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支付话题在Apple Pay推出后快速延烧,各厂商莫不卯足劲想在此新兴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欲从中稳定获益,除商业模式需确立外,行动支付的普及更是关键核心。拓墣产业研究所报告指出,去(2014)年全球搭载NFC功能之手机出货量已占整体手机总出货量的2成,预估今(2015)年可望达到3成,并在2018年超过6成、突破12亿支,其中安全性将成决定行动支付可否普及化的重要判断依据。
关键字:NFC手机
引用地址:研调:NFC手机今年出货占比达3成,安全性仍是关键
拓墣半导体分析师陈颖书表示,以往装置间网路传递资料时,通常透过软体方式达到资料保护,但验证资料有可能被窜改、部分保护流程也有可能被破解;行动支付牵涉到金钱交易,对安全性的需求极高,因此具不可窜改特性的硬体保护方式将更加合适。
拓墣指出,以苹果为例,苹果将手机用户的信用卡资讯以「凭证化」方式加密,并储存在硬体安全元件里,使处理器连加密过的资讯都无法判读,堪称滴水不漏;然而,如此严密的保护仍在身分识别步骤上出现纰漏,有心者若窃取用户的信用卡资讯,便可使用自己的手机进行支付行为,也因此使Apple Pay的盗刷率远高于传统信用卡。
陈颖书指出,欲解决此问题需靠银行端和晶片厂商的共同合作。在用户初次进行身分认证前,银行得更审慎核对用户身分,以决定是否让其在行动装置内登录信用卡资讯;在晶片商方面,如何在硬体层级上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身分查核方式,也是各厂商所面对的课题。
事实上,拓墣指出,许多厂商早已积极投入此领域,如采指纹辨识、声纹辨识等生物辨识方式作为身分验证程序,其中投入指纹辨识的台湾相关厂商就包含义隆 (2458)、敦泰 ( 3545)、神盾等;而台厂机会更不仅止于此,以感测器厂商为例,便可透过感测技术方面来切入生物辨识领域,开拓全新商机。
拓墣表示,安全的行动支付绝不仅是晶片商或发卡银行、收单银行等单方面的责任,需要产业链上拥有足够安全意识的各方一同努力;安全具其必要性,一旦解决了用户疑虑,NFC手机产业才会蓬勃发展,迈入高成长期。
上一篇:配备指纹识别 魅族MX5/魅蓝Note 2或六月发布
下一篇:苹果为何收购摄像头技术公司LinX?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4:45
去年全球NFC手机销量增长300%苹果缺席
北京时间6月20日晚间消息,调研公司Berg Insight最新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NFC(近场通信)智能手机销量增长了300%至1.4亿部。 报告称,在未来几年内,NFC智能手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2%,并于2017年达到10亿部。 NFC在手机中的广泛应用始于2011年,2012年前十名手机制造商推出将近100个型号的NFC手机。除了苹果公司的iPhone,三星等厂商均大力推广NFC。 当前NFC应用逐渐增加,如信息交互、蓝牙配对、WiFi连接、出入控制、电子票务、安全非接触支付等,都将给NFC带来无限商机。 尽管如此,Berg Insight高级分析师安德烈·麦尔姆(Andre Malm)认为
[手机便携]
NFC手机成长强劲,4年后出货上看十二亿
近距离无线通讯(NFC)手机普及率正急遽攀升。市场研究机构IHS指出,2012年全球NFC手机出货量为一亿二千万支,至2013年已攀升至二亿七千五百万支,成长高达128%;预估2014年将再增长至四亿一千六百万支,并在2018年跃升到十二亿支的规模。 IHS表示,行动支付的便利性愈来愈受到消费者认同,加上NFC读取器基础建设也日趋完善,激励NFC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目前市场上的智慧型手机,多数已配备NFC无线通讯及支付功能。 在所有NFC手机中,93%的比例是使用Android作业系统。IHS预测,2018年Android系统的NFC手机销售数字,将由2013年的二亿五千四百万上升至八亿四千四百万支。 NFC手机大行其道,亦
[手机便携]
中国移动首款TD-SCDMA NFC手机研制成功
7月11日 北京消息:来自中国移动的最新消息,首款具备NFC(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支持的TD-SCDMA手机已研制成功。该款TD-SCDMA NFC手机,支持NFC卡模拟、读写器及点对点三大功能,满足金融级安全要求,可在手机支付业务中使用。 据了解,NFC是一种基于13.56MHz标准的近距离非接触通信技术,目前我们日常使用的公交卡、门禁卡、会员卡以及部分支持非接触功能的银行卡都采用了这个技术。中国移动研发的该款手机能够支持多应用开放平台的安全管理体系,可预置电子钱包客户端及应用,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通过多应用开放平台进行空中下载、安装、删除等业务。通过空中发卡,用户可方便地使用中国移动浦发联名卡等业务,大大降低了业务门槛。
[手机便携]
恩智浦携手HID Global为NFC手机打造移动门禁解决方案
中国上海,2012年4月9日 ——深受信赖的安全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恩智浦半导体 NXP Semiconductors N.V. (NASDAQ:NXPI) 近日携手HID Global宣布合作推出支持当前全球通用移动门禁系统的NFC解决方案。基于现有的非接触式标准,NFC可在短距离内实现设备之间安全便捷的信息交换,是移动门禁控制应用实现简单操作的理想之选。 HID Global和恩智浦共同创建了卡片门禁系统市场,随着NFC逐渐发展成为手机标准功能,两家公司正携手合作将门禁解决方案集成到NFC技术并推广到移动手机中。 如今,员工进入公司大楼和停车场的非接触式卡片可以将数字访问证书转存入带有NFC功能的手机之中。该证书存储于手
[手机便携]
NFC手机销量将达5亿部 手机支付迎新机遇
二维码支付被央行叫停让沉寂一段时间的近距通讯支付NFC前景备受关注,中国银联的进一步举措则让NFC迎来新的中国市场机遇。中国银联日前宣布,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近场支付手机支付受理。援引一位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市场负责人对媒体的表述,目前支持中国银联“闪付”的POS机已占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未来会加速推进传统POS机的改造。 其实,NFC手机支付不是新鲜事物。NFC是近场通信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交换数据,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多数对NFC很不了解,NFC
[手机便携]
以为只是传输用途你就错了 关于手机NFC你知道多少?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功能成为后来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功能,例如指纹识别、蓝牙等等。然而事实上也有像NFC这样的冷门技术,自推出以来一直不温不火。不过近些年各个厂商都在努力推广,随着一加与小米都开始支持公交卡的信息,都是基于NFC技术,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NFC的现状。 NFC发展历史 其实NFC并非一项新技术,其起源要从2003年开始说起。这是由飞利浦和索尼基于非接触式卡技术的一种与之兼容无线通讯技术,当时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工程师耗时三个月完成的这个项目并对外公开宣布成果,当时可兼容当前ISO14443非接触式卡协议的无线通讯技术,并取名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
[手机便携]
NFC手机成长强劲,4年后出货十二亿
近距离无线通讯(NFC)手机普及率正急遽攀升。市场研究机构IHS指出,2012年全球NFC手机出货量为一亿二千万支,至2013年已攀升至二亿七千五百万支,成长高达128%;预估2014年将再增长至四亿一千六百万支,并在2018年跃升到十二亿支的规模。 IHS表示,行动支付的便利性愈来愈受到消费者认同,加上NFC读取器基础建设也日趋完善,激励NFC手机市场快速成长;目前市场上的智慧型手机,多数已配备NFC无线通讯及支付功能。 在所有NFC手机中,93%的比例是使用Android作业系统。IHS预测,2018年Android系统的NFC手机销售数字,将由2013年的二亿五千四百万上升至八亿四千四百万支。 NFC手
[手机便携]
英国80%的黑莓手机带NFC功能 加强支付领域实力
尽管面临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RIM依然乐观的发布了BlackBerry 10,相比较其他手机,黑莓是行动派,真正的将移动支付带入到了日常生活中来。根据加拿大手机制造商的报道,在英国销售的80%黑莓手机都是带NFC功能。 “黑莓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的手机80%都带NFC功能,相比较2011年的72%上升了8%”RIM的销售经理Gerry Kelliher说:“我们意识到用户想要更加快捷方便的市场需求,所以从去年8月份开始将NFC功能全面加入到手机生产线上来,” Kelliher相信未来RIM在NFC领域将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可以和HTC,三星等公司一较长短。公司也希望通过NFC功能的不断深化,挽救不断下滑的颓势,有望今年
[手机便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 BOE独供努比亚和红魔旗舰新品 全新一代屏下显示技术引领行业迈入真全面屏时代
- OPPO与香港理工大学续约合作 升级创新研究中心,拓展AI影像新边界
- 古尔曼:Vision Pro 将升级芯片,苹果还考虑推出与 iPhone 连接的眼镜
- 汇顶助力,一加13新十年首款旗舰全方位实现“样样超Pro”
- 汇顶科技助力iQOO 13打造电竞性能旗舰新体验
- BOE(京东方)全新一代发光器件赋能iQOO 13 全面引领柔性显示行业性能新高度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