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小姐对话陈天石:AI芯片市场广阔,寒武纪朋友遍天下

发布者:Coboro最新更新时间:2018-10-13 来源: 甲子光年关键字:AI芯片  寒武纪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智能时代将诞生硬件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AI芯片是科技行业最惹人注目的赛道。寒武纪是这个赛道上最惹人注目的成长期公司。贸易战关口,这里的一草一木更是彻底暴露于聚光灯下。

  在今年初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后,寒武纪投后估值已达25亿美元,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头部独角兽。作为“中国第一家作出最原始创新(从学术理念到商业产品)的芯片设计公司和全球第一家推出量产商业AI芯片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纪无疑是AI芯片趋势的先行者,并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但顶着先行者光环的同时,寒武纪自成立以来就争议不断。

  就在这几天,对于寒武纪和其他AI芯片公司商业前景的讨论再成热点,且这次的风向偏悲观——起因是刷屏科技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

  在这场举办于10月10日的大会上,作为寒武纪老客户的华为高调发布AI全局战略,重头戏是AI芯片。这一次,华为的昇腾芯片,不再像华为麒麟芯片一样使用寒武纪的AI芯片计算架构,这被解读为“华为要与寒武纪做彻底的切割”,走向独立造芯之路。

  随后出现的《独角兽寒武纪已生变数,中国AI芯片抢跑者前路未明》等若干报道,直指寒武纪的系列问题,如“消费端客户仅有华为,服务器端则尚未量产”、“寒武纪将从华为的产品线中彻底消失”、“寒武纪没有足够稳定可靠的获利模式,并借以形成生态”……

  今天,寒武纪创始人兼CEO陈天石对「甲子光年」正面回应了种种围绕寒武纪的质疑。他澄清了“服务器端未量产”、“寒武纪将从华为产品线消失”等事实错误;首次公开了一些合作方;同时直面以下问题:什么是寒武纪的最大挑战?寒武纪真正的护城河在哪里?未来将走向何方?

  这位向来低调,科研工作者出身的创始人此前从未接受过深度采访。

  此次,陈天石难得向我们透露了锐利的商业抱负和强烈的胜利欲望,他对「甲子光年」说:“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谈与巨头竞争

  甲小姐:在10月10日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AI芯片昇腾310,你怎么评价这款芯片?这款芯片你之前知道吗?

  陈天石:华为的达芬奇计划,我是看到外媒报道才知道的。但其实这件事是在意料之中——如果华为这样的有能力、有平台的巨头都不打算自研AI芯片,只能说明AI芯片还不够重要。

                                            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

  甲小姐:市场有一种声音,说“寒武纪昔日客户华为变最大竞争对手”,甚至有人断言寒武纪“现有业务模式或将很快走到尽头”,你怎么评价寒武纪和华为的关系?

  陈天石:首先,我们还在服务华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并不是有些不严谨的报道所说“华为与寒武纪彻底切割”。基于麒麟系列的芯片的终端产品,软硬件方面我们都在持续服务华为。华为下面还将陆续发布多款集成寒武纪处理器的新机型。我一直非常尊重华为,也感谢与华为的合作,这是双赢的事。

  客观讲,寒武纪对AI产业界的贡献有目共睹,是AI芯片的提出者、布道者和实践者。2016年,我们将AI芯片的思想和技术带入华为,持续至今的合作让寒武纪和华为都获得了高速成长。再过十年回头看,我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成为中国芯片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寒武纪是第一家作出最原始创新(从学术理念到商业产品)的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而华为是第一家敢吃螃蟹的巨头,敢把地球上从未商业化过的技术用到最核心的手机芯片上。我们对技术的高度前瞻性认知、扎实的工程能力、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共同造就了寒武纪系列终端AI处理器、麒麟系列AI手机芯片和华为人工智能手机的巨大成功。这是这个时代的奇迹,这种事情,过去真的在中国没有发生过。

                  2016年,寒武纪发布寒武纪1A处理器(Cambricon-1A),是世界首款商用AI芯片

  甲小姐: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华为建立在完全自制的AI计算架构上的昇腾方案,也是云+端的策略,和你们的市场高度重合,是直接竞争关系?

  陈天石:其实这个市场很大,我们和华为就算同时做,也都有自己的空间。就像安卓阵营和苹果阵营,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要达到那个状态,我们和华为都还需要各自努力。

  况且事实上,华为和寒武纪目前主要产品瞄准的市场并不完全相同。从技术上角度看,华为发布的峰值性能16T的昇腾310和寒武纪今年5月发布的已进入量产的128T峰值的MLU100没有竞争,因为两者瞄准场景不同——昇腾310是边缘端,而我们的MLU100是云端,峰值性能也不同。

  甲小姐:不止华为,你们的股东阿里巴巴自己也成立了“平头哥”做AI芯片,寒武纪担忧吗?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

  陈天石:这和前面说到的类似,作为我们的股东,阿里一直对我们全力支持,共同配合做了许多工作,现在还不能说细节。阿里成立平头哥,我们同样乐见其成,并愿意提供技术授权加速促成平头哥的成功。作为一家开放独立的芯片公司,要具备宽广的视野,从整个生态考虑问题,服务好所有客户。

  甲小姐:现在我们看到一个趋势,互联网公司如阿里、百度,应用层公司如格力、华为和独立芯片公司如NVIDIA都在做AI芯片,这么多巨头进入,寒武纪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陈天石:许多巨头研发AI芯片是希望围绕其主营业务形成完整或相对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减少对独立芯片供应商的依赖,降低硬件成本,同时以硬件形态保护核心技术秘密。

  我的判断是,各大巨头的造芯计划最终会收敛到两条路径上:一是类苹果的封闭路径,底层芯片和系统软件都是自有的,仅在最上层应用方面引入外部开发者添砖加瓦;二是类安卓的路径,底层芯片、系统软件、上层应用都充分服务供应商、社区和开发者。

  寒武纪的定位是走第二条路径的独立芯片公司,服务广大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器厂商,服务互联网公司,服务行业巨头,为下游厂商提供不同尺寸、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终端AI处理器IP以及覆盖inference和training的不同处理能力的云端智能芯片。同时寒武纪也非常乐意和想走第一条路径但尚有芯片技术短板的公司合作。

  甲小姐:巨头环伺之下,如果做“独立AI芯片公司”,会不会担心被挤占空间?

  陈天石: 软件、系统和应用层的巨头会持续尝试开发自己的芯片,也会继续使用专业芯片公司提供的芯片,这种并存的状况会长期持续,因为专业芯片公司会有全品类多场景的差异化产品供客户选择,而行业巨头出于研发资源和芯片技术积累等多方面原因,通常不会像专业芯片公司那样做完整的产品线。而且,芯片是一个硬科技,不是烧钱就能马上积累出能力。

  甲小姐:很多科技创业者都面临同一个困局:你辛苦服务的大客户,有可能只是“花钱交学费”,大客户一定更喜欢自建团队做,一旦学会了就自己做了,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困局?

  陈天石:我们其实可以去看看美国巨头和初创公司的兴替。以史为鉴,上个世纪80年代,PC时代刚刚到来,巨头IBM公司采用了一个初创公司的操作系统—微软的DOS,同时也在自研操作系统OS/2。后来IBM想扶自研的OS/2来取代微软的操作系统。而这个结局大家都知道——OS/2在商业上很惨淡,十多年前已经彻底断更。Google和雅虎也有个类似的故事。除了微软和Google,Intel、AMD都是巨头给予最初的支持长大的。

  所以回顾历史,在集成电路行业每次出现新兴的领域(通信、图形显示、移动终端),赢的常常不是老巨头,而总会诞生新巨头。

  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上更是如此。这背后的原因,有新巨头的技术突破优势,也有老巨头对于新机遇的适应困难。因此,如果智能时代真的到来,难以想象智能芯片不诞生新巨头。我不讳言寒武纪想当这个将军。

  谈商业落地

  甲小姐:寒武纪想当将军,变巨头,那么大家都会看一个指标——商业落地的情况。现在市场有一种对你们的质疑,认为你们实际上并没有服务特别多终端客户。比如近日有篇文章中提到寒武纪“消费端客户仅有华为,服务器端则尚未量产”。你怎么评价?

  陈天石:寒武纪早在2016年就研发了全球第一款商用终端AI处理器,早于国外同类型产品两年以上。

  在终端,华为之后还将陆续发布多款集成寒武纪处理器的新品。目前寒武纪已经与华为海思、紫光展锐、晨星(MStar)/星宸半导体等多家中国最顶尖SoC芯片公司开展紧密合作,通过各类终端将AI送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最大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份终端IP的成绩单并不差。

  云端方面,寒武纪MLU100已于2018年5月发布,峰值性能128T,已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寒武纪MLU100芯片是中国第一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本土已完成研发并出货的单芯片峰值最高的AI芯片,我们不预发布“期货”芯片。中国最大的三家服务器提供商——浪潮、联想、曙光都将对外发售搭载寒武纪MLU100芯片的AI服务器产品,多家顶尖互联网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导入,多个行业巨头也在和我们紧密合作,例如在我们非常关注的出行/交通领域,我们在和滴滴做一些事情。未来,寒武纪还会给市场带来更多惊喜,多款芯片正箭在弦上,今天我只说了我能说的事。

                                   寒武纪在今年5月发布了MLU100芯片

  甲小姐:芯片要顺利商业落地,离不开产品之上的生态,寒武纪在这方面有什么布局?

  陈天石:首先,寒武纪做AI芯片,不仅包括芯片本身,也包括芯片之上的系统软件,诸如汇编器、编译器、驱动、编程语言、机器学习库、编程框架适配等工作。在这之上,我们把我们的软件栈交给开发者去使用,具体到商业转化的成绩上:在终端,迄今已经支持了像智能拍照、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非常有意思的应用,已经切实服务了千万用户;在云端,已经可以支持数据中心级的视觉、语言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

  同时,我们一直是“端云一体”的智能处理思路:寒武纪在终端和云端的AI芯片共享同样的软件接口和生态,我们称为Cambricon Neuware。这个思想是寒武纪率先提出的,也得到了很多业内同行的响应、认同,或在自建系统上也吸收采纳类似的做法。未来,我们将持续按照这条技术路径走下去,将端和云的智能处理彻底打通。在人工智能整个生态链上,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甲小姐:您过去作为教授,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后来创办寒武纪公司,这两年半以来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陈天石:在中科院计算所做研究是非常快乐的事,我们的科研环境非常宽松,大家可以天马行空地想新的想法,和学生们一块验证想法、写论文,偶尔还一块打打游戏。创立寒武纪以后,确实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我们从重视输出学术思想转变到重视输出产品。两年多来,寒武纪推出一款产品,实现一个个对客户的承诺,我最大的感受是想感谢我们所处的时代、感谢我们最可爱最优秀最辛劳的同事们。

  甲小姐:当你看到外界对寒武纪的讨论时,你心里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陈天石:寒武纪才成立两年半时间,只有小几百人的团队,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全球第一款终端AI处理器落地、全球第一款多核终端AI处理器落地、中国第一颗云端人工智能芯片落地、三代终端IP产品发布。

  关于寒武纪,行业里的消息也很多,有少数自媒体不做市场调研就发出一些不严谨的声音,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负面影响。我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教授出身,本来更喜欢埋头做事,但在此背景下也不得不发声自证。

  有兴趣的媒体朋友可以做一些深入调研,看看类似的产品线,资源充裕的传统巨头(如Intel、高通、ARM)花了多长时间推出,初创的寒武纪花了多长时间推出。我们是在以互联网产品的速度做芯片,我们的同事都是夜以继日在服务客户,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我同时希望媒体朋友们对中国的高技术初创公司更多一些耐心,更多一些信心,更多一些鼓励,我希望极少数媒体不要做党同伐异贬低抹黑的事情。

  甲小姐:大家对寒武纪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陈天石:我感觉没啥太多误解。如果要有,只有一条,寒武纪不是IP授权公司。寒武纪虽然提供终端的AI处理器IP,但我们也做云端的AI芯片,是一家综合性的AI芯片设计公司。有人说我们的终端的IP和云端的芯片产品左右手互搏影响客户,我想说这是一段关公战秦琼式的相声。

  谈AI芯片创新趋势

  甲小姐:AI芯片行业最近风起云涌,但也有人认为AI芯片领域,甚至整个AI领域都存在泡沫,一旦泡沫破灭,行业将迎来收购和倒闭潮。你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可否作一些预测?

  陈天石:首先大家对AI芯片有了更多的共识,就是要做、很重要、要赶紧做——为了这一点共识我们已经等了快十年。

  近十年来,我一直工作在人工智能和芯片研制的交叉领域。但在这十年的前半段,我们孤独前行,说明那时这个领域还没有萌芽,更没有成熟;后来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受到谷歌、华为、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上百个企业或者高校的跟踪和应用,甚至进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研究生课堂;今天在产业上这么多同行都在进入,说明现在商业机会非常好,能站在潮头做技术,是我们这一代技术人员的幸运。

  和过去的“孤独前行”比,我觉得还是越多人关注这个领域,越加速技术点发展,毕竟AI芯片是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领域,泡沫即使有,在我看来也是技术进步的助推剂。一枝独秀的新兴市场永远也长不出靠谱的产品,充分的市场竞争是高技术行业发展的必需品。

  公司的并购、倒闭、崛起,其实就像物种的凋亡和繁衍繁荣,这是自然规律,不足为奇。但即使是倒闭的公司,对产业都是有帮助的,他们培养的人才是行业宝贵的财富,又会成为其他公司前进的动力。

  甲小姐:你对矿机芯片公司怎么看?包括比特大陆在内的很多公司也开始向AI芯片迈进。

  陈天石:区块链、数字货币挖矿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争议,但对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是有客观贡献的。矿机芯片厂商依托其供应链和技术积累希望进入AI领域是非常自然的想法。更多公司共同参与,对于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积累有促进作用。很多年以来集成电路都是冷门行业,愿意学这个专业的人少。现在大家都来做,客观上让我们的行业变得更加繁荣。至于未来在市场的表现,我很期待看到百花齐放。

  甲小姐:你认为AI芯片的窗口期还有几年?其技术路线在未来是否还会有变化?

  陈天石:个人认为目前AI芯片已经过了创业的窗口期,因为发令枪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响过了。未来,在技术上我们没觉得有太多不确定性,对寒武纪来说仅仅是依兵法沿大路而行,我们的roadmap上每个节点都在一一实现。必须诚实地说,如果我以过去学术研究者的角度看这个领域,已经没有太多好玩的原始创新可以做,没有啥不确定性。接下来重点就是拼产品拼市场了,这是公司该做的事。

  当然,我们团队,包括中科院都有追求创新的基因,我自己有一些学生还在往前看,而我让他们关注的东西已经超越了AI芯片。在创新上我们永远敢为天下先。

  我也一直相信,中国也总会涌现出一群或许多年轻人,将创新当成自己的生命,总想着把天捅出个窟窿。借用保尔柯察金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甲小姐:寒武纪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还需要得到谁的支持?

  陈天石:最大的挑战是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推出完整的芯片产品线。健全的芯片公司拼的是产品体系,而不是单颗芯片。如果谈研发方面的支持,寒武纪最需要广纳英才。如果是谈产品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各位朋友如果用过了寒武纪的产品,一定要给我们多提意见,帮助我们把产品做得更好。

  甲小姐:寒武纪的护城河是?你最大的信心来自哪里?

  陈天石:人才、先发、专利、资本、生态、朋友。寒武纪的护城河就是我对寒武纪最大的信心来源。

  甲小姐:寒武纪多久之后将进行下一轮融资?

  陈天石:感谢我们的各位股东,我们现在研发的资金充裕,主要精力还是在产品上面,暂时没有新一轮融资的打算。

  甲小姐:寒武纪发展至今,满分100分的话,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理由?

  陈天石:我上大学成绩不太好,考了好多60分。虽然这是因为我上学时比较喜欢打游戏,当然这也反映我自己不太在意分数。不打分。但我觉得我做得还行,至少股东们没有要赶我下台的意思。


关键字:AI芯片  寒武纪 引用地址:甲小姐对话陈天石:AI芯片市场广阔,寒武纪朋友遍天下

上一篇:半导体界育才无数 前台湾交大校长张俊彦癌逝
下一篇:前三季度中国集成电路进口15285亿元,出口3983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8:47

寒武纪CEO陈天石:将考虑在境内A股上市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公司寒武纪科技日前宣布完成数亿美元的B轮融资。寒武纪科技B轮融资后整体估值达25亿美元。 寒武纪科技CEO陈天石向第一财经记者独家透露:“我们未来倾向于考虑在境内A股上市。”不过他没有透露上市时间表,只说道:“我们一步步来。” 倾向于A股上市 寒武纪科技B轮融资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国新启迪、国投创业、国信资本联合领投,中金资本、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TCL资本、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跟投,原股东元禾原点、国科投资、阿里巴巴创新投、联想创投、中科图灵继续跟投。 去年8月,寒武纪科技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当时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首个独角兽企业。 “多年的积累让寒武纪公司
[手机便携]
创维发布自主研发AI画质芯片:搭载三项画质优化技术
北京时间1月10日上午消息,今天创维在美国CES展上发布了搭载自主研发AI画质芯片的OLED电视新品。   AI画质芯片,包括“精密平滑处理”、“动态目标重塑”、“超级4K增补”等画质增强技术。据创维介绍,这款画质芯片通过AI技术对图像对象进行搜索、识别和重构,从而精准地提升图像画质,还原高品质影像。 展馆现场图   精密平滑处理技术:采用大倍率色深度补偿及根据视频压缩中不同区域色准度的丢失情况来对视频色度进行自适应实时动态调整补偿,可解决图像色彩失真产生的色带现象,色彩显示平滑连续。 动态目标重塑技术:通过实时分析对比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周围其它物体和环境的频谱,分离出实际物体与背景噪声,并根据物体在时域范围内不同空域位置的形
[家用电子]
【晚间3分钟】谷歌开发出第三代AI芯片; 京东集团一季度净利润15亿;中兴将出售手机业务
【导读】:今天的科技晚报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有,谷歌开发出第三代芯片,京东集团一季度净利润15亿,中兴将出售手机业务等新闻。下面一起来浏览详细内容。 谷歌开发出第三代AI芯片,或将取代处理器 北京时间5月9日报道,谷歌在周二宣布,公司已开发出 第三代人工智能(AI)专用芯片。 张量处理单元(TPU)有助于谷歌改进AI应用,在录音过程中识别言语,在照片和中发现目标,在书面文本中洞察潜在情绪。而且,它还能够取代英伟达公司的图形处理单元()。 TPU 3.0采用液体冷却(liquid-co)技术。这种技术有时被用于高性能计算芯片或者一些用于PC中的性能导向型芯片。 第二代TPU展现出的性能好于现有GPU,尽管它仍存
[机器人]
三星电子5纳米工艺由安霸应用于全新汽车AI域控制器芯片
全新CV3-AD685芯片助力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应用,为多传感器融合和路径规划提供单芯片解决方案 近日,三星电子与美国边缘AI半导体公司安霸(Ambarella)联合宣布,三星将为安霸提供5纳米工艺,用于其新推出的CV3-AD685汽车AI域控制器系统级芯片(SoC)。此次合作有望令人工智能处理性能、功能和可靠性达到新的高度,从而为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系统带来新的变革。 基于三星5纳米工艺的安霸CV3-AD685汽车AI域控制器SoC CV3-AD685是安霸CV3-AD汽车AI域控制器系列的首个量产型号,同时,多家一级(Tier-1)汽车供应商宣布他们将提供使用CV3-AD系列SoC的解决方
[汽车电子]
三星电子5纳米工艺由安霸应用于全新汽车<font color='red'>AI</font>域控制器<font color='red'>芯片</font>
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携手浪潮集团,以元脑生态推进AI创新
目前人工智能前进之路势不可挡。通过产业链合作,将大大加快中国在世界级 AI 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 近日,国内 AI 芯片独角兽寒武纪与浪潮签署元脑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优质的产品和技术研发资源,联手开发国内最好、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以元脑生态之力加速推进领先的 AI 方案落地和智算中心建设。 此次浪潮与寒武纪签署元脑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双方的合作范畴进一步扩大,从产品适配扩展到联合开发面向特定行业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此前,浪潮 AI 服务器 NF5468M5 和 NF5280M5 适配寒武纪思元 270 和思元 100 系列多种智能加速卡,可支持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传统机器学习等多样化的人工智
[嵌入式]
<font color='red'>AI</font><font color='red'>芯片</font>独角兽<font color='red'>寒武纪</font>携手浪潮集团,以元脑生态推进<font color='red'>AI</font>创新
收起你关爱人工智障的眼神:三星被曝正研发AI芯片
如果说全面屏改变未来手机的外观设计,那么人工智能则将在内在形态上引发质变。以麒麟970 NPU、苹果A11神经网络引擎为例,移动平台集成AI处理单元已成为趋势。   韩国先驱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三星正在研发全新的AI芯片,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借助于AI芯片,智能手机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无需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   而目前的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等则是通过服务器端AI实现,用户数据存储在云中,需要时进行调用。有分析认为,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智能手机的AI算力将提高50%。   另据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预测,AI将为半导体制造业创造新的市场机遇:2018年-2022年期间,全球芯片销售收入有望保持3.1%的年增长
[手机便携]
芯片热、价格战、争落地!2018年人工智能发展回忆录
2018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而言更是如此。 在这一年,几乎所有科技公司宣布全面拥抱AI,在这一年,巨头深入布局,挤压着创业者的想象空间,在这一年,芯片大热,一度激发了全行业的创造热情,在这一年,智能音箱驶入快车道,而自动驾驶迎来降速。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智能菌带您进入时空长廊,重点解读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动驾驶赛道在过去的265天发生了哪些新的故事。 01、计算机视觉格局已定,2018被称为落地元年 商汤、云从、依图、旷视,在中国计算机视觉行业已引领形成“四超多强”的格局。 《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人脸识别设备最大的消费区域,2017年占全球比例29.29%,2023年将达到
[机器人]
人工智能芯片到底哪家科技公司玩的转
在人工智能时代对于芯片就是它们的中央处理器,而且在智能核心中也就只有英伟达和因特尔专门研发芯片技术,当然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重量级的玩家搜索巨头谷歌为什么它不是,确实这段时间谷歌在人工智能上发展速度明显很快,可是谷歌目前也只是在自动驾驶上很牛,它的芯片领域之前也一直在使用英伟达研发出来的,当然谷歌也在推出深度学习的TPU芯片,但目前恐怕还无法和英伟达、英特尔进行抗衡。 英伟达是一家专门设计智核芯片组为主的无晶圆IC半导体公司,它在最初阶段设计游戏机芯片为主,它也经过很多年的发展英伟达也开始在人工智能上钻研芯片领域。目前英伟达推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并且借助英伟达的DGX-1,实现了与硬件、深度学习软件和开发工具的全面集成,简单来说
[物联网]
小广播
最新手机便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