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可植入式芯片,变身超人的第一步

发布者:ching80790最新更新时间:2015-02-02 来源: 国际电子商情 关键字:人体  可植入式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早在很多年前,将芯片植入人体,以之控制疾病、延长生命、控制武器、甚至操控思想,都早已成为小说和电影中屡见不鲜的的创意。但现在,麦考利用自己证明了,植入芯片不再是一个科幻设想,而是已经成为现实。
2014年11月,雷蒙德·麦考利(RaymondMcCauley)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自己左手的虎口位置,植入一个微小的芯片胶囊。这样做对人体有多大的风险,目前仍然未有结论。尽管如此,但麦考利没有犹豫:在他看来,人体植入芯片的技术已经成熟。

从科学家、工程师到企业家,从超级黑客到超级极客,麦考利有很多个身份,比如BioCurious生物计算黑客组织发起人,比如奇点大学生物数字项目负责人等等。但他所有的身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活跃于生物技术领域前沿,他给自己的定义也是“数字生物学家”——这是一个10年前还并不存在,但现在却正成为科技前沿的创新领域。

“我的体验很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体植入芯片就会成为大势所趋。”2015年1月30日,在旧金山“TheBigTalk”高峰论坛的闭门会上,麦考利表示。




植入芯片改变现实

事实上,早在很多年前,将芯片植入人体,以之控制疾病、延长生命、控制武器、甚至操控思想,都早已成为小说和电影中屡见不鲜的的创意。但现在,麦考利用自己证明了,植入芯片不再是一个科幻设想,而是已经成为现实。

植入芯片只需要一个小手术,通过探针送入一个2毫米直径,12毫米长的芯片胶囊,整个过程只会比打一枚耳钉略疼一丁点。完成之后,芯片胶囊所在的位置,会产生一个米粒大小的鼓包,但不会带来任何的疼痛或异感。

但在植入之后,这枚芯片却给麦考利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植入的芯片支持数据存储,也支持NFC(近场通讯技术)的无线传输,所以,麦考利只需要拿手机从手上扫过,就可以读取芯片里存储的信息,或是在里面存入新的资料——在整个胶囊的“生命周期”中,仅仅写入操作就可以进行超过10万次。

如今,麦考利已经将自己的名片信息存在芯片里,别人只需要用手机一扫,就能获得他的联系资料。而他家的房门也装上了NFC装置,他回家只需要用左手靠在门把上,然后一拧,不需要找钥匙就能开门——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既方便,又非常耍酷的事情。

当然,麦考利并不是第一个在身体里植入芯片的人。

早在1998年,英国伦敦雷丁大学的布凯文·沃维克教授就曾经把一枚芯片植入前臂,并通过计算机跟踪自己位置。2002年,美国应用数据公司也曾推出名为VeriChip的芯片产品,它植入后休眠状态,但可以通过手持扫描仪读取信息。

不过,与以前这些更偏向于小规模实验的产品相比,近几年的植入式芯片开始真正走向大众。体积从大到小、从不携带电源到携带电源、从被动接收信号到主动探测、发送信号,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比如,麦考利植入体内的这款芯片胶囊就非常便宜,即使是在还没有大规模普及的阶段,也只需要99美元:这意味着,它的成本未来几乎可以向所有人普及。

据他透露,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至少超过2000人在身体内植入该芯片。
传感器:迈向“超人”的第一步

存储和传输信息只是第一步,在麦考利看来,植入芯片未来的功能与应用,还有极为广阔的潜力空间。比如,在胶囊中加入传感器,就能让它对人的身体有更多感知,从而提供更多功能。

“你可以想象,你中午正在吃饭,突然电话响了。你拿起来一看,是手机告诉你,你不能再吃了,因为你吃了很多了,或者快下班的时候,手机给你发消息提醒说,你妻子今天血糖偏低,你要注意给她调理吃药,而且要小心别惹她,因为血糖低容易发脾气。”麦考利说。

事实上,类似的工作已经有人在尝试。

此前,电子生物工程师布莱恩·麦考伊(BrianMcEvoy)就曾将导航仪设计加入植入式芯片,并将其植入自己的皮肤下,这样只要面朝北方,芯片就会轻微地刺激皮肤,让他清楚方向。

此外,人们也希望,通过植入芯片修补甚至加强人体功能。

比如人脑辅助记忆。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植入芯片刺激大脑,对损坏部分重新编码,从而恢复记忆。如果这一希望实现,则可能让中风、帕金森症或阿尔茨海默氏症等与神经细胞死亡相关的病症得到缓解。

而在更遥远的未来,植入芯片甚至可能让人类获得前所未有的“超人”能力。

可植入式芯片与人体的交互,靠的是信号传输和转换。动物的内在和外在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是依靠大脑和神经控制,只要对特定细胞进行刺激,就会获得相应的神经信号,并通过神经在大脑与器官之间传递。而植入芯片通过对电刺激,可以改变人的能力、行为甚至思想。

比如,“生物黑客”里奇·李(RichLee)就把磁体植入耳内,只要接收到磁线圈发出的信号,他就可以听到音乐或其他声音。按照他的计划,当这个微型无线系统和超声波测距仪、温度计连接起来之后,他甚至可以“听”到距离和温度。

技术障碍与伦理风险

虽然已经走进现实,但就目前而言,植入芯片的大规模普及仍然有待时日。

最迫切的问题在于技术实现仍然存在瓶颈,尤其是电池能力。

以麦考利为例,他植入的芯片电量,只能够正常使用5-10个月,如果没有大规模提高电容量、或是无线充电或其他发电技术出现,使用时间很难大幅度提升,这仍然会让很多用户保持观望。

此外,如何提高芯片的存储、计算能力,以及增加稳定、可靠、低功耗的传感能力,这也还需要时间来完成技术的迭代积累。

不过,与电池技术相比,这些都是小问题。按照麦考利的预期,这几个方面的技术发展可能会在2015年底或2016年获得较大突破。

而就长远来看,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植入芯片依旧是医疗手段,但由于它有可能对用户隐私、思想乃至生命安全产生颠覆性影响,它也将带来巨大的社会伦理问题。

比较现实的问题,是植入芯片获取的用户身体数据,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防止其被人恶意利用,这方面的讨论与实际工作已经展开。

早在1950年,大脑专家胡塞·戴尔卡多曾尝试制作人脑芯片,希望能通过植入芯片刺激人脑,从而改变人的情绪,甚至控制人的躯体行动。

而在2007年,德国也曾就“远程杀人芯片”申请专利,并因有悖伦理而被迫终止实验。控制者可以通过远程启动装置,让植入芯片释放毒素,杀掉他人。

这些案例都让人担心,植入芯片最终走向技术控制他人的歧路。或许,这将是植入芯片大规模普及前,我们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
关键字:人体  可植入式芯片 引用地址:人体可植入式芯片,变身超人的第一步

上一篇:互联网思维深度改变中国空调业格局
下一篇:传蚂蚁金服启动IPO 马云要再夺首富?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33

基于ARM和PSO-BP的人体穴位定位系统
穴位的位置是否找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神经网络(PSO-BP)的穴位相对坐标预测模型,然后与ARM结合构成一个可以用于人体穴位定位的系统。首先采用PC进行MATLAB仿真训练学习,然后将最优权值及阈值保存下来并简化算法嵌入ARM内,将在线预测转变为离线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经粒子群优化过的BP神经网络有效地改善了局部极值缺陷,可应用于定位端预测穴位的位置,并在LCD中显示穴位相关信息,控制端收到位置数据后可执行电机上的运动操作。 0 引言 人体穴位分布容易受到人体尺寸和比例的影响,所以具有以下两个特性:非线性、模糊不确定性。人体穴位分布的解决方法主要有3种:视觉技术、光学定位法和专家系统法。但是这
[单片机]
基于ARM和PSO-BP的<font color='red'>人体</font>穴位定位系统
3D打印人体皮肤实现自然色素沉着
  目前在 3D打印 领域正在进行着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人体皮肤的 3D打印 。 3D打印 的皮肤不仅在制药和化妆品检测方面具有价值,还可以通过为烧伤或事故受害者提供皮肤移植物来改变命运。目前工程皮肤构造已被用于这些方向,但它们不具有天然皮肤的许多特征,如毛囊,汗腺和色素沉着。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3D打印人体皮肤可实现自然色素沉着   在研究 制造技术的A * STAR新加坡研究所(SIMTECH)和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中心3D打印(SC3DP) 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来创造3D打印皮肤色素沉着,在一项名为“证明-OF-描述概念:有色人体皮肤结构的3D生物打印“。   研究小组使用生物打印
[嵌入式]
AI技术大幅缩短人体基因定序时间
宏碁子公司安图斯科技宣布,携手大数据加速领域专家伟萨科技,共同聚焦人类基因定序议题,于生技重镇波士顿所举行BIO-IT大会正式推出全新解决方案。 安图斯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占杰表示,结合伟萨科技开发基因定序演算技术与安图斯科技高效能Altos BrainSphere人工智能运算平台,所打造的基因定序加速解决方案,能让更多医院及研究机构能够应用此关键科技进行人体基因定序,为精准医疗做出重要的贡献。 伟萨科技指出,结合安图斯科技高效能Altos BrainSphere人工智能服务器与可程序化逻辑闸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优化原生BWA-MEM算法,整合GATK最佳实践规范,使分
[手机便携]
AI纳米机器人或将在20年内植入人体,人类拥有超能力还会远吗?
  近日,来自IBM Hursley创新中心一位高级发明家John McNamara表示:20年后,AI纳米 机器人 将会植入人脑或其他身体器官,创造“半机械人”。届时,人类将能有超能力,并能用意念控制小工具。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McNamara在向英国上议院人工智能委员会(House of L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mittee)提交证据时表示:科技将会创造新一代的“半机械人类“,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意念的能力将会迈出很大一步。   他在接受英国《每日电讯》的采访时表示:   我们将会看到AI纳米 机器人 植入到我们的身体,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用意念和手
[工业控制]
心脏除颤器也能植入人体,新型医疗技术胆大心细
电子技术有望通过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脏骤停,来挽救人们的生命——在检测到心脏停搏的情况下,ICD施加放电以重启受影响心脏的心电活动。 “ICD是一种安置在皮下的电池供电设备,可以跟踪你的心率。细导线将ICD连接到你的心脏。如果检测到心律异常,如果你的心律紊乱且心律过快,ICD将会施以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ICD在预防已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患者的猝死方面非常有用。研究表明,对于目前没有但存在室性心律异常而危及生命危险的高危患者,这类设备可能在预防他们心脏骤停方面发挥作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来源:美国心脏协会
[医疗电子]
采用红外感应器开发人体接近感应系统
为帮助设计者理解动作感应系统的设计原则,本文关注红外线(IR)与可见光的差异,探讨接近和运动感应系统如何在单一LED下运行,以及动作感应在使用多个LED进行多接近测量时如何工作。   在消费、工业和汽车领域应用中,许多电子系统从非接触式反馈中受益。IR接近感应为需要检测物体存在的系统提供了一个最佳方法。接近感应也可用于检测最多三维空间内的运动,甚至是手势,使得下一代电子产品的人机界面更先进、更直观。   在消费电子产品中,接近感应作为一种探测用户身体或手部存在的方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该技术也能够用于动作感应,如检测用户手势。用户手势作为一种输入,可以应用于许多设备,如手机,计算机和其他家用电子产品。   为帮助设计
[安防电子]
采用红外感应器开发<font color='red'>人体</font>接近感应系统
一种智能人体心率检测装置的设计
摘 要: 介绍一种以AT89C2051为控制核心的智能人体心率检测装置的设计方法。利用光电传感器采集人体脉搏信号,经过前置级放大、滤波、积分比较等信号处理电路,将其转换成脉冲电压信号,再利用单片机对脉冲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出心率并显示。由于传感器信号十分微弱,其幅度一般在微伏到毫伏的数量级范围,且夹杂着各种噪声和干扰,因此要求前置级放大电路具有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等技术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硬件、软件设计方案合理,实现了微小信号放大、显示及报警功能。具有测量灵敏度高、实时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    0 引 言   心率是人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信息,而传统的脉诊由于其定性化和主观性影响了心率测试的精度,成为中医脉诊应用、发展
[医疗电子]
一种智能<font color='red'>人体</font>心率检测装置的设计
用于管理人体健康的可佩带传感器和传感器网络
      应用传感器网络提供人体健康管理所需信息的服务面世。该服务以人体佩戴的小型传感器收集和分析健康相关数据,用手机或个人电脑浏览和管理健康信息。该服务基于东京大学发起的NPO法人“佩戴环境信息网络推进机构(WIN)”的研究成果,由WIN相关风险企业WIN人体黑匣子(Human Recorder)将“人体黑匣子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形成了业务。WIN是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板生清主导的团体。   设想通过传感器测量的信息有心电、心率、脑电波、加速度、体温、呼吸以及脉搏等各种项目。并综合应用WIN的技术成果,开发了为掌握健康状态而对各个项目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的程序。 图1:贴在人体胸部的情景   此次将上市的是人体黑匣
[医疗电子]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