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电头上的输出电压/电流只是最大允许值,不是实际输出值,实际输出值要看手机/移动设备的具体需求。
2.充电先经过①恒流阶段,此时电池实际电压低于充电电压(多为4.3v),恒流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提升,当提升到4.3v左右(电池电量大概充满85%),进入②恒压模式,充电电流逐渐减少,充电即将完成,再进入③涓流充电模式,以脉冲电流充电,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3.电 池容量越大,可承受的充电电流也就越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充电0.5c、1c。举个栗子,3000mAh 0.5c(充电)的电池,可承受的充电电流为1500ma,也就是可承受1.5a的电流。随着技术的革新,现在锂电可承受的充电电流值在增大,大大缩短了 恒流阶段的充电时间。
4.充电头输出的电压不会直接加载到电池两级,手机内部还会有二次降压电极。所以快充的高压9v、12v只是为了提高充电功率,降低传输过程中热的损耗以及避免达到microUSB口电流上限。不是说9v、12v直接加载在电池两极。
实验1:不同充电头充iPhone 6s的速度
可能很多人都会记得,自己手上的iPhone使用某些第三方充电头或者数据线进行充电时,手机会提示“此电缆或配件尚未通过认证”,而充电电流也会被限 制,大大增长了充电的所需时间。但到了现在,即使我们使用的是非原装充电头,似乎也很少再看到“此电缆或配件尚未通过认证”这个提示。那么问题来了,即使 现在没有相关提示,使用非原装充电头与原装充电头对iPhone进行充电,充电速度会有影响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认证。
测试环节:
测试手机:iPhone 6s(港版、iOS 9.3.1),充电头:iPhone原装、带USB口的插板、第三方充电头。
测试方法:使用USB电压/电流检测仪进行充电的实时监测,分辨监测6s在10%、50%、95%三个时刻(具体电量略有偏差)的电压/电流数值。(同 一手机在同一剩余电量时对输入电压/电流的需求都是一定的,所以只要保证三个时刻读取的电压/电流值相似(功率基本一样),则可认为整体充电时间相差不 大。)
测试结果显示,在测试的两个时段(快速充电阶段/涓流充电阶段)使用第三方充电器与iPhone原装充电器的输出功率基本一样,此时充电速度相当,而带USB输出的插板此时输出电压比较大,输出功率也领先于另外两者。所以充电速度排名(估测)为:带USB的插座>iPhone原装充电器=第三方充电器(由快到慢)。当然,不同的第三方充电器/带USB的插座有不同输出的效果。
笔者使用了5款不同品牌原配的充电器+2款带USB输出的插板进行测试(手机50%电量),发现输出电压基本略微大于5v(某些线补较高的能去到5.3v,而没有线补的低于5v),而电流也在1a左右。所以使用某些非原装充电头对iPhone进行充电,确实会比原装充电头更快。当然,山寨/品质低劣的充电器就另说了。
实验2:快充手机/充电头兼容性测试
除了验证不同充电头对iPhone充电速度是否有影响之外,笔者发现身边不少朋友对快速充电有误解,他们认为快速充电头是可以混用的(例子:拿着魅族的 快充头充高通平台的手机)。其实具体能不能混用,要看充电头支持的协议以及手机使用的快充协议,两者使用协议一样的话,就可以混用。若两者(手机、充电 头)协议不兼容,则快充不起作用(充电回落到一般速度)。
测试环节:
测试手 机:OPPO R9、Moto X 极、魅族PRO 6,充电头:VOOC闪充头、高通官方QC充电头、魅族MX5充电头(UP1220)。其中(OPPO R9应搭配VOOC闪充头使用:VOOC闪充协议);(Moto X 极应搭配高通官方QC充电头使用:QC2.0快充协议);(魅族PRO 6应搭配MX5充电头使用:联发科PEP快充协议)。
测试方法:三款手机分别混用三款充电器进行电压/电流记录,与原装充电器进行对比。充电测试起始电量10%,充15分钟。
*表格括号内为原装充电器的充电电量,另外PRO 6原装充电器由于支持QC协议会影响测试结果,所以选用MX5的充电器。(只是用PEP快充)
从测试结果得知,混用不同协议的快充头充电不能达到快充的效果(只能慢充),也就是说,手机使用哪种快充方案,就要搭配支持该协议的快充头。另外,快充协议的支持并不取决于处理器平台,例如乐视超级手机2使用Helio X20平台,搭配BQ25892充电IC,写入的是高通QC协议,搭配使用的就是高通QC充电头。
如今已经有不少充电头支持2种或以上的快充协议,而它们也能适应不同协议的快充手机。但目前还仅限于高电压快充(如QC、PEP、PD),大电流的快充(如VOOC)尚未有其他兼容方案。
另外,消费者在购买第三方快充头时需按手机具体型号资讯客服,不然钱就容易打水漂了。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得出两个结论:①某些非原装充电头对iPhone进行充电会更快充满;②支持快充的手机需要使用到对应快充协议的充电器。
若网友想知道其他手机相关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笔者将会挑选几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大家做下一期的实验。
上一篇:三星Galaxy S7 active现身:迷彩机身 三防属性
下一篇:索尼成立70周年:一个交织技术、执拗、梦想和好奇心的故事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5:33
- 曝iPhone SE 4首发苹果自研5G基带:明年3月登场
- 曝iPhone 17全系首发3nm A19系列芯片:无缘台积电2nm工艺制程
- 供应链称上游元器件要大降价:国产手机现涨价潮后会主动下调售价吗
- 消息称苹果将拿出近 1 亿美元用于解除印尼 iPhone 16 系列销售禁令
- 消息称塔塔公司收购和硕在印度的唯一一家iPhone工厂,深化与苹果合作
- 苹果遭4000万英国iCloud用户集体诉讼,面临276亿元索赔
- 消息称苹果、三星超薄高密度电池均开发失败,iPhone 17 Air、Galaxy S25 Slim手机“变厚”
- 美光亮相2024年进博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引领可持续发展
- Qorvo:创新技术引领下一代移动产业