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最有名的机器人,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自22世纪的哆啦A梦,再来应该是钢弹或者是原子小金刚,而这些机器人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来自日本。透过这些卡通的科幻情节,让日本人陷入对于机器人研发的狂热,而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更凸显了机器人的重要性,因此日本对于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也充满想像力。
在政府及各大企业的投入之下,日本已经成为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学第三支箭“成长策略”更以机器人革命为口号,在2014年制定了5年计画,要达成5年内让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成长2倍,服务型机器人则成长20倍的目标。
随着机器人运算能力进步,机器学习以及声音、图像辨识能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可以达到安倍晋三所期望的目标,也就是透过机器人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提升盈利,藉此带动薪资上涨,机器人更成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低出生率和人口快速高龄化问题的王牌。
为此,日本政府也规划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投资“非人力资源”来带动机器人革命,并且也已经在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服务、甚至是看护等应用机器人。
图1 : 日本企业开发的照护型机器人。
政策支援 实现机器人革命
近年来,由德国主导推动的工业4.0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成长策略”,希望能让高阶制造回归当地,智慧制造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策略,而机器人更在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中,为了解决生育率降低、人口高龄化、劳动力成本高昂等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机器人革命,让日本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日本不仅是机器人的使用大国,也是主要供应商的国家之一。根据市调公司IFR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前五大汽车产业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日本汽车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平均为1414个单位,这个数字代表了每一万名员工当中,有1414个机器人。
图2 : 2014年全球前五大汽车产业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
彭博社也统计,日本企业包含Fanuc ( FANUY )、川崎 (KWHIY)、 安川电机 (YASKY)以及Honda (HMC)等占有全球50%以上的机器人制造市场,且日本企业在一些零件如精密齿轮或特殊专用的感测器上更有90%的市占率,为居主导地位。
身为机器人大国,日本在相关产业的政策发展上不仅态度积极,更是全方位的协助机器人融入各个领域,日本政府还提出以机器人创造产业新革命的主张。为了实现此目标,日本在2014年成立了“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此会议在召开六次讨论之后,在2015年1月提出了机器人新策略,并在2月由日本经济再生本部确立了机器人新策略,提出三大方向,制订五年计画。
此三大方向分别是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基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更加活用机器人,并且以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利用和活用的社会为发展目标;结合IT产业,并且让机器人能够相互连结、使用大数据且具备人工智慧(AI),将会支援国际标准化,让日本的机器人技术成为全世界所必备的项目。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机器人新策略也分别从成立机器人革命倡议协议会(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开发次世代技术(如人工智慧、感测器、控制系统)、推动国际标准化、整备验证实验场域、改革机器人相关法规等多方面进行。
并在五年计画期间,日本政府与民间将投资高达1000亿日圆,由政府主导推动,主要目标在制造业、供应链、建设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可以更深化利用智慧机器人,安倍晋三也呼吁日本公司:“将机器人的运用从大规模的工场延伸到日本经济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制造业的部分,预计将会提升机器人的人工智慧、感测器、控制等部分,藉由相关技术的提升,在组装零件、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更大幅度导入智慧自动化机器人,预计将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2%,强化日本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计画扶植系统整合商,扩大相关市场规模。
图3 : 日本政府希望在服务业导入机器人,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
活用机器人 深入人类生活
当然,除了智慧制造所用的工业机器人之外,机器人也将走出工厂,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服务业。
以整体产业来看,根据统计,服务业占有就业人数大约七成的比例,然而日本如今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等社会问题,劳动人口减少,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迫切课题,而机器人的导入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挑战。日本政府目前将服务业规划为对人以及对物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在对物,已有企业将机器人导入于送餐、洗碗或者物流中心的工作上。
在看护及医疗保健方面,除了重新检视看护相关的制度外,也提出导入照护型机器人,减轻看护人员负担的5年计画;扩大对于医疗机器人的使用,预计医疗机器人投入将达到100件以上,除了加速新的医疗机器批准审查,日本政府也将手术支援用的机器人列为重点研发项目。
图4 : 日本研发单位针对农业开发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播种和采收作物。
农业方面则研发更多类型的机器人,也将导入多达20种以上的新机器人机种,并在农地配备自动行驶拖拉机。除此之外,也加强农业或养殖业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而灾害救援方面,不仅在福岛设置新的机器人实际运用场域,并在此成立飞行机器人以及灾难机器人等示范地区。日本各个研究单位也积极发展可进入灾区的无人驾驶或者远距操作的机器人,而在日本去年12月所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展iREX (International Robot Exhibition)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救灾型机器人,例如由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总合开发机构(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NEDO)所提出来的三款人形救灾机器人HRP-2 Kai、Hydra和Jaxon就备受关注。
图5 : 在日本去年12月iREX展出的服务型机器人Mosupenkun,可以协助店家发放试用品、市场调查、聊天等功能。
除了各个领域相关的技术之外,日本政府也将人工智慧列为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代替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或者理解、预测情况和人的行动来做出适当的反应,机器人势必要更加智慧化,且可以精确的预测及判断,这些有赖于人工智慧、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辨识与图像辨识等相关技术的进步。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光电暨创新技术资深经理柏德葳表示,人工智慧技术可以强化智慧机械制造与创新优势,也让智慧服务型机器人能够更快速投入职场以弥补因人口老化导致的劳动力缺口。
图6 : 人工智慧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领先地位受威胁 各国急起直追
尽管日本政府、企业、研究单位、学校等都全面投入机器人相关产业,但日本政府却指出,日本在机器人产业首屈一指的地位正受到威胁,而此威胁不是来自于欧美等国家,而是中国。
根据2015年统计,中国目前已有530家机器人相关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也已经从2012年的4%提升到2014年的13%,成长幅度快速,这引起深耕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不小的担忧。但中国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指出,中国正快速的迎头赶上,虽然品质仍是问题。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的机器人厂商正在缩短与韩国、日本的品质上的距离,透过开发简单、智慧且灵活,类似于Rethink Robotics的的智慧协作机器人Sawyer。
除了中国之外,韩国、美国也是竞争对手之一。前者在医疗保健和其他市场的服务型机器人站有不小的市场规模,而后者则投入大笔的经费进行包含无人驾驶飞机、水中汽车等研发。
图7 : 机器人已经可以用在少量生产或工作流程复杂的领域,并且给予人类的生活很大的帮助。
台湾应加紧脚步
过去,机器人的角色通常扮演大量生产、执行重复性高或者是搬运重物等工作,不过近年来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已经可以用在少量生产或工作流程复杂的领域,并且给予人类的生活很大的帮助。为此,各国政府也都积极投入,甚至列为国家重要发展策略。尤其在日本,不仅从技术,还包含社会、法律制度、隐私、安全等各个层面考量企业与社会如何与机器人和人工智慧共存。
对此,台湾也同样面临人口结构老化、劳动人力缩减与产业竞争优势流失等挑战,为了促使制造业升级转型,提高生产弹性、工作效率,台湾也应该积极加快脚步。柏德葳表示,台湾除了需要持续技术创新与导入制造业升级转型外,随着智慧服务型机器人等应用需求逐渐开展,也应提升软体实力,将人工智慧纳入政策方针才能赶逐先进国家发展。
而台湾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网络环境与资通讯科技,能够构建大数据分析与云端资料平台,除大数据是人工智慧发展的基础外,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辨识与图像辨识等软体人才的养成将是关键要件。
关键字:机器人革命
引用地址:机器人革命席卷日本,非人力资源提升劳动生产力
在政府及各大企业的投入之下,日本已经成为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经济学第三支箭“成长策略”更以机器人革命为口号,在2014年制定了5年计画,要达成5年内让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成长2倍,服务型机器人则成长20倍的目标。
随着机器人运算能力进步,机器学习以及声音、图像辨识能力越来越强大,已经可以达到安倍晋三所期望的目标,也就是透过机器人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进而提升盈利,藉此带动薪资上涨,机器人更成为了解决日本国内的低出生率和人口快速高龄化问题的王牌。
为此,日本政府也规划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投资“非人力资源”来带动机器人革命,并且也已经在各个领域如工业、医疗、服务、甚至是看护等应用机器人。
图1 : 日本企业开发的照护型机器人。
政策支援 实现机器人革命
近年来,由德国主导推动的工业4.0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美国的“再工业化”政策、日本的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成长策略”,希望能让高阶制造回归当地,智慧制造成为各国重要的发展策略,而机器人更在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其中,为了解决生育率降低、人口高龄化、劳动力成本高昂等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机器人革命,让日本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日本不仅是机器人的使用大国,也是主要供应商的国家之一。根据市调公司IFR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前五大汽车产业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日本汽车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平均为1414个单位,这个数字代表了每一万名员工当中,有1414个机器人。
图2 : 2014年全球前五大汽车产业自动化的机器人密度
彭博社也统计,日本企业包含Fanuc ( FANUY )、川崎 (KWHIY)、 安川电机 (YASKY)以及Honda (HMC)等占有全球50%以上的机器人制造市场,且日本企业在一些零件如精密齿轮或特殊专用的感测器上更有90%的市占率,为居主导地位。
身为机器人大国,日本在相关产业的政策发展上不仅态度积极,更是全方位的协助机器人融入各个领域,日本政府还提出以机器人创造产业新革命的主张。为了实现此目标,日本在2014年成立了“机器人革命实现会议”,此会议在召开六次讨论之后,在2015年1月提出了机器人新策略,并在2月由日本经济再生本部确立了机器人新策略,提出三大方向,制订五年计画。
此三大方向分别是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基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更加活用机器人,并且以成为世界第一的机器人利用和活用的社会为发展目标;结合IT产业,并且让机器人能够相互连结、使用大数据且具备人工智慧(AI),将会支援国际标准化,让日本的机器人技术成为全世界所必备的项目。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机器人新策略也分别从成立机器人革命倡议协议会(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开发次世代技术(如人工智慧、感测器、控制系统)、推动国际标准化、整备验证实验场域、改革机器人相关法规等多方面进行。
并在五年计画期间,日本政府与民间将投资高达1000亿日圆,由政府主导推动,主要目标在制造业、供应链、建设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可以更深化利用智慧机器人,安倍晋三也呼吁日本公司:“将机器人的运用从大规模的工场延伸到日本经济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制造业的部分,预计将会提升机器人的人工智慧、感测器、控制等部分,藉由相关技术的提升,在组装零件、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更大幅度导入智慧自动化机器人,预计将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2%,强化日本的竞争力。除此之外,日本政府也计画扶植系统整合商,扩大相关市场规模。
图3 : 日本政府希望在服务业导入机器人,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
活用机器人 深入人类生活
当然,除了智慧制造所用的工业机器人之外,机器人也将走出工厂,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服务业。
以整体产业来看,根据统计,服务业占有就业人数大约七成的比例,然而日本如今面临少子化、高龄化等社会问题,劳动人口减少,提升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是日本面临的迫切课题,而机器人的导入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挑战。日本政府目前将服务业规划为对人以及对物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在对物,已有企业将机器人导入于送餐、洗碗或者物流中心的工作上。
在看护及医疗保健方面,除了重新检视看护相关的制度外,也提出导入照护型机器人,减轻看护人员负担的5年计画;扩大对于医疗机器人的使用,预计医疗机器人投入将达到100件以上,除了加速新的医疗机器批准审查,日本政府也将手术支援用的机器人列为重点研发项目。
图4 : 日本研发单位针对农业开发的机器人,可以用来播种和采收作物。
农业方面则研发更多类型的机器人,也将导入多达20种以上的新机器人机种,并在农地配备自动行驶拖拉机。除此之外,也加强农业或养殖业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而灾害救援方面,不仅在福岛设置新的机器人实际运用场域,并在此成立飞行机器人以及灾难机器人等示范地区。日本各个研究单位也积极发展可进入灾区的无人驾驶或者远距操作的机器人,而在日本去年12月所举办的国际机器人展iREX (International Robot Exhibition)上也能看到不少的救灾型机器人,例如由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总合开发机构(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NEDO)所提出来的三款人形救灾机器人HRP-2 Kai、Hydra和Jaxon就备受关注。
图5 : 在日本去年12月iREX展出的服务型机器人Mosupenkun,可以协助店家发放试用品、市场调查、聊天等功能。
除了各个领域相关的技术之外,日本政府也将人工智慧列为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代替人类做更多的事情,或者理解、预测情况和人的行动来做出适当的反应,机器人势必要更加智慧化,且可以精确的预测及判断,这些有赖于人工智慧、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辨识与图像辨识等相关技术的进步。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光电暨创新技术资深经理柏德葳表示,人工智慧技术可以强化智慧机械制造与创新优势,也让智慧服务型机器人能够更快速投入职场以弥补因人口老化导致的劳动力缺口。
图6 : 人工智慧已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
领先地位受威胁 各国急起直追
尽管日本政府、企业、研究单位、学校等都全面投入机器人相关产业,但日本政府却指出,日本在机器人产业首屈一指的地位正受到威胁,而此威胁不是来自于欧美等国家,而是中国。
根据2015年统计,中国目前已有530家机器人相关的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也已经从2012年的4%提升到2014年的13%,成长幅度快速,这引起深耕中国市场的日本企业不小的担忧。但中国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然指出,中国正快速的迎头赶上,虽然品质仍是问题。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的机器人厂商正在缩短与韩国、日本的品质上的距离,透过开发简单、智慧且灵活,类似于Rethink Robotics的的智慧协作机器人Sawyer。
除了中国之外,韩国、美国也是竞争对手之一。前者在医疗保健和其他市场的服务型机器人站有不小的市场规模,而后者则投入大笔的经费进行包含无人驾驶飞机、水中汽车等研发。
图7 : 机器人已经可以用在少量生产或工作流程复杂的领域,并且给予人类的生活很大的帮助。
台湾应加紧脚步
过去,机器人的角色通常扮演大量生产、执行重复性高或者是搬运重物等工作,不过近年来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已经可以用在少量生产或工作流程复杂的领域,并且给予人类的生活很大的帮助。为此,各国政府也都积极投入,甚至列为国家重要发展策略。尤其在日本,不仅从技术,还包含社会、法律制度、隐私、安全等各个层面考量企业与社会如何与机器人和人工智慧共存。
对此,台湾也同样面临人口结构老化、劳动人力缩减与产业竞争优势流失等挑战,为了促使制造业升级转型,提高生产弹性、工作效率,台湾也应该积极加快脚步。柏德葳表示,台湾除了需要持续技术创新与导入制造业升级转型外,随着智慧服务型机器人等应用需求逐渐开展,也应提升软体实力,将人工智慧纳入政策方针才能赶逐先进国家发展。
而台湾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网络环境与资通讯科技,能够构建大数据分析与云端资料平台,除大数据是人工智慧发展的基础外,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辨识与图像辨识等软体人才的养成将是关键要件。
上一篇:Gartner:今年全球IT支出预估将降至3.49兆美元
下一篇:iPhone 7更薄了 传7月量产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28
中国工业机器人展将举行 智能制造催化新工业革命
恐怕没有哪一个工业行业能像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增长那样令人兴奋,过去4、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市场之一。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智能设备在社会生产中的认可及利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智能机械设备优于传统工业生产之处。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标尺,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和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源动力,在未来时间里必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工业生产。有专业人士表示,智能机械制造或将催化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制造”求蜕变 一直以来,中国被世界各国视为是劳动力廉价的“加工工厂”。“中国制造”也一向停滞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的行列。能否撕掉“廉价劳动力加工工厂”的标签,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
[机器人]
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一个加速全球化的世界里,制造业走向数字化的趋势下,一些重大变化其实已经发生。
智能软件、新材料、灵敏机器人、新的制造方法将形成合力,产生足以改变经济社会进程的巨大力量。
新工业革命将是颠覆性的,如同纺织厂消灭了手工织布技术,福特“T”轿车让传统手工铁匠下岗。
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方式,还将影响到产品的生产地点。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负责创新与科技报道的编辑、《第三次工业革命》系列报道撰稿人保罗·麦基里(PaulMarkillie)日前接受了记者的邮件采访。麦基里在回信中指出,制造业数字化将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智能软件、新材料、灵敏机器人、新的制造方法及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商业服务将形
[嵌入式]
ChatGPT开启交互革命,AI服务机器人拐点来了?
引言: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现象级应用,正在引爆各大产业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关注,尤其将科技行业推向空前的机遇期。 语言,人类之所以为人的标志。通过语言,人与其他动物(或事物)区别开来,并借此形成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不断提升智性水平,最终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语言造就了人类。 关于语言的力量,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人类简史》中曾提到,七千万年前,“某次偶然的基因突变,改变了智人大脑内部的连接方式,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正是得益于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沟通,智人最终征服了世界。 而七千万年后的今天,在人类世界之外,一种新的思维和语言正悄然兴起……这种依托计算机科学发展起来的技术,被冠之以“人工
[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能否掀起医疗领域新兴革命?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正在完全改变着今天的医生手术室。通过机器人的控制和协助,任何伤害或疾病的手术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快、更准确、更少的扩散。因为机器人有利于加快手术过程,手术变得更加安全。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持续几个小时实施手术的外科医生可能变得非常疲劳。因此,外科医生的手可能会犯灾难性的错误,特别是复杂而微妙的手术,例如神经外科手术。但机器人的手从不会劳累,而它也不会因颤抖而位置不当。 在感知(尤其是触觉传感)、影像方面的提高,更好的机器人控制和关节衔接,以及更为灵巧的机器人的开发已经促使机器人手术急剧增加。医学界现正更为深入地了解机器人的优势,以及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确保外科医生和机器人系统之间的无缝衔接。 医疗
[医疗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