的解释说:她打印的锂离子电池只有1平方毫米大小,但性能和商用电池不相上下,因为路易斯可以处理微结构,精度可以达到100纳米,并且结构和更大的电池一样。
换句话说,这种电池不但能够取代传统电池,体积还会减小很多。考虑到现在移动设备里电池占的比重,这是很不错的。
关键字:通信行业 前沿技术
引用地址:2013年通信行业十大前沿技术
1. 世界最快无线射频芯片 极速数据收发
韩国高级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目前研发了最新的无线射频收发芯片,采用的是60GHz的波段,数据流量高达10gbps。这样的速度意味着用户下载一部4.7GB的电影所花的时间仅需3.76秒。
该研究小组称,芯片尺寸非常小(高4mm,宽6.6mm)。整个芯片取代了过去需要多个天线才能执接收或是传输数据任务,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缩小整个芯片尺寸设计。
该项目的负责人朴哲顺(音译,ParkCheolSoon)表示,该芯片可应用于未来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相机,同时由于耗费相对较低,也将可以取代未来的电缆或是光纤。
对于消费者而言,该芯片的研发意味着未来网络或将不再需要在家庭铺设光纤或是电缆,收发大规模数据只需几秒时间,这样的生活将更酷更便捷。
2. 物联网正变为现实:不需要"电"的无线通信技术!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不需要电池或电线的无线通信系统。新的无线通信技术被称为"ambient backscatter",利用了周围环境中的电视和手机无线传输信号。两个设备之间可以彼此利用现有的信号交换信息。研究人员已经制造出多个不使用电池的小型设备,利用天线探测利用和反射电视信号。
测试显示,接收设备可以在室外最多2.5英尺室内1.5英尺距离以1KB的数据传输速率接收信号,这足以发送传感、文本和联系信息了。这项技术可以让设备和传感器不需要电源进行通信,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正逐渐变为现实。
3. 固体系统中首次实现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5日报道,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科学家首次在一个类似计算机芯片的电子电路中,将信息从其一角"隐形传输"到了另一角。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在一个固体系统中成功实现了量子态信息隐形传输,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不用传输信息载体,这种电路是未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实验设备类似于传统计算机芯片,并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起量子纠缠。研究人员在设备一个角编制了一点量子信息作为发送方A,信息从这个角到它的对角B实现了"隐形传输",空间距离约6毫米。"量子隐形传输可以和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光束传输相媲美。"该研究负责人、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安德里亚·沃拉夫说,"信息不会从A点旅行到B点,而是在A点消失,在B点出现,此时我们在B点读取出来。"
一年前,奥地利科学家实现了在两个岛之间超过100公里距离的量子态信息隐形远传。与该实验相比,6毫米距离好像是太短了。研究人员解释称,以往实验是在一个光学系统中用可见光进行的量子隐形传输,而此次实验是在一个由超导电路构成的固体系统中实现的。
图 两个岛之间超过100公里距离的量子态信息隐形远传
这个超导电路系统还有一个优势,就是速度极快,每秒大约能远传1万个量子比特,远远超过以往的大多数隐形传输系统。"隐形传输是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未来技术,"沃拉夫说,量子比特可以存储更多信息,效率也更高,而这种电路是未来构建量子计算机的重要因素。
下一步,研究人员打算增加从发送方到接收方之间的距离,还将实验从一个芯片到另一个芯片之间的隐形传输。长期目标则是探索用电子电路实现远程量子通讯,并使之能与当前的光学系统相媲美。
点评:
无论是在光学系统中,还是在固体系统中,量子隐形传输的实现都让人振奋。虽说6毫米的距离比起100多公里确实短了不少,但刷新传输距离纪录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固体系统中隐形传输的实现会促成量子网络的诞生。而通过量子网络建立起一套无法被破译的安全密钥系统,必将受到各国政府的热烈欢迎。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棱镜门"事件或许不会再有,而在科幻电影中常会出现的"时空穿越",却会变得司空见惯。
4. 极大提高手机性能的"蜡"冷技术
在密歇根大学的一间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测试一块涂满蜡的i7处理器。
蜡质涂层被均匀覆盖在硅晶片上方。当研究人员在芯片上全力运行任务时,芯片温度很快达到54摄氏度,此时蜡质的涂层开始大量吸热融化,在一段时间内温度被控制在这个区域。
i7是现在我们在PC中常用的高性能处理器之一,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这项技术的应用方向会是手机和平板设备。
当下我们在移动处理器上遭遇的问题是:芯片在极小的空间集成了上亿个二极管。如果一部中高端机型在同一时间内调用片上所有的二极管,设备会很快过热。而研究人员表示,随着芯片集成度上升,这个问题只会加剧。
这也部分解释了(另一个原因是能耗考虑)为什么当下的智能机芯片采用分块调用处理单元的策略,不用的单元会处在闲置状态(业内俗称“暗硅”)。比如iPad和iPhone上使用的A5芯片,尽管CPU是一个通用处理单元,但芯片的大部分仍被设计为专用处理。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ilo Martin教授表示这一模式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任务都适合纳入专用的范畴,计算科学的伟大之处也在于设计了一台通用设备能够处理多种多样的任务。”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相信让处理器“冲刺”的策略(间歇性调用所有处理单元)会大大提升手机/平板的处理性能。
自2010年起,他们就开始试验这种让处理器“冲刺”策略。采用类似的冷却系统,他们可以轻松地把i7处理器控制在10瓦的最大额定功率,而且间歇性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50瓦。50瓦的功率基本上可以在几秒之内就让处理器烧到很高的温度,但它调用了绝大部分的二极管并且将主频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他们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维持在100瓦,这样处理器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就比较惊人了,但温度也会比较惊人——于是“蜡”冷技术开始发挥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这样冲刺性地调用计算单元实际上更适用于手机上的情景,比如迅速打开新窗口或者快速渲染一张高清图片。
不过,Intel的工程师Steve Gunther表示这一方式还需要与能耗之间取得平衡,如果性能大大提升牺牲的是电池,那么应用前景也不大。
5. 布里斯托尔物理学家或将量子密码术植入手机
众所周知,不管我们如何坚信自己的密码安全,手机通常还是很容易受到恶意攻击。然而,如果我们采用基于物理定律而非数学公式的加密方式,情况又会如何呢?答案就在于量子密码术或量子密钥分配,该技术通过采用光子修改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传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需要有这种光子源,设备必须完全匹配,该加密方式更容易受到噪音影响。
然而,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Jeremy O'Brien和他的物理学家团队有望开发出一个移动解决方案。在他们提议的解决方案中,传输端需要具备合适的光子发送设备,而接收端只需要一个简单设备(如手机)来改变这些光子然后返回信息。该技术被称为"参考帧独立量子密钥分配(rfiQKD)",可以不用依赖设备的完全匹配,并且能承受高分贝的噪音。在最近提交给arXiv.org的论文中,O'Brien与联名作者声称,这些研究结果大大拓宽了QKD在实验室之外的应用潜力,并为通过量子技术提高公共手持移动设备的安全铺平了道路。"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定该方法是否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安全隐患,但它至少是个良好的开端。"
6. 光能屏幕:让手机一直有电的新技术
9月6日消息,当手机没电之后,还可以暂时发送短信;当手机电池报废之后,手机还可以暂时保存位置:这些技术其实已经出现。那么,我们什么时候能买到手机,它能永远有电了呢?听起来,只有科幻小说中才有这样的手机。然而,这种理念已经出现在一项革命技术中,它叫Wysips,该技术能将人造光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保持移动设备一直有电。
将光线采集晶体放在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屏幕之下或者之上,就可以将光线转为电能了。目前采用新技术的原型产品正在开发,光照10分钟,它可以让手机续航延长4分钟。
法国SunPartner集团正在努力提高转化率,它已经与其它企业签署协议,将技术用在未来的手机中。SunPartner专家称,太阳新能源技术和Wysips是光伏技术的代表。光伏技术能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SunPartner的办法就是将超薄的光电层放在微镜头网络之下,制造成透明薄片。Wysips晶体组件透明度达90%,人眼根本看不见。薄片不会影响手机的对比度、可阅读性、可视角度或者亮度。屏幕会将光线转化为电能,然后存储到手机的充电线圈,恰如手机插入电网或者连接到USB接口一样。早期版本的组件在阳光之下电能输出密度达2.5 mW/cm2,用光源照射10分钟就可以增加通信时间2-4分钟。如果薄片的透明度为60-70%,输出密度可以提高到10mW/cm2,相当于曝晒10分钟增加通信时间16分钟。
上个月,SunPartner与国内TCL合作,计划开发原型智能手机,第一款原型机可能会在2014年准备就绪。
7. 可见光通讯:无需WiFi 点盏LED灯就能上网
点盏灯就能上网,无需WiFi信号,这样的技术是不是让你有了置身科幻片的感觉?
据报道,昨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研发出了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前沿通讯技术。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M,堪称世界最快的"灯光上网"。下个月,10台样机将亮相2013年上海工博会。
报道称,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络信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网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目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报道显示,去年开始,上海市科委已在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这一国际前沿的无线通讯技术,由复旦大学承担的可见光通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并且实现能够"一拖四",即点亮一盏小灯,4台电脑即可同时上网、互传网络信号。课题研究人员迟楠教授指出,光和无线电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传播网络信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给普通的LED灯泡装上微芯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亮了表示1,灭了代表0。由于频率太快,人眼根本觉察不到,光敏传感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就这样,二进制的数据就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输。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
据悉,"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网络信号。关掉灯,网络全无。"与现有WiFi相比,未来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当然,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网络技术和产品,其未来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芯片设计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迟楠认为,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竞争对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有助于释放频谱空间。其未来,能否产生杀手锏式的应用,还依赖人们无限的想象力:汽车间依靠LED车灯来"对话",飞机客舱里乘客利用头顶的LED阅读灯来上网……
8. 未来手机不断电 Wi-Fi可转电能
在目前科技背景下,如果说Wi-Fi信号可以给手机充电,您相信吗?杜克大学正在研究一个可以将微波信号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果成功,未来或许可以通过Wi-Fi给手机充电。这一消息也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大家讨论的重点是Wi-Fi如此低的功率是否可为手机充电。威锋网友wglghi称,太天真了,你以为能把信号吸过去吗?Wi-Fi信号不是定向传输的好么,只能吸收传播到设备处的信号,你见过使用太阳能会让旁边变暗吗?就像往水里扔石头一样,水纹是呈现出多环状逐渐扩散的,电波也是如此,离得越近信号越好罢了。而网友猫猫哥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万物都是电,声音可以发电,摩擦也可以生电,电能就是宇宙,宇宙就是电能,在手机里内置信号接收器完全可以达到。网友目前也分成两个阵营,有支持有反对,其实从理论上讲,Wi-Fi实现充电是有可能的,但能量守恒的问题也不得不考虑。
先别忙着盗用隔壁家的 Wi-Fi 上网,其实 Wi-Fi 信号还有更大的用处。杜克大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利用一些廉价的材料,发明出一个可将微波信号转化为可用电能的装置。未来或许你可以盗用隔壁家的 Wi-Fi 信号给你家供电。
只要是发射无线传输信号的来源都可以转换为电能,比如无线路由、手机信号塔,甚至是飘过的卫星,都可以作为利用对象。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其实也跟太阳能板一样,只不过利用的转换来源不同罢了。
他们利用几块玻璃纤维和一些铜丝作为导体,制作成一个电路板,将微波信号转换为 7.3V 的电能。他们希望继续研究转换成更大电压的电能。虽然这还只是他们的研究项目,但可以想象,未来可以将这种装置做得更小,然后内置于手机中,从而利用随处可获取的 Wi-Fi 信号和手机信号来给充电。
9. 奇!无线微波为手机充电
无线充电新技术点亮灯泡演示
不少消费者总对手机的电池续航能力不断提出更多要求。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技术,可以高效地将无线微波信号转化为电能,从而方便地为手机充电。
杜克大学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说,从原理上讲,这种技术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不过它转化的不是光能,而是卫星通信信号、无线网络信号等微波信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制造出能"捕捉"、转化多种形式波能的"超材料"。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一块电路板上插入5块纤维玻璃板,然后用铜导线将其连接,制成可"捕捉"微波信号的简易"超材料"电路。据研究者介绍,这一电路制造成本低,但其能量转化效率为36.8%,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相媲美。该装置的输出电压为7.3伏。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小型电子设备的USB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只有5伏左右。
研究人员表示,当相关技术成熟时,这种"超材料"电路有可能做得很小,以便集成到手机内部,从而利用各种微波信号为手机充电。
10. 电池也能3D打印 功能强大体积小
据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报道,虽然3D打印可以用于手枪甚至飞机引擎,但是打印电池在不久之前还是非常头疼的问题。现在出现的新墨水和工具使得3D打印锂电池变得更加可能。
技术评论网(Technology Review)刚刚看过哈佛大学材料科学家詹尼佛·路易斯的成果,报道说虽然技术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是看起来3D打印的电池不久就能和我们见面了。詹尼佛使用一系列"有功能的墨水",硬化成电池和简单的元件,包括电极、导线和天线等等。这种墨水基本上就是目的材料纳米粒子的胶质悬浊液--如果打印电池就用锂,打印导线就用银。
高压挤压机在室温下把墨水精确地挤到预定的位置。墨水在打印过程中就凝固了,很快就可以形成元件,所以只要几分钟就能制造出简单的电池。
这为什么很有用呢?技术评论网的解释说:她打印的锂离子电池只有1平方毫米大小,但性能和商用电池不相上下,因为路易斯可以处理微结构,精度可以达到100纳米,并且结构和更大的电池一样。
换句话说,这种电池不但能够取代传统电池,体积还会减小很多。考虑到现在移动设备里电池占的比重,这是很不错的。
上一篇:2017年20nm、16nm及以下的芯片先进工艺将成为主流
下一篇:2013年科技业八大发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3:35
NI强调半导体测试为战略重点,布局5G、毫米波前沿技术测试
半导体行业正赢来下一个风口:下一代无线通信演进的前沿,物联网部署的逐年递加,自动驾驶车辆的触手可及,不同技术的不断融合,设备的愈加智能……这些也都使得半导体测试的作用日益举足轻重。“半导体测试一直是NI的战略性重点领域,凭借基于平台的方法, NI的半导体测试方案可以在行业不断提高芯片集成度的需求下确保产品品质,保持价格竞争优势,此外更适应紧张的市场周期。”美国国家仪器 (National Instruments, 以下简称“NI”)CEO Alex Davern认为NI的半导体测试方案在业界有自己的独特定位。事实上,仅从前不久刚落幕的SEMICON CHINA 2018期间NI展位的人流量即可管窥出半导体测试领域的热度,以及NI的
[网络通信]
途尔锂电车2013年订货会现场订单超5800台
2013年6月25日,主题为“你来,你有,共享”的途尔锂电车2013年招商暨订货会在宁波隆重召开。宁波中威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勇,销售部总经理黄向明等企业领导同来自全国各地的途尔锂电车的经销商们同聚一堂,共谋旺季发展突围策略。《营商电动车》全球电动车网作为行业应邀媒体全程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在25日上午整体参观完途尔总部以及甬瑞车业有限公司之后,车队随即驱车前往南苑五龙谭大酒店进行会议。在会议一开始,公司董事长朱勇就对远道而来的参加会议的途尔忠实伙伴们表示了感谢,朱董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发展史,说道这是他人生中一笔宝贵而且巨大的财富,接着他向大家阐述了个人如何培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强调途尔如今倡导的是
[新能源]
2013年下半年无线充电将在百姓家普及
美国IT杂志《连线》网络版周四刊登评论文章称,到2013年下半年期间,无线充电技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下为文章全文: 就目前而言,无线充电尚属小众技术,仅少部分手机和外围设备支持该技术。但预计最早到明年下半年期间,无线充电技术将开始得到主流应用。
台湾科技资讯网站Digitimes的一则报道称,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英特尔将开始在部分选定的超薄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上整合无线充电技术。英特尔将把超薄笔记本作为智能手机的充电来源。只要该手机放在这种笔记本附近,就能一直以无线方式获得充电。该报道还表示,在这种无线充电过程中,对智能手机的摆放位置、姿势并无特定要求。
2009 年期间,美国智能手机厂商Palm
[家用电子]
IC Insights公布2013年25大Fabless排名
日前,IC Insights公布了2013年前25大Fabless排名,来自中国及台湾的企业占据了八大增长最快的Fabless中的五个。 前25大Fabless公司排名 其中展讯的增速最快,销售额同比增长48%,排名其次的为MTK,第三、第四分别为高通和Dialog,这四家公司都主要从事手持移动设备市场。 2013年整个Fabless公司销售额规模为779.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8%。但市场并不是都这么乐观,前25大公司平均增速12%,而其他Fabless公司销售额下滑了5%,整个半导体市场增速为4%至5%。 25大Fabless中,总部设在美国的有14家,台湾5家,中国两家,欧洲两家,日本一家,新加坡一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13“大迁徙”来临 看安防如何保驾护航
临近春节,不得不谈春运这个被誉为中国人口的大迁徙运动。在这场浩浩荡荡的人员大迁移中,各路交通工具齐上阵共同应对这场规模性的转移大战。上至飞机、高铁,下到汽车、公交、地铁、城轨,再到轮船,无一不繁忙,无一不拥挤,摩肩接踵可谓对这场迁移的最好诠释。
一年一度的春运是交通压力最为强大的时刻,无论选择何种各种交通方式,安全无疑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平安春运”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安防行业更是如此。在这场空前盛大的“转移”中,安防的价值和作用不容忽视,安防到底怎样为大家的安全保驾护航呢。
智能分析 高速出行更有效率
对于即将来临的春运大潮来讲,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效率,疏导拥堵,更好
[安防电子]
The Verge评选2013年消费电子展最佳奖项
尽管和预期中的景象有所不同,但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今年的消费电子展都带来了很多新产品,也许现在看来大部分产品都还不够成熟或是缺乏亮点,但却预示出未来几年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日前,外媒theverge从中评选出了本界展会的各项最佳奖项,鼓励最好或是有机会成为最好的新产品让大家了解和见证。 最佳电视:三星4K框架电视 三星曾承诺将在本次展会上推出有着前所未有造型的新款电视,于是我们见到了这款混合了极简美学风格和夸张简约设计的4K电视。更令人吃惊的是,在简单的框架结构中竟然还集成的有扬声器——这也是首款能够迫使改变室内设计风格的电视。略感遗憾的是,三星宣布这款电视的售价约为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万6451元
[半导体设计/制造]
2013年全球LED照明行业趋势分析
2013年照明级LED封装市场将以中低功率产品为主。从LED封装市场观察,由于LED规格的改变使得LED照明成本大幅度下滑。以往照明应用多半是大功率LED的天下,然而自从三星与LG导入5630封装体的中功率LED到照明市场之后,LED照明产品的价格有更大的下滑空间。由于大功率LED每单位流明/价格(lm/$)仍不如中低功率 LED如3014与5630封装体来的有竞争力,导致中低功率背光LED产能陆续转移到照明应用,在这样的态势影响下,2013年LED照明市场的价格竞争将更加白热化。特别是LED厂商的产能过剩,为了提高稼动率,上游厂商会持续并增加生产中低功率LED封装投入照明市场,而中低功率在2013仍有 20%的降价空间。因此
[电源管理]
聚焦CES2013之海量相机盘点
全球消费电子产业风向标——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3)将于美国时间1月8日在拉斯维加斯盛大开幕。本届CES2013将会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参观者将在面积高达187万平方英尺的展厅里体验来自全球的创新消费电子产品。前方10人报道团队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为你24小时不间断直播报道展会盛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佳能在CES上的展台。
[模拟电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