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落幕。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元年的首届工博会,“智能制造”成为核心焦点。
在向智能制造迈进的过程中,不少中国企业都抢攻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6%,其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然而机器人换人,就能实现中国的智能制造吗?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大部分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单纯的机器人换人,还需克服知识型生产人才培养以及完全自动化带来的高成本等挑战。
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智能制造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专访了欧姆龙自动化(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大场合志先生。作为全球知名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商,欧姆龙在“智能制造”方面可谓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制造业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制造业,也有面临不断探索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从欧姆龙自身的经验看,所谓智能化并不完全是实现最高度的信息化或者自动化,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行业分工的特征,寻找到这个行业所最适合、最匹配的做法。
此外,欧姆龙认为,目前中国工厂的智能化大都还停留在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与信息化、大数据相结合、强化生产线的可视化,从而提升生产品质和效能方面。
中国工厂智能化大都停留在可视化层面
《21世纪》:刚刚结束的上海工博会上,“中国制造2025”是最热门的话题,您怎么理解中国这一行动计划?
大场合志: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以前,中国的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为主,制造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靠流水线作业赚取利润。随着人口红利下降,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而现在高速增长的制造行业,电子消费产品、智能设备、汽车、医疗健康等,无不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我理解,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
提高中国制造的自主化能力,也是这一计划的重要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机,绝大多数零件是中国生产的,但我们都知道其中的核心部件、半导体则都是进口的。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的半导体的金额,已与原油进口相当。我个人认为,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也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
《21世纪》:精细化制造、定制化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智能制造?中国工厂需要全面提升生产线智能制造水平,使用机器换人?
大场合志:我认为“智能化”这个词包含了许多层意思。从生产设备方面来看,利用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的效率与品质,减少生产中的不必要资源与能源浪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智能化并非是要把所有生产线上的东西都换成自动化的,全面取代人手。
其实智能化工厂有不同的类型,像我们的深圳工厂,它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基本上都是高度智能化的。另外一种智能化的就是我们上海的OMS(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工厂,它是更定制化的生产,就是小批量的,但可能每批次里面的生产都有点不一样,所以它是采用独立工位,人和自动化生产的工位相互匹配的一种生产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要根据制造的产品不同,而来看哪种生产方式更适合。
《21世纪》:这也就是欧姆龙的智能化理念?
大场合志:是的。欧姆龙的“新自动化”理念是:机械能做的事情就让机械去做,把人释放出来,去做更多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并不是由机器取代人来从事所有的工作,而是让机器来配合人、协助完成重复性的简单工序,而人需要去从事更具创造性、能动性、灵活性的工作,生产线上人机互相配合,可以增强生产灵活性及应变力。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并不完全是实现最高度的信息化或者自动化,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行业分工的特征,寻找到这个行业所最适合、最匹配的做法。
《21世纪》:广东作为制造业的重镇,最近有新闻称一些大的电子企业关停或是转移,欧姆龙怎么看待这种趋势?作为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会不会担心从此中国的市场就此萎缩?
大场合志:我并不认为我们的中国市场在萎缩。我们目前看到许多广东和东莞的工厂倒闭,但如果细心观察,大部分倒闭的企业都是传统加工型企业,他们依靠密集劳动生产那些低成本、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一旦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利润被压缩,他们无法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那些有一定技术背景、新兴产业的制造企业在不断成长。因此,这恰恰符合“中国制造2025”指明的方向,中国制造业整体构造会不断转变。虽然逐步走向高附加值、高产值、高技术含量的过程比较痛苦,但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而在这个转型当中,欧姆龙的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21世纪》: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开展,欧姆龙自动化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大场合志: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无论是对于欧姆龙,还是对于制造业的企业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由中国制造2025计划,或者说以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需求非常多,也非常庞杂。我们认为大致有三点,这与我们目前自动化部门所提出的“i-Automation”的概念是相互切合的:
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与信息化、大数据相结合、强化生产线的可视化,从而提升生产品质和效能;
提升生产技术,以更精准、更灵活的生产控制和机器人来替代人手,在提升产能、产效的同时,将工人从繁复的流水线作业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产品及生产方式上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生产需求。
这也是制造企业向智能生产转型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目前我们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即提升生产线的可视化程度,但很快,大批的企业就要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这也是我们机遇所在。我们计划,到2020年,公司在中国的自动化业务销售额翻倍,达到10亿美元。
中国智造不仅靠机器人
《21世纪》: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中国众多制造类企业,特别是3C企业来说,在智能化过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是柔性制造和智能需求。换句话说,花大价钱买的机器人、改造的生产线,要能随时切换产品。这方面,欧姆龙的策略是什么?
大场合志:是的,这也是我了解的制造业非常困难的地方,因为他们产品的品类很多,随时要根据外面的订单进行调整,有非常小批量、多频次改变的需求,这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来说,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现阶段则会对于客户造成成本投入过高的压力。对此,我们建议通过简易自动化和人工生产的配合模式来对应。前面所提到的欧姆龙上海OMS工厂,我们导入了“低成本智能自动化系统LCIA(Low Cost Intelligent Automation)”,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通过相对较低成本的投入,快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还有,最近我们收购了美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爱德普(Adept Technology, Inc.)和自动化控制企业Delta Tau,加强了生产线控制和高性能运动操作的结合,将欧姆龙的高性能控制器与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结合,帮助我们的客户更灵活、更快速地调整生产线的运作,适应不同的生产订单需求。
《21世纪》:收购机器人企业,这是不是意味着欧姆龙在工业机器人上发力?您怎么看待中国现在“机器换人”的趋势?
大场合志:收购机器人企业,是我们进一步迎合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完整的制造业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
如果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一分为二,短期的发展课题是如何快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从这一点上来看,“机器人换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利用大量的机器臂替换工人,既可以解决人力成本上涨、请人难等问题,也能够保证我们的生产品质更稳定。但从长远来说,仅仅用简单的机器人替换某一个工位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的长远发展问题,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过的灵活性问题。
以往欧姆龙是专注于自动化的传感与控制领域, 而我们收购的机器人厂家则在运动控制的视觉引导技术方面有领先经验。 两者结合,能让我们更好地为客户解决以往以PLC(可编程控制器)难以完成的复杂动作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安全性、灵活性和产品质量,为汽车、数码设备、食品饮料、包装等行业提供创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服务支持。
《21世纪》: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欧姆龙收购这家做机器人的公司,实际上不是卖机器人,而是卖的系统的解决方案?
大场合志:是的。
关键字:欧姆龙 中国制造 萎缩
引用地址:欧姆龙中国区总裁:我并不认为“中国制造”在萎缩
在向智能制造迈进的过程中,不少中国企业都抢攻工业机器人市场,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6%,其中中国已经成为了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然而机器人换人,就能实现中国的智能制造吗?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目前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大部分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单纯的机器人换人,还需克服知识型生产人才培养以及完全自动化带来的高成本等挑战。
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智能制造之路?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专访了欧姆龙自动化(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大场合志先生。作为全球知名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商,欧姆龙在“智能制造”方面可谓拥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是制造业提升自动化、信息化的供应商,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制造业,也有面临不断探索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从欧姆龙自身的经验看,所谓智能化并不完全是实现最高度的信息化或者自动化,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行业分工的特征,寻找到这个行业所最适合、最匹配的做法。
此外,欧姆龙认为,目前中国工厂的智能化大都还停留在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与信息化、大数据相结合、强化生产线的可视化,从而提升生产品质和效能方面。
中国工厂智能化大都停留在可视化层面
《21世纪》:刚刚结束的上海工博会上,“中国制造2025”是最热门的话题,您怎么理解中国这一行动计划?
大场合志:中国制造2025,其实就是要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以前,中国的制造业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为主,制造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靠流水线作业赚取利润。随着人口红利下降,这种模式已难以为继。而现在高速增长的制造行业,电子消费产品、智能设备、汽车、医疗健康等,无不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我理解,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
提高中国制造的自主化能力,也是这一计划的重要目标。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智能手机,绝大多数零件是中国生产的,但我们都知道其中的核心部件、半导体则都是进口的。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的半导体的金额,已与原油进口相当。我个人认为,技术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也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
《21世纪》:精细化制造、定制化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智能制造?中国工厂需要全面提升生产线智能制造水平,使用机器换人?
大场合志:我认为“智能化”这个词包含了许多层意思。从生产设备方面来看,利用自动化技术,提升生产的效率与品质,减少生产中的不必要资源与能源浪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智能化并非是要把所有生产线上的东西都换成自动化的,全面取代人手。
其实智能化工厂有不同的类型,像我们的深圳工厂,它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基本上都是高度智能化的。另外一种智能化的就是我们上海的OMS(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工厂,它是更定制化的生产,就是小批量的,但可能每批次里面的生产都有点不一样,所以它是采用独立工位,人和自动化生产的工位相互匹配的一种生产方式,所以我们认为要根据制造的产品不同,而来看哪种生产方式更适合。
《21世纪》:这也就是欧姆龙的智能化理念?
大场合志:是的。欧姆龙的“新自动化”理念是:机械能做的事情就让机械去做,把人释放出来,去做更多有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并不是由机器取代人来从事所有的工作,而是让机器来配合人、协助完成重复性的简单工序,而人需要去从事更具创造性、能动性、灵活性的工作,生产线上人机互相配合,可以增强生产灵活性及应变力。
我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并不完全是实现最高度的信息化或者自动化,而是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行业分工的特征,寻找到这个行业所最适合、最匹配的做法。
《21世纪》:广东作为制造业的重镇,最近有新闻称一些大的电子企业关停或是转移,欧姆龙怎么看待这种趋势?作为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会不会担心从此中国的市场就此萎缩?
大场合志:我并不认为我们的中国市场在萎缩。我们目前看到许多广东和东莞的工厂倒闭,但如果细心观察,大部分倒闭的企业都是传统加工型企业,他们依靠密集劳动生产那些低成本、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一旦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利润被压缩,他们无法生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那些有一定技术背景、新兴产业的制造企业在不断成长。因此,这恰恰符合“中国制造2025”指明的方向,中国制造业整体构造会不断转变。虽然逐步走向高附加值、高产值、高技术含量的过程比较痛苦,但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而在这个转型当中,欧姆龙的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帮助和支持。
《21世纪》: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开展,欧姆龙自动化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大场合志: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无论是对于欧姆龙,还是对于制造业的企业都是不可多得的机遇。由中国制造2025计划,或者说以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所带来的需求非常多,也非常庞杂。我们认为大致有三点,这与我们目前自动化部门所提出的“i-Automation”的概念是相互切合的:
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与信息化、大数据相结合、强化生产线的可视化,从而提升生产品质和效能;
提升生产技术,以更精准、更灵活的生产控制和机器人来替代人手,在提升产能、产效的同时,将工人从繁复的流水线作业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产品及生产方式上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生产需求。
这也是制造企业向智能生产转型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目前我们大部分的企业,都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即提升生产线的可视化程度,但很快,大批的企业就要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这也是我们机遇所在。我们计划,到2020年,公司在中国的自动化业务销售额翻倍,达到10亿美元。
中国智造不仅靠机器人
《21世纪》:我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中国众多制造类企业,特别是3C企业来说,在智能化过程中遇到的巨大挑战是柔性制造和智能需求。换句话说,花大价钱买的机器人、改造的生产线,要能随时切换产品。这方面,欧姆龙的策略是什么?
大场合志:是的,这也是我了解的制造业非常困难的地方,因为他们产品的品类很多,随时要根据外面的订单进行调整,有非常小批量、多频次改变的需求,这方面我们一直在探索。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来说,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现阶段则会对于客户造成成本投入过高的压力。对此,我们建议通过简易自动化和人工生产的配合模式来对应。前面所提到的欧姆龙上海OMS工厂,我们导入了“低成本智能自动化系统LCIA(Low Cost Intelligent Automation)”,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通过相对较低成本的投入,快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还有,最近我们收购了美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爱德普(Adept Technology, Inc.)和自动化控制企业Delta Tau,加强了生产线控制和高性能运动操作的结合,将欧姆龙的高性能控制器与机器人高性能运动控制技术结合,帮助我们的客户更灵活、更快速地调整生产线的运作,适应不同的生产订单需求。
《21世纪》:收购机器人企业,这是不是意味着欧姆龙在工业机器人上发力?您怎么看待中国现在“机器换人”的趋势?
大场合志:收购机器人企业,是我们进一步迎合中国的制造业转型,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完整的制造业解决方案的重要举措。
如果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一分为二,短期的发展课题是如何快速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从这一点上来看,“机器人换人”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利用大量的机器臂替换工人,既可以解决人力成本上涨、请人难等问题,也能够保证我们的生产品质更稳定。但从长远来说,仅仅用简单的机器人替换某一个工位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的长远发展问题,比如说刚才我们提到过的灵活性问题。
以往欧姆龙是专注于自动化的传感与控制领域, 而我们收购的机器人厂家则在运动控制的视觉引导技术方面有领先经验。 两者结合,能让我们更好地为客户解决以往以PLC(可编程控制器)难以完成的复杂动作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安全性、灵活性和产品质量,为汽车、数码设备、食品饮料、包装等行业提供创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及服务支持。
《21世纪》: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欧姆龙收购这家做机器人的公司,实际上不是卖机器人,而是卖的系统的解决方案?
大场合志:是的。
上一篇:我有指纹传感器专利权,你有安全支付么?
下一篇:亏损7.14亿美元后联想股价止跌反弹,投资者寄望黑暗过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05
IDC发布《全球制造业2018预测——中国启示》
IDC发布了《IDC FutureScape:全球制造业2018预测——中国启示》,报告描述了 中国制造 行业IT 2018年十大预测。报告为制造企业的高管提供了未来12-36个月内制造业IT及其IT 所支持的业务发展趋势。 2017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成本压力增大以及经济下行趋势迫使中国制造企业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加大数字化转型的投资去拥抱新兴技术是当前的重点,发展智能化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建立自己的品牌,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但是随着劳动力、材料以及各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嵌入式]
中国制造企业迈向“智慧工厂”
近几年, “智慧工厂”的概念引发我国制造业的强烈关注。事实上, “智慧工厂”早已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广泛标准,而在我国,这一趋势才刚刚萌芽。“十二五”规划中,制造业智能化已经被国家列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战略。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及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早在2009年,IBM就发布了“智慧地球”的构想理念,IM
[工业控制]
ST波导:主营业务萎缩90%以上 成功转型难度大
不过,在本世纪初,“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这句颇为经典的广告语曾经红极一时。到2003年,波导连续四年夺得国产品牌手机销量第一,并首次超过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所有洋品牌夺得国内手机市场销量第一。
今天,当路过位于浙江奉化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波导”或“波导股份”600130。SH)总部时,很难将那里有点破旧的办公楼和丛生着大片杂草的土地,与曾经拥有3000多员工、年主营收入100多亿的一家公司联系起来。
这家专业从事移动通讯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如今只能依靠代工和对外贷款实现投资收益。8月6日,ST波导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度
[手机便携]
我们为啥一定要用工业机器人,根本原因原来是它
外媒报道称,中国制造业将由劳动密集型转型为资金密集型,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产业转型、机器人密度、年轻人的就业态度等因素是这场变革的主要原因。
大势所趋
吞噬了众多全球制造业工作之后,现在中国将把这些工作交给机器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4年,中国地区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同比增长54%,这表明中国正在加快工业机器人普及速度。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位居全球之首。
中国有望成为一个自动化中心,这一现象否定了有关机器人和全球经济的诸多设想。经济学家
[嵌入式]
中国家电距离“德国制造”还有多远?
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IFA展,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展示技术和创新实力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舞台。那么,以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为代表中国家电企业,距离德国制造为代表的世界水平还有多远? 中国家电距离德国制造还有多远?随着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将于9月1日再次拉开大幕,中国军团再次成为本届展会的绝对主角,由此这一话题再度受到中外企业的关注。作为与美国CES齐名的全世界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会,透过IFA展可以看到存在于中国家电与欧美外资企业的差距。 首先体现在智能化战略上。可以说智能已经成为各大领域和产业发展未来的最大趋势。包括家电家居在内的产品,纷纷推出自己的“黑科技”产品。
[家用电子]
机器人时代:敢问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产业机器人、聊天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清洁机器人、迎宾机器人、送货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战斗机器人等等,如今都已出现并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在看得见的未来,机器人必会成为我们的伙伴、身边的同事、家庭的成员。正因为如此,谷歌、IBM、微软、脸谱、雅虎、亚马逊、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无一不将机器人视作未来的技术制高点和利益增长点来对待,美国、日本、德国等政府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工信部也明确,机器人自动化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工具。 长期以来,我们将机器人定义为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基于接受人类指挥的自信,我们
[机器人]
全球芯片巨头"鹬蚌相争" 中国制造渔翁得利
全球芯片业老大英特尔最近的一项25亿美元投资,令中国再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这是英特尔15年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兴建晶片加工厂。 这一消息最早在3月13日被透露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上: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近日核准了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建设项目。 不知是何缘故,这则121字的新闻当天就从官方网站被撤下。但法新社等海外媒体已迅速对此展开报道,此事也成为当周最重磅的产业话题。但鉴于美国对华半导体技术出口的限制,英特尔这项投资计划此刻仍有诸多悬念。 直到3月26日,英特尔首席执行官(CEO)欧德宁终于在人民大会堂宣布——将在中国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设一个生产300毫米晶片的工厂。这是中国半导体
[焦点新闻]
欧姆龙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集成控制器”,即新型NJ501-R
新解决方案可在所有自动化设备之间实时同步,包括机器人,视觉组件,驱动器和安全设备。 工业自动化公司欧姆龙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集成控制器”,即新型NJ501-R。 欧姆龙表示,利用集成控制器,可以自动化高级和复杂的手动工作,并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生产设施的设计和修改,并进行远程维护。 新的机器控制器可在所有自动化设备之间实时同步,包括机器人,视觉组件,驱动器和安全设备。 为了提高生产速度和准确性,用户可以模拟整个生产线,而无需部署物理设备。 这将简化维护,并缩短设计,规划,调试和转换过程的上市时间。 任何行业都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且由于新的全球健康问题,世界正经历着社会如何开展业务的重大转折点。 结果,随着对数字化需求的增
[机器人]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5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
随便看看
- 使用 CC85xx 进行现实世界的范围测试
- AT89C52单片机做的红外遥控小汽车论文《遥控小汽车的设计研究》
- 谁有用Matlabe做的粒子滤波器的案例?
- 10月20日直播回顾:无需光耦的Flyback隔离电源设计(含视频、演讲文档、问答)
- 自己写的HELP s3c2416 uCOS II 的移植程序
- 香水过来聊聊STM8的供货
- CC2530模块怎么和8051单片机实现串口连接,8051不都是管脚吗?
- 深入研究S3C2440 bootloader[原创]难道就不能分享下经验吗?只能点我要提问?
- LPCXpresso生成bin文件的方法及一些命令设置(图文并貌)
- 提问+MSP430的稳定性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